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 一年级下册 说课稿 第八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906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 一年级下册 说课稿 第八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语文 一年级下册 说课稿 第八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语文 一年级下册 说课稿 第八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语文 一年级下册 说课稿 第八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语文 一年级下册 说课稿 第八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 一年级下册 说课稿 第八单元.docx

《部编版语文 一年级下册 说课稿 第八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 一年级下册 说课稿 第八单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 一年级下册 说课稿 第八单元.docx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说课稿第八单元

《棉花姑娘》说课稿

一、说教材

《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生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

棉花姑娘又健康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能力。

树立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少,对课文朗读的能力不强,正处在学习的开始阶段。

不了解棉花这种植物的生长特性,现在学生的识字量在900字左右,能初步阅读课文,对益虫益鸟有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祈使句请求的语句,读好文中的角色对话。

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表达效果,并进行拓展说话。

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

xxyw100

4.了解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害虫的科学常识。

四、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本篇课文,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我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动画激趣法”“游戏学习法”“情境演读法”等。

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媒体之间的情感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动画激趣法。

一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我利用课件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学习法。

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自主学习。

3.情境演读法。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

我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

范读、自由读、表演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力求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教学效果,突破教学难点。

当然,在教学方法中,更重要的是顺学而导法,本课的内容比较浅显,各段的句式相似,在结合上下文联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之后,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合作学习。

五、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得好不如学得好。

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

因此在师生互动的学习中,主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法。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3.有感情朗读法。

4.积累词语法。

六、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棉花,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

出示“棉花”。

你们认识它吗?

知道它的用途吗?

现在老师带同学们到棉花田里去认识一位新朋友,好吗?

请小朋友们站起来,展开翅膀,闭上双眼,慢慢地飞起来,飞呀、飞呀,飞过高山,飞过河流,慢慢睁开眼睛,咱们飞到了棉花田里。

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

xxyw100

2.课件出示:

瞧,这是谁呀?

棉花姑娘在向我们亲热地打招呼呢!

突然发生了什么事?

棉花姑娘为什么哭了?

3.同学们:

棉花姑娘到底为什么哭了呢?

让我们走进课文,学了课文你们就知道了!

师相机板书课题——棉花姑娘。

(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请学生画出生字、生词)

2.出示生字词、句子:

多种形式的让学生反复地读、记忆。

相机介绍蚜虫。

3.师:

请同学们打开书102页,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请6名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2.现在你们知道棉花姑娘到底为什么哭了吗?

出示第1自然段。

相机理解“可恶、盼望”。

并指导朗读。

你们想知道棉花姑娘后来怎么样了吗?

3.请同桌合作从2—5自然段中,把棉花姑娘请来的医生和那些医生会捉哪里的害虫,在课文中圈出来,教师巡视指导。

4.个别学生反馈,师生评价。

相机理解重点词语,提炼板书。

5.组内分角色读读2—5自然段。

6.请学生戴头饰表演课文。

7.同学们,想知道现在的棉花姑娘开心吗?

漂亮吗?

请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体会重点词语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棉花姑娘,现在你最想对谁说点什么?

2.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益鸟、益虫?

小结:

这些益鸟、益虫会帮助人类除去害虫,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今后遇见它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

(1)今天老师带着大家飞到棉花田里,认识了棉花姑娘。

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2)看来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马上就要和棉花姑娘告别了,棉花姑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选做题,请小朋友们带回家想做哪道题就做哪道题。

(五)布置作业

1.说一说:

把今天学的课文《棉花姑娘》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

搜集有关益鸟、益虫的资料,可以在家庭本上画画、抄抄。

《咕咚》说课稿

一、说教材

《咕咚》是部编版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是一篇童话,趣味性强。

写的是一个木瓜熟了,掉进湖里。

兔子听见咕咚一声,吓得边跑边叫,许多小动物跟着跑,最后大象拦住他们,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

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从别人。

这篇课文故事性强,适合学生进行阅读。

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

xxyw100

二、说学情

  学习此课,我们有以下有利因素: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比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而且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笔画和常见的偏旁部首,能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

再有我班从一年级就开始了课外阅读,学生的识字量较大,这对他们独立认字、理解字义都有很大帮助。

  也有如下不利因素: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发现由于课文较长,识字量增大,在第一课时进行集中识字,学生对生字掌握得不牢固。

脱离了文本这个载体孤立的识字,学习效果不好,于是我决定采用分散识字,提高实效性。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四、说教法

  过去的识字教学方法低效枯燥,只注意了“音、形”,而忽视“义”,造成学生错别字多,口语交流时说错话表错意。

基于这种现状,识字教学必须注意“音、形、义”的结合,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其独立识字能力。

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注意了以下两点:

 1.运用字理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利用字理识字,挖掘汉字本身的趣味,会让学生感觉学起来有趣。

教学“热”“闹”时,我将采用追根溯源法帮学生识字。

这样,会让学生很快记住,同时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

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

xxyw100

 2.在语境中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中有读,读中有悟。

识字教学不能孤立进行,必须在语境中识字。

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识字情境,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识字,并鼓励学生大胆寻找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趣导入。

  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

正因为如此,我运用激趣导入,进行猜谜语、听声音比赛。

利用课件引导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渠道运作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而且我还特别设计了个别声音用耳朵比较难以辨别,学生只好用眼睛揭开谜底,从而初步接触课文“眼见为实”的主旨。

最后出示“咕咚”的声音,让学生猜猜这样的声音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让学生模拟发出“咕咚”声,从而引出课题。

并且告诉大家:

千万别小看这个有点奇怪的声音,它可在森林中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呢。

(二)初读感知,理顺层次。

通过教师的范读和学生自渎,让学生解决三个问题。

1.文章有多少个自然段落?

2.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动物?

3.根据插图,复述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这个环节中,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复述故事,出示课文中的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做”的顺序,完整地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并且集体评议。

发挥师生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认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并且为下一步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抠对白,制作小剧本。

  善于读书的人,会把书越读越薄。

意思就是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学会自己归纳和总结。

善于学习的人,同样会把课文越学越精简。

这篇课文篇幅很长,情节却很简单,对白比较多,我便引导学生自己用笔画出所有的对白,组成一个小剧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我通过插图和创设情境,让学生把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经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表演,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表演,小组和小组之间的表演等多次反复的朗读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来体会短小的剧本所表达的故事精髓。

(四)分组合作学习

  叶圣陶先生曾说:

教是为了不教。

而传统的教学弊端在于:

教师用烦琐的教学分析占用了学生读书的时间。

事实上,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当学生有迫切的学习兴趣,并且这篇文章又简单易懂,我便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甚至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式。

使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互动的局面,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

xxyw100

  有了小剧本作为主线,我就做到由“扶”到“放”,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者几句对白,找到课文出处,学习探讨整个段落中小动物的心理活动、动作反应、表达情绪的关键词、朗读的语气等等。

  通过小组讨论,孩子们在全班交流了学习成果。

如小兔的第一句对白,出现在第二自然段,孩子们紧扣“撒腿就跑”的这个动词,抓住小兔胆小的心态。

充分发挥想象,“咕咚”究竟是个如何可怕的东西。

学生还能结合生活实际,形象地模拟“撒腿就跑”这个动作。

其他动物的盲目跟随、慌乱紧张,野牛的好奇大胆、要一探究竟的场景都在合作学习中一一再现。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情感体验之后,带感情朗读便水到渠成。

此时再次让学生整体朗读全文,进行总结,完成“总—分—总”的课文学习结构。

(五)动脑动口,升华主旨。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要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并结合社会活动,用语言或图文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所以在《咕咚》这课的设计中,我设计了一组问题,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并给同学们留下情感发挥的余地。

1.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种动物,为什么?

2.你想和它们说些什么?

3.以后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领悟到“凡事要动脑筋,要眼见为实,不要盲目跟随别人。

”的道理,使课堂有效地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情感体验。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壁虎借尾巴》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的拟人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

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

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都很好奇,而且蛇、鱼、牛都是他们熟知的动物,对小壁虎、燕子可能会感到陌生,老师针对他们的认知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

xxyw100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字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难点:

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学法:

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通过自主朗读、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读等方式开展,并要求学生在交流中勾画出优美词句。

六、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师:

四肢短短,身体扁平;墙上爬行,专吃蚊蝇;尾巴易断,断了再生。

2.学生猜出后,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3.我们先观看一段无声动画片,学生准备给动画片配音。

4.学生在兴趣引导下,按照要求自由读课文。

(1)画出本课生字词,还要想办法记住它。

(2)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5.交流熟记生字的好办法,以捉迷藏游戏的方式,认读句子。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为更好地为课文配音,必须理清文章思路:

包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故事中有谁,干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等,实际是引导学生充分研读课文。

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

xxyw100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要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得从哪几个自然段找答案。

学生读第1、2自然段。

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

“因为小壁虎的尾巴挣断了,他觉得没有尾巴很难看,所以他想去借一条尾巴”。

2.假如小壁虎不挣断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

从壁虎挣断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保护自己)

3.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了解借尾巴的过程。

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此环节采用“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

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

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

小壁虎爬到哪里?

看见什么?

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

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

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

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

(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

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B.学习第3、4句。

出示句式:

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

 比较下面的句子和标点。

“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小鱼姐姐,把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引导学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吗”等词语及询问的语气,说明小壁虎很有礼貌。

小鱼说:

“不行!

我要用尾巴拨水。

”小鱼说:

“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引导学生体会加上“啊”“呢”这些语气词,可以表现小鱼是友好拒绝以及因为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而为难的心情。

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

xxyw100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有礼貌,这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

收到教育、教学合二为一的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

提问:

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进行归纳推理。

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处。

(总结板书)

4.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

有什么用呢?

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

(难过——高兴)【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重新生长的现象叫做再生】这一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

对照前文,可知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的作用。

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三)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这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

播放课件,让学生说说它们尾巴的作用。

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

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

xxyw100

  比如: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

“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猴子说:

“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2.结语设疑。

按课文内容延伸设疑,在教完课文后指导学生讨论:

如果以后小壁虎尾巴再断了,还会去借尾巴吗?

既紧扣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加以总结,突出难点——壁虎尾巴可以再生。

  至此,课文思路已经清晰,人物、语言、情感也已明了,为动画片配音的时机成熟,再配以班得瑞清新优美的《清晨》钢琴曲,效果自然值得期待。

 (四)作业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强化教学效果,我设计如下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外延伸:

小壁虎看到长出的新尾巴真开心呀!

它要去告诉它的好朋友。

请同学们也来当当小作家,像课文那样,编个小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