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4366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论文.docx

《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论文.docx

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论文

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

摘要:

本文通过明确配送中心的概念和区分配送中心的类型,详细介绍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的流程及其分析评价的方法。

关键词:

配送中心规划设计流程分析评价

引言

配送中心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生产和物流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换言之,配送中心的产生和发展是物流活动系统化和规模化的必然趋势。

配送中心是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物流结点。

配送中心主要从事货物的配备,并组织对用户的送货,高水平地实现销售和供应服务。

通过配送中心,可以很好地解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与制造商大批量专业化生产之间的矛盾。

配送中心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在物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特别是连锁企业物流活动配送中心化对企业物流集约化、实现企业规模经营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配送中心的基本内容

配送中心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生产和物流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换言之,配送中心的产生和发展是物流活动系统化和规模化的必然趋势。

1.1配送中心的概念

我国2006年发布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配送中心(DistributionCenter,DC)下的定义是:

从事配送业务且具有完善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①主要为特定的客户或末端客户提供服务;②配送功能健全;③辐射范围小;④提供高频率、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配送服务。

作为物流运动枢纽的配送中心,要发挥其集中供货的作用,首先必须采取各种方式(如零星集货、批量进货)去组织货源。

其次,必须按照客户的要求及时分拣(分装)和配备各种货物。

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提高配送水平,配送中心还必须有比较强的加工能力,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流通加工。

从这个意义上讲,配送中心实际上是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和流通加工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的物流基地,也是能够发挥多种功能作用的物流组织。

现代的配送中心与普通的仓库和传统的批发、储运企业相比,已经存在质的不同。

仓库仅仅是储存商品,而配送中心绝不是被动地接受委托存放商品,它还起到集配作用,具有多样化的功能。

和传统的批发、储运企业相比,配送中心在服务内容上由商流、物流分离发展到商流、物流、信息流有机结合;在流通环节上由经过多个流通环节发展到由一个中心完成流通全过程;在经销方式上由层层买断发展到代理制;在工商关系上由临时的、随机的关系发展到长期、固定的关系。

1.2配送中心的类型

由于企业的背景不同,其配送中心的功能、构成和运营方式就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在配送中心规划时应充分注意配送中心的类别及特点。

配送中心的具体分类方式如下:

(一)根据配送中心承担的流通职能分类

1.供应型配送中心

供应型配送中心,顾名思义是向用户供应货物行使供应职能的配送中心。

其配送中心集中库存的品种范围固定,进货渠道稳固,都建有大型现代化仓库,占地面积大,采用高效先进的机械化作业。

2.销售型配送中心

以配送为手段,商品销售为目的的配送中心属销售型配送中心。

比较起来看,国外和我国的发展趋向,都向以销售配送中心为主的方向发展。

(二)根据配送中心的内部特性分类

1.流通型配送中心

流通型配送中心是一种只以暂存或随进随出方式运作的配送中心,基本上没有长期储存功能,仅以暂存或随进随出方式进行配货、送货的配送中心。

其规模大小应取决于被要求的送货速度、平均订货的多少以及单位用地成本。

2.储存型配送中心

储存型配送中心是为了保障生产和流通得以正常进行而出现的。

其特点是储存仓库规模大,库型多,存储量大。

我国目前拟建的配送中心,都采用集中库存形式,库存量较大,多为储存型。

3.加工型配送中心

加工型配送中心是一种根据用户需要对配送物品进行加工,而后实施配送的配送中心。

麦当劳、肯德基的配送中心就是提供加工服务后向其连锁店配送的典型。

(三)根据配送中心服务的适应性分类

1.专业配送中心

专业配送中心大体上有两个含义,一是配送对象、配送技术是属于某一专业范畴,在某一专业范畴有一定的综合性,综合这一专业的多种物资进行配送。

专业配送中心第二个含义是,以配送为专业化职能,基本不从事其他的经营性业务。

2.柔性配送中心

柔性配送中心是在某种程度上和第二种专业配送中心对立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不向固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而向能随时变化,对用户要求有很强适应性,不固定供需关系,不断向发展配送用户和改变配送用户的方向发展。

(四)根据配送中心服务的范围分类

1.城市配送中心

向城市范围内的用户提供配送服务的配送中心称城市配送中心。

城市配送中心所服务的对象大多是零售商、连锁店和生产企业,大多采用和区域配送中心联网的方式运作,以“日配”的服务方式配送。

可以说在国内外绝大多数的配送中心都是城市配送中心。

2.区域配送中心

区域配送中心是以较强的辐射能力和库存准备,向省(州)际、全国乃至国际范围的用户配送的配送中心。

这种配送中心配送规模较大,往往是既配送给下一级的城市配送中心,也配送给营业所、商店、批发商和企业用户,虽然也从事零星的配送,但不是主体形式。

这种类型的配送中心在国外十分普遍。

(五)根据配送中心运营主体的不同分类

1.以制造商为主的配送中心

规模较大、流通管理较好的制造厂,在建立销售体制的同时,还要建立快捷的配送中心,以降低流通费用和提高售后服务的质量。

可以预见,尽管第三方物流日渐被人们接受,大的制造商自办的配送中心也不会消亡,因为这种物流配送中心有本企业产品的支持。

2.以大型经销商为主的配送中心

一般是按行业或商品类别的不同,把相关制造厂的商品集中起来,然后,向下位配送中心或零售店、连锁店等进行配送。

对于不具备建立独自配送中心的制造厂或本身不能备齐各种商品的零售商或零售店,往往采用这种办法。

3.以零售业为主体的配送中心

此类配送中心是为专业商品为主的零售店、超级市场、百货商店、家用电器商场、建材商场、粮油食品商店、宾馆饭店等服务的。

随着城市的增多和大型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日趋发达。

但城市的商店或服务企业,一般不设仓库和运输设备,因此这类配送中心的发展更为迫切和迅速。

4.以仓储、运输业为主体的配送中心

仓储企业具有成为配送中心的天然优势,因为它是物流节点,拥有土地、库房、站点和装卸设备,功能的扩展使它演变为配送中心。

运输企业设立配送中心是因为它需要物流节点以整理、配载、换载货物,达到扩大功能、节约物流成本的目的。

各铁路货场、公路货场,过去,往往是等待用户自行提取。

如果根据路程的方向和远近进行拣选和分类,将若干用户的货物,使用一辆卡车,一次分别送达用户,这将降低货场的仓库面积,提高车辆装载率,降低物流费用。

5.社会化的配送中心

这种配送中心往往为中小工商企业服务或为物流公司服务。

此类配送中心或由政府出资、或由众多企业集资建成。

该类配送中心拥有公共使用的装卸货平台、设备设施,拥有可以分割产权或分割成单元的库房。

2.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

配送中心是集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流通性节点,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配送中心的规划和设计的合理与否,对整个物流系统的优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1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配送中心的规划包括配送中心类型和规模的确定、选址、功能设计、信息系统设计、运营管理模式选择等,其内容是非常复杂的,而且一旦建成就很难再改变,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必须遵循一定原则:

1.系统工程的原则。

规划一个合理的物流配送中心,必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既要做微观的考虑,又要做宏观的考虑,把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与经验相结合,使整体最优。

2.价值工程的原则。

规划设计物流配送中心的每一阶段,都要体现该原则,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流程、缩短作业周期,以最有效的利用空间、最经济的成本投入达到最大功效。

3.动态的原则。

在规划时,以流动的观点贯穿规划始终,使物流配送中心人流、物流、信息流合理化;规划过程也是一个从宏观(总体方案)到微观(各区域、部门),又从微观到宏观反复叠代的过程。

4.可持续发展原则。

应在详细分析现状及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对未来变化做出预测的基础上进行;而且要有相当的柔性,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以在一定范围内能适应数量、功能、成本等多方面的变化。

充分考虑地理和生态环境,有吸引力的设计并考虑预留用地。

5.以人为本原则。

重视人的因素,创造安全、方便、舒适的工作环境。

2.2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步骤

配送中心规划设计过程主要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总体规划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和实施阶段。

1.准备阶段。

首先,必须明确配送中心系统规划的目标,以利于有针对性的收集资料和分析规划需求,并确定规划设计的限制条件。

2.总体规划阶段。

在此阶段,要进行配送中心的功能、设施、区域平面布置和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包括:

配送中心功能规划、方案评价等。

3.详细布置设计阶段。

对经过评估选定的方案进行详细设计,主要确定各设施设备的详细设计,并结合设施设备的特性对各区域面积进行详细布置规划。

完成详细布置设计之后,进行组织机构、人力、作业的详细规划设计,并完成成本分析和评估。

4.实施阶段。

完成各项成本及效益评估分析后,如果决定设立配送中心,即可进入实施阶段。

在运营过程中,根据企业运营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必要改进与完善。

 

图1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步骤

2.3作业区域功能规划

不同类型的配送中心其作业流程也不完全一致,因此在确定所需的作业区域时必须根据每个配送中心自己的作业流程来分析。

图2配送中心作业区域功能规划流程图

通常配送中心的作业区域分为物流作业区域和周边辅助作业区域。

1.物流作业区域

(1)进货区。

在进货作业区中,工作人员须完成货物接收、人库等工作。

进货作业是配送中心作业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个配送中心的运行质量及效益。

(2)仓储管理区。

货物在配送中心通常要停留一段时间,并且占据一定的位置,这就需要对存储的货物进行仓储管理,包括盘点作业、到期商品处理作业、储位调整等。

(3)流通加工区。

为了便于商品的储存、分拣和运输,需要对商品进行粘贴标签、改换包装、拆箱等作业。

(4)拣货区。

按照订单将客户所订购的货物从仓储区或拣货区中取出。

(5)补货区。

当发觉拣货区货物存量过低,为避免缺货,需要将货物从仓储区移动至拣货区,对此所采取的作业为补货作业。

(6)分货(集货)区。

拣货作业完毕后,将货物按客户或配送路线进行分类集中的工作。

是否执行该作业模块取决于工作量的大小和拣货策略。

(7)发货区。

将分类完成的货物作好出货检查,并加上适当的包装,最后装车外运。

(8)退货区。

退货作业是配送中心在收到客户退货后,对退货原因及商品可用程度进行确认,并分别按退货良品、次品或者废品进行处理的作业。

(9)物流配合作业区。

配送中心在进行作业时,需要为运输车辆提供停车场,为空置的容器提供暂存或者储存的区域等作业。

2.周边辅助作业区域

(1)配合作业区。

配合作业主要指为配送中心提供电力、安全、消防、人员及车辆通行的作业。

(2)办公事务区。

在该区域主要从事配进中心的办公活动。

(3)辅助服务区。

为配送中心员工或客户以及司机提供休息、接待、娱乐、餐饮等服务。

(4)其他活动区。

从事配送中心内部交通、绿化、保安值勤等作业。

3配送中心的选址

配送中心选址,是指在一个具有若干供应点及若干需求点的经济区域内,选一个地址设置配送中心的规划过程。

较佳的配送中心选址方案是商品通过配送中心汇集、中转、分发,直至输送到需求点的全过程的总体效益最好。

3.1配送中心选址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配送中心的选址应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相适应,与我国物流资源分布和需求分布相适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2.协调性原则。

配送中心的选址应将国家或地区的物流网络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考虑,使配送中心的设施设备在地域分布、物流作业生产力等方面与整个物流系统协调发展。

3.经济性原则。

在配送中心的发展过程中,有关选址的费用,主要包括建设费用及物流费用两部分。

配送中心的选址定在市区、近郊区或远郊区,其未来物流活动辅助设施的建设规模及建设费用,以及运费等物流费用是不同的,选址时应以总费用最低作为配送中心选址的经济性原则。

4.战略性原则。

配送中心的选址应具有战略眼光。

一是要考虑全局,二是要考虑长远。

局部要服从全局,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既要考虑目前的实际需要,又考虑日后发展的可能。

3.2影响配送中心选址的主要因素

1.经济环境因素

(1)货流量的大小。

(2)货物的流向。

(3)城市的扩张与发展。

(4)交通条件。

(5)经济规模的要求。

一般认为物资年吞吐量小于30万吨,设置铁路专用线不经济。

当配送中心仓库位于铁路编组站附近,都能有较好的车源供应。

仓库距编组站在2km以内不仅基建费用少,而且管理营运费用也少,营运方便。

(6)人力资源条件。

由于一般物流作业仍属劳动力密集型的作业,在配送中心内部必须有足够的作业人力,因此在决定配送中心位置时必须考虑员工的来源、工资水准等因素。

2.自然环境因素

(1)地理因素。

地形对仓库基建投资的影响也很大,如地形坡度应在1%~4%之间,在外形上可选择长方形,不宜选择狭长或不规则形状。

(2)气候因素。

在物流用地的评估当中,事先了解当地自然气侯环境有助于降低建设的风险。

选址时要避开风口,因为在风口建设会加速露天堆放商品的老化。

3.政策环境因素

政策环境条件是配送中心选址评估的重点之一,政府政策的支持更有助于物流的发展。

3.3配送中心选址的程序和步骤

图3配送中心选址规划程序

1.选址约束条件分析

选址规划时,首先要明确建立配送中心的必要性、目的和意义。

然后根据物流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制定物流系统的基本计划,确定所需要了解的基本条件,以便大大缩小选址的范围。

2.收集整理资料

选址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成本计算,也就是将运输费用、配送费用及物流设施等费用模型化,根据约束条件及目标函数建立数学公式,从中寻求费用最小的方案。

但是,采用这样的选址方法,寻求最优的选址解时,必须对业务量和生产成本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3.地址筛选

在对所取得的上述资料进行充分的整理和分析、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对需求进行预测后,就可以初步确定选址范围,即确定初始候选地点。

4.定量分析

针对不同情况运用运筹学的原理,选用不同的模型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如对单一配送中心进行选址,可以采用重心法等;如果对多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选址,可采用鲍摩一瓦尔夫模型、CFLP法等。

5.结果评价

结合市场适应性、购置土地条件、服务质量等,对计算所得结果进行评价,看其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及可行性。

6.复查

分析其它影响因素对计算结果的相对影响程度,分别赋于它们一定的权重,采用加权法对计算结果进行复查。

如果复查通过,则原计算结果即为最终结果;如果复查发现原计算结果不适用,则返回地址筛选阶段,重新分析,直至得到最终结果为止。

7.确定选址结果

在用加权法复查通过后,则计算所得的结果即可作为最终的选址结果。

但是所得解不一定为最优解,可能只是符合条件的满意解。

3.4配送中心选址的方法

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可分为单一配送中心选址和多个配送中心选址两种。

单一配送中心的选址是指在计划区域内设置唯一的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可采用重心法和因素评分法等方法求解。

1.重心法

如果要配送的货物范围比较小,可以考虑建设一个配送中心。

一般来讲配送货物的目的地都非常明确,在这种情况下,配送中心的位置应选在运输费用最小的位置,选址的因素主要考虑运费率和该点的货物吞吐量。

图4-14单一配送中心与多个用户分布图

如图4-14所示,假设有n个用户,分布在不同的坐标点为(Xi,Yi)上,配送中心的坐标为(

),那么从配送中心到多个用户的运输费用总额计算方法为:

用运量乘以到该点的货物运输费率,再乘以到该点的距离,求出上述乘积之和(即总运输成本),选择计算结果最小的位置点。

即:

minTC=∑ViRidi(4-1)

式中:

TC——运输总成本,

Vi——到i点的运输量;

Ri——到i点的运输费率;

di——从位置待定的配送中心到i点的距离。

(4-2)

式(4-2)中,K代表一个度量因子,将坐标轴上的坐标单位转换为各通用的距离度量单位,如公里。

——位置待定的配送中心的坐标;

——需配送货物地点的坐标。

分别求TC对x和Y的偏导,设定其等于零,解两个方程,可以得到配送中心位置的坐标值。

其精确中心的坐标值为:

(4-3)

迭代法求解过程包括以下7个步骤:

(1)确定各需求地点的坐标X,Y,同时确定各点货物需求量和运输费率。

(2)不考虑距离因素di,用重心公式估计初始选址点:

(4-4)

(3)根据式(4-2),用步骤

(2)得到的

计算

(这里先不用度量因子K)。

(4)将

代入式(4—3)和(4—4),解出修正的

的坐标值。

(5)根据修正的

再重新计算

的值。

(6)重复步骤(4)和(5)直至

的值在连续迭代过程中都不再变化,或者变化很小,继续计算没有意义。

(7)根据式(4—1)计算最低的选址总成本。

由上可知,应用迭代法的关键是给出配送中心的初始地点(x,y)。

通常的做法是将配送需求点之间的重心点作为初始地点,故这种方法常常叫重心法,也可采用任选一地点的方法。

还可以根据各配送需求点的位置和商品需要量的分布情况选取初始地点。

初始地点的选取方法可以不同。

求解配送中心最佳地址的模型有离散型和连续型两种。

重心法模型是连续型模型,相对于离散型模型来说,其配送中心地点的选择是不加特定限制的,有自由选择的长处。

但是,重心法模型的自由度过多也是一个缺点。

因为由迭代法计算求得的最佳地址,实际上往往很难找到,有的地点很可能在河流湖泊上或街道中间等。

此外,迭代计算非常繁琐,也是连续型模型的缺点之一。

2.因素评分法

因素评分法是一种常用的选址方法,它以简单易懂的模式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将各种不同因素综合起来,在允许的范围内给出一个分值。

然后根据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将每一地点各因素的得分相加,求出总分后加以比较,得分最多的地点最优。

使用这种方法选址的前提条件是有相应的候选地点。

使用因素评分法选址的步骤如下:

(1)给出备选地点。

(2)列出影响选址的各个因素。

(3)根据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列出其权重。

(4)给出各因素的分值范围。

(5)由专家对各备选地点就各个因素评分。

(6)将每一地点各因素的得分加权求和,求出总分后加以比较,得分最多的地点中选。

以上步骤中,对各个因素权重值得设定是比较重要的,它对整个因素评分法体系影响重大,也对将来配送中心的运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某配送中心选址过程中的评分情况如表4-3所示。

表4-3配送中心选址评分情况表

选址因素

权重

候选地点

A

B

C

交通条件

0.25

70

100

80

土地状况

0.10

80

70

100

停车场可获性

0.20

70

60

60

公众态度

0.25

90

80

90

扩展潜力

0.20

90

80

80

得分

1.00

80

80

80.5

因地点A、B、C加权后总得分分别为80、80和80.5分,根据因素评分法,应该选择地点C。

 

结论

配送中心是一种多功能、集约化的物流据点。

作为现代物流方式和优化销售体制手段的配送中心,把收货验货、储存搬运、拣选、分拣、流通加工、配送、结算和信息处理甚至订货等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全方位服务的供货枢纽。

配送中心作为物流网络的结点、物流系统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集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流通性节点,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配送中心的规划和设计,对整个物流系统的优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依据科学有效的方法,结合实际需要拟定方案并实时优化。

 

参考文献

[1]储雪俭.物流配送中心与仓储管理[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王燕,蒋笑梅.配送中心全程规划[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贾争.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陈达强.配送与配送中心运作与规划[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5]武德春.现代物流仓储与配送[M],苏州: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6]汝宜红.配送管理[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7]沈瑞山.配送管理实务[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