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护乙妇产科期末复习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4892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护乙妇产科期末复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12护乙妇产科期末复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12护乙妇产科期末复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12护乙妇产科期末复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12护乙妇产科期末复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护乙妇产科期末复习笔记.docx

《12护乙妇产科期末复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护乙妇产科期末复习笔记.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护乙妇产科期末复习笔记.docx

12护乙妇产科期末复习笔记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概述

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内生殖器】

包括:

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一、阴道:

1.阴道后穹窿:

与子宫直肠陷凹贴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做后穹窿穿刺或引流,检查盆腔积液诊断某些疾病或实施手术的途径.

2.阴道的功能:

性交器官、分娩通道、排泄月经及分泌物通道、预防感染(阴道的天然屏障作用)

二、子宫:

位于骨盆腔中央,呈轻度前倾前屈位,前面有膀胱,后面有直肠;宫颈外口在坐骨棘水平。

子宫包括三部分:

子宫体、子宫峡部、子宫颈

→四对韧带

①圆韧带:

维持子宫于前倾位;

②阔韧带:

维持子宫在盆腔的正中位置;

③主韧带:

维持子宫颈于正常位置;

④宫骶韧带:

间接保持子宫于前倾位置。

根据输卵管的形态由内向外分为:

1.间质部2.峡部:

最狭窄,是结扎部位;3.壶腹部:

最宽大,是受精的部位,也是异位妊娠常见的部位4.伞部:

游离于腹腔,有“拾卵”作用

三、卵巢:

产生卵子和性激素。

【骨盆】

1.骨盆的骨骼组成(悉)

▪髋骨(由髂骨、坐骨、耻骨联合)

▪骶骨:

由5~6块骶椎组成

▪尾骨:

由4~5块尾椎组成

2.骨盆的分界

分界线:

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线、骶岬上缘为界,将骨盆分为

▪真骨盆:

影响胎儿阴道分娩;

▪假骨盆(大骨盆)

3.骨盆的平面

Ø入口平面:

为真假骨盆的交接面,呈横椭圆形,影响胎儿入盆

Ø中骨盆平面:

最狭窄的平面,呈纵椭圆形,影响胎儿顺利通过骨盆

Ø出口平面:

有两个不在同一平面但有共同底边的三角形组成,影响胎儿出盆

【骨盆底】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

骨盆底分层:

外层:

浅层的筋膜和肌肉

中层:

即泌尿生殖膈,由两层筋膜和一层肌肉组成

内层:

即盆膈,由肛提肌及筋膜组成

五、会阴:

指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组织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了解)

【月经的临床表现】

1.月经:

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规律脱落及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2.月经周期:

平均28天

定义:

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为月经周期

3.月经持续时间及出血量:

3~7d,30~50ml

4月经血的特征:

5.月经期的症状:

【月经周期的调节】

1.月经周期调节轴: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具体怎么调节见课本17)

2.卵巢的功能:

产生并排出卵子、合成并分泌激素(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

3.排卵时间:

下次月经前14日

4.黄体最成熟:

排卵后7~8日,14日左右萎缩

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比较

雌激素

孕激素

子宫平滑肌

肥大增生,收缩

松弛

内膜

增生

分泌

宫颈

松弛,黏液分泌增加、变稀

闭合,黏液分泌减少、变稠

输卵管

加强收缩

抑制收缩

阴道上皮

增生角化变厚

细胞脱落

乳腺

腺管增生

腺泡发育

卵泡发育

卵泡发育

下丘脑

正负反馈

负反馈

水钠潴留

促进

减少

代谢影响

骨代谢,脂代谢

体温升高

【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

(一)调节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1.促卵泡素的变化(FSH):

排卵前24h↑;持续24h;月经前↓

2.促黄体生成素的变化(LH):

排卵前24h↑;月经前↓

3.雌激素的变化(E):

排卵前↑排卵后7~8d↑月经前↓

4.孕激素的变化(P):

排卵后7~8d↑月经前↓

(二)子宫内膜的变化

1.增殖期:

第5~14日,内膜修复快,逐渐生长变厚(卵泡期)。

2.分泌期:

第15~28日,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黄体期)。

3.月经期:

第1~4日(卵泡期)。

(三)子宫颈的变化

1.排卵前:

量多,稀薄透明羊齿植物叶状结晶

2.排卵后:

量少,混浊黏稠椭圆体结晶

 

第四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第一节妊娠生理

【定义】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开始于卵子受精,终止于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

全过程约40周。

【受精与着床】(了解)

蜕膜的形成:

妊娠期的子宫内膜称为蜕膜。

底蜕膜、包蜕膜、真蜕膜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胎盘、胎膜、脐带、羊水

(一)胎盘

1.胎盘的构成:

羊膜、叶状绒毛膜、底蜕膜

2.胎盘的功能:

气体交换;供应营养;排出代谢产物;防御功能;合成功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人胎盘生乳素(HPL)雌激素和孕激素)

(二)胎膜:

胎膜由绒毛膜和羊膜组成

(三)脐带

脐带:

2条脐动脉,1条脐静脉,长约30~70cm,平均约55cm

→胎儿通过脐带血液循环与母体进行营养物质和代谢物质的交换

(四)羊水

1.羊水的来源:

早期母体血清,晚期胎儿尿液;

2.量:

正常足月妊娠羊水量1000~1500ml;羊水呈中性或弱碱性

3.羊水的功能:

(1)保护胎儿;

(2)保护母体

【胎儿的发育特点】(了解)

①16周末部分孕妇自觉胎动;

②20周末腹部检查可听见胎心音;长25cm

③24周末各脏器均已发育

④28周末生活能力弱,加强护理可以存活;长35cm

⑤40周末发育良好,能存活,生长50cm体重约3400g

第二节妊娠期母体变化

妊娠分期:

早期妊娠:

妊娠12周末以前→中期妊娠:

妊娠13~27周末→晚期妊娠:

妊娠第28周以后

【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1.子宫

①子宫体:

由小到大(子宫增大不是由于细胞的数目增加,而主要是肌细胞的肥大),12周超出盆腔,可在耻骨联合上方触及,宫腔容积由5ml增加到5000ml;子宫血液增加;

②子宫颈黏液栓,紫蓝色,变软;

③子宫峡部从1cm到7~10cm

2乳房:

增大,充血;胀痛或刺痛;乳晕扩大,蒙氏结节

3.心脏:

心搏出量和血容量增加,心搏出量从10周开始增加,32-34周达到高峰

生理性贫血:

血浆增加量多于红细胞增加量,血浆约增加1000ml,红细胞约增加5000ml,使血液稀释,出现生理性贫血

 

第三节妊娠诊断

【早期妊娠诊断】

(一)病史

1.停经;

2.早孕反应

3.尿频;

(二)临床表现

1.乳房的变化(蒙氏结节)

2.妇科检查:

子宫增大变软;黑加征(妊娠6-8周时,阴道黏膜及子宫颈充血,呈紫蓝色,阴道检查子宫随停经月份逐渐增大,子宫峡部极软,子宫体与子宫颈似不相连)

(三)相关检查

【中晚期妊娠诊断】

P48(胎心、胎动、子宫底高度)

1.听胎心的部位:

①妊娠24周以前,胎心音都在脐下正中或稍偏左或右听到

②妊娠24周以后,胎心音多在胎儿背侧听得最清楚

2.妊娠18-20周时开始自觉胎动

【重要概念】

1.胎产式:

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纵产式(常见)、横产式、斜产式

2.胎先露:

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头先露臀先露肩先露

3.胎方位:

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预产期的推算】

末次月经第一日起,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

第四节妊娠期管理(自学P51)

第五节分娩的准备(自学P51)

第五章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第一节决定分娩的因素

【定义】分娩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

【决定分娩的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及待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

【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的力量

1.子宫收缩力:

(贯穿于分娩全过程)特点:

节律性、对称性、极性、缩复作用(详见P68)

①节律性:

宫缩的节律性是临产的重要标志

②对称性:

P69

③极性:

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

④缩复作用:

每当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短缩变宽,间歇期肌纤维虽然松弛,但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经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

2.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

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

3.肛提肌收缩力:

协助胎头内旋转的作用,能协助抬头仰伸及娩出

产道(骨产道、软产道)、胎儿(大小胎位畸形)、待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

【产道】骨产道、软产道

一、骨产道P70

1.入口斜径:

12.75cm入口斜径的命名是从后向前

2.中骨盆横径:

(坐骨棘间径):

10cm

3.出口横径:

(坐骨结节间径):

9cm

二、软产道

1.构成:

是由子宫下端、宫颈、阴道、外阴及骨盆底组织构成的弯曲管道。

2.子宫下段形成:

非孕时长约1cm,临产后长达7~10cm

3.宫颈管消失:

初产妇多是宫颈管先短缩消失,宫口后扩张

经产妇多是宫颈管短缩消失与宫口扩张同时进行

4.宫口扩张:

临产前,初产妇的宫颈外口仅容一指尖,经产妇能容一指;宫口开全时达10cm

【胎儿】

胎头径线→双顶径:

9.3cm;枕下前囟径:

(小斜径)9.5cm;枕颏径:

(大斜径):

13.3cm

第二节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分娩机制:

胎儿先露部为适应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

→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肩及胎儿娩出

【临产诊断】

临产的标志:

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同时伴进行性子宫颈管消失、宫颈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产程分期】

①第一产程:

又称宫颈扩张期,规律宫缩开始到宫口开全,初产妇11-12小时,经产妇6-8小时(根据宫口扩张情况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见护理评估,)

②第二产程:

又称胎儿娩出期,宫口全开到胎儿娩出,初产妇1-2小时,经产妇数分钟

③第三产程:

又称胎盘娩出期,5-15分钟,不会超过30分钟

【第一产程妇女的护理】

(一)临床表现

1.规律宫缩

2.宫口扩张:

临产后规律宫缩的结果

3.胎先露下降:

决定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重要观察项目

4.胎膜破裂:

多发生在宫口近开全时

(二)护理评估

1.潜伏期:

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3cm,约需8h,不超过16h

2.活跃期:

宫口扩张3cm到10cm,约需4h,不超过8h(加速期、最大加速期、减速期)

3.胎膜破裂及羊水观察:

PH值≧7.0时破膜的可能性大

胎膜破裂之后的护理措施:

①立即听胎心音

②注意观察羊水的颜色、性状及量,并记录破膜时间

③如羊水呈黄绿色,混有胎粪,应立即行阴道检查,注意有无脐带脱垂

④破膜超过12小时者应注意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三)护理措施P78

【第二产程妇女的护理】(熟悉)

1.临床表现:

子宫收缩增强;胎儿下降及娩出

2.接产准备:

3.胎头拨露:

胎头于宫缩时露出阴道口,露出部分不断增大,在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阴道内。

4.胎头着冠:

当抬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不再回缩。

【第三产程妇女的护理】

临床表现:

子宫收缩(胎儿娩出后,宫底降至脐平);胎盘娩出;阴道流血(<300ml)

新生儿Apgar评分法(了解就可以,儿科的重点内容)

体征

0

1分

2分

每分钟心率

0

<100次

≥100次

每分钟呼吸

0

浅、慢、不规则

肌张力

松弛

四肢稍屈曲

四肢屈曲,活动好

喉反射

无反射

有些动作

咳嗽,恶心

皮肤颜色

全身苍白

躯干红、四肢青紫

全身粉红

8-10正常新生儿;4-7轻度窒息;0-3重度窒息

胎盘剥离征象:

①宫体变硬呈球形,胎盘剥离后降至子宫下段,下段被扩张,宫体呈狭长形被推向上,宫底升高达脐上

②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阴道口外露的一段脐带自行延长

③阴道少量流血

④用手掌尺侧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时,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第十章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异常分娩:

又称难产,主要特征产程进展异常及分娩过程受阻,导致产程延长,增加分娩期母儿并发症,严重者危及母儿生命。

第一节产力因素

一、子宫收缩乏力

【病因】(熟悉)

1.精神因素:

干扰中枢神经系统正常

2.产道与胎儿因素:

骨盆异常、胎位异常

3.子宫因素:

过度膨大、多次分娩、急慢性炎症

4.内分泌失调:

雌激素、缩宫素、前列腺素合成分泌减少

5.药物影响:

大剂量镇静剂、镇痛剂、麻醉剂

6.其他:

营养不良、贫血、膀胱直肠充盈

【临床表现】

1.协调性(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但收缩力弱,宫缩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宫缩小于2次/10分钟。

收缩高峰时,宫体隆起不明显

→可是产程延长甚至停滞,产妇都无明显不适

2.不协调性(高张性)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极性倒置,频率高,节律不协调,宫缩时宫底部不强,而是子宫中段或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也不能完全松弛,宫缩兴奋点不起源于子宫角

→属无效宫缩,产妇持续性腹痛、拒按、产程延长或停滞

3.产程曲线异常:

(熟悉,具体P190)

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停滞、胎头下降延缓、抬头下降停滞、滞产

【对母儿影响】(了解)

1.对产妇的影响:

体力损耗、产伤、产后出血、产后感染

2.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

胎儿宫内窘迫、手术干预及产伤机会增多、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

【处理原则】

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首先应寻找原因,针对原因进行恰当处理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首先调节不协调性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及极性,使之恢复至协调性宫缩,然后按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处理。

但在子宫恢复其协调性之前,严禁应用缩宫素。

【护理措施】

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者

(1)第一产程的护理:

1)改善全身情况:

①保证休息,必要时镇静;

②充分补充营养、水分、电解质;

③保持膀胱直肠空虚

2)加强子宫收缩:

①针刺穴位:

合谷、三阴交、太冲、关元、中极等

②刺激乳头

③人工破膜:

宫颈扩张≥3cm,无头盆不称,胎头衔接者

(看一下宫颈评分P193)

④静滴缩宫素:

必须专人监护,每隔15分钟观察1次子宫收缩、胎心、血压及脉搏,并予记录,随时调节剂量、浓度和滴速

→先用0.9%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调节为8-10滴/分,然后加入缩宫素2.5U,如子宫收缩不强,可逐渐加快滴速,一般不宜超过40滴/分

3)剖宫产术前准备

(2)第二产程的护理:

密切观察胎心、宫缩、胎先露下降情况,做好阴道助产和新生儿抢

救的准备

(3)第三产程的护理:

预防产后出血及感染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者

(1)指导呼吸,减轻疼痛,按医嘱适当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2)若宫缩仍不协调或伴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等,应及时通知医师,并做好剖宫产术和抢救新生儿准备

3.提供心理支持,减少焦虑与恐惧

二、子宫收缩过强

【病因】:

软产道阻力小;缩宫素应用不当;子宫壁某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调性宫缩过强

【临床表现】

1.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急产指总产程不超过3小时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1)强直性子宫收缩

(2)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第二节产道因素

【骨产道异常及临床表现】(了解)

1.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我国常见

单纯扁平骨盆:

佝偻病性扁平骨盆

2.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漏斗骨盆:

横径狭窄骨盆

3.骨盆三个平面狭窄 

均小骨盆:

骨盆入口、中骨盆及骨盆出口每个平面的径线均小于正常值2cn或更多

第三节胎儿因素(了解P202)

第六章产褥期管理

第一节正常产褥

【定义】产褥期: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

一般为6周。

【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变化】

(1)生殖系统

1.子宫:

变化最大;妊娠子宫自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子宫复旧主要变现为子宫体纤维的缩复、子宫内膜的再生、子宫颈恢复和子宫下段变化

(1)子宫体肌纤维缩复:

①产后1周宫缩小至约妊娠12周大小,在耻骨联合上方可扪及

②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盆内

③产后6周子宫恢复正常妊娠前大小

④产后第一天平脐,以后每日下降1-2cm

(2)子宫内膜再生:

产后第3周胎盘附着部位以外的子宫内膜基本修复,胎盘附着部位的内膜修复约需至产后6周

(3)子宫颈复原和子宫下段变化:

①产后7-10天宫颈内口关闭

②产后4周子宫颈完全恢复至未孕时形态

③子宫颈外口由产前的圆形(未产型),变为产后的“一”字形横裂(已产型)

(二)乳房

主要变化泌乳,吮吸是保持不断泌乳的关键,不断排空乳房,也是维持泌乳的重要条件

(三)血液及其循环系统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于产后2-3周恢复至未孕;产后24小时心负荷加重易发生心力衰竭

(四)消化系统:

易产生便秘和肠胀气

(五)泌尿系统

(六)内分泌系统:

哺乳期月经复潮延迟,平均产后4-6月恢复排卵,哺乳期孕妇月经未来潮前仍有受孕可能

(七)腹壁的变化

【产褥期妇女心理调适】(了解)

根据鲁宾研究结果,产后心理调适分期:

依赖期:

产后1~3日;依赖-独立期:

产后3~14日;独立:

产后2周至1个月

第二节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临床表现】

1.发热:

(1)产后24小时内体温稍升高,但不超过38℃,可能与产中过度疲劳、产程延长、机体脱水有关。

(2)产后3-4日因乳房血管、淋巴管极度充盈,乳房胀大,可有37.8-39℃发热称泌乳热,一般持续4-16小时后降至正常

2.恶露:

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及坏死的蜕膜组织经阴道排出的液体

3.会阴伤口水肿或疼痛:

产后3日内出现局部水肿、疼痛,拆线后自然消失

4.产后宫缩痛:

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

5.褥汗:

产后一周好转,睡眠时明显

6.排尿困难及便秘

7.乳房胀痛或皲裂

8.乳腺炎

9.产后压抑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心状况

→体温:

正常;脉搏:

60-70次;呼吸:

14-16次;血压:

平稳;产后出血<300ml

→生殖系统:

(1)子宫:

宫缩痛;评估子宫大小

(方法):

①评估前,嘱产妇排空膀胱。

②产后当天,宫底在脐平或脐下1横指,以后每天下降1-2cm,

③产后10天降入骨盆腔内,在耻骨联合上方扪不到宫底。

(2)会阴:

(3)恶露:

4~6周,250~500ml;量及性状

血性恶露

浆液性恶露

白色恶露

持续时间

产后最初3日

产后4~14日

产后14日以后

颜色

红色

淡红色

白色

内容物

大量血液、少量胎膜、

坏死蜕膜组织

少量血液、坏死蜕膜组织

宫颈黏液、细菌

坏死退化蜕膜、表皮细胞

大量白细胞和细菌

→排泄系统:

褥汗;泌尿增多和排尿困难(黏膜充血水肿;会阴切口疼痛;不习惯床上排尿)

【护理措施】(了解P98)

 

第三节正常新生儿的护理(儿科的重点,这里了解就可以)

【临床表现】

1.皮肤、巩膜发黄:

生理性黄疸

2.体重减轻:

7~10日恢复到出生时水平(生理现象)

第七章高危妊娠管理

第一节高危妊娠妇女的监测

【概述】

1.高危妊娠:

妊娠期有个人或社会不良因素及某种并发症或合并症等,可能危害孕妇、胎儿及新生儿、产妇或者导致难产者

2.范畴:

社会经济因素及个人条件疾病因素

【监护措施】P111了解

1、范畴:

婚前、孕前、孕期

2、具体工作内容

3、措施

★胎心电子监护有两种功能:

监测胎心率及预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

第二节高危妊娠妇女的护理

【处理原则】预防和治疗引起高危妊娠的病因因素

★产科处理:

①加强胎儿对缺氧的耐受②间歇吸氧③抑制宫缩,预防早产④适时结束妊娠

⑤缩短第二产程⑥严密观察⑦加强高危儿的监护

【护理评估】

胎心电子监护:

1.胎心率的监测:

基线胎心率(BHR)及周期性胎心率(PFHR)

(1)基线胎心率:

无宫缩或宫缩间歇期记录10分钟的胎心率。

正常情况下,胎心率有小的周期性波动称胎心率变异。

波动范围正常为10~25次/分,频率为不小于6次/分

(2)周期性胎心率:

是指与子宫收缩有关的胎心率变化。

有加速和减速两种情况

减速分为3种:

1早期减速:

它的发生与子宫收缩几乎同时开始,子宫收缩后即恢复正常。

开始早,持续时间短(﹤15秒),下降幅度小(﹤50次/分),恢复快(﹤15秒)

→宫缩时胎头受压,脑血流量一时性减少的表现,不受体位或吸氧而改变

2变异减速:

宫缩开始后胎心率不一定减慢。

减速与宫缩的关系不恒定

开始早晚不定,持续时间不定,下降幅度大(﹥70次/分),恢复快(﹤15秒)

→子宫收缩时脐带受压兴奋迷走神经所致,左侧卧位可减轻

3晚期减速:

子宫收缩开始后一段时间(一般在高峰后)出现胎心率减慢,但下降缓慢

开始晚,持续时间长(30-60秒),下降幅度小(﹤50次/分),恢复慢(30-60秒)

→子宫胎盘功能不良,胎儿缺氧的表现

2.预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的试验(熟悉,关键是知道判断结果是否异常)

(1)NST(无负荷试验)

观察无宫缩时胎动与胎心率变化之间的关系,了解胎儿健康活动力情况

1)要求:

a.环境安静,孕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

b.受试前12小时一般不用镇静剂

c.一般20分钟一次,无胎动则延长20分钟

2)判断结果:

(会判断)

a.有反应:

胎心基线率在120-160bpm,20分钟內有3次以上胎动,胎动时胎心率出现明显加速反应,加速幅度>15bpm,持续时间>15秒

b.无反应:

胎心基线率在120-160bpm,20分钟內<3次,胎动后胎心率加速不明显,加速时间<15秒,加速幅度<15bpm

3)临床意义:

a.反应型:

表明胎儿宫內活动力健康良好,试验后的一周内胎儿安全

b.可疑型:

可以观察,如无胎心率改变,第二天再监测一次NST

c.无反应型:

一般多表示胎儿在宫内有一定损害,需行OCT试验,可在24小时内重复试验

(2)OCT(催产素激惹试验)或CST(宫缩应激试验):

催产素点滴,引起有效宫缩后观察胎心与宫缩之间关系,从而了解胎盘的储备功能。

1)要求:

a.住院测试,备好急救胎儿的药品一旦出现过强过频的宫缩,立即停滴催产素,并给宫缩抑制剂,先做20分钟NST

b.静滴催产素,待10分钟内出现3次宫缩,持续30-40秒,强度达到40-70mmHg才能测试

2)判断结果

a.阴性:

宫缩时显示正常变化的曲线,胎心率相对稳定,可有早期减速或散在的轻度变异减速

b.可疑:

宫缩时有不典型的晚期减速,散在的中度变异减速或连续轻度变异减速,胎心率基线偏高或偏低

c.阳性:

有周期性子宫收缩时,胎心率出现3次以上晚期减速或多发的重度变异减速,基线变异减少或消失

3)临床意义:

a.阴性:

胎盘功能良好,胎儿健康状况良好,约99%的胎儿在测验后一周内安全

b.阳性:

胎盘储备功能减退,约见50%胎儿娩出后出现围产儿死亡

第三节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定义】胎儿窘迫:

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和酸中毒,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

胎儿窘迫是一种综合症状,主要发生在临产过程,也可发生在妊娠后期。

【病理生理】缺血缺氧引起的一系列变化

【临床表现】

胎心音改变;胎动异常;羊水胎粪污染(Ⅰ度浅绿色、Ⅱ度黄绿色并混浊、Ⅲ度棕黄色稠厚)

【处理原则】针对原因,积极纠正缺氧状态

第八章妊娠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第一节自然流产

【定义】流产:

凡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

早期流产:

流产发生于妊娠12周以前者。

晚期流产:

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者。

分为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

【病因】(了解)

(一)胚胎因素(早期流产主要原因)染色体异常是自然流产最主要原因

(二)母体因素:

全身性疾病、免疫因素、生殖器官异常、其他

(三)胎盘因素:

滋养细胞的发育和功能不全是胚胎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四)环境因素

【病理】流产过程是妊娠物逐渐从子宫剥离,然后排出子宫

1.妊娠<8周:

胎盘绒毛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