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与自我调适精编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464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挫折与自我调适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挫折与自我调适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挫折与自我调适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挫折与自我调适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挫折与自我调适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挫折与自我调适精编版.docx

《挫折与自我调适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挫折与自我调适精编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挫折与自我调适精编版.docx

挫折与自我调适精编版

挫折与自我调适

挫折与自我调适

作者:

佚名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点击数:

2774更新时间:

2008-8-31

“人生逆境十之八九,顺境十之一二”。

人们的生活道路上,随时都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

这些大小事件都可能使我们产生焦虑、紧张、失望、沮丧、悲哀、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即所谓遇到了挫折。

挫折无处不在,关键要看人们是否承受得住。

有不少各方面都非常优异的高中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在强手如林的新环境里一下子失去了绝对优势,不再是最出色的学生,因而意志消沉,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便是一个承受不了挫折的例子。

通过了解挫折,分析自我的挫折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挫折。

一、什么是挫折

挫折,通俗来说就是“失败”、“碰钉子”。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挫折是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行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体验。

挫折这一概念包括三方面的涵义。

其一,挫折情境,即提出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境因素。

如考试不及格,比赛未获得所期望的名次,受到同学的讽刺、打击等。

其二,挫折反应,即对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

常见的有焦虑、紧张、愤怒、攻击或躲避等。

其三,挫折认知,即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

当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三者同时存在时,便构成典型的心理挫折。

三方面涵义中挫折认识是最重要的。

对于同样的挫折情境,不同的认识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体验。

即便是没有挫折情境或事件发生,而仅仅由于挫折认知的作用,也可能产生挫折反应。

例如,你正在热恋中,毫无失恋的迹象;期末考试全部通过;或者人际交往中也没有成为众矢之的。

可你偏偏担心她会瞧不上自己,害怕考试不能通过,总怀疑同学们在议论自己。

这些事虽然没有发生,你却仍然体验到了焦虑、恐惧、担忧甚至敌对、攻击等挫折的情绪反应,产生挫折感。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导致挫折的原因有很多,一般可以概括为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

即主观与客观原因。

1、挫折产生的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是指个体因素以外的自然、社会、学校这些外部环境给人带来的阻碍与限制,致使个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挫折。

其中包括:

自然因素。

例如,辛勤耕作一年的农民眼看丰收在望,正盘算着丰厚的收益如何用来改善生活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冲走了庄稼,也冲垮了他的愿望。

这里导致挫折的就是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外部力量。

对于大学生来说,这只是产生挫折感的一小部分原因。

社会因素。

人的行为要受到政治、经济、法律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如大学生所读专业使他没法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等等,都可以使大学生产生挫折感。

家庭因素。

人一生下来,不可能自己选择出生条件,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以及家庭,家庭环境是人产生挫折感的第一温床。

家长的过分溺爱、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家庭遭遇不幸是当代大学生产生挫折感的部分原因。

学校因素。

我国大中小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实行应试教育而非素质教育,比如重视智力训练,而不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过分强调理想教育而忽视现实教育。

这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一旦步入社会,就出现不适应感和心理的失落感。

2、挫折产生的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指由于个体生理、心理以及知识、能力等因素的阻碍和限制,使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挫折感。

例如,一个身材矮小的人,一心想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这个愿望显然很难实现,使他体验到挫折感。

此外,自我估计过高的人,因为常常设定不现实的目标,很多愿望难以实现,也容易受到挫折打击。

三、挫折的反应及作用

挫折时,受挫者会自觉不自觉地发生的不同类型的心理生理反应。

常见的挫折反应有生理的反应,情绪的反应和行为的反应。

1、挫折的生理反应。

2、挫折的情绪反应。

3、挫折的行为反应。

挫折的行为反应一般可分为消极反应和积极反应。

对个体来说,我们需要认识和避免的是挫折的消极反应。

积极的挫折反应。

就是当感受到挫折时,坦然应对,不气馁,不慌乱,理性地总结教训,从主观、客观和环境等多方面冷静地思考遭受挫折的原因,从而找出战胜挫折的有效办法。

事实证明,人们成就事业的过程,往往就是他们战胜挫折的过程,由挫折产生的积极反映会对大学生应对挫折有积极有益的作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激发大学生的进取精神,挫折能使大学生增强容忍力,挫折还能磨砺大学生的意志等等。

消极的挫折反应。

有两类,一是内郁的压抑形式,二是外泄的形式。

一是内郁的压抑形式,它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冷漠:

有的人在长期遭受挫折,又对改变现状感到无力无望时,可能会表现出冷漠、麻木。

这种冷漠中包含着愤怒,是愤怒暂时受到压抑,而以间接方式表示的反抗焦虑;②幻想:

个人遭到挫折后,可通过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中来获得满足,如幻想可能发生某种奇迹改变现状,这是一种对待挫折的非现实的方法。

幻想对挫折后的情绪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但它终究代替不了现实,还是不能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二是外泄的形式,最常见的外泄形式有四种:

分别是①攻击;退化,受挫后出现返童行为,如像小孩子一样哭闹打滚;③固执,明知挫折不可避免,或明知继续行动下去,必然遭受更大更多的挫折,却偏按原来动机继续行动;④气馁,对挫折无能为力而自我泄气,放弃努力,破罐子破摔。

相对来说,攻击造成的后果最为严重,社会学习心理学家多拉德和米勒于1939年出版了《挫折与攻击》一书,他们运用了大量实验证据来说明挫折与攻击的关系。

他们认为“攻击必然是挫折的结果”,即如果一个人表现出攻击行为,就可以推论这个人受到了挫折。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不少这样的例子,如在单位受气回家责打妻儿,为社会所抛弃走上暴力犯罪之路等。

此外,他们将攻击行为分为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两种类型;认为攻击的强度取决于受到挫折的程度。

因此,下列因素会决定一次挫折会在多大程度上引起攻击行为:

一是支配目的行为的内驱力水平。

一个人的行为动机越强烈,受挫折后越容易引起攻击性行为。

杀父之仇就比偷鸡之恼更易引发攻击报复。

二是挫折的完整性,是部分受阻还是整体受阻,虽然平时考试成绩不佳,但最终考上大学的人,一般是不会有什么攻击性的行为。

三是较小挫折的累积作用。

如中国有句俗语“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形容的就是祸不单行,一连串的挫折打击对个体的影响。

某同学刚刚失恋不久,考试又未通过,没几天又心不在焉地把计算器丢了。

接连遭受挫折,频率过高,挫折承受力必大大降低,从而更容易引发攻击事件。

从另一方面还可将攻击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自我的攻击,最常见的就是生气,著名哲学家康德有一句话大家可能听说过,“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虽然不能说百分之百的生气,都是别人的错,但大多情况下的确如此。

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你有我有,不慎丢了几元钱,悔恨;和上级说话,用错了一个词,悔恨;找工作,错过了一个机会,悔恨;甚至,像契诃夫小说《一个小公务员之死》中,只因对着顶头上司打了个喷嚏,这本不算过错,却悔来恨去,竟将自己的性命悔了进去!

生气,烦恼,顿足捶胸,火冒三丈,问问自己,这又何苦来呢?

有的同学遇到挫折时,除了生气,还会自责、捶胸顿足,打自己的耳光等,最严重的自我攻击就是自杀。

高校大学生因挫折而导致自杀的事件也屡有报道,一系列的大学生自杀事件都与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挫折有关,这些其实都是一种极不可取的自我攻击。

除了对自我的攻击外,还有一种就是对他人的攻击,把自己的受挫归因于他人,从而迁怒于人,对其进行攻击,产生各种各样的报复行为,甚至不惜同归于尽。

举例:

如91年震惊全美的卢刚事件,中国留美物理学博士卢刚因为对教授不满,枪杀了七名同学和老师,整个凶杀过程只有十分钟。

六人死亡,女秘书重伤。

震惊世界。

卢刚在校各门科目全都是“A”,他所获得的高分打破物理系历届记录。

他在智慧上能够思索宇宙苍穹辽阔无涯的问题,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成了一名高智商低智能者。

2002年2月发生的黄谷扬事件。

黄谷扬是一位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学者,一个世界级的生物学巨星。

谁能料到,像这样一位生物学专家,有一天竟然会拿起手枪来,向他的上司和自己脑袋上发出残忍的一击,在顷刻间就消灭了自己近四十年的生命和近三十年苦读得来的知识。

据推测,黄的事件可能与其到的被美国PPD公司辞退事件有关,这对他来说,的确是遇到了一次重大的挫折,而这次挫折很大程度上与那位女上司有关,但是,无论如何,他是可以不选择自杀这一途径的。

他可以回国来另辟天地,即使资料丢了,起码头脑里还装着大量的库存,可以被激发出来,加以运用。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人,虽然他们是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领域上,遇到不同的挫折,例如名誉受损,生意亏本,失业下岗等等,他们就选择与仇人同归于尽的做法,这实在不足为取。

挫折的消极反应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可以降低大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生活能力,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促使大学生改变性格与出现行为偏差等等。

四、正确认识挫折

有的同学遭受挫折后,第一个想到的念头就是,“怎么我这么倒霉,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在这里,我们需要认识挫折的几个特性。

1、挫折的客观性。

挫折的第一个特性是它的客观性。

前面我们说过,挫折人人都避免不了,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会遭遇挫折,每个人都有受到挫折伤害的时候。

下面我们看看广东外语大学对大学生挫折状况调查发现的结果(见表1)。

从表中我们可看到,在各种挫折中,理想与现实冲突是大学生最为普遍经历的一种挫折。

表1:

大学生挫折状况调查

挫折类型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学习困难51.764.945.528.6

经济拮据33.643.236.438

人际关系障碍48.362.227.342.9

性格缺陷32.832.418.214.3

情感缺乏37.13036.442.9

理想与现实冲突44.84663.652

2、挫折的差异性。

挫折的第二个特性是它的差异性。

为什么同样一件事,有的同学可以不以为然,而有的同学却感到强烈的挫折感?

这就是挫折的差异性。

我们说,对挫折的感受和忍耐是有差异性的,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我们的主观因素也就是个人自身的因素所造成的。

那么,有哪些个人主观原因影响我们的挫折感受性和挫折耐受性呢?

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自我形象评价偏差。

指个体因生理素质、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所带来的自卑、抱怨等情绪,导致活动的失败,无法实现既定目标。

据调查,对自己的容貌、身材等方面不满意的大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种身体形象评价偏差有时候也导致大学生产生挫折感。

②动机冲突。

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个体常常会因一个或几个目标而同时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动机。

但由于条件所限,使得这些并存的动机不可能同时实现、做到双赢或多赢,而必须做出取舍,于是动机冲突便产生了。

如果这种矛盾持续强度大、时间长、就可能引起挫折感。

③自我评估与抱负水平过高,而又缺乏相应的行之有效的行为。

一个人自我评估和抱负水平过高,就容易产生一些按自己目前条件与实际能力根本无法实现的需要与动机,因而即使再努力,需要也很难得到满足,于是挫折感便产生了。

这种挫折感的存在,往往使自我评估过高者怨天尤人,一味埋怨别人或客观条件,而不从自身方面去找原因。

④生活观念和态度问题。

有些挫折感的产生,可能与客观环境关系不大,也就是说,一些个体无论是在何处,他们都对生活充满挫折感,或稍遇不顺即产生挫折感。

这是由个体的认知态度和生活态度所导致的结果。

⑤个性心理品质不良。

虽说人的个性心理品质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这些品质会对挫折的认知和应对产生不同的影响。

性格孤僻压抑,过于内向、自谦、被动、冲动、固执、多疑、感情脆弱等个性心理品质,虽然它们本身并不直接产生挫折,但却是加重挫折感和臆造挫折的温床。

有些大学生稍遇挫折就对生活丧失信心,甚至自杀,往往与上述这些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性格开朗、乐观、坚强、自信的人,挫折承受力强;性格孤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