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电线路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5217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20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电线路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集电线路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集电线路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集电线路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集电线路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电线路施工方案.docx

《集电线路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电线路施工方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电线路施工方案.docx

集电线路施工方案

华能富川邓家坝风电场场内工程

集电线路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编制单位:

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

华能富川邓家坝风电场项目部

 

编制时间:

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华能富川邓家坝风电场工程项目部

 

四、施工准备...........................................................................................................................6

十、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43

集电线路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华能富川邓家坝风电场位于广西富川县柳家乡境内,场址北距富川县城约11km,东经111016.1',北纬24040.5'。

距钟山县城约13km,北侧、东侧与龟石水库相接。

邓家坝风电场对外交通路线可由贺州市~富川县~柳家乡~风电场场址,其中贺州市~富川县城里程约75km,为G207国道、G323国道和S203省道,富川县~柳家乡~邓家坝约20km,为四级公路,以上公路路况较好,满足风机大件运输要求;钟山县~龟石水库(贺州市水文站)约14.5km,贺州市水文站~邓家坝村约4.5km,可满足部分材料运输的要求;场内现有机耕路连续弯道较多,暂无法满足风机大件运输的要求,需进行改扩建,以满足风机大件运输要求。

华能富川邓家坝风电场工程由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风电场装机容量为50MW,装配25台单机容量为2000kW风力发电机组。

本工程等别为Ⅱ等,工程规模为大

(2)型。

风电机组塔架地基基础设计级别等级为1级,结构安全等级为1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本工程招标内容主要包括:

场内一、二、三号主路及其附属支线道路、F01-F25共25台风机吊装平台、风机基础、箱变基础、风机至箱变直埋电缆沟工程。

本工程是35kv送电线路工程,工程分为3部分,即新建A/B/C线三条集电线路跨龟石水库,其中A线路跨越路径0.532km、B线路跨越路径0.56km,C线路跨越段路径0.59km,路径均在龟石水库两侧,共计铁塔13基。

现场自然条件和气象条件

地形、地质条件

根据麻花钻钻孔、人工开挖边坡揭露及地质测绘调查,场址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和第四系坡残积层(Qsl+el)粉质粘土、砾(砂)质粘性土,泥盆系(D2y)石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泥岩和中生代侵入岩(γ5)细粒斑状花岗岩等。

规划场区范围内地势为山地,风机主要分布在山脊的高处。

本工程地形全部为山地、丘陵地形,地势高低起伏,高差变化较大,主要植被为耕地及大量的树木。

气象条件

本工程气象条件采用第Ⅶ类典型气象区,详见下表

序号

气象条件

温度(℃)

风速(m/s)

覆冰(mm)

备注

1

最高气温

+40

0

0

2

最低气温

-10

0

0

3

年平均气温

15

0

0

4

最大风速

10

35

0

5

覆冰厚度

0

10

30

6

雷电过电压

15

10

0

7

操作过电压

-5

15

0

8

安装

-15

10

0

9

冰的比重

0.9

10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0.0~0.3米

11

年雷电日数

80

二、编制说明及依据

1.本工程设计图纸及其有关的技术资料。

2.本公司施工安全措施及电缆敷设技术交底

3.相关的技术规范及标准图集:

4.《电缆敷设》D10-1~7(2002)

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1~5161.17—2002)

7.本工程施工招投标文件和施工承包合同;

8.本工程经审批交底的施工设计图纸、变更及其它文件;

9.业主单位、监理单位及有关上级部门制定颁发的有关文件、会议纪要和办法;

10.《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

1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1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5.《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J218-2002);

1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J253-2003);

17.《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18.《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3-90);

19.《送变电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DL/T782-2001);

2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1.《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

2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

23.《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

架空送电线路》(DL5009.2-2004);

24.《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规程规定》(国家电网公司2003);

25.本工程铁塔组立施工所执行的技术规程、规范及有关图纸文件有:

26.本工程的铁塔组立设计图纸及设计变更;

27.《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3-90);

28.《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线路部分)(DL5009.2-94);

29.相关《架空送电线路组立铁塔施工守则》;

三、人员机械投入:

1、组织机构图

 

1.1两个施工队30人,每队15人,(随着工程进度需要人员在做调整)。

2、施工机械及配置

序号

机械或

设备名称

型号

规格

数量

国别

产地

制造

年份

备注

1

汽车起重机

25t

1

2

铲车

D50

2

3

钩机

DY-225

2

4

施工车辆

皮卡

3

5

经纬仪

南方

2

6

全站仪

南方

1

7

水准仪

南方

2

8

施工运输车

25T

4

本公司已有的各种类别的大、中、小型施工器具均能满足本标段施工之需要,公司机具供应站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项目经理部的使用计划配备完好的机具和车辆。

做好调剂、维修、保养、运输工作,使其处于完好状态,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四、施工准备

1施工准备

在施工之前,工程项目部及施工队做好工程各项准备工作。

具体如下:

1.1技术资料准备:

1.1.1接到图纸1套,其中包括定位图、杆塔明细表、基础图、铁塔图及其它图纸。

应仔细消化施工图纸。

4.1.1.2为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根据工程特点,编写有关的《施工作业指导书》及技术措施,视工程的具体情况及施工进度的要求,在各分项工程开工前出版、报监理审批、发放后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4.1.2施工材料准备:

4.1.2.1项目部设立材料站,由材料管理部负责材料在交货点的核对、检验、收货以及现场保管、分供等工作。

4.1.2.2选择合格砂石供货商。

水泥选用经项目法人同意的生产厂家,由材料管理部进行统一订货,并制定水泥的采购、运输、保管、使用管理办法,根据具体交通条件和运输量,水路、公路相结合,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运至施工现场。

4.1.2.3对砂、石、水泥、水质、钢筋等按规范规定抽样或制备,送到当地法定的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检验,取得检验报告送监理审核批准后方可使用。

4.1.2.4材料管理按我公司质量体系文件进行材料的准备。

4.1.2.5中心材料站对到货的材料按要求进行分类存放和保管,做到堆放合理、标识清楚、包装完备、取用方便。

并对所有物品建立帐卡,做到账、卡、物一致。

4.1.3施工场地准备

4.1.3.1坚持文明施工,严格控制施工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将施工场地控制在项目法人指定的范围内。

4.1.4通讯设施准备

4.1.4.1施工通讯设施的准备:

以基地主台为核心,用手机及对讲机等组成通讯网络。

我方施工负责人与业主联系时使用手机:

在施工现场采用无线对讲机和手机作为内部联系。

五、地埋电缆施工

1、施工准备

1.1.作业条件要求

(1)电缆线路的安装工程应按施工图进行施工。

(2)与电缆线路安装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建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1.2.施工前准备

(1)电缆的技术准备已完成。

(2)敷设电缆的通道无堵塞。

(3)敷设电缆施工机具及施工用料已准备好,防护盖板贮备充足,电缆敷设架搭设完毕,且符合安全要求。

(4)电缆线路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已经编制。

(5)电缆型号规格及长度与设计资料核对无误。

(6)临时联络指挥系统的设置。

1.3.技术准备

(1)施工图纸、技术资料、相应施工图集、规范、规程齐全;施工方案编制完毕并经审批,并进行技术交底。

(2)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充分熟悉相关图纸及设计要求。

用电缆线路的全长来定出每盘电缆的路径起始和终点的位置,然后将每盘电缆的路径分成各种类型的基本段。

(3)施工前应对电缆进行详细检查。

电缆的规格、型号、截面、电压等级、长度等均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扭曲、损坏等现象。

1.4.材料准备

(1)电缆应具有出厂合格证、电缆出厂试验报告、电缆材质性能报告。

(2)对用于施工项目的电缆进行详细检查,其型号、电压、规格等应与施工图设计相符;电缆外观应无扭曲、坏损现象。

(3)电缆外观完好无损,铠装无锈蚀、无机械损伤、无明显皱折和扭曲现象。

橡套、塑料电缆外及绝缘层无老化及裂纹。

1.5.劳动力准备

电缆敷设前,提前做好人员的准备工作,保证敷设电缆时人员满足施工要求,同时对进场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其中设安全员1人;技术员2人;吊车司机1人;吊车指挥1人;工人8人。

1.6.机具准备

(1)根据确定的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确定施工机具需用量。

(2)组织施工机具设备的落实,保证按期进场。

(3)主要施工机具设备的配备如下。

吊车25T1台;拖拉机一台;大绳2根(每根20米);放线钢卷尺50米一把;安全帽20个;电缆标牌等若干。

2、施工程序

1.1、工艺流程

准备工作--电缆沟开挖--铺砂--电缆敷设--隐蔽验收--覆砂盖砖--回填土--埋设标桩。

1.2、工艺流程细则

1.2.1准备工作

(1)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

(2)电缆线路所需敷设的电缆保护管应加工好并放置现场。

电缆保护管的加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管口应无毛剌和尖锐棱角,管口宜做成喇叭形。

②电缆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瘪现象;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③金属管应在外表涂防腐漆或涂沥青。

(3)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重量和宽度相配合。

1.2.2电缆沟开挖及铺砂

(1)根据设计要求放好开挖灰线。

(2)现场技术负责人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

(3)开挖时,槽外堆土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4)沟槽底遇到树根、块石等杂物应清除干净;开挖完毕,注意做好排水以及防范雨水灌槽。

(5)沿电缆路径开挖时如遇到特殊地物,根据现场情况合理避让(如电缆需要加长,控制在5%范围内)。

(6)开挖完毕,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砂土进行铺底,保证铺砂后使电缆在砂层上的受力均匀,避免电缆在基础不均匀下沉时让电缆受到集中应力。

1.2.3电缆敷设

(1)本工程采用直埋敷设于地下电缆沟中,同沟并行敷设时,电缆与电缆相互净距不小于250mm。

电缆与光缆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50mm,光缆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0mm,电缆或光缆距离沟壁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00mm。

(2)电缆敷设采用机械牵引,电缆敷设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控电缆的牵引力,防止电缆的牵引力超过电缆的允许牵引力,电缆的允许牵引力由厂家提供。

(3)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地面摩擦拖拉。

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

(4)电缆在转弯处敷设时,必须满足电缆的转弯半径要求(一般为电缆直径的15倍,如果电缆生产厂家有明确要求,应根据厂家提供的资料确定地电缆的转弯半径)。

(5)电缆埋设深度:

电缆外皮至地下构筑物基础不得小于0.3m,电缆外皮至地面距离,不小于0.7米,当位于车行道时,不小于1米,

(6)沿电缆全长的上、下紧邻侧铺以厚度不小于100毫米的软土或砂层。

(7)沿电缆全长应覆盖宽度不小于电缆两侧各50mm的保护板,防止电缆在运行中受到损坏,保护板宜采用混凝土盖板。

(8)电缆与电缆交叉时,相互间距不小于0.5米。

(9)电缆交叉穿越道路时应穿电缆1.5倍钢管保护,钢管的保护范围应超出路基两边以及排水沟边0.5m以上进行保护。

(10)直埋敷设的电缆接头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接头与邻近电缆的净距,不得小于0.25m.

并列电缆的接头位置宜相互错开,且净距不宜小于0.5m。

斜坡地形处的电缆接头的安置,应呈水平状。

电缆头处,在其两侧1米开始的局部段,敷设的电缆长度要留有备用量。

(11)电缆敷设经过的路径坡度超过30度时,采用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在斜坡开始及过沟溪最高水位处需将电缆加以固定,固定桩为松木,钢筋混凝土,角钢三种,松木规格为Φ180×2000,角钢桩规格为L75×6,L=2000mm。

(12)电缆敷设应设置联络指挥系统,宜以无线电对讲机联络,手持扩音喇叭指挥。

1.2.4电缆头制作部分:

1技术措施

1.1电缆终端与接头的制作,应由熟悉工艺的人员进行。

1.2电缆终端及接头制作时,应严格遵守制作工艺规程。

1.3制做35kV电缆终端与接头时,其空气相对湿度宜为70%及以下;当湿度大时,可提高环境温度或加热电缆。

2电缆终端与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

1.1型式、规格应与电缆类型如电压、芯数、截面、护层结构和环境要求一致。

1.2结构应简单、紧凑,便于安装。

1.3所用材料、部件应符合技术要求。

1.435kV电缆终端与接头主要性能应符合《额定电压1kV(Um=1.2kV)至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GB12706.1~12706.4及有关其它产品标准的规定。

1.5采用的附加绝缘材料除电气性能应满足要求外,尚应与电缆本体绝缘具有相容性。

两种材料的硬度、膨胀系数、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物理性能指标应接近。

橡塑绝缘电缆应采用弹性大、粘接性能好的材料作为附加绝缘。

1.6电缆线芯连接金具,应采用符合标准的连接管和接线端子,其内径应与电缆线芯紧密配合,间隙不应过大;截面宜为线芯截面的1.2~1.5倍。

采用压接时,压接钳和模具应符合规格要求。

1.7制作电缆终端和接头前,应熟悉安装工艺资料,做好检查,并符合下列要求:

1.7.1电缆绝缘状况良好,无受潮;施工前应对电缆本体做电气性能试验,

1.7.2附件规格应与电缆一致;零部件应齐全无损伤;绝缘材料不得受潮;密封材料不得失效。

壳体结构附件应预先组装,清洁内壁;试验密封,结构尺寸符合要求。

1.7.3施工用机具齐全,便于操作,状况清洁,消耗材料齐备,清洁塑料绝缘表面的溶剂宜遵循工艺导则准备。

1.8电力电缆接地线应采用铜绞线或镀锡铜编织线。

1.9电缆终端与电气装置的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的有关规定。

3安装要求

1.1制作电缆终端与接头,从剥切电缆开始应连续操作直至完成,缩短绝缘暴露时间。

剥切电缆时不应损伤线芯和保留的绝缘层。

附加绝缘的包绕、装配、热缩等应清洁。

1.2电缆终端和接头应采取加强绝缘、密封防潮、机械保护等措施。

1.3电缆线芯连接时,应除去线芯和连接管内壁油污及氧化层。

压接模具与金具应配合恰当。

压缩比应符合要求。

压接后应将端子或连接管上的凸痕修理光滑,不得残留毛刺。

采用锡焊连接铜芯,应使用中性焊锡膏,不得烧伤绝缘。

1.4三芯电力电缆接头两侧电缆的金属屏蔽层(或金属套)、铠装层应分别连接良好,不得中断,跨接线的截面不应小于本规范表6.1.9接地线截面的规定。

直埋电缆接头的金属外壳及电缆的金属护层应做防腐处理。

1.5三芯电力电缆终端处的金属护层必须接地良好;塑料电缆每相铜屏蔽和钢铠应锡焊接地线。

电缆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电缆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下时,接地线应直接接地;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上时,接地线应穿过互感器接地。

单芯电力电缆金属护层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1.6装配、组合电缆终端和接头时,各部件间的配合或搭接处必须采取堵漏、防潮和密封措施。

塑料电缆宜采用自粘带、粘胶带、胶粘剂(热熔胶)等方式密封;塑料护套表面应打毛,粘接表面应用溶剂除去油污,粘接应良好。

1.7电缆终端上应有明显的相色标志,且应与系统的相位一致。

4交接试验

1.1电力电缆线路的试验,应对电缆的主绝缘作耐压试验或测量绝缘电阻时,应分别在每一相上进行。

对一相进行试验或测量时,其它两相导体、金属屏蔽或金属套和铠装层一起接地;

1.2测量各电缆导体对地或对金属屏蔽层间和各导体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1)耐压试验前后,绝缘电阻测量应无明显变化;

2)橡塑电缆外护套、内衬套的绝缘电阻不低于0.5MΩ/km;

3)测量绝缘用兆欧表的额定电压,宜采用2500V兆欧表

1.3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5直流耐压试验电压:

1.1试验时,试验电压可分4~6阶段均匀升压,每阶段停留1min,并读取泄漏电流值。

试验电压升至规定值后维持15min,其间读取1min和15min时泄漏电流。

测量时应消除杂散电流的影响。

1.2当l0kV电缆的泄漏电流小于20μA时,其不平衡系数不作规定。

泄漏电流值和不平衡系数只作为判断绝缘状况的参考,不作为是否能投入运行的判据。

其他电缆泄漏电流值不作规定。

1.3电缆的泄漏电流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电缆绝缘可能有缺陷,应找出缺陷部位,并予以处理:

1)泄漏电流很不稳定;

2)泄漏电流随试验电压升高急剧上升;

3)泄漏电流随试验时间延长有上升现象。

6隐蔽验收

电缆敷设完毕,建设单位、监理及施工单位作隐蔽工程验收,作好记录、签字。

7回填土

(1)直埋电缆回填土前,应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

(2)回填土的土质要对电缆外护套无腐蚀性。

(3)回填土应及时并分层夯实。

8埋标桩

沿电缆路径直线间隔100m、转弯处、电缆接头处设明显的电缆标志桩。

当电缆线路敷设在道路两侧时电缆桩埋在靠近路侧、间隔距离为20m。

9质量检测检验应达到的标准及检测方法

1.1、质量检测检验应达到的标准

(1)直埋电缆的电压等级、型号规格及路径符合设计要求,电缆本体质量是合格的。

(2)电缆的埋置深度应符合列要下求:

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7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m,且电缆应埋在冻土层以下。

(3)在电缆线路路径上有可能使电缆受到机械性损伤、化学作用、地下电流、振动、热影响、腐植物质、虫鼠等危险的地段,均应依据规范要求采取保护措施。

1.2、检测仪表、检测方法

(1)检测绝缘电阻:

ZC型兆欧表

(2)耐压及泄漏试验:

高压试验设备

10、质量与安全

(1)在施工过程中自始自终贯彻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方针,全面推行质量管理,在施工验收中认真执行有关安装验收规范。

(2)坚持做到自检与检查相结合,对材料、半成品必须检查方可使用。

(3)焊接必须对钢材钢号进行鉴试,具有合格证的焊工上岗。

(4)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火期内,施焊应采取防范措施,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5)野外施工要确保施工安全,符合高空作业条件人员才能进行高空作业,高空作业人员要系安全带,地面人员要戴安全帽,加强上下班前的安全教育,确保施工安全。

(6)施工用的一切工具必须经常检查,禁止使用不合格符合安全要求的工具进行施工。

(7)电缆沟开挖直到回填土完工,应尽可能地均衡、连续施工,缩短工期;在有行人的场所内施工,电缆沟开挖后应有警示牌,夜间有警示红灯。

(8)坚持按施工程序进行施工,搞好上下工序交接,每一工序完工后,建设单位、监理、施工单位共同检验合格,作好记录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11、电缆的成品保护

(1)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不应使电缆及电缆盘受到损伤,禁止将电缆盘直接由车上推下。

电缆盘不应平放运输和平放贮存。

(2)运输及滚动电缆盘前,必须检查电缆盘的牢固性。

(3)电缆附件与绝缘材料的防潮包装应密封良好,并置于干燥处。

(4)固定电缆时要垫好橡皮或铅皮。

六、铁塔基础施工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1施工方向及各基础腿标识规定

□站侧为小号侧,□站侧为大号侧。

塔位大号侧为线路前进方向,并以此分左右。

 

2施工流程图

3施工测量

3.1线路复测

线路复测工作内容

序号

内容

方法

允许误差

1

塔位中心桩位置

正倒镜分中法

横线路方向50mm

2

转角度数复测

方向法

1’30”

3

档距

经纬仪视距法

设计档距的1%

4

线路中心线高程(档距、跨越物、凸起点)

0.5m

5

校核风偏影响点

0.5m

6

塔位中心桩、辅助桩的补钉

7

塔位的全面校核(保护范围、地形、高差)

8

被跨越物的校核

施工测量所用工器具:

经纬仪、视距尺、测绳、测钎、花杆、塔尺、钢尺、百米绳、皮尺等。

仪器量具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误差超过标准时应加以校正。

百米绳(或钢尺)测量档距在仪器指挥下进行,防止偏离线路造成误差。

采用百米绳与视距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档距测量。

3.2降基面、分坑测设

在上述线路复测没有问题后方可进行降基面和分坑测设。

对于转角塔和需降基面的塔位中心桩,应在施工测量时在可靠位置上钉立辅助桩并做好记录,画好辅助桩简图,标出桩的相对位置和精确距离,以确保中心桩准确恢复。

3.2.3施工基面的测量方法,是用经纬仪测高程方法,根据设计给定的降基面数值及附近地势,给出降基面的范围桩。

另外,横线路必须钉立辅助桩,移出塔位中心桩(或标记),记录与中心桩的相对标高,以便检查衡量降基面的情况及降基面后恢复塔位中心桩。

3.2.4分坑测量按照《分坑找正手册》的尺寸进行。

用以上方法补钉的辅助桩必须牢固可靠,能保存到工程结束。

桩顶面用小钉标出精确位置和方向,将来以桩面上的小钉为准。

4土石方施工

土石方施工采用人力、机械、爆破及特殊施工方法。

【选择】

4.1人力开挖。

坑底面积超过2m2时可由两人同时开挖;两人及以上在坑下作业时,应相互照顾,以不相互碰撞为宜。

坑深超过1.5m时上下坑应有攀登措施,施工时坑上应设监护人。

应注意坑壁边坡的稳定情况,《基础分坑找正手册》中巳考虑坑壁坡度,一般土质可按《分坑找正手册》开挖,必要时应放大边坡。

在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