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考研问题集85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198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14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考研问题集8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考研问题集8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考研问题集8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考研问题集8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考研问题集8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考研问题集85页.docx

《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考研问题集8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考研问题集85页.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考研问题集85页.docx

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考研问题集85页

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考研问题集(85页

一、中国城建史

1.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

建设特征比较

1秦汉时期

城市居民开始按闾里制修建住宅,都城实

行多宫制,并占据城市很大空间

2晋至隋唐时期

①轴线布局发展到全城,形成纵贯

全城、严谨对称布局的空间形态

②宫城单一居中,形成宫城、皇城、

外城的三重环套结构形态

③道路网由简单,不甚严格的方格

状态为规整棋盘,里坊制形成,发展到整

齐划一。

④市场由城北迁至城南——前朝后

寝,且市场集中

⑤物质要集中,寺庙建筑大量增加

3宋后

①宫城居中,但全城对称不规整,

到元后逐渐恢复匠人营国制

②道路发展有自发倾向,商业与街巷结合

形成商业街,城外形面关厢。

到元后,道

路逐渐整齐划一,中轴对称

③“里坊制”瓦解,“街巷制”形成

④园林建设大量增加,并达到相当水平

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秉承

思想体系

1、有些规划思想与周代一些关于城市

建设制度的记载有关

如《周礼考工记》越到后代越显著,唐长

安只有局部体现,元大都全面体现,到明

清北京就严格按此种规划布局

2、有些规划思想与古代统治地位的儒

家哲学思想有关,儒家提倡“居中不

偏”等,直接影响城市规划的宫城居中,

及中轴线对称布局。

还有秩序、伦理等也

影响建筑群的严整。

3、中国古代“天人感应”的自然观也

有影响

4、与阴阳,风水八卦景观念有史,主

要建筑物要朝东等

形成传统的观念,如用奇数门以突也中轴

线布局

6、另有“天人合一”与自然协调观念

——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

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协调

——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

3.主要古代城市的规划建设思

想与城市格局(周代洛邑城——曹魏邺

城——吴国金陵——隋唐长安——元大

都、明清北京

1周代洛邑城

不十分规则的方形——与“方九里”记

载大致相近

中心部分建筑,分布在城中央偏南——与

“王城居中”相符

2曹魏邺城

①位置——河北临漳附近

②功能分区

一条通向城门的东西向干道将城市分为

南北两部份。

北部为统治阶级专用区,东

为园林,西为戚里(贵族居。

宫殿“前

朝后寝”,南部为居民民住区,坊里规整,

内有三市,还有手工业作坊

③道路系统

采用经纬涂制分而均衡,分布均衡。

呈方

格网形,南北向干道有三条,中间条是全

城中轴线。

④水系园林

城中水系由西北漳河引水,由三台下流入

铜雀园及宫殿区,分流一部份到坊里区,

由东门流出城外。

⑤规划思想及特点

——有了明确的功能分区,即有城廓之

分,又有汉代宫城与外城之分。

——方格网道路,宫城与坊里“不复相

参”。

——中轴线索对称布局应用于整个城市,

道路分级明确。

3隋唐长安

①规划人员:

隋:

安之恺唐:

立德

②总体布局:

城市由宫城、外郭城

形。

皇城在宫城南,也呈规整方形,其间

分布中央高级衙署和大庙社稷,朱雀大街

为全城中轴线,外廓城为居民和官僚的住

宅区。

③坊里:

全城109坊,朱雀大街将其划分

为二,东半54坊属万年县,西半55坊属

长安县,东、西二市也如此。

宫城和皇城

两侧坊的面积较大,皇城以南较小,中轴

线两侧最小。

②规划特点:

——宫城居中,宫殿国家级街署为重心。

——对称严谨,分区明确,规整的方格网

街道

——坊里匀称的规划格局,城市道路、坊

里、市肆位置体现了中轴线对称

——城市中设置集中的市

4吴国金陵

规划特点:

——城市用地依自然地势发展,以险要为

界,以玄武湖防御

——皇宫位于城市南北中轴上,重要建筑

以此对称布局。

——是周礼制城市规划思想与自然理念

结合的典范

5宋东京规划特点

①开封三套城墙(皇城、里城、罗城,

三套护城河,体现对防御的重视,但不规

整。

②城内河道较多,“四水贯都”,水运系

统完备。

③井字形方格网道路,以宫城为中心,但

道路划分有自发倾向。

④市肆分布在全城,形成商业街,但也有

集中的市。

⑤80余坊设八厢管理,废除里坊制。

⑥三套城墙,官城居中,井字形道路对以

后都城规划影响很大

6元大都规划特点

①最符合《考工记》:

西建社稷坛,

东建太庙,商市集中于城北,宫城居南,

街道整齐,废弃金中都选址。

②继承并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

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

③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苑囿有机

结合(宫城包括海子绿化区

④完善的上下水道和排水系统

⑤刘秉忠负责,规划意图得到了执

行与贯彻,元大都的设计是以湖泊为中心

和宫殿建筑开始的。

⑥把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紧密结

合,把北京的气候特点和街巷的划分紧密

结合。

7明北

①扩、改建

——以徐达改建的元大都为基础,没有舍

旧城

——将城内河道截断,大运河的漕运不再

入城,商业中心逐渐移至城南

——加修外城大片市肆及居住区,将天坛

及农坛包围进去

②规划布局特点

——恢复传统宗法礼制思想皇城为中心,

东建太庙,西建社稷坛,城北设布。

完全

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城市布局艺术方面,强调中轴线手法

——北京内城街道,基本是元大都的基

础,干道规整。

——商肆分布与元大都不同,元大都商业

中心偏北,,明北京由东城南扩建,在其

中形成繁杂的商业区。

——居住区在皇城四周,以“坊”作为用

地管理,以胡同划分长条居住。

——城市水系基本沿袭元大都,居民多掘

井取水,下水道系统为明代整修的砖砌工

程。

8清北京

——将内城一般居民迁至外城

——在西部建大片园林

——东城出现了不少地区性及行业性的

会馆建筑

4.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较

5.中国古代规划重要著作(周礼考工记——管子——孙子兵法——商君书

1、《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解释:

匠人营造的王城,方形,每面九里,各开三座城门,城内有九条横街,九条纵街,每街宽都可容纳九辆车子并行,(城中央是宫城左设宗庙,右设祭坛,前临外朝,后通宫市,宫市和外朝的面积各方一百步。

影响:

唐长安,宋汴染,元大都,明北京,都遵循“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

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周礼》反映

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

规划,这是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

时代。

(典型,明清北京城—匠人营国思

2、《管子》

“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毋近水而沟防

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

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从思想上完全

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

管子还认为必须将土地开垦为城市建设

统一,农业的生产发展时城市发展的前

提。

在城市内部空间布局上它认为应采用

功能分区制度,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管

子》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

本革命性的也是极为重要的著作。

它打破

了城市单一的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

发,确立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

则。

(典型,南宋平江城——管子营建思

3、《商君书》

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

度,对城市发展及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

阐述。

其中,论述了道路,农田分配及山

陵丘谷之间的比例问题,分析了粮食供

给、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规模之间的关

系,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的先

例。

6.不同历史时期都市布局的完

善与发展

周代都城已经开始采用对称的布局。

春秋

战国时期,大型建筑业按一定轴线布置。

汉长安总体布局虽然不规整,但宫殿部分

的布局也很严整。

曹魏邺城的总体布局就

采用了中轴线对称的形式。

隋唐长安城在

总体上将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手法更加完

善,城门的数目与位置、道路的格局、市

的分布、坊里的大小与划分,均严格对称

而衬托出中轴线朱雀大街。

又以轴线赖正

对全城的主要建筑群——宫殿。

宋东京也

正对宫城正门开辟宽广的御路。

元大都城

市总体布局艺术又达到新的高峰。

除了南

其交点建造全城的几何中心——中心阁,

更加强;城市总体布局的秩序感明清北京

城的中轴线布局,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平。

本帖隐藏的内容

7.不同历史时期居住区的完善

与发展

a唐前,“闾里”是主要居住形

式。

有封闭的坊墙,有定时启闭的坊门。

夜间实行宵禁、管制十分严格,除大官和

贵族外,一律在坊内开门。

——汉长安,

北魏洛阳

2唐后,长安使用里坊制,建有109坊

里,是居住区的基本单位。

唐长安是严格

管理的封闭的坊里制项点

3宋代的坊制已转变为用地管理,实

行街巷制,宋开封有80余坊,分八厢管

理,已无坊门、坊墙

4古代城市方格路和城墙,使街巷与

居住区划分整齐,而城外关厢较乱

5水网地区城镇,居住区沿河道成带

形发展

8.中国古代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

1对称布局

——汉长安宫殿都布局严整。

——曹魏邺城,采用中轴对称

——唐长安将中轴对称扩大到整个城市。

——元大都不仅有南北轴线,还有东西向

轴线

——明清北京的中轴线布局达到更高水

2对景——以道路正对宫殿来突出主要

建筑,城门往往是主要道路的起点

3在住宅院落群中,建筑与树木及庭院

绿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严整的建筑与自

然山水有机结合

4建筑色彩及装饰

——庙宇色彩与其它建筑对比

——水网城市的建筑与水景交融

——山城配合及利用地形

9.平江城规划以及平江图、平江城的意

——双棋盘布局,城市平面呈方形——城市道路成方格形,主要道路呈“井”示或“丁”字相交,河道“三横四直”

——子城建筑分布在一条明显的轴线上,并有城墙(军事中心

——城中有许多坊,但不同于里坊制,仅是管理制度。

——商业在城市一定地段设有市及行

②《平江图的重要价值》及平江城的意义——是我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确切地反映了中国城市的面貌,提供了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平江图是宋代平江城的现状,同时也反映了历史上城市的格局,它不同于古代北方城市平面那样的规则方正,这与水网地区河道纵横的自然地形有关,而且平江没有严格的坊里制,而是不规则的街巷,这说明宋以前,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城市是并存的,各有着不同的特点。

10.中国古代城墙的防御设施的演变

城墙:

1最早是木建造的木栅栏,有的城用势头垒成,有的用夯土筑成。

2宋以前的城墙很少包砖及用砖砌,宋以后的一些重要的城,或城墙上的某些防御的重点地段包砖。

3明代以后城墙加砖砌的更为普遍。

城墙上有排水设施,包括设置伸出较远的滴水,或在城墙内侧设置顺城墙的排水沟。

城门:

汉长安三门并列,中间为御道通过,唐长安明德门五门并列,宋代以后有些城门有二重城或设瓮城,前后门均不正对,与道路的关系也有意做成“曲屈相对”,这些都是为了加强防御目的。

城门上一般都建有城楼,以便组织防守火力;城门外的护

城河上有的建有吊桥,城的防御重点设施

其原因

1、出于政治军事原因

汉长安便于防守,便于东出潼关控制中原,边防城堡。

2、唐以来,由于都城人口众多,生活供应问题很大,因而较重视经济交通等因素,唐改善漕运,才驻长安。

汴梁漕运方便,供应充足,建宋临安。

3、有些与统治集团势力范围及根据地有关,如东汉移都洛阳,明永乐迁都北京。

4、有少数是原来便利的商业都会——宋开封、南宋临安。

5、因城市位置优越,经济有生命力,且城市骨架,河道利用值大,长期在原址发展如苏州(平江。

12.中国古代城市与西方古代城市发展

过程中经济上、土地制度上、宗教上的异同

13.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和典型城

14.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下不同类

型的城市及其各自特征

15.上海自1845年开埠为商埠起至1949年上海解放止,一百多年来城市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

、上海的发展

1海的地位

①中国人口最多的特大城市②近代化起步最早,程度最高

③多功能的经济中心,航运(外来势力,地理位置、外贸、金融、交通枢纽

企业文化中心

2展过程①设立租界②城市改建

工业区分布、对外交通,市内交通,居位,市政,绿化。

③“大上海都市计划”——中心区规

划1927

将市区建在江湾翔殷路一带,另在吴淞建港,虬江建新码头,另有联结铁路、总站,

道路用小方格与放射路相结合的方式。

璧”的思想,一方面搬用美国早期功能主

义的做法,一方面又试图结合中国古代城

市及建筑群的传统手法,有些形成了生硬

的拼凑,使整个规划缺乏整体性。

但是有

些建筑却是当时建筑家们抵制复古、崇洋

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反映。

④日本规划

以原“中心区规划”的市中心为中心,划

分十种地区,“中央车站”及呈淞地区为

规划重点。

追加吴淞工业地带的规划,制

定了建筑条例,技术标准细致。

⑤上海都市计划三稿1946

一稿:

人口1000万人。

市区外做一绿化

农田环形地带,外围新区作“卫星城”。

住宅区以4000人为小单位,再组成“中

级单位”、“市镇单位”、“市区单位”。

扩大中心区范围,在乍浦及吴淞建新港,

将道路按功能加以分类。

规划运用“卫星城镇”、“邻里单位”、

“有机疏散”、“快速干道”等理论注意

了城市功能及交通问题。

二稿:

1500万人,提高了人口密度,设

想了市内高架道路

三稿:

进一步研究人口疏散,提高了绿地

比重,研究了工业区分布

影响:

三次规划积累了不少历史资料,对

交通等技术问题研究比较细致。

尽管运用

中未能很好的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但从

国内外的经验证明,当时的这些理论使适

应现代城市发展的,对近代新的城市规划

理论的传播也起一定的作用,至今仍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

16.青岛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意义,青

岛在德占时期与日占时期规划有何不同

鸦片战争后,青岛为德国占领。

由于德国

在青岛有长远打算,因而有建设计划,在

1900年编制城市规划图,按图进行市政

工程建设。

1910年又编制“城乡扩张规划”,规划

范围较以前增加四倍,取消了中德居住的

分界线。

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

1937年后,将其

拟定“青岛特别市地方计划”和“母市

计划”,企图扩大城市,成为华北的战略

基地和掠夺物资的港口。

青岛在德占和日占时的发展

二、外国城建史

1.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

①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

村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尸体不受河流泛滥之患

②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

③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古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④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地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中轴线布局,序列、对比、主题、尺度

2.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及其演变,典型城市

希波丹姆规划形式——采用几何形状,

①在此之前古希腊城市建设无统一规

划,路网不规则,多自发形成。

自希波丹

姆后,他的规划成为一种主要典范,这种

规划结构早期公元2000年前卡洪城和其

它城市已有所应用,但希波丹姆最早把这

种规划型式在理论上予以阐述,并大规模

地在重建希波战争后被毁的城市予以实

践。

①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

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

城市典型平面

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

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

以上的街坊,街坊面积一般较小。

②根据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与城

市公共生活要求,把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

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工

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

住区。

③希波丹姆规划模式之演变

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古希腊长期实践过

程中有所发展,这就是从米利都城单纯的

棋盘式街道,发展到赛里纳斯城的有显著

的城市轴线,更进而到普南城的道路与建

筑之有计划的配合

米利都城——

①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路网采用

棋盘式,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

②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

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将城

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北部街坊面积较

小,南部街坊面积较大

③城市中心划分为4个功能区东北及西

南为宗教区,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主

要公共建筑区。

用地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

业贸易要求。

城南北两个广场,是一个规

整的长方形。

3.希腊化时期城市特点

——大多按希波丹姆规划系统进行规划

当时殖民城市建设量大,规划力量不足的

情况下被广泛采用

——广场规整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

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一直到市中心

与广场的规划布局都是严格按几何和数

的规律进行规划设计的。

——卫城和庙宇已不再是城市的中心,新

的城市中心是喧器的广场。

广场往往在两

条主干道的交叉点上。

在海滨城市里,它

靠近船埠,以利贸易

——城市广场普遍设置敞廊,开间一致,

形象完整。

如阿索斯城的中心广场,平面

为梯形,两侧有大尺度敞廊,街旁柱廊或

房屋檐口高度一致,形成气势壮阔的轴线

布局与透视景象。

前希腊城市主体建筑位

于高地以突出其高大形象,而此时主体建

筑可以在平地上通过其本身建筑体系与

高度突出自己

——城市供水自附近山巅蓄水供应,有的

城市有原始的下水道。

城市有绿化种植和

花园,环境卫生条件较希腊前期好

4.古罗马不同时期城市特点(伊

达尼亚时期——罗马共和时期——罗马

帝国时期

1依达拉里亚时期的城

市建设

特点:

①均建于山岩或高地上,②以宗教

思想为指导,城市地区的划分极为明显,

③城市要求规则的平面布局④奠基仪式

四阶段,选址、划分地区、地区再分地块、

确定街道走向、城市奠基仪式。

5.营寨城特点及其演变,典型城

①共和时期罗马营寨城

——地中海沿岸的派拉斯营地,被作为城

堡的模式,形成了古罗马营寨城设计的原

型。

特点:

——有方正的地墙,城平面为正方形,朝

向罗盘基本方位

——中间十字交叉路通向方城东南西北

——道路交叉口建神庙

——已不用选取高地为城址

②帝国时期

——提姆加德,兰培西斯和阿奥斯达

——按照罗马军队的严谨的营寨方式建

——两条垂直干道成十字相交,交点处是

城市的中心广场

——城市道路网为方格形

——城市有剧场、浴场等大型公共建筑

——在主要道路起迄点和交叉处,有壮丽

的凯旋门,它们之间有列柱街

6.罗马共和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

的异同

7.中古城市社会特点、城市建设

特征、典型城市的格局

——手工业和农业急剧分化,促成西欧城

市的兴起(早期衰落。

不仅出现保留着

半农业性质的、规模不大的城市,有些中

心城市在规模上也获得较大发展

——城市商人手工业者通过斗争获得自

治,某些城转变成某种意义上的集体领

主,有些则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城市变为商业活动中心,人口逐渐集

中到城市中来,城市建设得到很大发展

2规划建设特征

城市起源:

①要塞型—发展成新的社会核心和适于

居住的城镇

②城堡型—城市在城堡周围发展,教党附

近形成广场或中心

③交通型—地理位置优越,在商业交通活

动的基础上发展

城市选址:

水源丰富,粮食充足,易守难

攻,地形高爽地区。

四周有坚固城墙包围。

城市道路:

以环状与放射环状为多,随着

工商业发展,也建造一些方格网城市

城市中心:

教堂常占据城市中心位置,有

的城市有市政厅广场与市场广场,从事商

业贸易与市民公众活动

城市划分:

划分为若干教区,市民住所往

往与家庭手工作坊相结合

城市景观:

城市充分利用制高点,河湖和

自然景色。

建筑群有美好的连续感,丰富感与活泼

感,城市环境视觉秩序通过建筑物间的相

似与相异的明确分野而取得,城市都有自

己的主色调。

8.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典型城市

及其格局,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特点

1城市特点

——地理学,数学等科学知识强有力地影

响了城市规划结构

——许多城市因不能适应社会生产与生

活的发展变化而要求改建,但城市布局没

有新的突变,有的仅停留在理想城市的理

论探讨上,有的仅集中在一些局部地段如

——设计思路由细节逐渐扩大到环境,以

建筑物丰富环境(致力于细部改建

——巴洛克的浮华雕饰及建筑物的轴线

构图,极大丰富城市景观

2不同时期城市格局

文艺复兴大致可分为以佛罗伦萨为代表

的早期文艺复兴,以罗马为代表的盛期文

艺复兴,以威尼斯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晚

期。

①佛罗伦撒:

建筑活动主要是城市公共建筑和教堂。

16

世纪,修建了从阿诺河到市中心广场的大

街,两侧严格对称的设有骑楼的联排式多

层房屋,丰富了市中心广场的群体构图。

②罗马:

——重建圣彼得大堡教堂,修直街道,广

场和喷泉

——开辟了三条笔直道路通向城门,它们

的中轴线在城门里的椭圆形广场上相交,

在交叉点上放一个方尖啤,作为三条放射

式道路的对景,以示入口关键。

轴线构图

被广泛应用,重要建筑放在城市广场,成

为一个地区的中心。

建筑物的体积构图受

到强调,多数教堂采用单一空间的集中式

构图,更具纪念碑性格。

③威尼斯:

15、16世纪除了开拓街道广场、修建教

堂与府邸外,还建造了商业和集会的敞

廊、市政府、钟塔、图书馆、学校等。

商的大府邸多数在大运河两岸,彼此临

接,形成屏风式立面。

还修建了不少码头

和美丽的拱桥,整顿了中世纪形成的大小

街道和迂回的河道。

最引人注目的是完善

了圣马可广场的建设。

9.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广场特征

及典型广场格局

文艺复兴时期——早期继承中世纪传统,

广场周围建筑比较自由,空间多封闭,雕

像多在广场一侧。

后期与盛期广场比较严

整,并常采用柱廓形式,空间比起开敞,

雕像往往放在广场中央。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广场平面成曲尺

闭形的复合式广场。

圣马可广场呈梯形,

在透视上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在艺术处理

方面,高耸的塔楼成为城市的标志,与广

场周围建筑物的水平线条形成美的对比。

广场四周底层建筑全采用外廊式做法,广

场不同空间的互选和视觉上的相似性和

对比性的运用,达到了形体环境的和谐统

一的艺术高峰。

10.阿尔伯蒂、弗拉锐特、斯卡莫齐的

城市建设主张

①阿尔伯蒂—《论建筑》

——继承维特鲁威的思想理论,主张首先

应从城市的环境因素来合理的考虑城市

的选址和造型,而且结合军事防卫的需要

来考虑街道的布局

——典型模式,街道从城市中心向外辐

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星形平面,

中心点通常设置教堂,宫殿或城堡,整个

城市由各种几何形体进行组合

②费拉锐特——《理想的城市》

——帕尔曼—诺伐城,为防御而设的边

境城市。

中心为六角形广场,辐射道路用

三组环路连结,在城市中心点设城堡状的

防御性构筑物

③斯卡莫齐——理想城市方案

城市中心为建有宫殿的市民集会广场,两

侧为两个正方形的商业广场,南北分别为

交易所及市场广场,主要广场南侧有运河

横穿。

由于战争需要,一些星形城市均设置凸出

的城堡,由于其内放射性的锐角很难设计

房屋,于是出现了有格栅型街道的矩形理

想城市。

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建造的理想城市虽不

多,但曾影响整个欧洲城市规划思潮,特

别是当时欧洲各国的军事防御城市大都

采用这种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