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7058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docx

《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docx

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南京市2004年

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ANANALYSISREPORTONENERGYUTILIZATION

INNANJING2004,

 

南京市经济委员会

南京市统计局

 

目录

第一章经济发展与能源利用3

一、经济发展状况3

二、能源利用状况4

第二章能源消费与构成6

一、能源消费及转换6

二、终端能源消费7

三、工业终端能源消费8

第三章主要耗能行业能源利用11

一、石化产业11

二、钢铁产业12

三、建材产业12

四、电力产业13

五、定位分析13

第四章形势与任务15

一、能源需求预测15

二、能源节约任务17

第五章对策与措施18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节能管理18

二、完善政策法规,制定激励机制18

三、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结构调整19

四、着力自主创新,推进技术进步19

五、建立信息平台,注重宣传培训20

六、突出工作重点,建设节能工程20

第一章经济发展与能源利用

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加,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存度不断加大,能源已成为影响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为实现市十一届十三次全会提出的到2010年万元GDP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20%的目标,必须推进节能降耗,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的过度依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发展状况

200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2067.2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翻,工业增加值869.5亿元,是2000年的2.1倍,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二、能源利用状况

2004年,全市能源消费量为6180.1万吨标准煤,终端能源消费量为2835.0万吨标准煤。

万元GDP综合能耗为1.37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2.62吨标准煤,分别比2003年下降11.0%和4.3%。

第二章能源消费与构成

2004年,全市能源消费量为6180.1万吨标准煤,扣除能源加工转换量3345.1万吨标准煤,终端能源消费量为2835.0万吨标准煤,其中,工业终端能源消费量为2282.7万吨标准煤。

一、能源消费及转换

在全市消费的6180.1万吨标准煤中,原油1465.1万吨,占全市能源消费量的33.7%,煤炭2092.5万吨,占全市能源消费量的28.4%,电力207.3亿千瓦时,占全市能源消费量的13.3%,其它能源占全市能源消费量的24.6%。

在全市的能源消费中,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为3345.1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的55.7%。

用于能源加工转换的主要是原煤和原油,分别占全市原煤、原油消费量的70.8%和99.7%。

原煤几乎全部用于二次能源转换;在原油加工转换中,用于二次能源转换的原油占全市原油消费量的57.4%,用于石油制品生产的原油占全市原油消费量的42.3%。

表12004年能源加工产出量

能种

计量单位

南京市

占全省比例(%)

电力

亿千瓦时

156.6

9.7

热力

百万千焦

3629.1

24.5

焦炭

万吨

201.8

41.1

成品油

万吨

731.1

87.7

燃料油

万吨

58.2

26.8

液化气

万吨

71.6

78.3

炼厂干气

万吨

49.7

91.9

其它石油制品

万吨

702.7

100

焦炉煤气

亿米3

8.0

55.2

合计

万吨标准煤

3345.1

55.7

二、终端能源消费

在全市终端能源消费2835.0万吨标准煤中,一产终端消费约8.5万吨准煤,工业终端消费为2282.7万吨标准煤,三产及其他终端消费345.3万吨准煤,城乡生活198.5万吨准煤。

在全市终端能源消费2835.0万吨标准煤中,原油620.6万吨,折合886.6万吨标准煤,占31.3%;电力156.6亿千瓦时,折合837.5万吨标准煤,占29.5%。

表2终端能源消费量品种构成

能种

终端能源消费量

(万吨标准煤)

占全市比例

(%)

原油

886.6

31.3

电力

837.5

29.5

焦炭

308.7

10.9

成品油

226.6

8.0

原煤

207.3

7.3

高炉、焦炉煤气

159.6

5.6

热力

119.5

4.2

液化石油气

69.6

2.5

城市煤气

14.4

0.5

天然气

5.3

0.2

合计

2835.0

100

三、工业终端能源消费

在全市工业终端能源消费2282.7万吨标准煤中,有十个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量超过10万吨标准煤,其中,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化产业),非金属矿物及制品业(建材产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钢铁产业)等四个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量超过100万吨标准煤,总量达1821.7万吨标准煤,占全市工业企业终端能源消费量的79.8%。

 

表3终端消费量超10万吨标准煤的行业

排序

行业名称

终端消费量

(万吨标准煤)

占工业终端消费量比重(%)

1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848.2

37.0

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557.2

24.4

3

非金属矿物及制品业

241.9

10.6

4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174.4

7.6

5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66.9

2.9

6

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

37.1

1.6

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4.2

1.1

8

通用设备制造业

18.2

0.8

9

塑料制品业

13.8

0.6

10

化学纤维制造业

13.1

0.6

合计

1995.0

87.2

在我市175家年耗能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中,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钢铁联合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金陵分公司等10家企业年耗能量为1496.3万吨标准煤。

表4十大重点耗能企业排名

序号

企业名称

终端能源消费量

(万吨标准煤)

占工业终端能源

消费量比重(%)

1

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594.8

26.1

2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245.5

10.8

3

南京钢铁联合集团有限公司

241.4

10.6

4

中石化金陵分公司

163.9

7.2

5

中石化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74.7

3.3

6

江苏双龙集团有限公司

52.0

2.3

7

南京东方帝斯曼化工有限公司

34.1

1.5

8

中石化金陵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31.6

1.4

9

中国水泥厂有限公司

31.3

1.4

10

南京三龙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27.1

1.2

合计

1496.3

65.8

第三章主要耗能行业能源利用

石化、钢铁、建材、电力是我市的优势产业,同时也是主要耗能产业。

2004年,这四个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5%以上,创造的利税占全市的40%左右,对全市工业经济和财政收入起着强大的支撑作用。

一、石化产业

2004年,石化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7.7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0.4%,规模处于全国第二位,成品油的生产量占到全省产量的90%,满足了全省82%的需求。

该产业终端能源消费量为1022.6万吨标准煤,占全市终端能耗的35.9%。

该产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终端能源消费量为5.75吨标准煤,比上年度下降了22.6%。

主产品炼油、乙烯、烧碱的单位产品能耗目前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提前达到国家节能中长期规划的要求。

表5主要石化产品能耗实绩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能耗实绩

国家中期目标

2005年

2010年

炼油单位能量因数

千克标油/吨·因数

11.7

13

12

乙烯

千克标油/吨

684

700

650

合成氨

千克标准煤/吨

1266

1210

1140

烧碱

千标准煤/吨

1288

1503

1400

二、钢铁产业

2004年,全市粗钢产量611.3万吨、钢材产量722.1万吨,分别占全省钢产量的27.5%和19.3%,实现工业增加值93.2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0.7%。

该产业终端能源消费量为557.2万吨标准煤,占全市终端能源消费量的19.7%,万元工业增加值终端能源消费量为5.98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了12.7%,吨钢综合能耗己由2000年的866千克标准煤下降到目前的772千克标准煤,在同类型企业中处于中游水平。

表6主要产品能耗实绩

项目

计量单位

能耗实绩

国家中期目标

2005年

2010年

吨钢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772

760

730

吨钢可比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735

700

685

三、建材产业

2004年,全市建材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6.1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0%,主要产品产量:

水泥1417.2万吨,平板玻璃413.8万重量箱。

终端能源消费量241.9万吨标准煤,占全市终端能源消费量的8.5%。

万元工业增加值终端能源消费量9.3吨标准煤。

小型水泥企业较多是造成水泥综合能耗偏高的主要原因。

表7产品能耗实绩

项目

计量单位

能耗实绩

国家中期目标

2005年

2010年

平板玻璃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重量箱

23

26

24

水泥综合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163

159

148

四、电力产业

2004年,全市用于发电的能源消费量为552.2万吨标准煤,发电量为156.6亿千瓦时,占全省发电量的9.6%。

实现工业增加值13.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6%。

产业终端能源消费量66.9万吨标准煤,占全市终端能源消费量的2.3%。

大量小火电机组是导致供电煤耗偏高的主要原因。

表8产品能耗实绩

项目

计量单位

能耗实绩

国家中期目标

2005年

2010年

火电供电煤耗

克标准煤/千瓦时

452

377

360

五、定位分析

石化、钢铁、建材、电力四大产业是基本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行业。

与其它产业相比,虽然产值能耗较大,但这些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不能仅以产值能耗为标准来评判其优劣;与国内其它城市相比,我市发展上述四大产业具有较大优势,对实现“十一五”经济发展和节能降耗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全国节能中长期规划确定的指标相比,我市部分产品的单位能耗己达国内先进水平;与江苏省确定的2010年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定(限)额(见表10)相比,虽然有一定的差距,但经过努力,一定能达到预期目标。

第四章形势与任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10年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要在“十五”末的基础上翻番,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要比“十五”末下降20%。

要实现上述目标,全市的工业增加值到2010年将达到2100亿元。

主要工业产品年产能预计达到:

石油加工能力3200万吨,乙烯240万吨,PTA130万吨,醋酸100万吨,烷基苯30万吨,汽车106万辆,钢1200万吨,发电量380亿千瓦时。

以生物医药、新型光电、新材料为主的先导型行业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一、能源需求预测

根据全市目前产业结构特点和能源消费模式,到2010年要实现经济翻番的目标,能源消费量预计将达到1.45亿吨标准煤左右,其中:

原煤约4800万吨,原油约3200万吨,电力约450亿千瓦时。

全社会终端能源消费量约6500万吨标准煤,其中:

一、三产业约1200万吨标准煤,工业约5300万吨标准煤。

在工业终端能源消费中,石化产业2230万吨标准煤,钢铁产业1100万吨标准煤,建材产业240万吨标准煤,其它产业1730万吨标准煤。

巨大的能源消费需求和由此带来的环境压力,将会极大地制约我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一五”发展目标,我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能源供应压力和艰巨的节能任务。

为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必须继续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将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方针。

根据《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要比“十五”末下降20%左右,全市能源消费量必须控制在1.14亿吨标准煤以内,终端能源消费量控制在5170万吨标准煤以内,工业终端能源消费量控制在4240万吨标准煤左右,其中:

石化约1700万吨标准煤,钢铁约850万吨标准煤,建材约180万吨标准煤,电力约130万吨标准煤,其他产业1380万吨标准煤。

表9“十一五”能源消费需求控制目标

项目

单位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413

2773

3186

3660

4206

4800

工业增加值

亿元

960

1125

1315

1540

1795

2100

能源消费量

万吨

标准煤

7130

7820

8570

9410

10350

11400

终端能源

消费量

万吨

标准煤

3258

3580

3920

4280

4710

5170

工业终端

能源消费量

万吨

标准煤

2430

2730

3050

3400

3790

4240

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1.35

1.29

1.23

1.17

1.12

1.08

工业增加

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2.53

2.43

2.32

2.21

2.11

2.02

二、能源节约任务

为实现以上降耗目标,“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年均节能率要达到4.5%,主要产品单耗2010年前必须达到江苏省重点产品单位定(限)额能耗指标,全市“十一五”期间累计节能980万吨标准煤以上,其中:

工业节能815万吨标准煤以上。

表10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

项目

单位

2010年

定额

限额

火电供电煤耗

克标准煤/千瓦时

330

380

吨钢综合煤耗

千克标准煤/吨

680

720

吨钢可比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670

710

炼油单位能量因数能耗

千克标准油/吨因数

10

13

乙烯终端能源消费量

千克标准油/吨

640

660

大型合成氨终端能源消费量

千克标准煤/吨

1400

1600

烧碱终端能源消费量

千克标准煤/吨

1150

1360

水泥终端能源消费量(机立窑)

千克标准煤/吨

70

80

水泥终端能源消费量(回转窑)

千克标准煤/吨

90

105

平板玻璃终端能源消费量

千克标准煤/重量箱

17

19

注:

本表所列定额、限额为江苏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

表11“十一五”期间节能指标

项目

单位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环比节能量

全市

万吨

标准煤

0

160

190

220

210

200

工业

万吨

标准煤

0

130

145

170

180

190

第五章对策与措施

为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必须坚持企业主导、市场引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原则,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和技术上采取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节能管理

成立南京市节能领导小组,在市经委设立办公室,及时对节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建立健全全市节能监察网络,加强节能监察队伍建设,加大节能监察执法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和耗能较高产品、设备的节能监察。

督促企业尽快依法完善节能组织机构,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落实专人负责,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完善统计分析制度,促进企业节能工作上水平。

二、完善政策法规,制定激励机制

在贯彻落实现有节能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南京市促进清洁生产实施办法》、《南京市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加快编制和实施《南京市节能中长期规划》。

充分用好国家、省制定的鼓励和支持节能工作的政策,加大政府对重大节能项目的资金支持,制定有关指导意见,推动企业加大对节能技术改造的投入。

三、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结构调整

石化、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对我市经济发展贡献较大,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加大投资改造力度,做大做强。

石化产业要通过延伸产业链,实现规模化、精细化;钢铁产业要增加品种,扩大优质钢材比重;建材产业要规模化、新型化。

切实推进生物医药、新型光电和新材料等先导型产业发展,突出自主创新,加强新产品开发,增强扩张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使之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促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都市型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全面提高其集聚程度、辐射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形成品牌优势和产业特色,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新动力来源。

加快主城区工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加大对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产业、技术和产品的淘汰力度,提升全市工业整体发展水平。

四、着力自主创新,推进技术进步

通过自主创新,借鉴国际节能经验,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业优化,使工业万元产值能耗逐步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石化产业,采用先进节能工艺、新型催化剂和高效节能设备,实施原料(能源)替代技术改造。

推进关键装置节电改造技术、关联装置间的热供料技术、对保冷系统进行改造,减少冷量损失。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积极应用余热和废热利用、能量梯级利用等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钢铁产业,努力实现生产过程高效、连续、紧凑化,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推广连轧连铸、连铸坯热装热送工艺技术,炼焦使用干熄焦技术,高炉使用炉顶压差发电技术。

实施高炉、转炉和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降低对外购电量的依赖。

加大废钢铁利用量,缩短工艺流程,减少能源消耗。

建材产业,逐步淘汰机立窑、湿法窑、干法中空窑等水泥生产工艺及粘土建材制品生产工艺,发展新型建材,采用余热利用技术,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电力产业,实施“以大代小”,建设大容量机组,优化电网结构,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五、建立信息平台,注重宣传培训

建立能源信息动态数据库,及时采集分析市场能源供应状况、地方能源供给存储情况、能源价格变化和消费等情况。

发布节能的新技术,指导节能产品的推广使用。

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节能宣传,将节能宣传工作纳入各级单位的节能教育培训体系中去,不断提高全民的节能意识,培养良好的节能习惯。

六、突出工作重点,建设节能工程

1、加快园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提高供热普及率,同时实行冷凝水回收利用,根据用户对用热的需求实行智能化控制,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

2、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同时在城市公交客车、出租车中推广使用替代燃料,节约和替代石油产品;

3、推进使用轻质节能的建筑材料工程,在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严格执行国家节能建筑标准,积极推进建筑的节能设计;

4、推进绿色照明工程,提高公共场所和道路的节能照明产品的使用率,采用智能化控制,合理利用自然光源,减少照明用电量;

5、实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工程,加大太阳能利用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积极推动城市垃圾发电项目建设。

6、实施政府节能和绿色采购工程,通过政府的带头示范作用,引导社会大众的节能消费,推进全社会节能工作的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