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它们是什么做的 苏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176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它们是什么做的 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它们是什么做的 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它们是什么做的 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它们是什么做的 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它们是什么做的 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它们是什么做的 苏教版.docx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它们是什么做的 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它们是什么做的 苏教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它们是什么做的 苏教版.docx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第四单元:

它们是什么做的

课题

1、常见材料

主备人

导者

课型

活动探究课

使用时间

课标要求

1.意识到不同材料有不同性质。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3.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知道身边的物体都是由不同的材料做成的。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情感目标

1.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2.愿意与同学合作并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导 学

重难点

重点:

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难点:

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导法

演示法、实验探究导学法

学法

练习法、讨论法、体验法、自主探究法、

导学准备

增设一些教室里的物品,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教案来源

自撰

导学过程(1课时)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谈话:

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里都有哪些物品?

它们又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2.师:

学生观察、讨论,并填写记录表。

3.讲述:

同学们认真观察了教室里的各种物品,它们是由纸、木头、金属、塑料、纺织材料等制成的,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材料。

1.学生答(桌、椅、窗户、窗帘、书等)。

 

2.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

3.学生倾听。

1.有意识地在教室里设置一些物品,增加教室内材料的多样性,一边学生获得丰富的感受。

自主、合作、探究

1.提问: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常见材料,你能给它们进行分类吗?

(学生讨论、进行分类)

2.讲述:

材料的分类方法有许多,人们一般把材料分为两类:

直接来源于大自然的,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不是直接来源于大自然的,而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使天然材料得性质发生了变化,如纸、铁、玻璃和塑料等,它们是人造材料。

3.教师引导学生看各类图片,感知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之间的关系。

4.提问:

你们能把这些材料分成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吗?

1.学生汇报分类结果。

(说明:

在学生进行分类汇报时,提醒学生讲清楚“按什么标准,怎么分的”)

2.学生边听边理解。

3.学生看图理解并区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4.学生进行分类。

天然材料如木料、石料、棉花

人造材料如纸、铁、玻璃、塑料

 

1.高度重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对应关系,在引导学生人之中,使学生明白人造材料来源于天然材料。

2.在汇报时,应要求学生说出分类依据以及分类过程中新的发现等。

3.把观察对象仅定于教室或家中,其他具有材料多样性的场所也可。

 

研究实验

1.提问: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自己身边的物品,如大家的鞋子和其他的日常生活用品,看看它们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2.学生研究自己身边的物品,继续填写记录表。

3.讨论:

人们为什么要选用这些材料来做这些物品?

你知道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得吗?

1.学生观察自己选择的物品,讨论。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讨论结果填表。

3.教师和学生自然形成“研究共同体”,学生汇报研究成果,教师板书。

通过学生亲自实验,增加学生探究能力和分析、交流能力。

知识拓展

1.教师提供有关“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超导材料、新型金属”等新材料的资料让学生阅读、研究。

1.学生自行阅读、研究,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课外拓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后延伸

1.回家后观察自己家里物品,都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哪些是天然材料制成的?

哪些又是人造材料制成的?

学生课后完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巩固知识,增强灵活运用的方法。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常见材料

材料分为:

天然材料如木料、石料、棉花

人造材料如纸、铁、玻璃、塑料

教室里的物品及制作材料

物品

材料

整节课下来,基本按照导学目标完成了导学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探究理解材料的分类,并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导学中遇到的问题:

探究实验两个,活动时间过长,没能很好的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课题

2、纸

主备人

导者

课型

活动探究课

使用时间

课标要求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研究。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3、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4、了解纸的生产过程,意识到要节约用纸。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研究。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情感目标

了解纸的生产过程,意识到要节约用纸。

导 学

重难点

重点:

了解纸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难点:

用形象化的方法交流研究纸的结果。

导法

实验探究、谈论法、演示法

学法

实验探究、谈论法、体验法

导学准备

不同的几种纸、放大镜、滴管、有颜色的水

教案来源

自撰

导学过程(1课时)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

1师: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要用到纸,你们能举些例子吗?

2.分小组先讨论一下,比一比哪一组说得多。

3.质疑:

为什么要用不同的纸来做这些物品?

(每组选择一件物品进行讨论)

1.请几位学生回答。

2.小组交流后,小组汇报。

激发兴趣

 

设计实验,研究性质

1.激趣:

你想用什么方法证实你的猜测?

下面这些问题你们想研究哪一个?

和小组里的同学商量一下,先确定研究的问题,再商量怎么做。

(1)纸的不同方向抗拉性如何?

怎么研究?

(实验)

(2)对纸撕开后的边缘观察后,你发现了什么?

(3)纸的吸水性和什么有关?

怎么证明?

(4)透明度实验怎么做?

要注意什么?

2.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做适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都贯穿始终。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选择方案(撕、摸、看、剪、折等)、工具(放大镜、剪刀等)进行探究实验,做好记录。

(3)汇报研究成果(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

有什么结论?

),也可以把困惑和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探讨。

(4)教师小结。

3.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学生自带的纸,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用途,并且说说纸还有哪些用途,还有哪些纸。

4.认识纸的其他特点。

由于纸具有物美价廉、工艺简单、用途广泛的特点,所以很受人们的欢迎。

但纸长久使用后有防水性、耐光性差,防虫、防蛀性不够好,耐性及耐化性不足等缺点。

 

1.教师提问,学生认真听并思考初步解决方案。

学生先分组,再选研究题目;根据提的条件实际操作并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发现结果。

(给与时间5分钟)

2.在操作实验时,根据教师的引导记录小组遇到的困难,在小组交流时提出并提出解决方案。

交流结束后,小组汇报总结。

3.根据自己的操作实验结果,归纳出纸的特点和纸用途。

(如:

4.教师介绍纸的其他特点,学生倾听。

 

通过实验操作,培

养学生自主动手能

力,分组讨论,再

小组演示、汇报、

竞赛的形式使学生

了解到纸的更多用

途;同时强化学生

交流、沟通、语言

表达能力。

采取多

种形式激活学生已

有的经验,共享分

享。

创造新知

1.导入:

自从人类发明了纸,它的用途就越来越来广泛。

可是纸张发明之前人们是用来书写的?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让课前充分准备的学生说说书写材料发展的历史与变革,让学生学会知识的交流与分享)

2.提示问题:

随着用纸量的增加,会发生什么问题?

3.思考:

我们该怎么办?

1.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所查资料,各抒己见。

2.学生答:

一是树木被大量砍伐后,会影响环境质量;二是造纸厂的污水污染了河流。

3.学生答:

从环保方面,要保护环境,少砍树木,节约用纸,废物利用;从科技进步角度看来说,要不断开发新型纸。

通过前一探究过程,学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发现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重要性,强调保护环境,爱护资源。

创意活动

一张普普通通的废报纸,我们却能创造另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学生制作:

废报纸的折纸、剪纸、撕纸(机动)

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兴趣,丰富想象力。

课后延伸

课后调查:

我们每学期要消耗多少纸?

从自己开始进行一项简单的调查。

根据自己使用纸张的情况,统计全班同学纸张的使用情况。

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并完成。

通过学生课后调查,让学生理解在实际生活纸的消耗,倡导节约用纸,从自己做起。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纸的特点:

纸的用途:

本堂课实验探究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学生利用废纸制作自己所需要的用品时,全然激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导学目标。

但时间不足,学生好动,纪律不能很好的控制。

研究纸的实验记录表

我们的猜测

纸的---------性可能和------------有关

我们的实验

比较内容

()纸

()纸

我们的发现

我们的困惑

课题

3、纺织材料

主备人

导者

课型

活动探究课

使用时间

课标要求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的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

2.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进行探究。

3.认识一些常见的纺织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

4.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5.知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一些常购买的纺织材料,如:

棉、丝、毛和人造纤维。

2.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

2.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情感目标

1.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导 学

重难点

重点:

了解一些纺织材料的性质差异。

难点:

如何正确比较纺织材料的吸水性。

导法

谈话法、演示法、创造性导学法

学法

练习法、谈论法、体验法

导学准备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收集一些衣物边角料货成衣的文字,图片标志,食物等。

教案来源

自撰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