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之教师语言教师语言说话.docx
《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之教师语言教师语言说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之教师语言教师语言说话.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面试技巧之教师语言教师语言说话
教师面试技巧之教师语言篇
教师语言艺术概述
内容提示:
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认识教师语言的重要作用,全面了解教师语言的含义、类型,用优秀的教师语言去实现教育教学。
第一节语言及教师语言
语言是人们交往的重要工具,是表达与思维的载体,承载着文化传承、匡正人本的使命。
因此,语言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反映着个体的思想情感,表现着个体的综合素质,突显着个体的基本特征,在社会发展的历史中至关重要,可以说人类个体的发展史,即为语言的发展演化史。
语言的能力和品质问题,一直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就是教师的语言。
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认识教师语言的重要作用,全面了解教师语言的含义、类型,用优秀的教师语言去实现教育教学。
一、语言及教师语言
(一)语言
本质,指“事物本身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可见本质是事物全貌的反映。
作为一名教师,理解语言的本质对教师的教学、说课非常有益。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派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形式,语言是认知心理学的一部分,人类的心理活动取决于人脑的物质结构,所以语言是一种物质现象、自然现象。
美国学者D.海姆斯认为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研究语言必须与它的社会功能联系起来。
他们的研究倾向于语言是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从认知角度去解释。
事实上,语言的含义非常广泛,如《辞海.语言文字分册》对语言作了如下的解释∶“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的工具。
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体现,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各阶级服务。
”
语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由语法和词汇两部分组成的一套符号系统,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及记载书面语言的文字。
广义的语言,是一种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符号系统。
不仅包括口头语言,还包括物体语言、体势语言、时空语言等。
由于交际的需要,古人以“石”、“绳”记事,相互交流。
随着人类的发展,以文字与声音为基础的语言成为了人们交际的工具,成为了研究的重点,这也正是通常所指的狭义语言。
另外,狭义语言的研究是最为高级的形式。
但对于狭义语言的认识人们有些偏颇∶一是把语言局限于人的范畴,只有人才有语言;二是把语言仅仅理解为语音、词汇、语法的综合。
三是以有声语言为主,以文字为传播的媒介。
随着人们对语言的研究更加深入,重新回归了“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的认识,因此,出现了副语言,即物体语言、体势语言、时空语言等新概念。
在语言的研究过程中,先是物体语言,后是体势语言。
体势语言比物体语言更具有灵活性,双方可以直接面对面交流,会表现出一定的粗糙性,但比物体语言有了进步。
来源:
考试大-教师资格
二、教师语言的类型及功能
(一)教师语言的类型
1.教学工作语言与教育管理工作语言根据教师工作的性质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教学工作语言与教育管理工作语言。
教学工作语言是老师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时使用的语言。
主要表现形式是课堂教学语言,作为一种职业工作语言,课堂教学语言的显著特征是表达内容的确定性。
教师在说课试讲的过程中,要明白“讲什么”、“从何处讲”、“对谁讲”,要明白讲过以后,预期能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最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教育管理工作语言是相对于“教学工作”而提出的,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与教学行政管理工作所运用的语言。
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几乎有近二十年的时间,、在这一时期内,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萌生、发展、并逐步形成,因此说,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的导向功能,使每一个学生得到良好、健康的发展。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持人,不可避免从事一些教学管理工作,如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科竞赛活动、举办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户外实践活动等。
教师在从事这些工作的过程中,要有耐心、有方法,言传身教,坚持以说教为主。
教育管理工作语言的常见类型有宣传解说、激励号召、指示要求、总结评述、批评表扬等。
2.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
按照声音的有无,教师的语言可以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种类型。
有声语言,是以语音为信号的口头的语言。
从这个角度上可以把语言分析为语音、词汇、词汇三部分,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口头语言;
无声语言包括以文字为信号的书面语言和作为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的准语言。
“准语言”又叫辅助语言,是对在狭义的语言之外的辅助人类感情(情感)的一切手段的准语言。
如音乐语言、绘画语言之类的艺术性的准语言和态势语、演示语之类的伴随性的准语言,经验丰富的教师会通过这些无声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教学工作。
有声语言是人类语言中最完善的形式,是人类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但人不可能一开始就有有声语言,无声语言如体势语言(动作语言)便是人类最早交流与表现思想感情的语言形式。
除体势语言外,人们还用物体语言等无声语言形式来表达特定的意义。
无声语言有很多缺陷,受多种因素的限制,是一种低级的语言形式;有声语言则打破了无声语言的局限,是一种高级的语言形式。
文字的出现使有声语言至无声语言可以分为物体语言(板书、实物、教学模具)、体势语言(动作、体态)和时空语言(远近距离、时间间隔)三大类,基中体势语言又称为动作语言、体态语言等,有人把无声语言这三大类合称为语言。
3.教师口头语言与教师书面语言
教师语言就其物质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分为教师口头语言(教师口语)与教师书面语言(教师书面语)。
口头语言是以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无形语言,而书面语言则是以具体的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有形语言。
二者在教学(说课)过程中相互补充、共同存在。
教师要运用好这两种语言,才能做到出口成章、落笔成文,作为某个专业的行家,驾驭语言的能手。
(1)教师口头语言。
教师口头语言是教师职业生涯中运用最广泛的工作语言,也是最快捷、最方便的教育教学工具。
自从口头语言产生以来,便一直承担着向下一代传授知识技能的重任,即使书面语的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日益普及,口头语言表现出来的灵活性、便捷性仍是其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
教师可以借助语音的轻重、语速的缓急、语调的抑扬等等语音上的千姿百态的细微差异,表达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口头语言的及时性,察觉口头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根据学生的神态表情得到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口头语言的运用。
朗读是教师口语的一种方式,在教师口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教师的朗读在各科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语文教学与英语教学中,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好的朗读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领略语言的美感,提高他们的听音、辨音、发音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2)教师书面语言。
书面语与口语一样,都是用于交流与传递信息,是教师语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师书面语的文字与符号的基本特征是规范、工整、美观。
教师书面语中使用的汉字是规范汉字与汉语拼音,即1986年的《简化字总表》和1988年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记录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书面文字。
同时,要使用规范的标点符号、数目符号、图表等其他符号进行教学。
教师书面语中的符号,要求有足够的清晰度,符号与符号之间有足够的区分度。
工整的书面符号会使学生准确快捷地接受教师语言传递的信息。
对年龄小的学生,教师要使用楷体,或接近于楷书的行楷;对于年龄大的学生,可以适当用一些行草。
即使教师的行草也要以保证字形的清晰度为前提,切忌龙飞凤舞、恣意挥洒。
在说课过程中,参与说课的人中慎重对待自己板书,字体稍差的人员,可尽量避免多写板书;而文字功底好的则可适当多写一些,但要把握好尺度,争取给主考的面试人员留下良好的印象。
教师书面语讲求文面美观整洁。
特别是在板书上,一行字如果斗折蛇行,不管谁看到心里都不舒服。
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标题之间的大小差异,并合理布置书写的文面。
现代多媒体教学中,文面上的内容不减反加,并且形式多样,所以教师利用电脑进行文字输入、字体设计、文面布置时,要特别注重美观、清晰。
(二)教师语言的功能
1.教师语言的服务功能
自从语言产生以来,便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和表达工具,服务于人类的交流。
语言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人们频繁交流的需要,而且使人类的生活更加条理化、组织化、结构化。
人们通过语言赋予一些物品以“名称”,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劳动的效率。
语言赋予了生活、劳动、生命以特定的意义,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教师的语言是为教学而服务的,教师语言如果不能被学生所接受,甚至让学生产生反感或抵触情绪,即使形式再优美,语音再标准,词语再华丽,也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达不到教育的目标。
因此,教师的言语表达,要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必须在接受性上下工夫,尽量做到教育性与接受性相统一,发挥教师言语准确传递信息,达到最佳效果的目的,让教师言语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教师语言的文化功能
自从语言进入人们日常生活以来,便不是以单纯的交际工具而存在,或多或少都会打上个人的心理烙印。
语言在帮助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同时,也以一种特定的形式,把一些特定的态度与情感体验融了进去,如一些民族精神的义理和价值观。
人们在掌握母语的同时,同样接受了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观念,可以说,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也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形式和建构手段。
3.教师语言的规范功能
教师面对接受教育的学生,应当使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语言规范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因为语言是稍纵即逝的,尤其是教学口语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新知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言语的标准程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
规范性表现在语音的规范、遣词造句的规范、语用的得体等几个方面。
无论是讲述说理、描写抒情,还是阐述论证、借物言志,都要做到发音准确、用词恰当、条理清晰、表述得体。
教师语言,特别是教学口语,因时间、空间的限制,遣词造句应该避免哕嗦、冗长,尽量做到规范、简洁。
教师语言在规范的基础上,还应当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要禁止使用污言秽语,杜绝使用侮辱性言辞,避免形成不良的言语表达习惯。
尽量做到文明行为与文明言语相一致,真正让受教育者感受到言语的美学内涵。
4.教师语言的社会促进功能
语言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传播文化作用于社会,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近代的“白话文运动”、“汉语拼音方案”、“汉字简化”等,无不是因时代需要而发生,并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教师的“推广普通话”同样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一)语言是教师的职业工具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脑力劳动者。
他们好比一个知识的中转站。
教师把从书本、社会中学到的知识,贮存在他们的大脑中。
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教师对贮存的知识进行提取、加工、整理,然后再有计划有步骤地传输给学生。
教师所从事的这种“传道授业解惑”的特殊工作,决定他们必须以语言作为履行职责完成使命的职业工具。
比如在“授业”过程中,复习旧课、导人新课、讲解重点难点、提问、答疑、布置作业等等,哪一个教学环节能离开语言呢?
在思想品德教育的“传道”过程中,报告、号召、鼓励、表扬、督促、说服、批评等等,哪一种工作方式能离开语言呢?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语言,教师这一行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有人说教师是“耍嘴皮子的”,这话说得粗俗了一点,却是很形象地点出了教师职业的主要特点。
在学生良好品德养成方面,教师的表率作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模范行为就是无声的动员令,身教胜过言教。
然而就教师的整个职责而言,我们必须说,教师的言教都重于身教。
不仅在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上是如此,在良好思想品德的培育上也是如此。
有些美好的品德,如关爱他人、团结互助、守信用、懂礼貌等,教师是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引导学生的。
而有些行为,如舍身救人、见义勇为、忘我无私等,则是大多数教师难以遇到、难以做到的。
对这些高尚美德的推崇和赞颂就不能不依赖语言了。
即使是那些可以身教的道理,教师也必须用语言对其加以阐释,使学生知道做什么、怎样做,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把对教师个别先进行为的简单模仿上升为理性的自觉行为。
如同裁缝的剪子尺子、木匠的斧子锯子,语言也是教师履行职责须臾不可离开的职业工具。
把普通话确立为教师的职业语言,意味着所有的教师在一切履行教师职责的活动中都必须使用普通话。
不仅语文教师要使用普通话,数理化音体美的教师也要使用普通话;不仅中小学教师要使用普通话,高等学校的教师也要使用普通话。
目前,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比如把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否达标同师范生能否毕业挂起钩来,同教师的职称晋升挂起钩来,同是否能够从事教师这一职业联系起来等等。
广大教师响应政府的号召,把说普通话视为教师的基本技能,把使用普通话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把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已远远高出各行业的平均水平。
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广大教师的示范带动下,将来人们一定都能学会普通话,一定能够普及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