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北湖区寒溪小学项目工程地灾评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132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郴州市北湖区寒溪小学项目工程地灾评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郴州市北湖区寒溪小学项目工程地灾评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郴州市北湖区寒溪小学项目工程地灾评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郴州市北湖区寒溪小学项目工程地灾评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郴州市北湖区寒溪小学项目工程地灾评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郴州市北湖区寒溪小学项目工程地灾评估.docx

《郴州市北湖区寒溪小学项目工程地灾评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郴州市北湖区寒溪小学项目工程地灾评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郴州市北湖区寒溪小学项目工程地灾评估.docx

郴州市北湖区寒溪小学项目工程地灾评估

郴州市北湖区寒溪小学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报告主编:

杨剑锋

审核:

任先涛

审定:

屈高良

水工环院院长:

刘日新

总工程师:

刘铁生

总经理:

周汉池

提交报告单位:

湖南省湘南工程勘察公司

评估证书编号:

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2009181003)号

提交报告时间:

二〇一五年五月

附图:

1、郴州市北湖区寒溪小学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图……………………………………………………………………1:

1000

2、郴州市北湖区寒溪小学项目建设用地A-A’线地质剖面图……………………………………………………………………1:

1000

3、郴州市北湖区寒溪小学项目建设用地B-B’线地质剖面图……………………………………………………………………1:

1000

附照:

4张

附件:

1、评审意见2、评审专家名单

3、资质证书4、评估合同

1、前言

1.1、评估任务由来

郴州市北湖区寒溪小学项目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经济开发区内,本项目拟建一所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的教育基地。

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

该项目由北湖区教育局筹建。

为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给建设用地审批及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依据,根据国土资源部文件《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精神,北湖区教育局委托我公司承担其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1.2、评估工作依据

1.2.1、国务院令394号发布《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11月24日);

1.2.2、国土资发[2004]69号《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2004年3月25日);

1.2.3、国发[2011]20号《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务院2011年6月3日);

1.2.4、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78号发布《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1997年2月17日);

1.2.5、湘政发[2011]51号《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湖南省人民政府2011年12月31日);

1.2.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1.2.7、《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规范》(1:

50000)(DD2008-02);

1.2.8、评估项目的合同。

1.3、评估工作的目的、任务

1.3.1、评估工作的目的

为建设用地审批提供依据,为工程建设防治地质灾害提出防治措施建议,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估结论。

1.3.2、评估工作的任务

(1)、初步查明评估区范围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模、稳定状态及危害程度,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分析预测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及其危害,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3)、对评估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分区,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估。

(4)、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2、评估工作概况

2.1、工程建设项目概况与征地范围

郴州市北湖区寒溪小学项目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经济开发区内,本项目是拟建一所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的教育基地。

项目建设由教学综合楼4栋(5F),图书馆一栋(6F+1),幼儿园生活用房两栋(3F)、200米运动场一个及相关学校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

其用地红线总面积21654.38m2(约合32.48亩)。

该项目为教育基础建设用的,其规模较小,属一般建设项目。

占用的地类主要为林地,未占基本农田,现在未动工。

该项目征地范围由下列郴州独立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3°30′00″)确定:

1、X=2851005.0288Y=38448918.36202、X=2851014.4138Y=38448989.7606

3、X=2851014.4044Y=38449023.63154、X=2850986.2117Y=38449048.6831

5、X=2850933.1987Y=38449043.52646、X=2850912.9606Y=38449044.5619

7、X=2850862.0826Y=38449044.84408、X=2850842.4362Y=38449046.0384

9、X=2850828.1313Y=38449047.905310、X=2850831.3000Y=38449000.6876

11、X=2850839.4844Y=38448920.788712、X=2850871.7382Y=38448923.3341

13、X=2850890.6477Y=38448924.224014、X=2850921.1753Y=38448924.3991

15、X=2850955.8891Y=38448923.2497

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12°59′26.9″~112°59′31.5″,

北纬25°45′51.69~25°45′57.73″。

本建设用地位于郴州市北湖区的寒溪路旁,距天龙站约600m,详见交通位置图。

2.2、以往工作程度

评估区内地质工作程度较高,有资料可查的地质工作主要是区域地质、区域水文地质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南省地质矿产局提交的1:

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华塘幅)和1:

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桂阳幅)。

以上资料基本查明了评估区内地层、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为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3、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本次工作在充分分析现有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加剧及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开展实地调查,确定评估范围与级别,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并对地质灾害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评估工作于2015年5月22日开始,现场踏勘两个工作日,参与人员有地质、水工环工程技术人员,采用1:

1000地形图(北湖区国土资源局提供)作为野外工作图,对规划建设用地及周边进行了实地调查访问,随后进行室内资料综合整理,至2015年4月27日完成报告的编制工作。

本次评估工作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详见工作量统计表(表1)。

完成主要工作量统计表表1

工作项目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收集资料

4

郴州市北湖区寒溪小学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图(1:

1000);郴州市北湖区寒溪小学项目平面布置图(1:

1000);1:

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华塘幅)及1:

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桂阳幅)。

野外调查

调查面积

m2

28228

路线观测

Km

1.9

观测点

10

照片12张(采用4张)

室内综合整理

编图

4

交通位置图(插图1幅)、综合评估图1幅、地质剖面图2幅

文字报告

1

2.4、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2.4.1、评估范围

根据评估技术要求,评估范围的确定依据主要考虑建设用地地质环境条件对建设用地的影响及拟建工程建设可能对周边地质环境条件影响等方面的因素。

结合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及规划平面图分析,在西部以寒溪路为界;南部以云鼎天阙施工地为界,其它拟建工程建设将导致场地周边形成不同程度的切、填方边坡,故评估范围以工程切坡及填方边坡对山体的最大影响范围来确定,基本以红线范围外扩20-40m为界,本次圈定的评估范围为288228m2,划定的评估范围如附图1所示。

2.4.2、评估级别

郴州市北湖区寒溪小学建设项目,其规模较小,重要性属于一般建设项目。

建设用地区地质环境条件依据:

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水文地质条件较差;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地质构造简单,地质灾害不发育。

对照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表为中等类型。

根据上述项目重要性及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对照《评估技术要求》中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确定该规划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三级。

3、地质环境条件

3.1、气象、水文

评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据郴州市气象局1995—2004年统计资料,评估区气象参数如下:

历年平均气温17.8℃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7℃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9℃

历年平均蒸发量1495.9mm

历年平均降水量1500mm

历年最大降水量(2002)2176.9mm

日最大降水量(2001.8.12)295.3mm

时最大降水量(1999.8.6)24mm

年平均降雨日154.5天

无霜期280—300天

评估区内无常年性地表水分布,仅在降雨时有坡面积水,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小。

3.2、地形地貌

评估区属于丘陵地貌,总体地势东高西低,评估区周边山体多圆形小山包,地形坡度约20°,评估区最高点位于东部5拐点附近高程约为252.0m,最低点位于评估区西部15号拐点附近高程约为219.12m,相对高差32.88m,植被覆盖率约60%,主要为林地,评估区总体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

3.3、地层岩性

评估区及其附近为第四系覆盖,查区域地质资料,下伏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组(C2+3)灰色、灰白色中厚至巨厚层状白云质、隐晶质灰岩,按地层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3.3.1、第四系(Q4)

坡残积成因,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褐黄色,稍湿,粘性较强,表部为表土层,含有植物根系,分布于整个评估区内,厚度约为6—14m,平均厚度约为9m。

3.3.2、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组白云质灰岩(C2+3)

分布于整个评估区,下伏于第四系土层之下,岩性主要为白云质灰岩,白色、灰白色,呈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稍发育,产出层位较稳定,层厚在328-557米。

岩层产状为140°∠38°。

3.4、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3.4.1、地质构造

从区域地质资料及现场调查可知,评估区内无断裂构造发育,呈单斜构造,岩层产状为140°∠38°,故评估区区域地质构造简单。

3.4.2、区域地壳稳定性

据前人资料,本区第四纪以来地壳运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新构造运动微弱。

据《湖南省地震目录》和《湖南省地震史料汇编》记载,郴州地区有历史记载的地震共5次。

最早出现于1541年,震级定为3级;最近一次记录为1974年8月31日,地震仪记录为1.2级;较强一次出现于1640年冬,本区地震烈度小于Ⅵ度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总之,评估区地质构造简单,区域地壳稳定。

3.5、工程地质条件

3.5.1、可塑-硬塑状土体(Q4)

整个场地均有分布,岩性为粉质粘土,黄褐色,稍湿,可塑-硬塑状,上部表层含植物根系。

厚度6-14m,平均厚度约为9m。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可知,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为:

天然含水量32.6%,液限45.7%,塑限18.4%,塑性指数10.3-15.4,液性指数0.215,压缩系数0.20Mpa-1,压缩模量7.96Mpa,内摩擦角22.3°,凝聚力28.7Kpa,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80-200Kpa。

3.5.3、较硬灰岩岩体(C2+3)

岩性主要为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灰岩,主要为白云质灰岩,岩体呈中-厚层状,节理裂隙不均匀发育,新鲜岩石强度较高,天然含重度24.5KN/m3,其抗压强度为42-45MPa。

综上所述:

评估区内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3.6、水文地质条件

据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及野外现场调查,评估区及其附近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碳酸盐岩类岩溶水两类。

3.6.1、松散岩类孔隙水

含水层为第四系坡残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层,含孔隙水,为相对隔水层。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以分散排泄为主,区内未见泉水出露。

3.6.2、碳酸盐岩类岩溶水

含水层为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灰岩,分布于整个评估区,伏于第四系土层之下,富水性中等。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贮水空间是裂隙及溶隙,裂隙及溶隙不均匀发育,常见泉流量为2.5-3.6L/S,属HCO3-Ca.Mg水,矿化度0.061-0.553g/L,PH6.2-7.3。

3.6.3、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区内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一般迳流途径短,顺向低地势迳流、排泄;动态变化较大,区内地下水流向主要往北方向。

区内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降水,则其动态变化也随着降水周期性变化,水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

综上所述,评估区内总体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3.7、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现场调查,评估区及附近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公路建设及房屋建设,简述如下:

3.7.1、公路建设及房屋建设切坡

公路建设:

场地的北部寒溪路建设,形成了高1-8m的切方土质边坡,边坡主要分布在寒溪路的西部,目前边坡较稳定对。

对该工程建设影响较小。

房屋切坡:

在评估区的南部及北东部屋建设切坡,形成3-8m的切方土质边坡,目前边坡较稳定。

故综合其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综上所述:

评估区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条件较差,水文地质条件较差;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地质构造、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其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

4、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4.1、地质灾害现状及其特征

经现场调查访问,近数十年来,评估区内未发生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4.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4.2.1、现状评估危险性分级标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的基本原则,对不同危险性级别的地质灾害损失情况只作了定性要求,大致按照灾害体规模、危害对象损失情况、当前稳定性,划分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三个等级。

4.2.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据现场调查,评估区内,山体坡度较小,地形坡度一般在20°左右;山坡植被良好,边坡高度一般较小,且边坡较稳定。

故评估区现状条件下未发生过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现象;

评估区场地总体地势较平缓,松散物质堆积较少,未发生过泥石流地质灾害;

红线范围内没有矿权及矿产开采,无地下开采活动,没有发生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综上所述,评估区现状条件下,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发生其它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5、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5.1、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5.1.1、工程建设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1)、工程建设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可能性及危险性判别标准

本报告根据边坡高度、边坡类型、岩性等,判别工程建设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小,其判别标准见表2;本报告根据地质灾害可能性大小、灾害体规模大小、可能的危害对象及损失等判别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大小,其判别标准见表3。

工程建设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可能性判别标准表2

可能性

土质边坡

岩质边坡

可能性大

粘性土,厚度大于10m

裂隙强烈发育的岩体;高度大于50m的坚硬至较坚硬岩体,裂隙中等发育;高度30—50m较软弱至软弱岩体,裂隙中等发育。

可能性

中等

粘性土,厚度5—10m

高度30—50m的坚硬至较坚硬岩体,裂隙中等发育;高度10—30m的较软弱至软弱岩体,裂隙中等发育。

可能性小

厚度小于或等于5m

高度小于30m坚硬至较坚硬岩体,裂隙中等至弱发育;高度小于10m较软弱至软弱岩体,裂隙中等至弱发育。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标准表3

危险性

等级

可能性

灾害体规模

可能的危害对象及损失

地质灾害

危险性大

危害性大;危害对象为主体建筑物,

威胁人数大于500人,预期威胁的

经济损失>5000万元。

地质灾害

危险性中等

大至

中等

中等

危害性中等;危害对象为主体建筑物,

但威胁人数100—500人,预期威胁的

经济损失1000—5000万元

地质灾害

危险性小

中等

至小

危害性小;仅危及道路路基、平房或

仅影响施工安全,威胁人数小于100人,

预期威胁的经济损失小于1000万元。

(2)、工程建设引发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按照工程建设规划,未来工程建设将先根据规划特点对场地进行整平,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平面布置图及地形图可知:

在东部段因工程建设将产生的切方岩土质边坡1-13.5m,其中土层平均厚度9m,岩质边坡为4.5m;西部将产生5-6m的填方土质边坡。

按照表2可知,该区段发生边坡崩塌、滑坡的可能性中等-小,一旦发生边坡崩塌、滑坡,将对拟建的教学综合楼(5F)、图书馆(6F+1)、幼儿生活用房、道路及施工设备造成危害,预期的经济损失约2000万,故危险性中等;

在评估区的北部切、填方边坡一般为1-2m,故该区段发生边坡崩塌、滑坡的可能性小,一旦发生边坡崩塌、滑坡,影响的拟建道路、人行道及配套设施,预期的经济损失较小,故危险性小;

5.1.2、工程建设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评估区地表无大量松散堆积物,场地汇水面积相对较小,地形坡度约20°,预测工程建设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其危险性小。

5.1.3、工程建设引发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评估区范围内下伏基岩为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组灰岩,为可溶性岩石,岩石较坚硬稳定,裂隙及溶隙不均匀发育,开挖的地下车库为1层,高3.5米,基坑较浅且面积不大;该评估区位于市区内生活用水引用自来水,无需大量抽排地下水活动;故预测工程建设引发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5.1.4、工程建设引发其它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评估区内不存在地下开采活动、不存在大量抽排地下水活动,故产生采空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其它地质灾害弱,故引发其它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5.2、工程建设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规划建设用地区目前无地质灾害发育,故工程建设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5.3、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5.3.1、工程建设遭受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区内及附近总体地势较平缓,相对高差较小,山体稳定,人类工程活动程度一般,评估区及附近无高陡边坡形成,故预测工程建设遭受边坡崩塌-滑坡的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5.3.2、工程建设遭受其它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区周边无沟谷发育及地形坡度较缓,总体坡度在20°,形成泥石流的条件弱。

故预测评估建设工程遭受泥石流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评估区下伏基岩为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组灰岩,为可溶性岩石,但其岩溶发育弱,评估区内现状无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区内无地下采矿、地下硐室开挖等破坏区内地下水的工程活动,未来场地内及周边工程建设过程中大量抽排地下水的可能性小,故预测工程建设遭受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建设工程用地范围内,无地面沉降形成的条件,故预测遭受地面沉降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综上所述:

预测工程建设引发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小,危险性中等-小;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引发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引发采空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工程建设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工程建设遭受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工程建设遭受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遭受泥石流、采空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其它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6、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6.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

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的规定,综合评估的任务是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结果,采用定性、半定量的方法综合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程度,对土地适宜性作出评价,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本报告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采用定性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根据起主要作用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危险性大小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以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中较高的危险性级别作为综合评估级别。

6.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6.2.1、分区结果

根据上述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将评估区划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Ⅱ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Ⅲ区),共两个区。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结果表表4

地质灾害

分区名称

位置

分区

面积

(m2)

主要地质

灾害种类

危害

对象

危险性现状评估

危险性预测评估

危险性

综合

评估

可能性

危险性

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Ⅱ)

评估区东部

14114

主要为边坡崩塌-滑坡

拟建对拟建的教学综合楼(5F)、图书馆(6F+1)、幼儿生活用房、道路

中等-小

中等

中等

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Ⅲ)

评估区西部

14114

主要为边坡崩塌-滑坡

拟建道路及附属设施

6.2.2、分区评述

Ⅱ区

Ⅱ区主要分布于评估区东部部,该区总面积为14114m2。

现状条件下未发生边坡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现象;建设导致产生的切方岩土质边坡高度最高约13.5m,其中土质边坡平均厚度约9m,岩质边坡在4.5m,铁方土质边坡5-6m,故该路段工程建设引发的边坡崩塌-滑坡的地质灾害可能性中等-小,危险性中等。

发生其它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该区(段)占评估区面积的50%。

Ⅲ区

在评估区的西部,该区面积14114m2,现状条件下未发生边坡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现象,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预测评估其发生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建设导致产生的切、填方边坡一般为1-2m,仅影响拟人行道及道路配套设施,预期的经济损失较小,故危险性小。

发生其它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该区(段)占评估区面积的50%。

6.3、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估

6.3.1、评估原则与方法

土地适宜性评估采用半定量综合评估法,评估要素包括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现状评估结果、地质灾害预测评估结果、地质灾害综合评估结果、地质灾害防治难易程度及经济合理性等方面。

先综合评估各要素标度指数值,再据标度指数值求出适宜性指数,根据适宜性指标确定适宜性等级,适宜性等级划分为适宜、基本适宜、适宜性差三级。

各评估要素标度分值见表5,土地适宜性分级指标见表6。

土地适宜性评价因素及标度分值表表5

类别

条件程度

因素及权重

Ⅰ类

标度分值3分

Ⅱ类

标度分值6分

Ⅲ类

标度分值10分

地质环境条件权重0.3

简单

中等

复杂

地质灾害现状评估权重0.15

地质灾害不发育

或危险性小

地质灾害发育中等,

危险性中等

地质灾害发育

危险性大

地质灾害预测评估权重0.15

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地质灾害危险性大

地质灾害综合评估权重0.2

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地质灾害危险性大

防治措施难易程度及经济

合理性权重0.2

防治简单易行,

投入小

防治难度中等,

投入中等

防治难度大,

投入大

土地适宜性分级表表6

适宜性等级

适宜

基本适宜

适宜性差

适宜性指数

<4.5

4.5—7.5

>7.5

6.3.2、评估结果

依据上述评估要素表3、表4,经计算得出建设用地土地适宜性的评估结果,其建设用地土地适宜性的评估结果详见下表7。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表表7

地质

环境

综合

评估

分区

编号

地质

环境

条件

地质灾害

现状评估

结果

地质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