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李耀华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广水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816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年李耀华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广水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09年李耀华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广水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09年李耀华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广水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09年李耀华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广水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09年李耀华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广水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年李耀华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广水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docx

《09年李耀华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广水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年李耀华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广水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年李耀华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广水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docx

09年李耀华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广水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

以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首要任务

奋力开创广水新一轮战略跨越良好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广水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

(2009年2月5日)

李耀华

同志们:

省委决定广水开展党代会常任制试点。

中国共产党广水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今天隆重开幕。

首先,向参加会议的全体同志致以新年的问候,并通过你们向全市人民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下面,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广水市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过去两年的工作回顾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在解放思想中抢抓机遇,在改革创新中锐意进取,在应对挑战中攻坚克难,在激烈竞争中奋力赶超,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奠定了战略跨越坚实基础。

重特色、抓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始终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大力培植特色产业,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市。

去年,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6%、16.5%、51.8%,达到105亿元、6.15亿元、55.8亿元。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引导各种要素向优势产业聚集。

风机制造产业兴上了湖风风机扩能、海纳电器、微特风机等一批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被纳入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

医药化工产业建成了双雄净化剂、三江固德精制乳酸、华达汽油防爆剂、广华生物二期、博源金钼等一批重点项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打造全国重要的催化剂生产基地迈出了坚实步伐。

两年来,全市规模企业新增53家、达到160家,税收过百万元企业新增12家、达到17家,继鼎盛公司之后,新增金汇、广彩两家税收过千万元企业。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引进了大自然食品、妙知未等一批产业化项目,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3家。

畜禽养殖板块快速扩张,新增天地康缘、信达农业等万头养猪场6家,生猪出栏增加19万头、达到50万头,创建全省畜牧大市取得重大进展。

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业,龙凤岛旅游码头、水泊梁山度假村、三潭花园大酒店、嵩山寺开发相继竣工,双龙泉生态园、筲箕岛度假村、黑龙潭整体开发落户建设,休闲农庄蓬勃发展,特色旅游日益升温。

重长远、打基础,城乡建设扎实推进。

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面貌。

筹资5亿多元,拉动社会投资16亿多元,打造了三里河“一河两岸”景观带、东岳广场体育运动中心、中山广场休闲区,完善了鄂北大道配套、桐柏大道改造、十里街道拓宽、四贤路立面整治,城市形象不断改观;广水二水厂、中心客货运站相继竣工,应山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香溪国际大酒店、云都大酒店改造、佰特三五大酒店竣工营业,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国际现代城二期、万景城市广场、鑫世纪花园、名门雅居、山水星苑等高档商居区加快推进,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扎实开展“三城同创”,加强城市规范管理,荣获“省级卫生城市”称号。

鼓励乡镇“以地生财、以镇养镇”,全面加快小集镇建设,余店、陈巷、马坪、李店、关庙、吴店、郝店、骆店、太平等乡镇集镇面貌焕然一新。

争取交通、城建、水利、电力等国家项目资金12亿元,牛程线、安广线、京珠高速联络线和316国道广水段路面刷黑工程基本竣工,硬化通村公路680公里,长岭高架桥加快建设。

完成陈巷、关庙、余店、马坪等乡镇变电站新建和增容改造工程,实施飞沙河及4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建设高产农田5万亩,启动惠及10万人的安全饮水中线工程。

整合资金,集中力量,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城乡清洁工程、文明走廊创建成效明显,平林市村、东河村、聂店村、严家湾村、三合村、柏树巷村、李店村等一批示范村亮点纷呈,铁板桥村、东湾村被命名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重质效、增后劲,招商引资取得突破。

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突出高质高效,引进战略大项目取得突破。

按照“立足长三角,拓展珠三角,融入大武汉”的思路,完善奖励招商、鼓励投资一系列优惠政策,组织参加温州项目推介会、武汉中博会、鄂粤经贸洽谈会、鄂沪经贸洽谈会、市庆投资洽谈会等系列招商活动,成功开展浙江乐清、福建长乐、广东中山等系列招商项目推介会,先后引进了投资5亿元的华鑫冶金、投资3.5亿元的雅都纸业、投资2.7亿元的金汇冶炼高碳锰铁、投资1.5亿元的港源电气等一批战略大项目。

两年来,全市共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过1000万元项目68个,其中过5000万元项目15个,亿元以上项目8个,累计引进资金26.5亿元,直接利用外资2424万美元,实现外贸出口5639万美元。

筹措资金1亿多元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功能日趋完善。

近两年,新引进26个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落户三大工业园区。

重民生、促和谐,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共享发展成果。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60元、10244元,比2006年分别增加1317元、2886元,两项收入净增长数均是前5年的总和,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科技事业再创佳绩,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市。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引资创办了正路职校,新办寄宿制民办学校15所;启动“普九”化债工作,扶贫助学取得实效。

文化名市创建扎实推进,被评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华诗词之乡,成功举办了中国(广水)楹联论坛峰会暨湖北省楹联文化艺术节。

健全完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5.5%。

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政策,被纳入全省生育文明“三级联创”试点市。

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

“五项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发放率和兑付率均达到100%。

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有序推进。

积极创优信用环境,被评为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市。

建立健全信访稳定工作机制,全面开展“书记大接访”活动,有效化解了一批信访稳定突出问题。

开展了“五五”普法,加快依法治市进程。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被评为全省平安县市。

重效能、争一流,党的建设得到加强。

始终坚持以效能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各项工作争先创优,党建服务发展的水平明显提高。

成功举办了广水建市2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振奋了精神,增强了信心,展示了风貌,提升了广水对外良好形象。

大力开展“三级联创”活动,被评为全省农村党的建设先进县市、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先进单位。

深入推进乡局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全面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出台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意见,组织评选“十面红旗”、“十大标兵”,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抓发展、谋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面向社会公开选拔21名副乡局级干部,选派100多名干部挂职招商、到基层锻炼、参与信访稳定工作,增强了干部驾驭复杂局面能力。

建立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制度,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

强化发展服务中心职能,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被评为全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集体。

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人大、政协认真履行职能,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创建成效明显,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

成绩有目共睹,问题不容忽视。

经济竞争力不强。

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化程度不高,主导产业特色不鲜明,对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有限;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整体竞争力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金融、物流等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民生问题亟待改善。

虽然加大投入改善民生,但农村发展落后于城市发展,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期盼的利益问题解决得还不够好,与人民群众期望还有很大差距。

发展环境时有反弹。

虽然花大气力整治发展环境,但少数单位大局观念不强,主动服务意识较差;一些企业周边群众干扰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干部作风不够扎实。

虽然突出了效能建设,但少数干部敬业精神不强,敷衍塞责、贪图玩乐;一些干部思想解放不够,工作创新不够,破解发展难题办法不多;少数干部为政不廉,影响了党风和社会风气。

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具有重大意义的2009年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广水再干一个20年的新起点,更是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闯关年。

全市上下要切实唱响“保投入、保增长、促发展、促和谐”这一主旋律,奋力推进广水新一轮战略跨越。

(一)2009年,是我市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

一是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影响蔓延加深,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呈全面衰退之势,世界经济发展明显放缓,外部需求减弱,国内竞争加剧,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发展“隆冬”时期还未真正来临,经济“寒流”将越来越强,今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可能是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我们要有充分的估计,更要有充分的准备。

二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

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沿海一些行业、一些企业不景气,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严重冲击。

去年11月份以来,我市部分企业市场空间萎缩,利润减少,尤其是冶炼、风机等支柱产业和一些外向型企业经营困难加剧,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和挑战。

三是保就业压力增大。

受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返乡人员增加,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压力更大。

目前,我市务工人员中有不少失业返乡,如果他们不能及时就业,将直接减少劳务收入,就业再就业和社会稳定面临巨大压力。

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当前发展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闯过经济危机的难关,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

(二)2009年,是我市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一年。

我们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面临的机遇也前所未有,需要抓住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更是前所未有。

一是国家政策投入机遇前所未有。

这次百年未遇的金融大风暴,也是百年难得的发展大机遇。

中央、省出台了一系列得力有效的英明决策,稳定了宏观经济大局,为保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为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国家推行税制改革,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企业税赋水平,增加企业盈利空间,引发危机的因素得到有效遏止,将提振发展信心。

国家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撬动社会资金大投入,必然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为我们申报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资金创造了极为有利条件。

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决定大幅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可以争取更多政策性项目和资金补贴,给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空前机遇。

二是融入武汉城市圈机遇前所未有。

省委、省政府同意广水作为武汉城市圈观察员,期望广水走在武汉城市圈前列,支持广水创新体制机制、兴上大项目。

成为武汉城市圈观察员,是广水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广水人民的一件喜事、是加快广水发展的重大契机。

成为武汉城市圈观察员,可以享受武汉城市圈相关政策待遇,争取“两型社会”建设政策性项目资金;可以纳入“五个一体化”统一部署,创新体制机制,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可以分享产业布局调整成果,加强产业配套,在更高层面接受大武汉辐射和带动。

这对于我市打造新的战略优势、挤进发展高速列车、推进新一轮战略跨越,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机遇。

三是承接产业转移机遇前所未有。

受金融危机影响和冲击,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

我市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低廉,区位、交通具有比较优势,有利于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的转移和辐射,吸引更多资本流向广水、植根广水。

四是危机产生的内生型机遇前所未有。

我市经济外向度不高,外贸出口占经济总量比重很小,受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也很小,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依然较好。

经济发展处于低谷时期往往是企业低成本建设的最好时机,企业可抓紧时间建厂房、上设备、搞技改,迎接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的到来。

大量拥有熟练技术的农民工回流,可有效缓解我市企业用工难题。

国家实施地域存贷挂钩金融政策,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支持当地经济发展,金融生态环境将有重大改善,长期制约发展的资金瓶颈将得到有力突破,企业融资难将得到实质性缓解。

我们一定要看到困难和挑战中蕴藏着重大机遇,一定要看到形势变化中蕴含着有利条件,一定要看到恶劣环境中往往能形成自己的优势,一定要增强发展信心,坚定必胜信念,现在干一年,等于今后干几年;打好一年的基础,就能赢得发展的先机。

全市上下必须危中见机,难中寻机,变危为机,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在战胜困难中赢得主动,在开拓进取中加快发展。

(三)2009年,是我市新一轮跨越发展的起步年。

2008年是广水建市20周年,20年的励精图治、奋发图强,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发展能量。

2009年,是广水再干一个20年的第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确立更高的目标,坚持“跳起来摘桃子”,着力在实现战略目标“开门红”上下功夫。

2009年,是广水实现5年经济总量、工业经济、财政收入“三个翻番”起跳年,必须保持更快的速度,着力在实现战略跨越上下功夫。

2009年,是广水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必须好中求快,越快越好,着力在实现阶段性发展目标上下功夫。

2009年是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特殊年,特殊的时期、特殊的条件,必须有特殊表现、特殊作为。

要紧紧围绕战略跨越的总目标,绝不放过任何发展机会,绝不错失任何有利条件,乘势而上,逆势而进,攻坚克难,奋发有为,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基于以上把握,今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抢抓历史机遇作为头等大事,把扩大开放作为第一选择,把党的建设作为根本保障,全面加快项目建设、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奋力开创新一轮战略跨越良好局面。

奋斗目标是:

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5%、力争17%;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40%、力争5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直接利用外资、外贸出口分别增长10%、1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50元以上,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5%、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三、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注重应急和谋远相结合,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紧紧抓住事关全局的战略重点,精心谋划,难中求进,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以建设百亿元园区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坚持以打造十里工业园、开发区工业园、杨寨冶金工业园三大百亿工业园区为抓手,推进项目向园区集中,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工业强市步伐。

坚持产业兴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

加快实施“双百亿元产业计划”,制定扶持政策,促进风机制造、医药化工产业快速扩张。

重点抓好湖风风机扩能、微特风机、通用风机、海纳电器等项目建设,加快鄂北制药、广仁药业、双雄催化等企业产品升级,力争医药化工产业纳入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亿元企业工程”,着力抓好华鑫冶金、金汇冶炼、雅都纸业、华达化工、港源电气等重点项目,新增亿元企业5家;确保同一石化、中澳纳米、凯龙化工、强人药业建成投产,力争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家以上。

加快建设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支持企业组建研发中心,打造创新平台,加大技改投入,改造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关键设备,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坚持开发建园,优化工业经济载体。

按照“市场运作,综合开发,滚动发展”的思路,鼓励大企业大财团投资建设标准化厂房,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园区建设新格局。

坚持城市建设投入优先向园区倾斜,基础设施优先与工业项目配套,增强园区承载功能。

重点抓好十里工业园水电配套和主干道建设;统筹开发区、广办工业园建设,加快开发区温州工业园跨河大桥、沿河大道建设,重建驼子桥,拓宽驼子路;启动杨寨冶金工业园供水及电力增容工程,为项目落户创造必要条件。

今年,力争三大园区新引进投资过2000万元项目20个以上。

坚持开放活园,增强工业经济后劲。

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引进战略,主动走出去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

抓住广水作为武汉城市圈观察员的机遇,强力推进融入大武汉、对接大武汉、服务大武汉,促进华鑫、金汇、鼎盛与武钢,双剑、中意、省风机厂与武钢、武船,广彩与武烟,三江固德与三江航天,广华生物与新华扬等大企业、大集团配套协作,对接发展,力争引进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

探索与沿海地区合作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吸引沿海地区产业项目向广水扎堆转移。

大力推进业主招商,引导企业以商引商,多次嫁接,攀大做大。

大力开展“回归招商”,启动回归创业园建设,掀起回归创业热潮。

力争今年全市引资突破15亿元,其中过亿元大项目5个以上。

(二)以建设新农村试验区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奋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推进新农村试验区建设。

以吴店、郝店、蔡河沿牛程线20个行政村为重点,建设“北三镇”新农村试验区。

坚持一个规划管总,根据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发展现状,科学制定试验区村庄建设整体规划;倾斜一批项目支持,涉农项目优先在试验区实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庄环境;创新一套体制机制,探索新农村建设有效途径,在促进土地流转、化解乡村债务、健全乡村治理等方面先行试验,大胆实践,努力把试验区打造成农村改革的先行区、现代农业的示范区、新农村的样板区。

要通过试验区建设,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由点到面整体推进。

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围绕创建全省畜牧大市,加快天地康缘、信达农业、和信农贸、超凡养殖等项目建设,带动发展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小区、10万头生猪镇,力争全市生猪年出栏突破60万头。

加快食用菌板块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新品种,培育一批百万棒(袋)种植基地。

扩大小龙虾养殖规模,力争养殖面积突破5万亩。

落实农机补贴政策,扩大农机作业范围,力争农机综合作业率达到60%以上。

严格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八大工程:

①全面启动麻竹高速建设工程;②乡镇路网工程,完善路网体系,推进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之间断头路、循环路建设;③安全饮水工程,完成中线工程,实施东线、西片工程;④水利设施建设工程,抓好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泵站更新改造;⑤高产农田改造工程,建设稳产高产农田5万亩;⑥城乡清洁工程,推进沼气能源建设,力争一村一口清洁塘,改善农村生活条件;⑦电力增容工程,推进长岭、吴店等乡镇变电站扩建和增容改造工程,积极创建新农村电气化县,全面提高城乡供电保障能力;⑧农村信息化工程,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

(三)以建设城市新区为重点,致力打造现代魅力城市

抓基础,启动新区建设。

坚持城市建设重点向新区转移,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按照城市新区总体规划,加快应十路改造步伐,建设拆迁安置小区,启动“三纵两横”道路硬化、供排水管网建设和新区商业商居开发。

在重点建设新区的同时,抓好老城区功能设施完善配套,加快道路、桥梁改造建设,完成主干道绿化、亮化以及背街小巷硬化;加快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长岭高架桥等重点工程建设,确保今年投入使用。

着力打造滨河东路景观带、印台文化休闲生态园等一批城市亮点工程,不断提高城市品位。

抓经营,推进城镇开发。

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严格控制私人建房和单位集资建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出台扶持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土地出让力度,筹措建设资金,提升城镇经营水平。

支持乡镇“以地生财”,推进集镇经营,余店、李店、郝店、陈巷、长岭等乡镇要积极争创“楚天杯”、“神农杯”。

抓管理,建设文明城市。

巩固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推行城市精细管理,加强环境卫生、户外广告、占道经营、公交营运、建筑垃圾、鞭炮燃放综合整治,推行城区全面“禁麻”,大力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

(四)以建设休闲度假旅游区为重点,全面繁荣第三产业

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拉长旅游产业链,带动现代服务业突破性发展。

大力发展旅游业。

抢抓武汉城市圈旅游一体化、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机遇,完善旅游发展规划,打造旅游品牌。

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引进战略投资者整体开发旅游景区,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按照4A级景区标准,积极申报徐家河旅游开发项目,力争纳入全省旅游专项规划。

大力开发生态游、农家乐等旅游产品,支持长岭镇、云台街村分别争创全省“旅游名镇”、“旅游名村”,致力打造全省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建设鄂北物流中心。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尽快启动湖北中烟公司广水仓储基地、邮政处理中心建设;加快杨寨铁路货场建设进度;力争中百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福建鑫海物流仓储加工项目落户建设,提升物流功能,致力将广水建成辐射周边的物流集散地。

加快构筑城乡商贸流通网络,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向农村延伸,繁荣乡镇农贸市场。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鼓励广告企划、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支持创办拍卖、家政、租赁、物业管理等服务公司。

大力发展法律、会计、审计、公证、评估等中介服务业,制定行业规范,明确收费标准,促使健康发展。

优先发展星级酒店、休闲娱乐等消费性服务业,促进新型消费成长。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组建金融超市,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四、大力构建和谐社会

 

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认真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增进社会和谐。

(一)大力推进全民创业。

制定出台创业扶持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减免行政规费,营造全民创业良好环境。

支持各类创业主体投资社会公益事业、参与土地规模经营、创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领办工业企业。

坚持以创业促就业,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就近就业。

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帮扶就业困难人群再就业。

鼓励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创办实业,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二)大力实施人才战略。

坚持人才强市,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健全重点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努力形成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从优安排特殊人才和关键人才。

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对从事产品开发、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的,优先给予项目资金支持。

继续坚持领导干部联系拔尖人才制度,落实重点拔尖人才经济和政治待遇,不断增强我市人才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大力繁荣社会事业。

加强全省专利工作示范市建设,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工程,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贡献率。

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全面化解“普九”债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素质教育,发展职业教育,规范民办教育。

加快文化名市建设,打造“三乡”文化品牌。

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

建立和落实村干部保障激励机制,积极推行村主职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贫困群众大病救助,启动老年公寓建设,推进“福星工程”,切实推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做好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供养工作。

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还建安置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问题。

扎实推进生育文明建设,严格控制出生婴儿性别比,稳定低生育水平。

大力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做好双拥、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工作,积极发展儿童、老龄人和残疾人事业。

(四)大力维护社会稳定。

认真抓好信访工作,完善领导信访接待日、包案处理制度,深入开展“书记大接访”活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抓好非煤矿山、徐家河航运、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和公共场所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较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