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414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

生物测试卷及答案

(满分:

100分时间:

9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1.利用X射线处理青霉菌,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的遗传学原理是()

A.基因突变B.基因自由组合

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将苏云金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细胞成功培育出抗虫棉,该育种过程中的基因“剪刀”是指()

A.运载体B.质粒C.限制酶D.DNA连接酶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基因工程的运载体()

A.细菌B.质粒C.动物病毒D.植物病毒

4.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片树林中的全部植物B.一片草地中的全部虫子

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D.一个森林中的全部生物

5.若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分别为30%、50%、20%,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50%、50%B.55%、45%

C.45%、55%D.65%、35%

6.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及其呼吸类型是()

A.单细胞陆生生物,无氧呼吸

B.单细胞水生生物,无氧呼吸

C.多细胞陆生生物,有氧呼吸

D.多细胞水生生物,有氧呼吸

7.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的维持90%以上来源于()

A.K+Ca+B.Na+Ca+C.K+Cl﹣D.Na+Cl﹣

8.下列物质不是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有氧呼吸酶B.葡萄糖

C.二氧化碳D.氨基酸

9.人体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营养成分()

A.血液B.血浆C.淋巴D.组织液

10.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任何情况下机体都能保持稳态

D.稳态是动态的稳定

11.如图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膜电位处于静息状态的是()

A.

B.

C.

D.

12.某人因车祸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

这个人受损的部位是()

A.W区B.S区C.H区D.V区

13.下列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互拮抗的是()

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B.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

C.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D.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

14.人被狗咬伤后,需立即注射狂犬疫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注射的疫苗属于抗体B.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C.注射的疫苗机体无法识别D.疫苗是效应T细胞产生的

15.植物果实发育所需生长素来自发育着的()

A.侧芽B.胚芽C.种子D.顶芽

16.植物茎向光生长的主要原理是()

A.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分裂,使其生长快

B.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分裂,使其生长快

C.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

D.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

17.在玉米个体发育过程中,促进细胞数目增加的激素是()

A.乙烯B.赤霉素C.脱落酸D.细胞分裂素

18.人们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的方法,目的是破坏该害虫种群的()

A.密度B.性别比例C.年龄组成D.个体数量

19.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式是()

A.“J”型增长B.一直下降C.先增后减D.“S”型增长

20.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B.现有人口的数量

C.现有人口的年龄组成D.生态因素的变化趋势

21.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过程是()

A.裸岩阶段→苔藓阶段→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B.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C.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D.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森林阶段

22.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B.光照C.湿度D.食物

23.近三十年来,深圳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从种群的特征来看,主要原因是()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2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体现的生物种间关系是()

A.共生B.竞争C.捕食D.寄生

25.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A.鸟类鸣叫B.萤火虫发光

C.昆虫分泌信息素D.蜜蜂跳舞

26.下列哪项不属于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

A.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封山封岛,禁止开发利用D.迁地保护

27.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发生在()

A.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B.不同的生物群落之间

C.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D.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28.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

A.能量B.物质C.个体数量D.生物种类

29.生物的多样性是指哪三个层次的多样性()

A.基因、染色体、细胞B.细胞、物种、生物圈

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D.物种、种群、生态系统

30.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北极苔原D.温带阔叶

31.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D.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2.如图能正确表示内环境成分间关系的是()

A.

B.

C.

D.

33.与激素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①反应较缓慢

②反应迅速

③作用范围较广泛

④作用范围较准确

⑤作用时间短暂

⑥作用时间比较长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④⑤D.①③⑥

34.下列与人体三道防线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肤、黏膜等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人体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

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所起的防御作用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35.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是()

A.植株顶端优势B.无子果实的形成

C.扦插枝条生根D.茎的背地性生长

36.用样方法调查某生物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

A.样方的大小B.随机取样

C.五点取样D.等距取样

37.假设某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每年的增长率都不变,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在理想状况下,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为()

A.N0λtB.N0tλC.tN0λD.λN0t

38.下列实例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是()

①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玉米螟(一种害虫)

②某湖泊中的全部生物

③某块杨树林的全部生物及生存环境

④城河里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①D.①②④

39.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

①生产者②分解者③消费者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⑤食物链和食物网⑥物质循环⑦能量流动⑧信息传递

A.①②③B.③④⑥C.③④⑥D.⑥⑦⑧

40.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从过量砍伐的森林开始的演替

B.从冰川泥开始的演替

C.从荒废农田开始的演替

D.从火灾过后的草原开始的演替

二、非选择题:

(共50分)

41.如图中甲、乙、丙表示内分泌细胞或器官,1、2表示相关激素。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激素1是,乙器官是。

(2)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促进、抑制)激素1、2的分泌,这是一种调节机制。

(3)在寒冷坏境中,人体血浆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将会。

42.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

(1)生长素的化学名称是,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时促进生长,时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

(2)如图所示,生长素能从A运输到B,却不能从B运输到A,这表明生长素具有的特点。

43.如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

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表示型种群的年龄组成,除该种类型外,种群年龄组成还有型和型。

(2)若环境条件相对稳定,以后一段时间内,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小于、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会。

44.如图所示是一个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猫头鹰共占个营养级,该食物网共有条食物链,其中猫头鹰和蛇的关系为。

(2)图示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3)图中未表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和。

45.请回答下列有关碳循环的问题:

(1)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主要以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这里的生态系统是指。

(2)绿色植物通过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动植物通过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3)倡导低碳生活,保护植被,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人工碳排放,避免进一步加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1.A

解析:

用一定剂量的X射线处理青霉素菌株,使其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高产菌株,属于诱变育种。

本题答案选A。

2.C

解析:

将苏云金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导入棉花细胞成功培育出抗虫棉,该育种过程中的基因“剪刀”是指限制酶。

本题答案选C。

3.A

解析:

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均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细菌不是运载体。

本题答案选A。

4.C

解析:

一片树林中的全部植物,可能含有多个物种,不属于种群,A错误;一片草地中的全部虫子,可能含有多个物种,不属于种群,B错误;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符合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属于一个种群,C正确;一个森林中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D错误。

本题答案选C。

5.B

解析:

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分别为30%、50%、20%,则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55%,同理基因a的频率=45%。

本题答案选B。

6.B

解析:

地球上的生命,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进化而来的,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也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故最先出现的生物是进行无氧呼吸。

本题答案选B。

7.D

解析: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本题答案选D。

8.A

解析:

有氧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是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A正确;葡萄糖可以通过消化吸收进入内环境,是内环境的组分,B错误;二氧化碳可以由细胞代谢产生,进入内环境,C错误;氨基酸是蛋白质水解的产物,可以由消化道吸收进入内环境,D错误。

本题答案选A。

9.D

解析:

人体的肌肉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吸收葡萄糖。

本题答案选D。

10.C

解析: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A正确;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C错误;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的稳定,D正确。

本题答案选C。

11.D

解析:

神经纤维膜电位处于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

本题答案选D。

12.B

解析:

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说明其运动性语言中枢受到损伤,即大脑皮层的S区受到损伤。

本题答案选B。

13.A

解析:

激素的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则是升高血糖浓度,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浓度方面就表现为拮抗作用,A正确;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都能提高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二者具有协同作用,B错误;生长激素和甲状腺素都能促进个体生长发育,二者是协同作用,C错误;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浓度,二者具有协同作用,D错误。

本题答案选A。

14.B

解析:

A注射的疫苗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属于抗原,A错误,B正确;注射的疫苗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机体能能够识别,C错误;狂犬疫苗是灭活的狂犬病毒,D错误。

本题答案选B。

15.C

解析:

侧芽生长素除来自自身合成外,还有来自顶芽,A错误;胚芽小端能合成生长素,并促进其基部生长,B错误;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其所需生长素来自发育着的种子,C正确;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能各侧芽运输,从而抑制侧芽生长,形成顶端优势,D错误。

本题答案选C。

16.C

解析:

植物茎在单侧光照射下,使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导致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从而显示出向光性。

本题答案选C。

17.D

解析: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抑制生长,A错误;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细胞体积变大,B错误;脱落酸抑制细胞生长,C错误;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细胞数量增多,D正确。

本题答案选D。

18.B

解析:

ABC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的方法,目的是破坏该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从而减少害虫数量,B正确;ACD错误。

本题答案选B。

19.A

解析:

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呈现J型曲线。

本题答案选A。

20.C

解析:

年龄组成可以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从而推测未来人口变化,故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

本题答案选C。

21.B

解析:

裸岩上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先驱物种是地衣,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这为其他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岩石分解,土层加厚;草本阶段各种昆虫和小动物开始进入到这个地区,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来越好;灌木阶段和森林阶段使得群落结构变得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因此生物的演替顺序: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本题答案选B。

22.B

解析:

通过分析可知,植物分层现象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缓解植物之间的竞争,故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其次还有温度、湿度等。

本题答案选B。

23.C

解析:

近三十年来,深圳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从种群的特征来看,主要原因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本题答案选C。

24.B

解析:

草与豆,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体现了杂草和豆苗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本题答案选B。

25.C

解析:

“鸟类鸣叫”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萤火虫发光”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昆虫分泌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C正确;“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D错误。

本题答案选C。

26.C

解析:

人类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所以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A正确;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B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而是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C错误;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D正确。

本题答案选C。

27.D

解析: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捕食关系,是物质循环的一个环节,A错误;不同的生物群落之间是物质循环的一个环节,B错误;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是物质循环的一个环节,C错误;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包括所有环节,D正确。

本题答案选D。

28.A

解析:

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因此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

本题答案选A。

29.C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即生物多样性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本题答案选C。

30.A

解析:

热带雨林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最强,恢复力稳定性较弱,A正确;温带草原中生物种类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恢复力稳定性最强,B错误;北极苔原生物种类最少,环境条件恶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弱,C错误;温带阔叶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较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弱,恢复力稳定性较强,D错误。

本题答案选A。

31.D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B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错误。

本题答案选D。

32.C

解析: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

本题答案选C。

33.C

解析:

①②、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速度快,激素调节速度慢,①错误,②正确;③④、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比较准确,激素范作用围较广泛,③错误,④正确;⑤⑥、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短,激素调节的时间比较长,⑥错误,⑤正确;所以与激素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特点是②④⑤。

本题答案选C。

34.D

解析:

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正确;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正确;人体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C正确;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所起的防御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D错误。

本题答案选D。

35.A

解析:

顶端优势为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正确;无子果实的培育只体现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特性,未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错误;扦插枝条生根只体现生长素促进生根的特性,未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茎的背地性中,近地侧和远地侧均为促进作用,没有抑制作用,未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

本题答案选A。

36.B

解析:

样方大小对种群数量有一定的影响,乔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A错误;样方法最主要的是进行随机取样,要想使取样具有代表性,就必须保证取样是随机的,如果带有主观因素,那所测的数据会不准确,B正确;取样方法对种群数量有定的影响,根据地段的不同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取样法,如正方形的地段采用五点取样法,C错误;长方形的地段采用等距取样法,取样方法对种群数量有定的影响,D错误。

本题答案选B。

37.A

解析:

(1)根据题意,在理想的条件下,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

(2)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每年的增长率保持不变,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α倍,则t年后该种群数量Nt=N0αt。

本题答案选A。

38.A

解析:

①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玉米螟(一种害虫)属于一种种群;②某湖泊中的全部生物属于一个群落;③某块杨树林的全部生物及生存环境属于生态系统;④城河里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即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

因此,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是①②③。

本题答案选A。

39.D

解析:

①生产者、②分解者、③消费者和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均属于生态系统结构中的生态系统中的成分,①②③④错误;⑤食物链和食物网属于生态系统结构中的营养结构,⑤错误;⑥物质循环、⑦能量流动、⑧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三大功能,⑥⑦⑧正确。

本题答案选D。

40.B

解析:

AC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开始次生演替,“从过量砍伐的森林开始的演替”、“从荒废农田开始的演替”、“从火灾过后的草原开始的演替”,ACD不属于初生演替;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开始初生演替,如火山爆发后植被生长的演替、冰川泥上的演替、沙丘上的演替,B属于初生演替。

本题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

(共50分)

41.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

(2)抑制(负)反馈

(3)增加

解析:

(1)根据体液调剂的分级调节的规律,可以推测出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丙为甲状腺,激素1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2是促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3)寒冷条件时,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递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代谢加快,产热增加。

42.

(1)吲哚乙酸低浓度高浓度两重性

(2)极性运输

解析:

(1)生长素的化学名称是吲哚乙酸,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2)如图所示,生长素能从A运输到B,却不能从B运输到A,这表明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43.

(1)增长衰退稳定(顺序可以颠倒)

(2)大于增加(越来越大)

解析:

(1)图中种群的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表示增长型种群的年龄组成.除增长型外,种群年龄组成还有衰退型和稳定型。

(2)若环境条件相对稳定,以后一段时间内,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

44.

(1)生产者35捕食和竞争

(2)绿色植物太阳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解析:

(1)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含有绿色植物→田鼠→猫头鹰;绿色植物→田鼠→蛇→猫头鹰;绿色植物→鸟类→蛇→猫头鹰;绿色植物→昆虫→鸟类→蛇→猫头鹰;绿色植物→昆虫→青蛙→鸟类→蛇→猫头鹰共5条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猫头鹰占第三、四、五3个营养级。

猫头鹰和蛇都以田鼠为食,为竞争关系,猫头鹰又以蛇为食,它们之间还有捕食关系,所以它们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2)该食物网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生产者,即绿色植物.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食物网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若构成生态系统,还应加上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5.

(1)CO2生物圈

(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3)温室效应

解析:

(1)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主要以CO2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这里的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3)倡导低碳生活,保护植被,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人工碳排放,避免二氧化碳释放过多,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