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判断题题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142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8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判断题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判断题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判断题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判断题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判断题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判断题题库.docx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判断题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判断题题库.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判断题题库.docx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判断题题库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教育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一)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方法就是(B)

A.教学原则B.教学方法C.教学机制D.教育体制

2.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A)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读书指导法

3.教师向学生系统而全面地描述事实,通过分析、论证来归纳和概括科学的结构的过程的教学方法是(C)

A.讲述B.讲解C.讲演D.讲话

4.在上课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准备好谈话的问题和顺序以及如何从一个问题引出和过渡到另一个问题,这是哪种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D)

A.演示法B.练习法C.讨论法D.谈话法

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是(B)

A.参观法B.讨论法C.练习法D.谈话法

6.读书指导法属于(A)的教学方法。

A.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B.以直接感知为主

C.以实际训练为主D.以引导探究为主

7.参观法属于(B)教学方法。

A.以引导探究为主B.以直接感知为主

C.以实际训练为主D.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

8.教师演示各种实物,运用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B)

A.实验法B.演示法C.参观法D.实习作业法

9.教学方法的特点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真实性,指的是(B)

A.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B.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D.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10.通过练习、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方法,这是(C)

A.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B.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D.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1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与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这是(A)

A.实验法B.演示法C.练习法D.实习作业法

12.对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促进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都具有重要作用的教学方法是(D)

A.实验法B.演示法C.练习法D.实习作业法

13.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是(D)

A.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B.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D.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14.现代教学提倡以(A)的观点为指导来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A.系统B.整体C.发展D.变化

15.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研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的是(C)

A.凯洛夫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杜威

16.提出了课的类型和结构的理论,使班级授课这个组织形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的著名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凯洛夫C.赫尔巴特D.陶行知

17.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C)

A.唐代B.民初C.清末D.新中国成立

18.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这是(B)

A.特朗普制B.贝尔一兰喀斯特制C.道尔顿制D.文纳特卡制

19.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这是(C)

A.特朗普制B.贝尔一兰喀斯特制C.道尔顿制D.文纳特卡制

20.以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为显著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

A.道尔顿制B.班级授课制C.贝尔一兰喀斯特制D.分组教学

21.课程被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按照学科,通过个别教学进行,一部分通过团体活动进行,这是(D)

A.分组教学B.班级授课制C.小队教学D.文纳特卡制

22.分组教学最早出现于(C)

A.19世纪初B.19世纪中叶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中叶

23.特朗普制又称为“灵活的课程表”,提出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A)为计算课时的单位。

A.20分钟B.30分钟C.45分钟D.60分钟

24.道尔顿制的创立者是(B)

A.道尔顿B.柏克赫斯特C.贝尔D.文纳特卡

25.试图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这是(C)

A.道尔顿制B.班级授课制C.特朗普制D.文纳特卡制

26.(A)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授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A.分组教学B.班级授课制C.小队教学D.文纳特卡制

27.采取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教师合作施教,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特长组成“互补性”的结构,通过分工协作,在教学工作中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共同负责一个班或几个平行班的教学工作,这是(C)

A.班级教学B.分组教学C.小队教学D.合作教学

28.在班级教学中,学生群体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即合作的、竞争的和不相干的,这是(D)的观点。

A.班级教学理论B.分组教学理论C.小队教学理论D.合作学习理论

29.当前,在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

A.班级教学B.分组教学C.小队教学D.合作教学

30.把课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这是根据(B)来划分。

A.教学方法B.教学任务C.教学效果D.教学过程

31.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这就是(C)

A.课的类型B.课的程序C.课的结构D.课的步骤

32.(B)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A.备课B.上课C.布置作业D.测验

33.教师钻研教材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一般要经过“懂”、“透’和(D)三个阶段。

A.“明”B.“通”C.“练”D.“化”

34.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就是(D)

A.教学过程B.教学任务C.教学形式D.教学评价

35.教学评价的结果,不仅可以为教师判定教学状况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而且也可以为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好坏优劣提供直接的反馈信息。

这说明教学评价具有(B)的功能。

A.诊断教学问题B.提供反馈信息C.调控教学方向D.检验教学效果

36.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指的是(A)

A.相对性评价B.绝对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

37.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B)和绝对性评价。

A.总结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

38.通过所谓的摸底考试,从而查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情况以及学习上的优缺点,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这实际上是(C)

A.客观性评价B.整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

39.教学评价应在指出教师和学生的长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使被评价者能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前进,指的是(D)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整体性原则D.指导性原则

40.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因而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这是(A)的特点。

A.相对性评价B.绝对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

 

单项选择题

(二)

1.狭义的教育主要指(A)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职业教育

2.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是(B)

A.人类学会制造工具B.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C.语言的形成D.学校的出现

3.关于教育起源的问题,历来存在分歧,前苏联教育界一直坚持(D)

A.生物起源说B.模仿起源说C.游戏起源说D.教育起源于劳动

4.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C)

A.生产劳动B.家庭活动C.交往活动D.社会现象

5.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一部分人有可能脱离生产劳动,当语言的发展到了文字的出现后,便出现了(A)

A.学校B.家庭C.集体劳动D.职业教育

6.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是(C)

A.家庭的出现B.部落的形成C.学校的出现D.专职教师的出现

7.古代社会学校教育的各种服务中,占中心地位的是(B)

A.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B.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

C.为社会稳定服务D.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

8.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这是一种(A)

A.非形式化教育B.形式化教育C.制度化教育D.大众教育

9.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是(B)

A.学校的出现B.学制的建立C.教师的出现D.教育机构的建立

10.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在(A)

A.二战以后B.二战以前C.中世纪开始D.16世纪以后

11.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这是(B)

A.学校教育B.义务教育C.学年教育D.基础教育

12.提出了年限不等的普及义务教育目标的占世界国家总数的近(C)

A.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三分之一D.四分之一

13.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以(D)A.就业为主B.人的发展为主C.技能训练为主D.升学为主

14.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是(A)

A.职业教育B.义务教育C.普通教育D.双轨制教育

15.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有了最早学校教育的形态是在(A)

A.夏朝B.商朝C.西周时期D.春秋时期

16.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是在(D)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

17.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是在(C)

A.夏朝以后B.商朝以后C.西周以后D.春秋战国以后

18.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A)

A.六艺教育B.儒家经典教育C.程朱理学教育D.四书五经教育

19.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是(C)

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宣帝

20.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是由于隋唐以后盛行(B)

A.选士制度B.科举制度C.铨选制度D.荐举制度

21.宋代以后,成为国学的是(D)

A.黄老思想B.儒家思想C.杨朱思想D.程朱理学

22.明代以后,考科举的固定格式是(B)

A.四书五经B.八股文C.神学D.六艺

23.科举制度再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开学堂是在(C)

A.1902年B.1895年C.1905年D.1860年

24.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把人分成四种等级,其中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的是(D)

A.僧侣祭司B.刹帝利C.吠舍种姓D.首陀罗种姓

25.“以僧为师”,“以(书)史为师”成为教育的一大特征出现在古代(D)

A.印度B.中国C.巴比伦D.埃及

26.古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A)

A.文士学校B.学士学校C.私立学校D.公立学校

27.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这种教育方式出现在(B)

A.古代斯巴达B.古代雅典C.古代希腊D.古代罗马

28.欧美国家资产阶级政府逐渐认识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统发生在(C)

A.20世纪上半叶B.20世纪下半叶C.19世纪以后D.19世纪以前

29.提出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思想出现于(D)

A.20世纪初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末D.20世纪60年代

30.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A)

A.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的民主化C.教育活动民主化D.教育内容民主化

31.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C)

A.《大学》B.《中庸》C.《论语》D.《孟子》

32.孔子学说的核心和他认为的最高道德标准是(C)

A.忠B.孝C.仁D.义

33.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之”三种途径的是我国古代(C)。

A.孔子B.孟子C.墨家D.苟子

34.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的是(A)

A.《学记》B.《中庸》C.《论语》D.《尚书》

35.按照朱熹对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的解释,“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就是(B)

A.愤B.悱C.启D.发

36.《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其中主张的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就是(D)

A.博学于文B.开而弗达C.强而弗抑D.道而弗牵

37.认为“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摹本和影子,人类要想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非常重要的就是通过教育,帮助未来的统治者获得真知,以“洞察”理想的世界。

这是古希腊哲学家(B)

A.苏格拉底的思想B.柏拉图的思想C.亚里士多德的思想D.维多里诺的思想

38.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的第一人是(B)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夸美纽斯D.赫拉克利特

39.最早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的教育学家是(D)

A.裴斯泰洛齐B.康德C.杜威D.夸美纽斯

40.认为根据社会要求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教育,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教育,这是(A)

A.卢梭的观点B.杜威的观点C.康德的观点D.华生的观点

41.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这就是英国哲学家洛克著名的(B)

A.绅士教育说B.白板说C.自然说D.天性说

42.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D)A.洛克B.杜威C.赫尔巴特D.康德

43.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是夸美纽斯的(B)

A.《教育漫画》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教育学讲授纲要》

44.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C)

A.裴斯泰洛齐B.洛克C.赫尔巴特D.卢梭

45.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的是(A)A.杜威B.柏拉图C.苏格拉底D.蒙田

46.杜威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代表作(C)

A.《大教学论》B.《教育学》C.《民主主义与教育》D.《普通教育学》

47.我国国内学者开始撰写教育学科方面的教育科书等著作,表现出由介绍、翻译转向以评述为主、联系中国教育实际来著述的特点,这发生于(C)

A.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B.20世纪头20年C.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48.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其主要特点是重视(B)

A.德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B.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C.体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D.美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9.提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要多样化。

”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发表于(C)

A.1979年B.1980年C.1993年D.1998年

50.确立“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起教育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并确定到2010年在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其内容来源于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B)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C.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D.跨世纪园丁工程

单项选择题(三)

1.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C)

A.人力B.物力C.生产力水平D.财力

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同时,教育还再生产(C)

A.土地B.物质资料C.科学技术D.资本

3.承担着生产人的劳动能力,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使命的载体是(D)

A.政治B.经济C.科技D.教育

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B)

A.规范作用B.动力作用C.引导作用D.爆发作用

5.“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观念反映在教育价值观上,属于(C)的价值取向。

A.重传统B.重权威C.重功名D.重忠孝

6.《礼记》中说:

“何谓人义?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

”从价值取向的角度看,不论是孝还是忠,都表现为一种建立在血缘和等级基础上的(A)

A.服从关系B.尊卑关系C.亲亲关系D.尊尊关系

7.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个体身心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A)

A.教育B.经济C.遗传D.环境

8.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是其能否遵循(C)

A.人的潜能规律B.人的个性发展规律C.人的身心发展规律D.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9.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

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D)A.自发性B.自由性C.前瞻性D.能动性

10.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C)A.荀子B.孔子C.孟子D.韩非子

11.认为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的代表人物是(C)A.孟子B.格塞尔C.弗洛伊德D.洛克

12.下列中外历史名人中,坚持外铄论的有(D)A.孟子B.威尔逊C.弗洛伊德D.洛克

13.提出给他一打健康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的代表人物是(D)A.洛克B.弗洛伊德C.荀子D.华生

14.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A)

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互补性

15.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规律是遵循身心发展的(A)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16.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这些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B)

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互补性

17.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D)

A.不平衡性B.互补性C.阶段性D.顺序性

18.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特点的教育是遵循身心发展的(C)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19.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这就是个体身心发展的(A)

A.互补性B.不平衡性C.顺序性D.个别差异性

20.父母、教师培养孩子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依据身心发展的(C)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21.因材施教是遵循身心发展的(D)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22.格塞尔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说明了(B)

A.遗传的重要性B.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D.教育的重要性

23.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并提出“最近发展IX”概念的是(A)

A.维果茨基B.洛克C.赞可夫D.裴斯泰洛齐

24.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初中教育在个体发展阶段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总的说来,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B)

A.“生理断乳期”B.“帮助少年起飞”C.“帮助少年成熟”D.“心理断乳期”

 

单项选择题(四)

1.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其基本决定因素是(A

A.政治经济制度B.社会制度C.科技D.文化

2.我国现阶段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C)

A.1982年B.1984年C.1986年D.1990年

3.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的是(B)

A.文化B.政治经济制度C.生产力D.科学技术

4.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反过来,它对政治经济制度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是(D)A.参加政治决策B.制造舆论C.促进民主D.培养人才

5.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因此,教育对民主具有(A)

A.促进作用B.决定作用C.弱化作用D.毫无关系

6.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C)

A.人力B.物力C.生产力水平D.财力

7.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的决定因素是(D)

A.政治B.文化C.民主思想D.生产力水平

8.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出现在(C)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信息革命后

9.19世纪中叶,根据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行业要求,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对欧洲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英国教育思想家是(B)

A.洛克B.斯宾塞C.卢梭D.柯尔伯格

10.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同时,教育还再生产(C)

A.土地B.物质资料C.科学技术D.资本

11.承担着生产人的劳动能力,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使命的载体是(D)

A.政治B.经济C.科技D.教育

12.科学技术的积累和继承要实现,其主要途径是(B)

A.口耳相传B.教育C.文字D.媒体

13.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A)

A.人力资本B.经济资本C.社会资本D.自然资本

14.人力资本投资除了包括职业训练、卫生保健及为适应就业机会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外,还应包括(B)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社区教育

15.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出教育对(A)增长的贡献。

A.国民收入B.国民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总值D.社会总产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