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4453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阅读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说明文阅读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说明文阅读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说明文阅读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说明文阅读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明文阅读训练.docx

《说明文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阅读训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说明文阅读训练.docx

说明文阅读训练

(一)

如果你能在夜间观赏到海发光,那是相当瑰丽的。

它似星光万点,又似乳光一片,更似绚丽多彩的礼花。

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海火”,这种迷人的景象是谁引起的呢?

是谁的杰作呢?

有一种海发光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这主要是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

其本身多呈玫瑰红色,平时凭借其体内的一种脂肪物质就能微放光明。

发光的特点是,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

但通常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它们受到化学刺激时才比较鲜明。

当海上风浪把它们推向砾石海岸时,它们受到更大的触发而发光。

放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如“火雨”跌落,一拨紧接一拨,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为火花型海发光。

还有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的。

它们发光强度较弱,其特点是不论什么海况,也不管外界是否扰动,只要这种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的光辉。

这样的细菌多在河口、港湾、寒暖流交汇处,特别是下水道入海处被污染处最多,这样的海发光被称之为弥漫型海发光。

另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物所引起的,如水母、海绵、苔虫、环虫和蚧贝等。

水母躯体上有特殊的发光器官,受到刺激便发出较大的闪光,有些鱼体内能分泌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资和氧作用而发光。

这种发光通常是孤立出现的,在机械、化学作用刺激下,才比较醒目,它们发出的海光特点是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这种的海发光被称为闪光型海发光。

海发光不仅绚丽多彩,美丽诱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与生产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海发光强的海区能映出黑夜的海景,因此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当船舶遇到海发光时,能使船长产生错觉,导致海损事故,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

正确掌握海发光可以预报天气,我国辽宁、河北一带的渔民经多年观察总结出“海火见、风雨现”的民谚。

鱼游动时所发生的海光,暴露了鱼群的藏身之地,因此,经验丰富的渔民在夜间利用它来捕鱼。

(选自《语文报》)

17.请简要概括绚丽多彩、美丽诱人的“海发光”的成因。

(3分)

18.不同类型的海发光各有什么特点?

(3分)

19.“火花型海发光”为什么会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

(3分)

20.海发光与生产建设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

(3分)

二、金字塔之谜新说

①在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七八十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胡夫金字塔。

该塔高约146.5米,共用了230万块巨石。

人们一直存在种种疑问,这些石块是怎样开采、运送的,又是怎样堆砌的呢?

要知道,即使在今天,拥有世界上所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建筑师也很难实现如此艰巨的任务。

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附近数百英里范围内,竟然难放找到类似的石头。

②不久以前,科学家约瑟·大卫杜维斯提出了惊人的见解:

金字塔上的巨石是人造的。

大卫杜维斯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了巨石的构造。

他根据化验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

金字塔上的石头是用石灰和贝壳经人工浇筑混凝而成的,其方法类似今天浇灌混凝土。

③由于这种混合物凝固硬结得非常好,人们难以分辨出它和天然石头的差别。

此外。

大卫杜维斯还提出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佐证:

在石头中他发现了一缕约1英寸长的人发。

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工人在操作时不慎将这缕头发掉进了混凝土中,保存至今。

④一些科学家认为,鉴于现代考古研究业已证实人类早在数千年前就知道如何制作混凝土,所以大卫杜维斯的论断颇为可信。

但少数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说:

既然开罗附近有许多花岗岩山丘,那么,古埃及人为什么要舍此而去用一种复杂的操作方法来制造那难以数计的石头?

另外,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塔高乘上10亿所得的数,和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相等;穿过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用2倍塔高除以塔底面积等于圆周率。

以上这些都是巧合吗?

看来,金字塔之谜并未完全“破译”。

还有待人们进一步去研究、探索。

⑤二十世纪30年代,一群科学家发现在一座金字塔塔高1/3处有一只垃圾桶,桶内有一些死猫死狗之类的小动物尸体。

这些尸体非但没有腐烂变质,反而脱水变为“木乃伊”。

后来,很多科学家都做了类似的实验,证明了这样的金字塔结构不单能够保存动物尸体。

还能够使食物保持新鲜,使刀片变得更为锋利并延长使用年限,甚至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发芽率。

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金字塔能”效应。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金字塔内尽管温度较高,但是保鲜效果很好。

其内部温度的分布、空气的流动与其他建筑物不同,它有像冰箱和烘干机一样的作用,所以,在金字塔内,水蒸发的速度快,物品脱水迅速。

⑥最初发现金字塔具有这种神秘力量的是法国人鲍比,他推测塔内可能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在起作用。

鲍比的发现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美国加州大学派出科研人员前去考察,进入塔内之后,他们发现所携带的各种电子仪器几乎都失灵了。

因此,他们推测塔内某处可能藏有巨大的磁石。

意大利学者还发现长时间在塔内停留,会使人神经失调、意识模糊。

这其中的奥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才能揭开。

11.给下面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2分)

①堆砌()②混()凝土

12.文章素①段中加线的句子有用词不当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

(2分)

13.根据文章内容,请你用简明的语言解释什么是“木乃伊”?

(3分)

答:

14.大卫杜维斯提出“金字堵上的巨石是人造的”这一惊人见解的依据是什么?

 

  答:

15.“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金字塔能’效应”,其中“这种现象”具体指什么?

(3分)

  答:

16.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学过的相关知识,对“胡夫金字塔”作一简要说明。

(从形状、规模、功用等方面说明)(3分)

17.“金字塔之谜”和“金字塔之谜新说”给了你怎样的启迪?

(3分)

  答:

三、人体的最大器官——皮肤

  作为人体的最大器官,皮肤功能强大。

可是其重要性却远没有被人们充分意识到,我们通常只是把它当作包裹在肌肉外部的一层皮,其实这是低估了它。

人类自己从未造出过比它更好的保护罩、传感器和通报器。

  皮肤是一个很好的保护罩。

它的最外层——表皮非带薄,能抗污和防水。

编织紧密的表皮细胞形成了坚固的屏障;能保留水分,而把不必要的水挡在外面。

死去的和脱落的细胞在表面紧凑地排列好,使皮肤更坚韧,就像一层透明的装甲衣。

皮肤的智能连军队都羡慕不已,一旦需要的话,由干细胞组成的表皮就会加固皮肤。

生产色素的黑素细胞能够抵御皮肤的头号敌人——阳光,这东西对皮肤的中间一层——真皮的伤害特别大。

  真皮含有大量的胶原质,它能紧致肌肤,随着胶原质被不断降解,就会产生皱纹和皮肤松弛。

真皮下面就是皮下脂肪,它能软化皮肤质地。

分布在皮肤中的还有血管、毛囊、汗腺和产油腺。

大量的神经忙碌地穿梭其中,把大脑的信息传递给其他器官。

接收良好的感觉神经末梢,则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并细心处理遇到的情况:

我们爱抚玫瑰的柔软花辨,却因为害怕被它的刺扎而退缩。

  皮肤是在思想、身体和外界之间强有力的分界面。

神经——免疫——皮肤——内分泌的网络把皮肤当作一个独立自主、难以驯服的智者。

它会告诉我们很多它主人的情况。

想想看,如果一不小心泄露了心里的秘密,你就会脸红;有什么东西出毛病时,皮肤会起鸡皮疙瘩发出警告;收缩的皮肤透露出你的害怕。

它作为内分泌器官也有充实的生活,为身体的其他部分制造像维生素D这样的激素,以及自己用的类固醇和甲状腺激素等,虽然不大清楚为什么,但是很多大脑里发现的神经传递素也是由皮肤制造的。

  另外,皮肤还是免疫系统重要的前哨。

它有专门的白细胞,能够吃掉入侵的微生物,并引发全身的免疫反应。

因为皮肤在这方面功效卓著,所以研究人员要挑战古老的试验,把牛痘疫苗直接注射进缺乏这种免疫力的肌肉里,与传统方式相比,这样可以减少接种牛痘疫苗的痛苦,效果好象还不错。

  ⒏根据文意,下列给“皮肤”所下的定义,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皮肤是身体最大的功能强大的器官。

  B.皮肤是身体表面包裹在肌肉外部的功能强大的器官。

  C.皮肤是身休最好的传感器、防护罩和通报器。

  D.皮肤是在思想、身体和外界之间强有力的分界面。

  ⒐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皮肤主要分为表皮、真皮、皮下脂肪、血管、毛囊、汗腺和产油腺等组成部分。

  B.皮肤中灵敏的感觉神经末梢可将受到的刺激及时传递到大脑并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C.皮肤还可以为身体其他部分制造维生素D、甲状腺激素、神经传递素等。

  D.为了减少接种疫苗的痛苦,人们将牛痘疫苗直接注射进缺乏免疫力的肌肉里。

  ⒑本文主要写了哪四层意思?

是按什么说明顺序写的?

  答:

  

  ⒒请从文中任举两例,说说本义是怎样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的。

  答:

(四)

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

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

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C的极低温度。

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C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

这还不是最低温度。

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C的最低温度。

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

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

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

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

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

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

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对于一般人来说,南极的气候确实令人谈虎色变。

然而气象学家们却是喜出望外。

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理想的实验室,并且希望能从这里找出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

9、从选段看,南极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

(2分)

10、选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____、_____(2分)

11、选段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五、指纹——未来的万能钥匙

   ①世界上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

虽然唇纹、眼睛里的虹膜视网膜也人人不同,但指纹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中最常用、最方便的一种。

   ②指纹识别技术其实分警用和民用两大类,思路是很不同的。

派出所里给犯罪嫌疑人录指纹,不但要十个指头都录,而且都要旋转180度,因为犯罪现场找的指纹往往只是残缺不全的小片,所以指纹算法上用残缺指纹在指纹库里找嫌疑人,往往会找到很多个“可能是”的结果,需要专家一一比对排除。

民用指纹则不然,录指纹只录一个或两个平面指纹用于身份识别,用的时候也要求完整无缺的平面指纹,算法比对只有“是”或“不是”两种结果。

但民用指纹库也可以为刑侦破案服务,比如广州市外来人口指纹库就为抓通缉犯作了不少贡献,有的还是在广州隐藏了几年的重案犯呢,改了名字改了相貌却改不了指纹。

   ③指纹识别技术最核心的是算法,通过分析指纹的全局特征或局部特征,如脊、谷和终点、分叉点或分歧点,就可以从特征值中非常可靠地确认一个人的身份。

指纹虽然从出生到老不变,但小时候的成长发育会使指纹变长,中年发福会使指纹变宽,所以指纹算法是一种高难度的技术。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指纹算法,在处理指纹变形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一公司前不久还花了十万美元购买了该算法的使用权呢。

   ④指纹识别的另一关键技术是指纹图像采集技术。

以前基本上用光学技术,即用一个光源从棱镜反射按在一个取像头的手指,光线照亮指纹从而采集到指纹。

现在越来越多采用的是电容方式的半导体技术,按压到采集头上的手指的脊和谷,在手指表皮和芯皮之间产生不同的电容,芯片通过测量空间中的不同电容场得到完整的指纹。

   ⑤第二种方式也叫“活体指纹”,采集时你把手指头涂黑了也一样可以取到清晰的指纹,但只能手和身体连着才有生物电流,否则就无法采集到。

前不久西安天气很冷,某单位装了这样的指纹系统做考勤,有个女员工骑单车上班,结果指纹仪不认她那“冰冷的小手”,后来用温水洗了洗手再来,指纹仪就认得她了,别人都笑她被冻得不是“活体”了。

这种采集技术的设备比光学方式小了几十倍,甚至可以做进你的手机里,使用很方便。

   ⑥现代人身上现金少了,因为信用卡得到了广泛应用。

信用卡是采用密码和签名方式确认身份的,每年犯罪分子窃取信用卡号和密码造成卡主的损失非常惊人。

现在指纹技术成了电子商务的“金钥匙”,美国最大的银行美洲银行最近开始为一些用户提供指纹识别服务,一些美国的国际贸易公司也正在积极试用指纹识别软件进行交易身份确认,国内也有银行等部门在积极试用。

   ⑦好好保护你的手指吧,你的指纹在未来社会中的用途将越来越广泛。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3分)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说明方法,(3分)

(3)根据第③④两段提供的信息,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2分)

A.指纹算法是通过分析指纹的全局特征或局部特征,来确认人的身份的一种指纹识别技术。

B.因为成长发育会使人的指纹完全改变,所以用指纹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不一定可靠。

C.指纹图像采集可以采用光学技术,也可以采用半导体技术。

D.算法和图像采集技术都是指纹识别的关键技术。

(4)联系上下文说说“活体指纹”是怎样采集的。

(摘引原文回答,2分)

(5)指出第⑤段中别人调侃她“被冻得不是‘活体”,的言外之意。

(2分)

(6)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像,从“日常起居”“经济生活”“社会活动”等方面,设想指缤在未来社会中有哪些用途。

(六)雪的功能令人惊奇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

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

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日本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

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

据报道,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

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美呗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

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

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花粉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是一种超软水。

它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

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

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用其他药物,45天就能痊愈。

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

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

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

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

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试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枝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

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

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15.本文说明了“雪”有哪些令人惊奇的功能?

(3分)

16.第②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分别有什么作用?

(4分)

17.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解释第④段中的“超软水”。

18.“雪”除了具有文中所说明的神奇功能之外,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很多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请分别举例说明。

(4分)

 

【参考答案】:

【一】17.(3分)○1由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

○2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

○3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物所引起。

(每点1分)18(3分)○1“火花型海发光”的特点:

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放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如“火雨”跌落,一拨紧接一拨。

○2“弥漫型海发光”的特点;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时,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的光辉。

○3“闪光型海发光”的特点:

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

19.(3分)因为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受到化学刺激时才发出比较鲜明的光。

20(3分)○1影响船舶的安全航行。

○2可以预报天气。

○3便于渔民在夜间捕鱼。

(每点1分)

【二】11.(2分)①qì②hùn12.(2分)“实现”改为“完成”13.(3分)指脱水变干而不腐烂变质的尸体。

14.(2分)①借助显微镜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巨石的构造而得出的化验结果。

②在石头中发现的一缕掉进混凝土中的人发。

15.(3分)能够保存动物尸体,还能够使食物保持新鲜,使刀片变得更为锋利并延长使用年限,甚至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发芽率。

16.(3分)示例: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国王胡夫的陵墓,它的外形近似汉字的“金”字。

该塔高约146.5米,共用230万块巨右砌成,是最大的一座金字塔。

这座金字塔规模巨大,气势雄伟,令人叹为观止。

17.(3分)示例一:

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创造了世界奇迹,为后人所景仰。

示例二:

科学是无止境的,人类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才能揭开科学的奥秘。

【三】⒏B ⒐B⒑(5分)①总说皮肤的功能。

②皮肤的防护功能。

③皮肤的传感作用。

④皮肤的通报作用。

 逻辑顺序(每一点1分)⒒.(略)

【四】9、(2分)狂风和严寒,变幻莫测。

10、(2分)举例子,列数字11、(2分)气象学家研究南极气候的特点,希望能从中找出一把解开全球性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

【五】

(1)指纹。

指纹的采集、识别及运用。

(2)分类别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3)B(4)采用电容方式的半导体技术,按压到采集头上的手指的脊和谷,在手指表皮和芯皮之间产生不同的电容,芯片通过测量空间中的不同电容场得到完整的指纹。

(5)她已经不是活人了,指纹仪已无法采集到她的指纹。

(答她已不是活人了,或她的手指已经不像括人的手指了都对。

(6)①用指纹指令开门。

②利用指纹密码划卡消费。

③利用指纹密码设计个人专用手机。

【六】四)15.(3分)制冷、空气净化、保健。

16.(4分)

(1)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存雪制冷,能节约大量燃油。

(2)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降雪积存起来可以制冷的功能。

17.(3分)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的冰状水,就是“超软水”。

18.(4分)正面、负面略。

 

(七)“中国”

  “中国”这个词至迟出现在春秋时期。

当时的“国”,大的不到今天一个省,小的不过今天一个县,最小的只相当于今天一个乡或一个大一点的村,所以总数多得不胜枚举。

于是地理处于中心区的“国”就被称为“中国”。

这一中心区开始只限于今天的黄河中下游,主要是晋、郑、宋、鲁、卫等国和周天子的直属区。

今天的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海河流域、渭河流域还不鸽算“中国”,秦、楚、吴、燕等周更不能称为“中国”。

到了秦汉时代,秦、楚等国的旧地都成了统一国家的一部分,渭河流域关中盆地还成了首都所在,这些地区当然都算作了“中国”了。

  “中国”的概念始终是模糊的,不明确的。

即使在中原王朝内部,人们也可以视其中较边远偏僻的地区为非“中国”。

例如在西汉时,今天的湖南、江西虽已设置郡县,却还未被承认为“中国”,到了明朝,湖南、江西可以被称为“中国”,今天的云南、贵州一带还被当作非“中国。

  直到晚清,“中国”作为国家的概念已经明确了,但是清朝的正式名称还是“大清国”、“大清”或“清”。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中国”才成为中华民国的简称,成了国家的代名词。

中国也有了明确的范围一一中华民国的全部领土。

  16、依据上文填空。

(4分)

  ①晚清以前,“中国”的含义是:

                          

  ②1912年,“中围”的含义是:

                           

  17、在横线上填写下面两个时期“中国”所包括的具体范围。

(4分)

  ①春秋时期:

  ②秦汉时期:

  18、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2分)

  ①“中国”一词的词义在历史的演变中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②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请简要回答。

  (八)“能吞能吐”的森林

  

(1)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

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

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2)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

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

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

大约在四亿年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

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的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

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3)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

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

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

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

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

此消彼涨,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4)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康,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9、第一段中画横线处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20、文中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其理由是:

  

  21、第二段的“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第三段中“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一句中的“1/3以上”强调了()。

(2分)

  22、阅读选文第三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4分)

  

(1)找出造成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原因。

(2分)

  答:

  

  

(2)试找出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带来的影响。

(2分)

  答:

  

  (九)勤于用脑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

“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脑细胞。

”“人脑多用了会笨。

”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