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5188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两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古诗两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古诗两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古诗两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古诗两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docx

《古诗两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两首.docx

古诗两首

教学课题

3.古诗两首

课型

新授

本课题课时数:

三本教时为第一教时备课日期8月29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欣赏,揭题。

 

二、初读古诗。

 

 

三、理解诗句,拼贴图画。

 

四、整体赏图,精读感悟。

 

五、积累内化,迁移练习。

 

六、作业。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布置学习任务:

自学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运用工具或联系诗文弄懂字意。

二类生字要多读读。

看谁读得快

检查自学效果,正音:

和hé、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1、指名读诗文。

2、再次默读,想想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用笔画出来。

 

3、老师请个别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4、介绍完毕,学生加以评点。

 

1、分小组讨论:

你在这幅图画中,看到了什么?

 

2、老师加以点拨、评点。

3、大家在一起互相议一议,该怎样读?

想怎样读就怎样读。

老师见机指导。

4、派代表范读。

 

5、学生评点。

 

6、同学们,诗人在秋天的夜晚看到这美景,被深深地吸引了,便诗兴大法,写下了《望洞庭》。

乘着兴致,小小诗人们,让我们一起来吟诵一番吧!

 

1、背诵古诗。

2、和学过的古诗比较一下,说说此首古诗和别的古诗描写有什么不同?

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学生自由交流,全班分享资料。

 

学生边读词语,边欣赏美丽的风景。

 

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

 

学生大声自由地朗读诗歌。

 

请学生上台当小老师,写写、读读、说说值得注意的地方。

 

再读古诗,交流自己已经能够理解的字词。

 

老师、学生加以评点。

 

学生边默读边画。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解为什么要这样来构图。

 

指出画的不太合适的地方;再进一步读读诗文;进行分析,改正。

 

学生看图对画面进行描绘。

力求把话说完整,说生动。

 

小组内读一读,议一议。

 

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读?

有什么感觉?

其他小组的同学来评价。

 

配乐朗诵。

 

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来抢背。

全班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总结。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对于语文学习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多媒体引领学生进入古诗的情景,同时也给学生以朗读的示范。

 

 

一改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状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

朗读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为了使学生对古诗有更为具体的直观感受,设置了一个想象的情境。

将月夜洞庭美景跃然纸上,惟妙惟肖。

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

 

有机地将诗句、图画联系起来,走入诗画意境。

教学形式活泼,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学生联想丰富,生趣盎然。

诗中美好的意境就活动在学生脑海中,从而深深感到古诗魅力。

 

拓展思维空间,增加积累,加深体验与感悟。

板书设计:

望洞庭

 遥望

湖光秋月 和谐

水色山色 静美

教学课题

3.古诗两首

课型

新授

本课题课时数:

三本教时为第二教时备课日期8月29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大体把握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赛诗激趣,读通古诗。

 

二、理解诗意,读出韵味。

 

三、赏析第三段 

 

三、感悟意境,读出情感。

 

四、串诗积累。

 

五、布置作业

1.大家知道大诗人李白吗?

能不能背几首他写的诗?

四年级老师让学生背诵一下自己知道的李白写的诗。

2.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诗名就叫《峨眉山月歌》。

3.齐读课题。

4.自读课文,出示要求并检查。

要求:

(1)拼读字音:

峨、羌、君、渝

(2)查字典或结合理解词语。

半轮 影 流 夜发 向 思  君 下

(3)读通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不理解的注上记号。

1.解题。

师:

歌是什么意思?

诗人歌咏什么呢?

(板书:

歌 月)

教师相机补充,出示图片。

2.师过渡:

在秋天的晚上,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大地,这样的景象多么令人难忘啊!

大诗人李白在这首诗的第一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夜月色图,让我们共同去体会一下吧!

(1)圈画诗中地名。

这首诗一共28个字,可是却有五个地名。

这在万首唐诗绝句中是仅见的,谁能找到告诉大家?

(2)提示:

除了地名,还剩下16个字,他们的意思是老师告诉大家呢?

还是你动脑筋思考思考呢?

请默读古诗,思考诗句的意思。

3.逐句理解。

(1)老师问:

第一句诗,你读懂了什么?

 

告诉学生半轮秋是倒置

(2)影入平羌江水流?

月影在江水中流动,这是为什么?

 

(3)在三四句的理解中,老师给大家提示要注意三个字:

“发”、“下”、“君”。

这几个字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基本都能知道意思。

老师在黑板上相机板书:

思君不见。

(4)全班说说诗的整体意思。

教师相机指导。

4.读诗。

(1)你能读出你心中的峨眉山夜景吗?

出示: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根据平仄的特点指导学生读出韵味。

(3)听媒体读,再次诵读。

   

1.从诗眼中感悟意境。

  师:

同学们,用心品读诗,诗中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的情感?

(板书思 君)

  

   2.从写作背景中感悟意境。

介绍: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年轻时初离四川所写。

为谋求政治出路,实现政治理想,胸怀“四方之志”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当他乘船夜行,仰望峨眉山上皎洁的明月,俯视月映清江的迷人美景时,感怀万千,写下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

3.从李白的诗中感悟意境。

(1)太白十诗九言月。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

谁能记起李白写月的诗?

(2)师独白:

李白有一句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作为酷爱月亮的诗人,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

李白思念的是谁呢?

4.师作出总结。

 

师:

关于写月亮的古诗很多,你还知道那些其他诗人描写月亮的诗吗?

课件出示了两首诗: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总结: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作为酷爱月亮的诗人,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1.背诵古诗。

2.认真抄写古诗。

3.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摘抄下来。

学生都能很清楚的说出李白被称为诗仙,是伟大的诗人。

学生可能会背诵《赠汪伦》《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

 

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进行自学。

 

歌是歌咏的意思。

是在歌咏峨眉山的月亮。

交流峨眉山的资料。

 

圈出5处地名并回答:

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

默读古诗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请学生看图想象秋天的月亮。

 

要引导学生知道却原来是诗人站在流动的船上。

 

小组交流诗句的意思。

 

自悟自读。

 

配乐读、表演读。

 

学生找后,指名朗读。

 

指名朗读。

 

齐背一些李白的写月亮的诗歌。

 

师生交流。

 

同学的体会很深刻,带着体会到的情感,有韵味地读这首诗。

 

老师请学生比较三首古诗有什么相似之处。

 

通过比赛背诗、自主学习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短短28个字,就变换了这么多个观察点,却又不显乱。

在简单的圈画过程中体会故诗的魅力。

 

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让学生从中受到审美教育。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思念之情,可以由此引读导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推进。

 

比较三首古诗词的异同,既检验了学生对三首古诗词的理解程度,又是对三首诗词内容情感以及表现手法的总结梳理,是对诗词理解的提升。

 

板书设计:

  峨眉山月歌

                     歌    月

         思    君 

教学课题

3.古诗两首

课型

新授

本课题课时数:

三本教时为第三教时备课日期8月29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两首古诗。

2、能正确地默写《望洞庭》和《峨眉山》。

3、能理解两首诗的大体意思,并能写出诗所描绘的景色,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诗歌的美妙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赛诗导入。

 

二、走进诗歌。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望洞庭》和《峨眉山》,你背上了吗?

现在让咱们来比比哪个小组背得既流利又有韵味。

2、小组赛诗会。

3、师生评价,重在激励后进生。

 

1、布置学习任务:

(1)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将它写下来。

(2)峨眉山的秋夜在你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用文字记录下来。

选择其中的一项来练习。

2、分享同学用语言所创设的情境。

允许同学来补充完善,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在景物中体会诗人所寄托的情感。

3、配乐,齐读古诗。

 

4、读读两首诗,你认为写得最好的诗句是哪一句?

 

5、读着这两首诗,你感觉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两位诗人的心情一样吗?

他们分别是怎样的心情?

 

6、默写两首古诗。

 

(一)比一比,再组词。

镜(    )峡(    )

境(    )夹(    )

眉(    )螺(    )

媚(    )累(    )

二、  填空。

1、《望洞庭》是( )朝诗人(   )的作品。

诗中“(     ),(       )。

”是写远望洞庭。

这两句是(   )句,把(   )比作(   ),把(    )比作(   )。

2、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中“和”是(   )的意思,“未”是(  )的意思,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

3、《峨眉山月歌》是( )代诗人(   )的作品。

诗人在(   )的(  )乘船远行,从(   )出发,驶向(  ),最后到达(   )。

读了古诗,我眼前出现了(    )、(   )、(  )等景物。

4、“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中“发”是(  )的意思,“下”是(    )的意思。

途中见到月亮,勾起诗人思念(   )、(   )的感情。

三、拓展练习。

1、填写有关“月亮”的诗。

(        ),低头思故乡。

 

野旷天低树(         )。

(        ),天涯共此时。

 

小时不识月,(         )。

2、趣填成语。

千疮百() ()虚乌有  宁死不()  ()形毕露

投桃报() ()手起家 纲举目() ()往开来

各个小组成员在组内预热,做好准备。

 

个人参赛,以小组为单位计分。

 

在轻悠的音乐声中,同学们在描绘心中的景物。

(事先要有布置,这样课堂上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

 

指名诵读个人的小练笔。

(配乐)

 

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诗歌。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赏析。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写出了对洞庭美景的赞美之情。

《峨眉山月歌》描述诗人的行江体验,表达出思念家乡和好友的情感。

默好后,同学之间检查。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两首古诗已经很熟悉,用赛诗的形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特别是给后进生一种成就感。

 

古诗的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个性化的体验,而这些体验随着交互式的朗读在不断生成。

 

在比较中学生能敏锐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异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对诗人的不同心境有了一定感性的认识。

 

相关的练习不仅可以巩固本课的知识,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板书设计:

望洞庭赞美

峨眉山月歌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