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及答案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5817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及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及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及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及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及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及答案doc.docx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及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及答案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及答案doc.docx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及答案doc

中学科目二简答题

1.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P7

%1教育的终身化。

%1教育的全民化。

%1教育的民主化。

%1教育的多元化。

%1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pl3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l4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4.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的表现P23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5.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p26

(-)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P29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P32

(1)我们耍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p33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9.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p47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的作用: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p53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二)体现课程结构

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1.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P60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2.教学过程特殊性的具体表现p61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有领导的认识

1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p64

(一)激发学习动机

(二)领会知识

(三)巩固知识

(四)运用知识

(五)检查知识

14.上好课的具体要求p65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15.课外作业布置的要求p65

(1)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有助于学生对“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发展其智能。

(2)分量适宜,难易适度。

(3)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16.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p67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

(3)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1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p70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8.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p76

(1)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

(2)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19.班级授课制优缺点p78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

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缺点:

(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作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2)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20.注意的品质p89

(1)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是指瞬间被人的意识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力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又可称“分心”。

(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

(4)注意的转移是指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上去。

21.知觉的特性P93

1.选择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22.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p97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2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plOO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24.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P104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25.学生学习的特点pl04

(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

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26.简述建构■义的学习观P115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3.学习的情境性

27.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ll9

马斯洛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他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求知需要(6)

审美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

28.学习动机的培养P121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29.简述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观pl32

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作图式。

而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适应分为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己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

个体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

30.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P135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己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特别提出: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O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和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31.情绪与情感的关系P138

(一)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

(2)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

现象。

(3)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社会生产实

践中产生)。

(4)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5)情绪多是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和持久性。

(二)情绪与情感的联系情绪与情感两者密切联系、相互依存、

相互转化。

(1)情绪变化受情感制约,而情感又在各种变化的情绪中得到体现。

(2)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3)情绪和情感是两种彼此难以分离的心理现象,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

32.中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P139

调节和控制情绪一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敏锐地觉察情绪

2.平和接纳情绪状态

3.正确调整情绪

4.有效表达情绪

5.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33.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pl46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34.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pl49

(一)过渡性

(二)闭锁性

(三)社会性

(四)动荡性

35.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P172

(一)外部条件

1.家庭教养方式

2.社会风气

3.同伴群体

4.学校教育

(二)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

2.态度定势

3.道德认识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

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6.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P173

(-)有效的说服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利用群体约定

(四)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五)价值辨析

37.知行统一原则的贯彻要求P185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3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贯彻要求P186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39.中学德育的途径P188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活动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40.运用品德评价法的要求pl90

运用品德评价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正确的态度;

%1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坚持标准;

%1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1把奖惩和教育结合起来,坚持育人为目的,不为了奖惩而奖惩。

41.培养班集体的方法P203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二)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三)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2.课堂纪律的类型p208

课堂纪律是指为保障或促进学生的学习而设置的行为标准及施加的控制。

课堂纪律具有约束性、标准性和自律性三大特征。

(1)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43.后进生的个别教育p217

(1)后进生的特点

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业成绩和思想品德等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

典型特征:

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意志力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卑,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2)对后进生的教育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1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1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1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1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44.教师劳动特点p229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45.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p238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