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鉴赏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7033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鉴赏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琵琶行鉴赏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琵琶行鉴赏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琵琶行鉴赏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琵琶行鉴赏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琵琶行鉴赏论文.docx

《琵琶行鉴赏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鉴赏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琵琶行鉴赏论文.docx

琵琶行鉴赏论文

琵琶行鉴赏-论文

LT

在水边的一种植物。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当主人下了马,客人登上船,举杯饯别时,却连助兴的音乐也没有。

“管”指管乐器,“弦”指弦乐器,“管弦”即泛指音乐。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因为无乐,所以醉不成欢,分别本来触人愁怀,无乐就更使人感到心境悲惨。

展现在面前的,只有那茫茫的江水,和水中那一轮孤独的明月倒影。

这里把缺乏音乐点染得非常突出,为下文闻乐追寻做好了铺垫。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正在感到无乐的孤寂时,忽然水面上传来琵琶的声音,真不啻空谷足音,于是主人不再上马归去,客人也不开船启行了,都为音乐所吸引,共同向那乐声追去。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暗问”是黑暗中问询,因为是在夜里,弹者听到问声,把琵琶停下来,却欲答末答。

“欲语迟”,人还没有出场,人物的身分、情态、心境已在这三个字中隐隐透露出来。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将船靠近,邀弹者过船相贝,添洒张灯,重新整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到这里为止,我们看到的琵琶女,是她夜里在江船中独弹琵琶,听到询问声之欲应还休,受到邀请后千呼万唤才出来,出来之后还用琵琶半遮起面孔。

她本是“长安倡女”,为什么如此忸怩作态起来了呢?

原来今非昔比了。

过去在长安是“妆成每被秋娘妒”,如今是“年长色衰”,委身为商人妇,漂泊于江湖间,不愿再在人前抛头露面了。

在这些情态背后,隐藏着琵琶女盛衰升沉的复杂心绪,耐人寻味。

至此,我们也就可以明白,诗人为什么无一语及其衣着相貌,专着意在情态上,正是为写琵琶女的沦落身世酿造气氛。

这一段笔墨藏头露尾,引人入胜。

从“夜送客”引到“无管弦”,从“无管弦”引到“琵琶声”,从“琵琶声”引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琵琶女,读来津津有味。

(段意是:

在一个深秋的夜晚,几只客船停泊在浔阳江头,船篷里透出微弱的灯光。

岸边的枫树上满是红叶,和水中芦荻的白花一起点缀着秋色。

这时,诗人送客来到江边。

主客登船饮酒,想驱走离别的悲凉,但谁也提不起兴致,连一句可以解闷的话也说不出来。

推窗望去,寒江茫茫,水波不兴,一轮明月浸在江心,越发显得凄清。

忽然,从水上传来动人心弦的琵琶声,诗人和他的朋友都听得入迷了。

顺着声音找去,原来是一位独守空船的妇人,在用琵琶排遣自己的寂寞和哀愁。

于是,诗人移船相近,邀请她过来相见,并且拨亮灯火,重新安排了酒宴。

这妇人带几分羞怯,推辞着,迁延着,“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为第二段,写琵琶女受邀弹奏琵琶。

但不是泛写弹技的高超,曲调的美妙,而是围绕本篇的主题,紧扣琵琶女感伤身世的心绪展开描写。

所以“转轴拨弦三两声”,便“未成曲调先有情”。

“转轴拨弦”指调弦校音的动作。

只有三两声,还未成曲调时,已经音中含情了。

弹奏起来,更是“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掩抑”形容弦声低沉凄苦。

“思”指思结深长。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信手”是随手。

“续续”是接连不断地。

总括四句是说乐声凄苦而多思绪,似在倾诉平生不得意的无限心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拢”“捻”“抹”“挑”都是弹琵琶的指法,“霓裳”、“六么”都是曲调名。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么”也称《绿腰》。

从文学描写上说,物象有形象,容易描写,音乐则很抽象,最难描摹。

诗人却以生花的妙笔,将感受的声音化为鲜明的形象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从形象中再反味其音声。

诗人的主要手段,是采用人们常经验的各种事物打比喻,使人对那复杂多变的音声可触可感。

“大弦嘈嘈如急雨”。

“嘈嘈”形容沉重宏杂的声音,大弦声如急风骤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切切”形容尖细碎杂的声音,小弦声如喁喁私语。

“嘈嘈切叨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当大弦小弦交错弹奏,声音纠葛齐出时,就像大大小小的珠子一齐掷向玉盘里,各发出力度不同的响声,交织成一片。

“间关莺语花底滑”。

“间关”是鸟鸣声,声音悠然圆润时,好像黄莺啼声穿花而出。

“幽咽泉流冰下难”。

曲调幽抑呜咽时,有如水行冰下,滞碍难通。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正如人伤心到极点,抽噎得哭不出声来,哀弦幽咽,也如冰下水泉由冷涩而凝结不动,弦声也突然断绝,进入无声。

但音乐在人们心头卷起的哀伤却继续盘旋荡漾,让人们在无声中咀嚼,另有一番滋味。

所以“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后一句由于道出了富于哲理的境界,常被人们引用于哲理相通的各种场合。

经过如此一个低回压抑,感情又猛然涨至高潮,乐声突发: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如银瓶忽然爆烈,水浆四溅而出,如铁骑突出撕杀,刀枪齐鸣。

音乐便从这最高潮处终结,见出琵琶女胸中激烈的感情。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拨”是弹弦的工具。

“当心”指当琵琶弦上的中间。

“画”同“划”,做动词用。

曲终时用拨在弦上一划,四弦一齐发声,如同撕裂布帛。

江面上夜静更深时,琵琶声戛然一止,四外一片静悄悄: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舫”是带有彩绘的船。

其实江心秋月早就在那里。

不过方才都被带入音乐境界之中,一切都不在视野之内了;乐声一停,才如梦初醒,感到置身于秋江月色里面。

写音乐迷人的情景,十分传神。

(段意是:

盛情难却,这妇人终于开始了弹奏。

先是转轴、拨弦、调音,很利索的三两声,虽然未成曲调,却已是脉脉含情了。

每一根弦、每一个音,都压抑着、幽咽着,显出沉思的样子,好像在倾吐自己的失意。

她的弹奏自然,没有一点矜持,没有一点做作,也没有一点取悦于人的意思,只是借琵琶来诉说自己的往事和心中无限的感触。

她轻拢慢捻,左手的指法很能传情,又抹又挑,右手的动作十分准确。

先弹了一首《霓裳羽衣曲》,紧接着又弹了一首《绿腰》。

大弦嘈嘈,沉着而雄壮,宛如一阵急雨,小弦切切,细促而轻幽,宛如一片私语。

嘈嘈切切交错着,就好像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

一会儿像花下的莺语,宛转流走,一会儿像冰下的泉水,幽咽难通,曲调是多么富于变化啊!

渐渐地,泉水冷涩,好像弦被折断了似的,声音凝结休止了。

但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那弦外之旨,那若断若续的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

忽然,如银瓶乍破,水浆迸泻,如铁骑突出,刀枪齐鸣,音乐又以极快的速度和极大的力度展开着,进入了高潮。

这时她忽然用拨子一划,四根弦一起发出声响,好像猛力撕开丝帛一般,乐曲就在高潮中戛然而止了。

周围的听众被琵琶曲深深打动,东舶西舫全都像着了魔力一样,沉浸在乐曲的余音里默默无言,只见江心的秋月闪着皎洁的清辉。

“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是第三段,由藉曲宣情过渡到琵琶女直言身世。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沉吟”是欲语而又迟疑的样子,隐隐透露出琵琶女受到询问而犹疑是否倾诉生平的神态。

“敛容”是使面部表情严肃。

“整顿衣裳”、“敛容”都是对人恭敬的举动,说明她要向客人敬述心曲了。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虾蟆陵”在长安曲江附近,是歌女聚居的地方。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唐代长安设有左右教坊,管理乐伎歌舞之事。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善才”是曲师的通称。

“秋娘”指名妓,唐时妓女多有以秋娘为名的。

这两句是说她色艺高绝,曲高压过曲师,色绝赛过秋娘。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五陵”在长安附近,为汉代五座皇陵所在地,多居豪富人家。

“五陵年少”犹如说富贵公子。

“争”是争抢着给。

“缠头”是听歌观舞者赠给歌伎舞女的罗锦一类赏物。

“绡”是生丝织品。

这两句表明贵家子弟对她色艺的倾倒。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二句写当时酣饮狂欢的情态。

“钿头云篦”是两端镶有金花的发篦。

“击节”是敲物打拍子。

珍贵的首饰击节而碎,鲜艳的红裙洒满酒污,豪不顾惜,见出豪华的欢乐生活。

然而就在这欢笑之中送走了青春年华。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到了年老色衰的境地。

结果“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而“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

“浮梁”今江西浮梁县,当时属饶州。

商人重利轻别,上月到浮梁采买茶叶去了,弄得她孤身一人“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正是这衰暮孤寂的情境,使她怀思过去,结想成梦: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千”。

“阑干”形容泪水纵横流倘的样子。

“妆泪”指泪水从化妆的脸上流过,所以是红色的。

到这里我们才明白,那开篇处的“水上琵琶声”,原来是琵琶女梦感之后,独起抚弄琵琶抒怀,无怪音声感人而引起诗人注目了。

(段意是:

琵琶女思忖着,迟疑着,把拨子插入弦中,站起来整理一下衣裳,从刚才的激动中恢复了常态。

随即说起自己的经历:

她本是京城长安人,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岁就学得一手好琵琶,列名教坊,属于第一部。

她的演技曾使著名的琵琶师曹善才叹服,她的美貌曾引起长安名妓秋娘的忌妒。

每当她演奏的时候,住在五陵一带的豪门子弟都争着给赏钱,一支曲子弹下来不知道要得到多少红绡。

他们如痴如醉,一边听一边打拍子,镶金镶玉的云篦不惜打碎,鲜红的罗裙也沾了酒污。

就这样,一月又一月,一年复一年,在欢笑中轻易地抛掷了自己的青春,不知不觉已经衰老,那些醉心于她的公子哥儿便抛弃她另寻新欢去了。

她的门前冷落,不得不委身于一个重利寡情的商人,跟他离开长安来到这浔阳江边。

丈夫经常外出经商,抛下她一个人在江口守着空船,只有绕船的月光和寒冷的江水为伴。

每当深夜梦见年轻时的生活,不禁妆泪纵横,从梦中哭醒过来。

琵琶女的昔盛今衰身世与诗人贬官谪降的遭遇何其相类,怎能不引起诗人“迁谪意”呢?

“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江州司马青衫湿”为末段,转入抒写本身贬官失意之情。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唧唧”也是叹息声。

听琵琶声已经悲感,再听琵琶女言说身世更增悲感。

将琵琶女的身世与自身遭遇相比照,使诗人写下那感慨深沉、动人心弦的名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河必曾相识!

”由于这两句概括了人生一种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遭际,也常被人们引用于相类的场合。

同病相怜的心境,冷落、孤独,寂寞的心绪,使诗人自写失意的这一段,并没有去详陈贬官的不幸,而是着重于寻阳地方偏僻,无音乐可听。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寻阳城。

寻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指弦乐,竹指管乐,“丝竹”,代指音乐。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湓江”即湓水,在九江西,流入长江。

在这低湿而芦竹丛生的环境里,能听到什么呢?

只有猿鸟的哀啼。

这是一层衬托。

所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难道这里就没有人间的乐声吗?

有。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哲难为听”。

虽有山歌村曲却不入耳,这又是一层衬托。

“呕哑嘲責”形容声音繁碎杂乱。

这就更显出琵琶声的可贵了: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其实,琵琶声在这里实即京声,恋琵琶声正表示恋京的感情,将贬谪之感表现得十分含蓄。

因此要请琵琶女再重奏一曲: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翻”指按曲谱写歌辞。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却坐”即退坐,指坐在原处。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向前”犹如说方才。

指前一次弹奏。

唐代八九品官官服为青色,当时白居易为从九品官。

琵琶女的乐声不似前时了,大约又多了一层身世之悲吧。

而诗人也更如醉如痴,泪下最多了。

(段意是:

诗人听了琵琶曲已经很受感动,听了她的自述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更是叹息不已。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人感到自己的心和这琵琶女的心是相通的,忍不住也向她述说了自己不幸的遭遇。

他说:

“我从去年离开京城长安,被贬谪到浔阳,又患病卧床,心情十分凄苦。

这里一年到头听不到丝竹之声,住的地方低洼潮湿,房子周围长满了黄芦苦竹,从早到晚听到的不过是杜鹃的啼血和猿的哀鸣罢了。

每逢美景良辰往往取酒独酌,可是没有什么悦耳的歌曲可以侑酒,那些山歌村笛实在是难以入耳啊!

今天晚上听到您的琵琶语,如同听到仙乐,两耳为之一新。

请不要推辞吧,再为我弹奏一曲,我为您翻写一篇琵琶行。

”那妇人久久地伫立着,听了这番话十分感动,重新坐下弹奏一支别的曲子。

曲调急促而凄凉,满座的人都听得掉下了眼泪。

其中谁的泪水最多呢?

江州司马白居易的青衫都沾湿了!

这首诗的突出成就是在叙事方面。

中国古代叙事诗不发达,比较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在唐代以前只有《绵》、《生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寥寥可数的几首。

到唐代,杜甫的诗里叙事成分已明显增加。

而到白居易生活的中唐时期,才集中地出现了一批叙事诗,如元稹的《琵琶歌》、《连昌宫词》,李绅的《悲善才》,刘禹锡的《泰娘歌》,以及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

在这批诗人里,尤以白居易的叙事技巧最突出,就拿这首《琵琶行》来说吧,其中就颇有一些值得总结的艺术经验。

本篇的动人处首先在于构思新颖。

诗人的迁谪之感是通过惋叹—个歌女的身世表现的,歌女的身世又是先通过琵琶的弹奏表现出来,千回百折,曲折中又有曲折。

正因为如此构思,于是由送客引出琵琶声,由琵琶声引出琵琶女,由琵琶女引出琵琶的弹奏与弹者的身世,再由琵琶女的沦落引到自身的贬谪,所以能展开丰富的情节和画面,把抒怀高度形象化了。

琵琶女的身世以琵琶的曲调烘托,作者的遭遇又以琵琶女的身世烘托,琵琶的声调,歌女的今昔,作者的经历,交织成一片,互相映发,气氛浓郁,动人心弦。

其次是叙事与抒情的结合。

在叙事的过程中,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那女子的同情,深挚而隽永。

诗人很善于刻画对方的心理活动,而在刻划对方心理的时候流露出自己的感情。

例如邀请琵琶女相见的几句:

“寻音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把一个女子的迟疑,腼腆,既难忍受独守空船的寂寞,又不便在夜间与陌生人相会的矛盾心情,十分细致地刻划出来了。

又如“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这些叙述都使人感到诗人对这女子是很理解,很体贴,很同情的。

诗中穿插的景物描写也很好地起到了渲染感情的作用。

借“枫叶荻花秋瑟瑟”抒写惜别之情,借“绕船月明江水寒”抒写琵琶女的孤单与寂寞,借“黄芦苦竹绕宅生”抒写谪居卧病的凄苦与无聊,都是诗中画龙点睛之笔。

叙事富于详略虚实的变化,脉络分明,曲折生动。

诗从秋夜送客写起,由“举酒欲饮无管弦”引出琵琶声和琵琶女,这些过程都写得比较简单。

接着一段音乐描写,一共用了二十二句,写得很详尽。

把曲调的变化,弹奏的技巧,曲中的感情,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

再下面又是简单的交代和过渡,只用四句诗说明音乐的效果和琵琶女放插弦,整顿衣裳的动作,便转到琵琶女叙述自己的身世。

这一段又是二十二句,写得比较详细,特别是她在长安的欢乐生活,连细节都写出来了。

接着是诗人的自述,贬谪以前在长安的生活一字不提,着重写谪居浔阳一年来的寂寞。

在这一段话里,反复三次诉说没有悦耳的音乐,至于其他种种的细节则一概从略了。

在诗人这番话的感动下,琵琶女作了第二次演奏。

关于这次演奏诗人改用略写,虚写,只用“凄凄不似向前声”这样一句话便交代了过去,随即结束全诗。

再次《琵琶行》对音乐的描写尤有独到之处。

音乐形象是难以捕捉的,如何借助语言把它变成读者易于感受的具体形象呢?

这是描写音乐时常常遇到的一个困难。

但这个困难在白居易笔下似乎并不存在,他写得那样灵活,那样自如,使人读着他的诗仿佛亲耳:

听到了音乐一般。

他是怎样取得这样好的效果呢?

他运用了三种写法:

第一,是比喻,用一连串比喻反复形容,“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盆,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这些诗句都是用生活中具体的声音作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各种不同的音乐节奏和旋律,“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用珠玉相击的声音摹拟琵琶这种弹拨乐器的音响效果,真是再恰切不过了。

人们常以珠圆玉润形容歌声的婉转,“大珠小珠落玉盘”中的珠玉,也给人以圆润之感,使人联想到乐曲的和谐。

第二,写弹者与听者的感情交流。

如“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满座重闻皆掩泣”等等,都让人感到那琵琶声中有琵琶女的形象,也有听者的共鸣。

像这样声情结合,以情绘声,比单纯客观地描写声音,效果显然要好得多。

第三,不但写有声,而且写无声。

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东船西肪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都是以无声衬托有声,用乐曲休止时的余韵来强调乐曲的效果。

如同篆刻艺术的“计白以当黑”或戏曲艺术对舞台空间的运用,这种虚中见实的表现方法,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传统特点。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与元稹友谊甚笃,称“元白“。

◆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在一个萧瑟的秋夜,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述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

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

◆诗人有着伟大抱负和理想,长安城是他施展抱负的地方,他被贬之后,表面上安于现状,可是不能施展抱负一直是他心头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这都是非常激越雄壮的曲子,正好能释放自己隐藏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

也将白居易心头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达了心头激烈的情感。

◆尘世太污浊、黑暗,诗人(包括如诗人一样的有志之士)报国无门,请缨无路,他只能在诗歌世界成为士大夫。

凭他的才华,他本来应该是这个尘世王国中的一个宠儿,结果却成了尘世的遗弃儿。

他满怀的愁怨,就算是甘醇的杜康酒也化解不了,诗人的命运是苦楚的,即使醉了也不能一醉方休而沉醉千年,醒来后又只能继续走他飘泊的人生路。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父,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动乱,政治衰落,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

“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情感体验,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

◆当胡锦涛总书记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来勉励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我想起了白居易;当温家宝总理用“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来警戒各级领导干部要关心民生疾苦时,我又想起了白居易;当连战先生北大演讲用“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来寄语肩负民族希望的莘莘学子时,我还是想起了白居易。

白居易是一个“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诗人,更是一个铁肩担道义,巨笔写良知的勇士。

他把目光投向了田野,他看到人民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他把心灵融进了土地,他体察到了人民耕田种地的艰辛;他把悲悯送给穷人,他把忏悔留给自己,他的诗歌见证了一种苦难的命运,折射出一个肩负社会责任的正直作家的心灵光芒。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古今中外有不少因音乐而相识、相知、共情的佳话。

高山流水觅知音,说的是古代一个叫俞伯牙的琴师,遇上了樵夫钟子期。

无论伯牙弹奏什么,钟子期都听得出他的音乐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伯牙弹奏表现高山的乐曲,钟子期说:

“多么好啊,你的心志就象那巍峨的泰山!

”伯牙弹奏表现流水的乐曲,钟子期说:

“多么好啊,你的心志就象那奔腾的江河!

”从此以后,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摔坏了曾经心爱的琴,并且终身不再弹琴,来纪念这个知音。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的确音乐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语言,不论今古,不论中外,不论年龄大小,只要心境相似,都能产生共鸣。

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困苦,我们也能感受《二泉映月》的辛酸;没有经历过爱情的痛苦,我们也能感受《梁祝》的悲欢。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汪伦临别时的踏歌,让李白感受到友谊的温暖、深厚。

琵琶女所弹出的音乐是在倾诉‘平生不得志’,也好象在述说‘心中无限事’。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诗人的肺腑之言。

这句诗能成千古名句,是因为它道出了世代不幸者的共同心声。

当人们吟诵这诗句时,总有一种惺惺惜惺惺的感觉。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真的很美

诗是心灵之歌,歌是诗意的结晶。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说过“在灵魂中没有音乐的人,绝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在灵魂中没有诗情的人也绝不能成为真正的音乐家。

”唐朝白居易就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他能弹琴、会唱歌。

尤其擅长描写音乐和音乐演奏,妇孺皆知的《琵琶行》就是描写音乐的典范。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音乐,方法多样。

第一就是运用比喻(修辞方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画面形式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第二就是用双声叠韵词(用字方面):

“嘈嘈切切”、“幽咽”,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

第三就是运用对比(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的方法。

第四就是运用心情来表现音乐:

如“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表现心情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低沉。

第五就是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有了画面感,比如说: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诗人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的表现出来,并能区别音调音色的变化,真是妙不可言。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音乐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诗中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人们都会对她命运掬(ju)一把同情泪。

诗人就是让我们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的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奏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这是诗人描写音乐的开始,音乐的魅力在其能抒发感情,琵琶女是一个演奏的高手,她通过自己的演奏诉说自己悲惨的遭遇和内心的哀愁: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

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而白居易则是一个听曲的高手,他通过听琵琶女的演奏,由琵琶女的遭遇联想到自己遭贬,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所以这两句写出了漂泊流浪之恨,写得特别入神。

第二部分是“欢乐曲”: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

那时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的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

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形象生动。

“大珠小珠落玉盘”更使人觉得在这里落下的哪里是珠子,分明是她往日的盈盈笑语,和欢快时滚烫的泪水,让人过耳不忘。

接着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写弦音像黄莺(在)花下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