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112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1,B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加以考察.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整体性原则

2,C就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从选题到具体研究过程,都应该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并从教育实际的需要出发,最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整体性原则

第二章学习理论

1,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即ABD.

A,新知识的获得B,知识的转化C,机能的形成D,评价

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的主律包括BCD.

A,强化律B,准备律C,练习律D,效果律

3,奥苏伯尔认为在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中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方式有ACD.

A,类属学习B,派生学习C,总括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4,布鲁纳把认知结构称为"表征",并认为表征有三种:

ABC.

A,动作性表征B,映象性表征C,符号性表征D,抽象性表征

5,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进程是一种ACD过程.

A,渐进B,有目的的C,盲目的D,尝试与错误的

二,论述题

奥苏伯尔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包括那些方面

答:

1)课堂教学原则:

奥苏伯尔根据有意义学习过程,提出了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两条原则.渐进分化原则指教学要先教一般或广泛的概念,再将其分解成具体或初级的观念,通过逐步分化,直到最广泛的概念分解为最初的概念.综合贯通指在教学中比较观念间的相同与不同点,在观念间建立联系.两条原则是相辅相成的.2)促进有意义学习的策略——先行组织者.组织者先于学习材料之前呈现的一个抽象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使新知识顺利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去.组织者最适宜在两种情况下使用,第一,若学生缺乏上位观念同化新知识,则设计一个陈述性组织者;第二,若有同化性知识的适当观念,但不清晰或不巩固或对新旧关系辩不清,则设计一个比较性组织者.

论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

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认知论:

1)认识是主动建构过程,即所有知识都是建构出来的,2)在建构过程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发挥重要作用,并在不断发展中.2,建构主义学习观:

1)学习是学习者运用自己的经验积极地建构对自己富有意义的理解,而不是去理解那些已经组织好的形式传递给他们的知识.2)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特殊环境中,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主要是文化继承的行为.3)学习的结果是围绕着关键概念建构起来的网罗结构的知识.

在教学中应用:

1,教学是教师指导和促进学生按自己的情况对新知识进行建构活动,最后建构起关于知识的意义.2,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促进者.3,学生主体,实际情况,协作学习和充分的资源是促进教学的重要条件.4,教师要灵活采用随机通达教学,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和交互式教学等方法.5,强调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鲁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其理论提出的背景如何

答:

背景:

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感到受威胁,从从改革教育开始.

基本观点:

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过程的观点:

学习学科包含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3,学习应注意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4,提倡发现法

加涅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

1,学习结构模式(见书25页)2,强调已有认知结构在学习中作用.

第三章知识的表征与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1,D是人的认识活动赖以形成的心理结构,它是递进的,多层次的,由低级向高级水平发展的.

A,知识结构;B,品德结构;C,技能结构;D,认知结构

1,C是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

A,复述;B,维持性复述;C,组织;D,精制性复述.

2,---C----是指将要记忆的信息与已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的过程.A,维持性复述;B,复述;C,精制性复述D,组织

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原因是什么答:

遗忘是记忆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提取.遗忘原因:

有两种观点:

一是干扰,分前摄干扰和倒摄抑制;另一种观点是与提取失败有关.

一,辨析题

1,题解决的过程中,算法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而启发法做不到这一点,因此,算法可以取代启发法.错

2,专家与新手在问题解决速度上存在差异.对

3,专家与新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侧重点存在差异.对

第五章技能的学习

1,动作技能的形成需要经历相互联系的四个主要阶段:

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定位阶段和A

A自动化阶段;B,熟练阶段;C,巩固阶段;D,稳定阶段

1,从动作是否连贯的维度,可将动作技能分为CD.

A,开放性技能B,封闭性技能C,连续的动作技能D,不连续的动作技能

第六章品德的形成

1,我国心理学界比较流行的是品德的四要素说,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等心理成分构成的有机整体.ABD

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信念D,道德行为(

1,C是指较大儿童(10岁以后)根据行为者的主观意图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是由儿童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A,主观道德;B,客观道德;C,他律道德;D,自律道德

2,皮亚杰采用A研究道德现象.

A,对偶故事法;B,道德两难故事法;C,儿童故事法;D,加一法

3,C是指学前及小学低年级儿童(10岁之前)只关心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他人设定的外在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主观道德;B,客观道德;C,他律道德;D,自律道德

第七章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答:

1,现实地认识,承认,接受自我;2,对现实合乎常理地认识与反应,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观念与行为;3,对挫折有承受能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4,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符合常规;5,正常健康交往;6,统一的人格,心理保持连续性.

第八章学习策略及其训练

1,学习策略包括ABC.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

2,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AC.A,计划策略;B,监控策略;C,自我调节策略;D,注意策略

1,C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信息间的附加联系,使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与记忆的策略.

A,学习策略;B,元认知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2,B是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而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A.学习策略;B,元认知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1,C是指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物体,情境或活动,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行为目标.A动机;B,内驱力;C,诱因;D,强化

第二节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及有关研究

1,B是指对自认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认知好奇心;B,成就动机;C,自我效能感;D,成就归因

2,D是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A,动机;B,内驱力;C,诱因;D,强化

3,C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A)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

认知好奇心;B,成就动机;C,自我效能感;D,成就归因

如何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

答:

1,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3,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4,给学生会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学会适当的自我归因;5,给学生适当奖励;6,给学生学习策略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监控.

二,辨析题

1,外部强化能提高动机水平,所以是万能的,应在实践中极力推崇.错

第十章决定教学目标

1,加涅在其所著《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将教学可能产生的结果即学生的学习结果或教学目标分为:

ABD,动作技能和态度.

A,言语技能B,智力技能C,学习策略D,认知策略

2,按照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技能分为AB两类.

A,动作技能B,智力技能C,学习技能D,劳动技能

简述布鲁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答:

布鲁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从低到高分六级:

1,知识;2,领会;3,运用;4,分析;5,综合;6,评价

简述马杰的行为目标的三要素理论

答:

1,可观察行为:

行为目标用可以观察的行为来表述教学目标;2,行为发生条件:

说明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在什么条件下评价;3,可接受的行为标准:

衡量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最低要求

第十一章了解学习准备

1,B是使新的学习成为可能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A,教学目标;B,学习准备;C,教学策略;D,教学评价

2,学习的最佳时期的研究发现,B对人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A,提前入学;B,早期学习;C,跳级;D,课外辅导

述能倾与教学的相互作用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答:

能倾与教学的相互作用指学生的能倾不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措施也不同.启示;1,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万能的最佳方法;2,教师要注意学生能倾上的个别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能倾特点的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3,对于能倾水平低的学生,教师对他们进行预先训练,在学习方法,习惯,策略等方面加以指导,提供给他们必要的先备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倾水平.

1,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CDA,生理的个别差异B,心理的个别差异C,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D,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1,很容易地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是指A

A,场独立性;B,场依存性;C,冲动型;D,沉思型

第十二章选择教学策略

1,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决定教学目标,ABD.A,了解准备水平B,进行教学活动C,测验和考试D,实施教学评价

提问的作用表现哪些方面

答:

1,教师提出与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确定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有关的学习内容或在某些特殊的知识点上没弄明白;2,提问给学生提供了对理解水平进行自我监控的机会,使学生确定他们是否理解了所呈现的信息,是否需要帮助;3,体味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地进行信息加工,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和和使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中储存.

1,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不同,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两种.AD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

1,B的思想来源于普莱西发明的教学机器,但其真正的首创者应归功于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

A,掌握学习;B,程序教学;C,合作学习;D,发现学习

2,A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来的一种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A,掌握学习;B,程序教学;C,合作学习;D,发现学习

第十三章实施教学评价

1,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ABD

A,准备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过程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

第十五章教师心理与良好的教师行为

1,教师的威信有:

AB

A,权力威信;B,信服威信.C,知识威信D,人品威信

第三节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与效能感(只需作一般了解)

一、概念 

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名称:

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2、同化:

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 。

 

    顺应:

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来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3、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经过他人帮助之后可达到的较高水平。

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4、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心因动作技能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5、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

前         食物          ——>     分泌唾液 

                                         (非条件刺激)          (非条件反射) 

                                               铃声          ——>  无分泌唾液反应 

                                          (中性刺激) 

                                   中         食物          ——>     分泌唾液 

                                                                        (非条件反射) 

                                               铃声 

                                   后         铃声          ——>     分泌唾液 

                                          (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 

注:

中阶段处少了一个箭头,水平有限,加不上去,大家手动加一下啦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1)强化物:

能够增加操作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的一种刺激。

正强化物(在操作行为出现后给予奖励,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负强化物(在操作行为出现后停止或移开不愉快的刺激,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 

(2)一级强化物:

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

如水、食物、安全、温暖等。

二级强化物(与一级强化物联系,或与其他已经建立起来的二级强化物联系,进而获得强化价值。

如钱、分数等,包括社会强化物、活动强化物、代币强化物) 

(3)强化程序:

能够增加操作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的一种刺激。

类型:

连续强化、间隔强化。

比率程序:

依据期望的行为出现数量多少给予强化,而不管时间有多久(固定比率强化程序/变化比率强化程序)/间隔程序:

根据时间间隔进行强化,而不管行为出现了多少次。

(固定时距强化程序/变化时距强化程序) 

(4)惩罚:

 某种行为出现后所采取的具有减少该反应再次出现概率的措施。

类型:

呈现惩罚(在行为发生后,给予令人不愉快的刺激,以减少该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移除惩罚(在行为发生后,移除愉快的刺激,以减少该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 

6、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组块:

是指将若干单位联合成有意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的记忆单元,因此,组块又称为意义单元。

 

7、复述:

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视学习材料或刺激,以维持注意于学习材料并将学习材料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包括机械复述和有意义复述。

 

    精加工:

个体有意义地将新信息和长时记忆中的已有信息相联系,利用已有的信息赋予新信息以更多的意义。

 

    组织:

通过将n个独立的信息单位组成一个新的信息群或组块使内容简单化。

 

8、先行组织者:

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材料,它是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9、元认知:

是指对认知的认知,指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加工的认知和控制。

 

    元认知构成:

(1)元认知知识:

有关个体的知识,有关于任务的知识,有关于策略的知识。

(2)元认知体验:

认知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包括成功的体验(知的体验)和失败的体验(不知的体验)。

(3)元认知控制:

计划、评价和调控 

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知识观1、知识是对现实的解释和假设,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

2、知识是个体经验的合理化。

3、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性建构。

 

(二)学习观1、学习的目标 

2、学习的实质:

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吸收或接受。

 ②学习是个体组织自己经验世界的过程,而不是发现本体的现实。

 ③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个方面的建构。

一方面,通过使用先前的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以超越所给信息。

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被提取,而提取过程的本身也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重组的过程。

 ④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磋商建构自己的知识。

 

1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潜在的能力得以实现。

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个体渴望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自己尽可能完成自己能完成的任务,从而使自己越来越靠近自己希望成为的人物的一种需要。

 

(1)成长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2)缺失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 

12、认知领域学习各类知识的表征名称:

 陈述性知识

(1)表征:

命题与命题网络、表象、线性排序、图式  

(2)习得过程:

识记阶段(理解吸收新知识)——>保持阶段(新信息保持在长时记忆中)——>应用阶段(提取、应用新知识) 程序性知识

(1)表征(产生式与产生式系统)     

(2)智慧技能的习得过程:

陈述性阶段(知道怎么做)——>意识控制的应用阶段(在程序性知识的支配下能做)——>自动化阶段(熟练地做,意识控制程度降低)   (3)认知策略的习得过程:

陈述性阶段(知道怎么做)——>初步应用阶段(在认知策略的支配下对内调控)——>熟练阶段(自觉主动地应用认知策略) 

13、问题解决的过程:

(1)定义问题:

确定问题究竟是什么,即发现问题。

 

(2)表征问题:

区分无关信息和有关信息、文字的字面理解、文字的深层理解:

理解整个问题 (3)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

算法式(就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而采取的一步一步的程序) 启发式(手段目的分析法、逆向反推法、类比思维) (4)执行(5)检查与评价 

14、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在实施教学之前,运用学习和教学论原理系统计划教学的各种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最优环境的准备过程。

 

15、目标陈述三种技术:

 

(1)马杰的行为目标:

①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做什么?

)②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在什么 条件下做?

)③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做学怎样?

) 

(2)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在陈述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明确陈述如理解、欣赏、热爱等内在心理的变化,然后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行为样例. (3)表现性目标(前两种会写) 

15、学习动机定义:

就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16、成就动机理论:

 力求成功的需要和避免失败的需要:

力求成功者往往将目标定为获得成功,他们会倾向于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

避免失败者会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因为容易的任务可以减少失败的可能性,而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会得到别人和自己的谅解,从而减少失败(挫败)感。

 

二、理解、判断 

1、学习:

 主体身上必须发生某些变化,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变化是后天习得的(排除成熟 、疲劳、药物等因素所致的变化)。

 

2、

(1)强化:

能够增加操作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的一种刺激。

类型:

连续强化、间隔强化。

比率程序:

依据期望的行为出现数量多少给予强化,而不管时间有多久(固定比率强化程序/变化比率强化程序)/间隔程序:

根据时间间隔进行强化,而不管行为出现了多少次。

(固定时距强化程序/变化时距强化程序) 

(2)惩罚:

 某种行为出现后所采取的具有减少该反应再次出现概率的措施。

类型:

呈现惩罚(在行为发生后,给予令人不愉快的刺激,以减少该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移除惩罚(在行为发生后,移除愉快的刺激,以减少该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 

3、创造性思维特征 发散思维(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集中思维

第八章德育

一、德育的定义:

德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的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

二、德育的构成:

德育由(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构成。

上述五个方面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区别。

一方面,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内容和任务;另一方面,它们又相互作用。

政治教育是方向,思想教育是基础,道德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是关键,它们共同塑造完整、健全的新人。

三、德育的特点:

 1、(社会性 ) 2、(历史性) 3、(相对独立性)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

P4) 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 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

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

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P9-12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

桑代克 事件: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廖世承 (1924年)

1,心理健康的定义之一是:

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2,心理治疗原则上不主张多用药.  3,心理治疗的对象可以是一般人,目的在于助人成长.  4,心理咨询中的“咨询”有“顾问”的意思.  5,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模式改善了原先心理咨询较为被动的工作方式.  6,文化模式正成为学校心理键康教育工作的一个新趋势. 7,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按内容分,可将问题分为:

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管理问题,自我发展问题等. 8,生活管理问题对一些贫困学生是特别重要的自我管理问题.  9,有一半的自杀者有精神疾病.  10,对于有一次自杀经历的人,我们应该充分估计其再度自杀的可能性.  11,如果有学生目睹了其他学生自杀,我们应该通过个别或集体咨询形式对他们进行危机干预. 12,营造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13,严重的精神障碍必须交精神科医生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