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习题汇总.docx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习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习题汇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习题汇总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习题汇总
绪论
一、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礼记.学记)。
2、古罗马教育学家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
3、英国教育学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教育漫话)。
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赫尔巴特)。
5、《民本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杜威。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短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7、提出结构教育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布鲁纳)。
8、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
9、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克伯)。
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
1、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错误。
此说法不全面。
教育规律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锻炼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
2、教育学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
错误。
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一们社会科学,因此客观性是教育学的特点。
而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既要体现人的主观愿望,同时又要遵循教育规律。
三、简答题
1、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哪些?
答:
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素养。
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2、教育学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答:
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教育学发展种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当代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教育的本质
一、选择题
1、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
3、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4、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常要以其它社会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5、我国目前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历史性)。
6、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生物起源论)。
7、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8、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多方面发展教育)。
9、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10、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11、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的社会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12、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
13、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部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1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15、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16、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生理前提作用)。
1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环境)因素对热闹恶毒发展的影响。
18、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19、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时遵循了人的发展(个别差异性)。
20、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实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
2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22、人类历史上曾出现国的狼孩事例说明了(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部起决定作用)。
23、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二、辨析题
1、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错误。
该观点属于教育心理起源说,虽然那看到了教育中的模仿因素,但却没有看到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把人的意识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
所以,该观点是错误的。
2、教育决定着人的发展。
错误。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是这种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该观点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化,忽视了其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印象作用。
3、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可以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错误。
教育对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部可能决定社会发展防线个,社会发展方向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决定的,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4、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同步进行。
错误。
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
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
其独立性表现之一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超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
三、简答题
1、教育具有哪些社会属性?
答:
教育的社会属性主要有:
永恒性;历史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相对独立性。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2)教育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3)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3、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制约教育目的、课程社会与教育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势几方面;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只是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科学只是技术的手段三方面。
4、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性。
答: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再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几方面。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几方面。
5、为什么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
答:
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部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称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2)教育救国论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入手,实行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同的。
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
6、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
7、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
答:
教育主要受以下四方面规律的制约: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主义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8、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教育的政治功能;
2)教育的经济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9、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传递保存文化;
2)活化文化;
3)交流融合文化;
4)选择文化;
5)更新与创造文化。
10、教育功能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答:
1)从作用的对方划分,可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划分,可分为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从作用呈现形势划分,可分为教育的先行功能和隐性功能。
四、论述题
1、试述教育的社会属性。
答:
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教育之所以具有永恒性,是因教育具有两大社会功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工具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
教育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火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育具有历史性。
在阶级社会,教育必须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种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制约性。
答:
一方面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
1)制约教育目的;
2)制约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
3)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4)制约学校结构;
5)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另一方面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技术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生产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3、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性。
答:
一方面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又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性质,具体表现在:
1)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另一方面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又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4、试述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制约性。
答:
一方面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是:
1)教育是一种又目的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
另一方面,教育要受人的发展规律的制约,主要表现在: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主义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5、运用教育基本规律分析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
因为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巨大的作用。
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生产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正是由于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教育的目的
一、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人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旧的社会分工)。
2、马克思主义人为,培养全面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社会主义制度)。
4、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5、最早实用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6、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国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7、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
8、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二、辨析题
1、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正确。
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是辨证统一的。
一方面,教育总是按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人的自身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人的人组成的,社会需要并不排斥个人自身兴趣、爱好、才能的发展,因此制定教育目的应反映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三、简答题
1、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
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的。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是表现在它由助于个人发展。
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就在于促使本能不受影响的发展。
2、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
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教育除社会目的外,无其它目的。
教育结果只能用社会效益加以衡量,看它为社会贡献了什么。
3、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答:
第一: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
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4、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答: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又哪些?
答:
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是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
6、体育的意义有哪些?
答:
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系国家、民族的强若盛衰。
7、体育的任务有哪些?
答:
增强学生体质;这时根本任务。
具体任务包括:
促使学生正常发育和身体各器官技能的发展,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传授体育卫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通过体育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
8、体育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答:
体育课:
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
9、美育的任务有哪些?
答: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具有感受美、欣赏美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0、美育的实施途径有哪些?
答:
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1、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答:
现代工业和手工工艺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农、副业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服务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
四、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
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当然,也包括道德的发展;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条件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2、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答:
美育能促进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美育能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美育能促进体育,具有怡情健身的作用;美育能促进劳动教育,使学生能体验到劳动创造没的喜悦。
教育制度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是(教育内容)。
2、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3、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实质是(学校教育制度)。
4、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5、在不同政治经济制度下,学制在很多方面存在共同特点。
如入学年龄,大中小学阶段的划分,在很多国家是一致的。
这是因为,学制的建立要受(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
6、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7、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8、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的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9、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的现代学制是(壬子癸丑学制)。
10、第一次明显反映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的现代学制是(壬子癸丑学制)。
11、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壬戌学制)。
12、革命战争年代我国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干部教育与群众教育)。
13、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1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
15、《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于(1993年)。
二、辨析题
1、教育制度旧时指学校教育制度。
错误。
教育制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贯国家为实现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起教育设施和相关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的教育制度。
该观点忽视了教育制度的广义含义,因此是错误的。
2、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强化政府办学。
错误。
目前我国办学体制改革重点是强调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教师与学生
一、选择题
1、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3、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4、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言行一致)。
5、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教师)。
6、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11、12-14)。
二、辨析题
1、教师职业也是一种专业。
正确。
这是因为教师职业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需要专门的知识技能;遵从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要接受专业训练,并为社会权威机构所认可;拥有专业的自主权。
2、教师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教育学生,可以拆看学生的信件。
错误。
因为教师违法了《教育法》规定的受教育者享有的隐私权。
从法律角度说,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的权益受法律的保护。
隐私权,包括通信等,收到法律的保护。
三、简答题
1、教师这个职业有哪些重要作用?
答:
1)教师是日呢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2)教师是人类领会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其主要依据是:
1)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2)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决策者。
在教育过程中,从教育目标的确定到教学艺术的体现,都取决于教师;
3)教师是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
教师总是一定社会利益的代表者,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他决定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人格的形成;
4)教师是教育效果的影响者。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成效都取决于教师。
3、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是:
1)复杂性、创造性。
复杂性指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简单劳动,而是一种复杂劳动。
教师的劳动不仅有体力的付出,还有脑力的付出。
创造性指教师要创造性的运用教育教育规律;
2)连续性、广延性。
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
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的时间界限,上班前、下班后都可能是教师劳动的时间。
光焰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
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
3)长期性、间接性。
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
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4)主体性、示范性。
主体性指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
教师自身可以称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里的榜样。
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教师的劳动为什么具有复杂性?
答: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方面发展的人;
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
教师要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所要完成的教育教学任务是多样性的;
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
教师不仅经常要在同一个时空条件下面对全体学生,实施同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5、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教师劳动创造性从总体来讲主要表现再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上。
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因材施教;
2)教学上的不断更新;
3)教师的“教育机智”。
6、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答: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主要包括:
1)爱岗敬业。
人民的教育事业是伟大的事业,也是崇高的事业。
教师应为此感到光荣和骄傲,并准备为之献身。
这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
2)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爱生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
3)团结协作。
教师所从事的是培养人的事业,人的成长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才的成长是多方教育者集体劳动的结晶,教师必须与各方面协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4)为人师表。
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必须时时处处对自己严要求,身教重于言教。
7、对于教师爱生方面有哪些要求?
答:
教师对学生的爱由其特定的要求:
1)将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2)将对学生的爱与尊重、信任学生相结合;
3)要全面关怀学生;
4)要关爱全体学生;
5)教师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8、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答:
教师的知识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理论知识;
2)学科专业知识;
3)文化基础知识;
4)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
9、对中小学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有哪些要求?
答:
要求教师掌握的专业知识的内容主要是:
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学科体系;
3)了解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发展动向。
10、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答:
教师的能力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教育和教学的组织能力。
教师要具有制定计划,组织课堂教学和组织教育各方面力量的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特别是口头语言,是教师最竟产用于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的重要工具,以要求教师由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教学管理能力。
教师要具有组织管理班集体和管理班级日常事物的能力;
4)自我反思能力。
教师要具有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表现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反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能力,以及调整预定计划,适应变化的能力。
11、教师的语言表达主要有哪些要求?
答:
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主要有:
1)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
2)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
3)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
4)语言和非语言手段的巧妙结合。
12、持“教师中心论”的人把学生比作“船”,把教师比作“舵手”,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
试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简评这个观点。
答: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首先它之强调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而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