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公园可行性策划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585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址公园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遗址公园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遗址公园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遗址公园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遗址公园可行性策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遗址公园可行性策划书.docx

《遗址公园可行性策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址公园可行性策划书.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遗址公园可行性策划书.docx

遗址公园可行性策划书

1概述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

本溪满族自治县庙后山遗址公园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本溪满族自治县文化局

法定代表人:

施长华

建设场址: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山城子村

项目性质:

新建工程

1.2项目依据

(1)《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9月19日,国务院令第474号);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2005年12月2日,国家发改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实施细则》(2003年5月13日国务院)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7)《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8)《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9)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文件、资料.

1.3项目背景

本溪满族自治县是一个自然风景资源丰富的地区,县内有本溪水洞、关门山、铁刹山、汤沟、温泉寺、观音湖、关山湖、大石湖、大地、参王谷、湖里等景区景点,旅游资源占本溪市旅游资源的80%左右,素有“燕东胜境”的盛誉。

本次项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完善本溪满族自治县景区的旅游资源,促进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的旅游业发展,促进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的经济发展

本溪满族自治县风景区景点众多,景色各异,还有人文、自然景观和道教、民俗、文物遗址等文化遗产,为开展旅游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世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前进,旅游市场进一步扩大,为本溪满族自治县风景区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条件。

本溪市作为辽宁省的重要旅游线路后备基地之一,将纳入东北亚太旅游圈,构筑成辽宁旅游“金三角”和辽东南旅游带双核结构的副中心。

省政府、本溪市政府及本溪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对旅游景区开发高度重视,作了多次指示并给予大力支持,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庙后山遗址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山城子村。

遗址出土了古人类化石3件,石制品76件,古动物化石76种。

并发现少量骨制品和用火痕迹。

证明了辽东山区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已经有了人类活动。

填补了这一地区早期人类历史的空白。

同时,庙后山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最靠东北的一处。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邻近国家远古文化的传播上,具有桥梁作用。

庙后山遗址的年代是距今50万年前,是东北地区发现最早的人类遗址,可谓“东北第一人”。

2006年庙后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发[2006]19号)。

目前遗址的保护不容乐观,原建于遗址之上的水泥棚已老化;遗址上方的浮石也日渐松动,随时有下落破坏遗址的可能。

原矿山开采造成的大面积植被破坏,使遗址面临山洪的威胁。

因此急需对该国家级重点文物进行加固、修缮。

1.4项目内容及建设规模

1.4.1项目建设内容

规划面积375万平方米,其中加固遗址本体崖壁2000平方米,固定山体浮石15000平方米,恢复原始植被、地面硬化、绿化、美化20000平方米,安装消防、安保设施,新建遗址保护设施(防山洪渠、防护棚、隔离带)、山路改造:

由山下小广场沿着现在山路,曲折到达洞口。

为沙石路面。

路旁设立拟木栏杆、拆除水泥棚,恢复原貌。

、洞口前外缘设置拟木栏杆、洞内清理出原来剖面,标出地层堆积线及层位序号,然后以抗打击玻璃封护及附属设施等。

1.4.2项目建设投资

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总投资为:

3000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为:

全部自筹备。

1.5编制原则及研究范围

1.5.1编制原则

(1)符合本溪市和本溪满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求;

(2)以风景区长远发展需要为出发点,重视自然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贯彻“保护、恢复和发展”并重的方针;在不破坏自然风貌结构以及文化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与利用,活跃经济、繁荣文化、促进旅游,建设成国内外著名精品旅游风景名胜区。

(3)科学、合理建设,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4)坚持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并举的原则,保护庙后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生态绿洲。

(5)统筹考虑景区资源特点和周边风景区的相互联系,对项目进行整体统筹,注重项目的实用性,强调项目实施的可操作性。

(6)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7)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在遗址保护开发中,设施的风格、数量等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建设中禁止破坏山体,滥砍滥伐、污染水面等破坏行为,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8)坚持“修旧如旧,新建如旧”的文物古迹修复的原则。

对文物古迹要明确保护等级,拟定保护措施。

防止文物古迹修复中随意更改、占用和毁坏行为的发生。

1.5.2研究范围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包括本溪满族自治县庙后山遗址公园建设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必要性、选址选择及建设条件、工程建设方案、工程招标、节能节水措施、环境影响评价、消防、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研究结论建议等诸方面。

1.5.3研究结论

为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步伐,抓住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本溪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历史机遇,把本溪满族自治县庙后山遗址公园建成东北乃至全国著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公园。

加强修缮和保护,注重文化氛围的培育,杜绝对文物古迹的破坏行为。

并加大遗址的建设力度,远期形成文化开发与旅游发展协调运行机制项目建设有利于更好、更充分的发挥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符合本溪市和本溪满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环境效益显著,项目建设势在必行。

2现状评价及发展环境

2.1自然资源状况

2.1.1地理位置

本溪满族自治县位于辽东半岛腹地、太子河上游,地理位置在东经123°34"53″~124°45"42″,北纬40°48"50″~41°33"50″之间,东与桓仁、宽甸两县相连,南邻凤城市,西与辽阳县、本溪市接壤,北与抚顺、新宾两县相望。

2.1.2行政区划

本溪满族自治县辖10个镇、1个乡,即小市镇、草河掌镇、草河城镇、草河口镇、连山关镇、高官镇、清河城镇、田师付镇、南甸子镇、碱厂镇、东营坊乡。

全县行政村98个。

县政府所在地设在小市镇。

2.1.3地形地貌

全县地貌特征为“八山一水一分田”,长白山系千山山脉从东向西横贯全境,地貌形态较为复杂,形成东起东营坊、兰河峪,经草河掌到南部连山关的东南屋脊地带。

全县千米以上的山峰大都分布在这里,平均高度海拔600m左右。

位于千山山脉南麓的草河城、草河口一带,为南部丘陵地带,平均海拔高度400m左右。

县境中部为太子河大断裂带。

两岸形成许多羽毛状的小断裂,构成以太子河谷为中线的沉积小平原,平均海拔不足300m。

县境北部为低山丘陵地带,山势较缓,平均海拔450m上下。

俯视全县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之势。

县内最高山峰是东营坊乡的摩天岭,海拔1310m;最低处位于高官镇北三家子村,是太子河流出本县县境之处,海拔为120m。

本溪满族自治县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8%,从梯度形态分布看:

海拔300m以下的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7.5%,海拔300~500m的面积占总面积的50.4%,海拔500~800m的面积占总面积的26.9%,海拔800m以上的占5.2%。

境内大小山峰近万座,长短沟壑2.8万多条,仅海拔800~1000m的山峰就有289座,海拔1000m以上的有117座。

县内著名山峰有:

草帽顶子山,高1260.1m,坐落在东营坊乡洋湖沟村的西老营沟东北7km处,是本溪满族自治县、新宾县、桓仁县之界山。

大凹岭山,位于东营坊乡洋湖沟村小四平东南4km处,高1125.9m,山势平缓,土肥石少,森林茂密。

和尚帽子山,位于兰河峪乡黄柏峪西南10km处,高1244.4m,是本溪、凤城之界山,距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掌镇胡堡村宋家街4km。

西大顶子山(又叫白石砬子),坐落在山城子镇东街村民组东南5km处,高1146m。

歪嘴砬子,坐落在小市镇上堡村后,高1032.7m,距县城小市镇约6km,山势陡险,是太子河北岸最高峰。

2.1.4河流水系

本溪满族自治县的深山丛林具有极好的水源涵养能力,泉水溪流汇成大河,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

境内长度在5km以下的小河有1297条,5km以上的河流有88条。

境内主要河流有5条,分别是太子河(古称衍水、大梁水、梁河、太资河)、汤河、细河、草河、清河,这五大水系年均总流量200m3/s。

这些河流夏季水量充沛,冬季水量减少,约有5个月的结冰期。

大部分河水流经地方岩石坚硬,加之深山密林,植被覆盖,故河水含沙量较少。

山区河床比降较大,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为13.54亿m3。

此外,本溪满族自治县还有汤沟温泉、温泉寺温泉两处地热泉。

2.1.5水文

在季风环境控制下,又因受地形影响,降水量比较充沛。

全年降水量在700~1000mm。

除冬、夏期间季风一年一度交替,季节雨如期而至外,各地还时常有地形雨、对流雨滋润田园,虽然干、湿季节分明,却无久旱无雨之年。

初春积雪融化,解除了春旱,保证了春播墒情。

冬季降水量最少,仅占全年降水总量的4%;春秋次之,各占15%、20%;夏季最多,达500mm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61%,集中在七八月份。

2.1.6气象条件

本溪县气候类型属北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型气候,该气候类型具有四季分明、温差较大、雨热同季、雨量充沛、湿度较高、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炎热多雨、春秋两季相对短暂的气候特点。

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4.3℃,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3.1℃,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初日为4月20日至30日,终日为10月2日至9日,其间隔日数为156~172天。

1995年1月25日,出现极端最低气温-37.9℃,1979年5月28日,出现极端最高温度35.5℃。

在特殊年份里,局部地区发生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霜冻、伏旱、暴雨、冰雹等,有时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一些影响。

据本溪族自治县气象统计资料,基本气象数据如下:

年平均气温:

6.2℃

最高气温:

35.5℃

最低气温:

-37.9℃

年平均降雨量:

797.5mm

最大积雪层厚度:

250.0mm

最大冻土层深度:

1300.0mm

年平均风速:

1.5~2.5m/s

最大风速:

21m/s

无霜期:

110~150天

≥10℃的积温:

2900~3000℃

年总日照:

2228~2411小时

日照率:

54%

4-9月太阳辐射量和生理辐射量:

11.1~15.9千卡/cm2

年平均相对湿度:

69%

风向:

夏季以东风、南风、西南风为主,冬季多西北风,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

由于本溪县地处山区,峰峦重叠,森林茂密,构成天然防风屏障,因此风速较平原地区偏小。

全年平均风速仅为1.5m/s,3~5月份风速最大,可达3.6m/s,瞬时风速≥17m/s。

2.1.7土壤

本溪满族自治县的成土母质可分为四种:

基岩残积物、坡积洪积物、黄土状母质和近代河流淤积物。

本溪满族自治县的土壤可划分为棕壤、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4个土类,7个亚类,36个土属,63个土种。

2.1.8植被和植物

(1)植被

本溪满族自治县有林地面积20.8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6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2.8%,天然次生林占有林地的80%以上,森林覆盖率76.8%。

全县林木蓄积量达1323万m3,其中,天然林木蓄积量为1337.9万m3,人工林木蓄积量为522.1万m3。

年新增长林木蓄积量约53万m3。

具有长白山植被垂直分布特点,海拔500m以下为温带低山落叶阔叶林带,500~1000m为寒温带亚高山针阔叶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