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8521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绪论

1、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

它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

2、学校教育:

指在课堂情境中主要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

3、个体社会化:

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简言之,就是使人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4、教学:

从心理学角度,可以把教学看作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5、课:

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它包括三要素:

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

6、课的三部分:

内容输入、师生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经验输出

有效教学的指标:

1、清楚而明确地组织教材;2、清晰地阐述学习目标;3、有目的地选择和安排适当的学习活动;4、学生从事创建性活动;5、师生均有方向感;6、有令人愉快的氛围;7、有对工作的严肃认真感;8、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相互尊重;8、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7、正式的学生群体:

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

如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团体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等。

类型:

团结、离散、散聚

8、非正式的学生群体:

及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如班级中的“团伙”,一般有2~7人组成。

规模一般是男生较女生大

类型:

正面型、消极型、中间型、破坏型

特点:

群体内部一致性;情感依赖性;具有较突出的“领袖”人物;

怎样看待和处理学生非正式群体“

第一,利用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增强正式学生群体的素质

第二,精心做好消极的非正式学生群体成员的工作,特别是做好“领袖”人物的工作,以限制其消极作用

第三,对于破坏型的学生中的“团伙”,要坚决予以拆散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教师管教学生的误区:

第一,对学生言行的要求不当

第二,以大量繁琐的重复或无效的活动取代有效的学习

第三,过高估价奖励和惩罚的作用

第四,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

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认为学校教育应包括五个方面的目标

第一,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

第二,应该是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

第四,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

第五,发展理智上的忠诚

9、学习目标:

也称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

启动功能——目标对行动有着“引火线”式的引发作用、启动作用

导向功能——目标通过对活动各方面的控制盒调节,使活动维持其稳定方向和完整的内容

激励功能——有利于提高学与教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

聚合功能——目标能将各个个体联结,聚合起来从事共同活动

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价值性标准、可能性标准、低耗性标准、丰富性标准、就高性标准

教育目标分类:

认知的、情感的、心因动作的

布鲁姆的认知教学目标分类:

知识:

包括特殊与一般知识、处理知识的方法与手段等

理解:

包括翻译、解释与推论所提示的教材

应用:

包括原理、法则、理论、概念与历程等的应用

分析:

包括要素、关系与组织原则的分析

综合:

包括独特的讯息交通、操作计划与抽象并系的产生

评价:

包括依内在证据与外在标准而判断的知能

10、发展:

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这是一种向着更高级的适应发展的不可逆过程

发展的方向和顺序:

头—尾梯度、近末梢梯度

发展的一般趋势:

综合的分化:

发展的最本质的倾向表现为分化与整合的过程

平衡化:

不断更替的过程

概念化:

语言的功能(动作表象、映像表象、象征表象)

社会化:

社会观念及社会规范的获得过程

个性化:

即人格的逐渐形成过程,也使得个体有差异的存在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第一,遗传与环境

第二,成熟与学习

第三,社会环境因素

第四,学习教育因素

学习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表现在:

1、学校教育能充分利用儿童的遗传素质,对其心理发展施加积极影响

2、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有选择性的

3、学校教月能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11、组织:

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的倾向

适应:

调节环境的倾向

12、同化:

儿童使新的感知事物或刺激事件与现有的行为模式,即皮亚杰所谓的图式一体化的过程

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意义

第一,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

第二,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

第三,教师可以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

道德发展的分期:

一,前习俗阶段

第一期:

惩罚与服从倾向

第二期:

操作与关心倾向

二,习俗阶段

第三期,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

第四期,权威和社会权力控制的定向

三,后习俗阶段

第五期,社会契约方法定向

第六期,普遍的道德原则倾向

什么是学习?

1、关于广义的学习,希尔加德等人定义为:

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由重复经验而引起的对于那个情境的行为的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根据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学习者的暂时状态来解释的

2、加涅则认为“学习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需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之于成长的过程。

3、潘菽认为“学习是人及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特指人类的学习

学习过程三要素:

学习者、刺激情境、反应

学生学习的特点:

1、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学习的内容是掌握前人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多是凭借书本知识进行学习。

2、组织计划性(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合理的组织起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3、有效性(学生的学习应该快速高效,应在有限的时间掌握前人的知识经验并发展自己。

4、年龄差异性

5、学生的学习面向未来性

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1、小步子逻辑序列:

把学习内容分为许多具有内在内在联系的小单元,编为程序,每次只给一小步。

2、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应:

要求学生通过填空、解题或书写答案作出积极的反应

3、及时反馈:

每一小步都附有正确的答案,使学生知道自己做得对与不对,这就是强化,强化越及时越快,效果越好

4、学生自定步调:

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来确定学习的进度

5、低的错误率

布鲁纳认知学习发现学习理论的观点(论述)

1、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的过程;(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认知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把特定的反应与特定刺激联系起来的过程;学习的三个过程:

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检查知识是否恰当和充实)

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儿童心理发展以信息的处理和存储系统为基础,这一系统能对代表客观事物的抽象符号作出反应,即从依赖刺激到减少刺激依赖的过程)

3、重视学习过程

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

5、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

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

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

8、强调信息提取

9、提倡发现学习

使用发现学习的条件

1、学生方面的条件:

要求学生有相当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

2、教师方面:

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

3、教材方面:

必须把原发现过程改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

 

13、有意义学习:

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人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

简言之,就是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

有意义接受学习:

就是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将已定论形式表示的有意义材料与学生业已形成的有关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第一,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第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

第三,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14、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指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15:

、同化:

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知识(概念、命题)理解新知识

16、下位学习:

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时,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新知识本身也获得了再吸收新材料的力量。

包括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

上位学习:

当所学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要由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原有认知结构就成为进行归纳推理的一整套观念(其实就是归纳学习)

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观点

第一,教学就是要教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

第二,认为教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想“,并不能养成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有组织的知识学习才能培养能力

第三,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程序:

引起动机、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

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

1、教学更注重于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强调学生的自由创造性,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和同学关系)

2、强调发展自我观念(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

3、强调交往()

4、强调发展价值观(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做人的道德比知识更重要,主张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人本主义的教学目标:

第一,增加学生的自我意识的独立性

第二,帮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第三,增加创造性

第四,发展对艺术的兴趣

第五,增强好奇心

17、迁移:

迁移一词最初来源于桑代克,他把迁移定义为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现在的理解为是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面,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第一,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第二,学习材料的性质

第三,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第四,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第五,年龄特征

第六,智力水平

学习迁移的促进:

第一,合理地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在考虑课程安排和教材组织时,首先应突出重点,以若干能够基本起到组织作用的材料为核心,联系全部学习材料的中心,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

第二,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

第三,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

第四,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五,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信心、紧张程度、斗志等方面)

18、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兵浩斯首先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进行有关保持进程的研究,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

它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遗忘产生原因:

生理原因、记忆痕迹衰退、干扰(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19、前摄抑制:

以前学过的内容干扰以后学习的内容

倒摄抑制:

以后学习的内容干涉以前学习的内容

克服遗忘的传统策略:

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的心理障碍

2、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

3、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

4、复习:

首先,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要科学分配复习时间;其次,根据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合理安

5、过度学习:

指在达到最低限度领会以后,或者在达到main强可以回忆的程度以后,对某一课题继续进行学习

6、记忆术:

环境联结法、连锁法、数字—文字变换法

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转换:

复述、编码、检索

20、认知结构:

指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广义的认知结构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21、组织者:

指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比正式的学习材料更一般、更概括)

陈述性组织者:

指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的,目的在于新的学习提供的最恰当的类属这的组织者

比较性组织者:

指能增强似是而非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相似性的组织者

22、知识:

根据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知识的实质是事物的属性或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23、理解:

指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知识的理解

1、什么是理解:

指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2、理解的种类:

对言语的理解、事物意义的理解、事物类属的理解、因果关系的理解、逻辑关系的理解、事物内部构成和组织的理解

3、理解的水平:

字面理解、解释的理解、批判性理解、创造性理解

4、促进理解的方法:

第一,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第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

第三,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第四,通过言语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

第五,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

第六,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

24、知识巩固:

指对所学知识的持久保持,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是积累知识的前提;知识巩固是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准备;知识巩固是知识运用的前提)

知识巩固的途径: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动用记忆规律,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合理地组织学习

25、技能:

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

智力技能:

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是借助于内容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

智力活动的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及预先熟悉任务,构成关于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的表象,为活动本身和结果定向的阶段,为智力活动的准备阶段)

2、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借助实物、模像或图表为支柱进行智力活动阶段)

3、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直接依赖于实物而借助出声言语进行智力活动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智力活动的阶段)

5、内部言语阶段(智力活动形成的最终阶段)

智力技能形成的标志:

1、智力活动的各个环节逐渐联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思维活动表现出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广阔性等特点

3、内部言语的进行需要意志的努力较少

26、练习曲线:

练习的进展往往有起有伏,很少笔直前进,因此,可以用一条曲线,形象地表示出来,这叫做练习曲线。

技能的形成主要靠练习

27、高原现象: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所谓的“高原期”、

练习曲线的一般趋势:

1、练习成绩的逐步提高(三种形式:

练习的进步先快后慢、练习的进步先慢后快、练习的进步的速度比较一致)

2、高原现象: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所谓的“高原期”、

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原因:

客观条件、学生主观状态)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

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2、能否正确地选择和组合有关原理原则

3、言语的指导

4、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个别差异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论述)

1、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前提

2、问题的难易应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辅之以个别指导,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指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

4、提供较充裕的时间和适当的自由

5、鼓励学生验证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

28、创造性思维:

指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

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其特征是思维过程及其产品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29、发散思维:

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特征:

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发展发散思维;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4、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29:

、态度:

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趋避的心理及行为的倾向。

态度决定人的行为方式。

人的态度是一个体系,他包括人们对事物的信念、情感、行为倾向。

心理防御机制:

压抑、投射、回归、移置、认同(阿Q精神)

巩固学生优良行为的心理学原则:

第一,尽量使已经产生的行为定型或模式化

第二,尽量设法强化这些行为

第三,尽量引导这些行为,通过成功的接近策略,逐步使行为上升到原则的高度

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的心理学原则:

第一,尽量预防这些行为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第二,一经出现,尽量制止这些行为的继续

第三,加强对与不良行为相反的优良行为的倡导

第四,不良行为的发生应该受到适度的惩罚

30、学习动机:

指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

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其强弱标准是活动水平和指向性

学习积极性的三个方面:

注意状态、情绪状态、意志状态

31、兴趣:

人们力求认知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

学生的成就动机来源:

自我认知需要、自我提高的需要、学习过程中派生的附属需要

32、交往动机:

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动机,指人们愿意与他人交往,建立友谊关系的动机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论述)

1、学习动机的含义:

指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

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其强弱标准是活动水平和指向性

2、如何培养?

第一,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

第二,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三,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

第六,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

第七,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

第八,在课堂教学中可提供教师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

33、注意状态:

指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学习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状态

无意注意:

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

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哈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4、直观教学:

指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感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

如何提高感知教材的效果?

(论述)

1、正确应用直观教学

含义:

指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感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

类型:

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运用感知的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

第一,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第二,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第三,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更精确、全面;第四,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第五,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第六,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可提高感知的效果

35、观察: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论述,几率小)

1、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

2、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

3、有计划有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

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

5、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

6、指导学生做好观察的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36、疲劳:

是指人们连续学习和工作以后效率下降的一种现象,可以分为生理的疲劳和心理的疲劳

37、自我意识:

指对自己的外在(如形象、身体状况)和内在(如能力、潜力、兴趣、需要与动机、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性格与气质等)的自我评估或衡量。

即个人对自己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认识和评价,是涉及自己的认识

树立积极自我意识的教学原则:

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

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

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

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系学生的学习成败

5、尊重学生个人价值,培养合理的人际关系

38、因材施教:

指承认差别,设法在一对一的基础上对学生施行帮助,着眼于具体的学生,着眼于学生个体

运用原则:

正常的对待方式、正确的态度、积极的评价、主动的操作

39、禀赋优异儿童:

指智力测试获得智商140分以上,或在特殊性向测验有突出表现着,或在创造性能力测验得分超群这等

禀赋优异儿童的教育策略:

加速制教学策略(提早入学、跳级),充实制教学策略,特殊班级制教学策略,

40、学习困难儿童:

指在理解和使用语文方面,显示基本心路历程的失常

学习困难儿童特征:

不能就席端坐、端坐不动、显现其它症候

41、情绪困扰儿童:

指经常为莫民奇妙的紧张与焦虑所困扰

42、认知风格:

一般用来描述学生在加工信息(包括接受、贮存、转化、提取和使用信息)时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

场依存性:

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场独立性:

数学、自然学科

教师管理的弊病:

1、对学生的言行要求过高

2、对学生的言行要求过低

3、让学生娱乐或忙碌以取代学习

4、对惩罚的功效评价过高

5、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

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

积极型、消极型、对抗型

良好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

1、以积极的指导为主,以消极的管理为辅

2、培养良好行为于先,奖惩管理于后

3、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成的行为标准

4、采取民主式领导,培养学生群居共处的合作态度

5、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知能与技巧,以他律为始,以自律为终

6、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及校外的刺激因素

43、教学设计:

或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

它综合了教学过程中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1、分析教学对象

2、制定教学目标

3、选用教学方法4、开展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工作的特点:

系统性、具体性、灵活性

44、个别化教学:

主要特征是学习者独立学习、自定进度、接受教师个别指导,这些以具体学习目标和运用各类教学媒体的活动为基础。

教学策略: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

具体包括:

课的划分、教学顺序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及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

加涅九类教学活动:

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示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诱行为、提供反馈、评定行为、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

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

效度(真实性、正确性)、信度(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性的可靠性的指标)、难度、区分度(考生水平鉴别能力的指标)、可用性

教师心理因素的影响:

宽大误差、光环效应、集中趋势、逻辑误差、对比误差、邻近误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