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4692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docx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docx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教学设计

高桥小学邓锡军

1、教材简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他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

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

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

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二、教学要求:

1.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3.引导学生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3、教学重点: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情景导入:

1.导入:

a)当突发事件把你抛入险恶的环境,你能否战胜困难,生存下去?

b)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在严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

(出示灯片1)突发事件出现时,许多人将面临怎样生存的问题。

你可能被独自隔绝在地球的任一地点——北极冰地或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或浩瀚大海。

山川、密林、莽原、沼泽随时都有可能给你带来致命的威胁,但同时又提供了相应的生存机会。

作为个人来说,意志越坚韧,身体越健康,知识技能越丰富,则生存的机会就越大。

——摘自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前言》

2.师:

今天我们学习的《鲁滨孙漂流记》。

写的就是鲁滨孙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以后所发生的事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

2.交流:

遇险上岛建房安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3、合作交流、理解内容:

1.讨论一:

哪些事例体现出鲁滨孙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1)面对现实,勇于行动,自己动手创造生存条件;

(2)靠十几粒麦种反复收种,经过四年才吃到自己种的粮食;

(3)发现野人后,克服恐惧,勇敢地与之周旋并救出星期五。

这些说明(鲁滨孙)不等不靠,自己动手走出困境。

2.再请看过同学讲原著中的有关故事:

3.讨论二:

哪些事例可以看出鲁滨孙有丰富的生存知识和技能?

(1)赶在大风将大船打得粉碎之前把一切有用的东西抢运上岛。

(知道工具的重要性)

(2)选址建房:

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

那儿可以看到海面?

(自我保护意识、建筑的知识和能力)

(3)打猎、种养畜牧(狩猎的技能、时令节气的知识、动植物养殖的知识和技能)

(4)烤面包、烤肉、晒葡萄干(食品加工的知识和技能)

(5)造船、制子弹、鞣制皮革、缝衣帽裤袜(造船工程师、兵器专家、皮匠、裁缝)

(6)打退野人的进攻,平定大船上的叛乱(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一人而兼多任。

4.讨论三:

鲁滨孙在岛上如何处理吃、住、穿、医病等难题的?

鲁滨孙虽然被抛上荒岛,但不幸中有万幸:

他从大船上运下了枪、火药、刀、斧、罗盘(指南针)、帆布、面包、酒等许多有用的东西;而且他所在的岛物产富饶水源充足。

假如他没有枪、火药、罗盘,岛上又没有水源,他将碰到哪些困难?

你能帮他出主意解决这些困难吗?

先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聚焦到三个问题:

如何打猎获取食物?

如何辨别方向?

如何获得水?

儿歌:

《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

四、深化课文,谈体会:

1.我们学习鲁滨孙的什么?

(学习小组讨论)

2.齐读:

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自己想办法,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积极改善生存环境。

3.小结:

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我们应该抓紧在校学习的这一段黄金时光,强健我们的身体,锻炼我们的意志,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技能,从而大大增强我们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我相信今后同学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有办法、有能力解决,因为我们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们正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5、板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

聪明勇敢

吃:

养牧种植

不畏艰难

住:

建房安居帐篷

自信乐观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高桥小学邓锡军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3.学习居里夫人坚定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薄名利的人格魅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问题预设:

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

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思考:

这篇文章写了谁的什么事情?

2.检查生字词。

3.交流:

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三、品读感悟“美丽”。

1.关于“美丽”的探讨

同学们上节课提了许多有关美丽的问题,如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怎样理解“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等等。

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感受这份美丽。

请默读全文,看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划出相关语句。

学生交流:

①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大声朗读,谈出对该句的体会和认识。

②镭的颜色美

想象当时的情景,尤其是在“幽暗的破木屋的映衬下”这点略带蓝色的荧光显得更美,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③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

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教师要善于点拨、提升和概括。

A、巨大贡献是美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

“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B、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

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

……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

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

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

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C、淡泊名利是美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

四、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照应问题;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

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

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百年是虚指:

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说说居里夫人的美丽给我们什么启迪?

五、小结:

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

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更重要的表现在她那坚定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薄名利的人格魅力上。

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甚至是永远。

六、作业:

课下阅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原文,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

居里夫人

(行之美)(神之美)

美丽刚毅执著

庄重勇于献身

健康淡泊名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