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青少年课余生活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2957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青少年课余生活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州市青少年课余生活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州市青少年课余生活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州市青少年课余生活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州市青少年课余生活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青少年课余生活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docx

《《广州市青少年课余生活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青少年课余生活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市青少年课余生活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docx

《广州市青少年课余生活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调查

中小学生课余生活特点与指导策略

李季

中小学生课余生活是学习与文化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青少年成长与素质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未成年人思想品德与价值取向的表现和反映。

为了更全面、真实地了解和把握未成年人的文化生活和思想道德现状与特点规律,切实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德育的时代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有效地改变“5+2≤0现象”和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协调发展,广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课题组,采取座谈访问、抽样调查方法,最近对广州地区41所中小学校,6075名学生及其父母和班主任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一、中小学生零用钱及用途情况

(一)中小学生零用钱与课余生活。

中小学生零用钱的用途情况与其课余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零用钱的用途及比重是其课余生活形式与内容的写照。

有没有零用钱和零用钱多少是中小学生对课余生活有没有自主权与选择权的标志。

(二)中小学生每月平均零用钱情况。

接近六成的学生每月有固定零用钱,100元以内为45.1%,其中绝大部分为50元以内;学生所得固定零用钱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学生的零用钱或利是主要用作购买学习用品和课外读物、食物与生活用品,娱乐与交往消费等。

依次为:

买文具第一占28.8%,其次是买书报杂志占19.5%,买零食等14.9%,买衣服鞋类13.8%,买玩具/饰物4.6%,上网3.1%,买礼物送人1.8%。

男生零用钱用于买零食、买玩具/饰物、上网和买礼物送人略多于女生;女生零用钱用于买书报杂志、买衣服鞋类、买文具方面略多于男生,差异明显。

小学生买文具和玩具花钱最多;高中生在买书报杂志、买衣服鞋类方面花钱最多。

(三)中小学生零用钱的特点与教育指导。

1、中小学生所得零用钱比例和零用钱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表明学生课余生活的自主权与选择权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这是一种常态现象。

随着中小学生手上零用钱增加,学校和家庭理财教育成为迫切的现实需要和学会成长的一种必然要求。

2、女生零用钱使用的合理性、理智性普遍高于男生,零用钱多用于买书报杂志、买衣服鞋类、买文具方面。

因此,男生更应加强管钱和合理用钱教育。

3、小学生以学习性、游戏性零用钱花费为主;初中生的零用钱多用在生活性、玩乐性消费上;高中生的零用钱则以文化性、自主性花费为主。

不同年龄学生的理财教育应有所侧重,理财教育的基础在小学生,重点是初中生,高中生可适当进行一些投资性质的理财教育。

二、中小学生课余活动情况与活动心态

(一)中小学生课余生活状态与素质发展。

中小学生课余生活中的经常性活动情况是学习与生活现状的真实的反映;课余生活中的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活动的情况是思想情感与价值观念的直接体现。

了解和探讨中小学生课余生活状况,引导和培养他们积极的课余生活心态,对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和发展他们良好的品德和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小学生课余生活状况。

1、中小学生课余经常性的活动情况。

中小学生课余经常的活动依次为:

做作业或复习功课55.4%;看电视15.8%;阅读课外书刊10.5%;参加体育运动8.4%;上网3.4%;玩电子游戏1.6%;参加校外辅导班或兴趣班1.4;逛街1.2%。

男生课余经常性做作业比例远低于女生(47.4%:

62.4%),差异非常显著。

这说明,男生作业速度和课余活动丰富性高于和大于女生;女生做作业和复习态度较男生认真。

男生课余经常性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比例多于女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男生更是远高于女生。

差异非常显著。

男女生上网情况没有差异。

课余经常性做作业或复习功课情况,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课余经常性看电视和上网,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在玩电子游戏方面初中生比例最高;而在阅读课外书刊方面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比例接近,表现出相同的兴趣。

中小学生课余经常性活动的特点:

(1)中小学生课余经常活动的形式较丰富,除家庭作业外文化娱乐体育休闲活动都有,但做作业或复习功课占据了学生全部课余生活内容的大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生经常的课余活动主要还是功课或学习的延续,并不是可以休闲身心、自由支配的真正意义上的课余生活。

(2)在父母眼里孩子经常看电视甚于阅读书报,父母期望孩子多做功课和阅读书报,反映了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高期望心态。

(3)男生天性比女生好动和好玩,女生喜欢阅读和学习的自觉性要比男生强。

(4)小学生课余作业和功课时间一般比初中和高中生多,适当提高小学生作业的速度有助于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2、中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况。

最喜欢的活动依次是:

阅读课外书刊24.9%;看电视22.2%;参加体育运动16.5%;上网11.3%;做作业或复习功课8.5%;逛街6.3%;玩电子游戏5.4%;参加校外辅导班或兴趣班2.6%。

学生最经常的活动与最喜欢的活动反差最大的是做作业或复习功课,经常性活动中的第一位成为最喜欢活动中的第五位(55.4%:

8.5%)。

学生最经常的活动与最喜欢的活动相一致的是看电视(第二位15.8%:

22.2%),参加体育运动(第四位与第三位8.4%:

10.5%),上网(第五位与第四位3.4%:

11.3%)。

38.3%的父母认为子女最喜欢的活动第一是看电视,而只有22.2%的学生把看电视看作最喜欢的活动(第二位);24.9%的学生把阅读课外书刊看作最喜欢的活动(第一位),而只有18.9%的父母把看阅读看作子女最喜欢的活动(第二位)。

差异均非常显著。

在学生经常的活动中排列第一的做作业或复习功课,在父母和孩子认为最喜欢的活动中均只是排在第五位,比例为7.6%和8.5%。

学生第三、第四位最喜欢的活动是体育活动和上网(16.5%和11.3%),父母的看法略低,排在第四、第五位(12.9%和7.8%)。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首选体育活动(23.9%),其次为阅读课外书刊和看电视(同为18.9%),再次为上网和电子玩游戏(分别为11.8%和10.1%);女生最喜欢的活动首选阅读课外书刊(30.1%),其次为看电视(同为25.0%),再次为上网、体育活动和逛街(分别为10.8%、10.1%和10.0%)。

女生喜欢逛街与男生相比是10.0%:

2.0%,差异显著。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的喜欢项目有:

做作业或复习功课(12.9%:

6.3%:

4.1%);阅读课外书刊(30.8%:

22.8%:

17.7%),差异非常显著;参加校外辅导班或兴趣班(4.1%:

1.7%:

1.4%)。

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喜欢项目有:

上网(6.5%:

13.5%:

16.5%),差异显著;体育活动(14.8%:

18.3%:

17.3%),初中生为最高。

反映了年龄特点与高中生学习压力更大的问题。

看电视是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普遍喜欢的活动,几乎没有年龄的差异(21.0%:

23.4%:

22.6%)。

中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的特点:

(1)做作业或复习功课是最经常的活动但不是最喜欢的活动。

这形成了学生课余生活选择的矛盾,其实质是意志和情感的矛盾。

喜欢是活动自主性的表现和情感的动力,但学习尤其是做作业或复习功课往往不易成为学生喜欢的活动。

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动机。

同时,让学生经常性的学习与课余活动同时成为喜欢的活动是教育的责任和艺术。

(2)过高估计孩子喜欢看电视和过低估计孩子喜欢阅读课外书刊,反映了父母对孩子课余文化生活的想当然和不了解。

深入了解孩子的课余活动及其喜好而不要以先入为主的想法和眼光去看待孩子,是信息化与多元文化价值时代为人父母者的一种必要的教育修养。

(3)男生爱运动,女生爱阅读是一种普遍情况。

(4)一方面是升学压力随年级增长而增加;另一方面是学习与阅读兴趣呈现逐渐淡化、退化倾向。

这都是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5)电视是中小学生普遍性的课余文化生活与娱乐活动,中小学生的媒体文化教育尤其是电视教育和初中生的上网教育仍然是迫切需要关注的话题。

3、中小学生最不喜欢的活动情况。

学生最不喜欢的活动依次是:

参加校外辅导班或兴趣班22.2%;玩电子游戏21.1%;逛街18.6%;参加体育运动9.7;5%;做作业或复习功课9.5%;上网9.5%;阅读课外书刊4.4%;看电视2.8%。

亲子对学生最不喜欢的活动意见基本一致的活动有:

做作业或复习功课(12.9%:

9.5%);看电视(2.9%:

2.8%);上网(8.8%:

9.5%);体育活动(12.0%:

9.7%)。

意见不一致的活动有:

阅读课外书刊父母高于子女(9.5%:

4.4%),差异显著;参加校外辅导班或兴趣班父母低于子女(14.9%:

22.2%),差异显著;玩电子游戏(14.0%:

21.1%),差异显著。

不喜欢做作业或复习功课,男生的比例略高于女生(10.8%:

8.3%);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玩电子游戏,女生高于男生(12.9%:

6.1%和27.1%:

14.2%),差异显著;不喜欢逛街男生明显高于女生(27.5%:

10.9%)。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不喜欢的项目包括:

做作业或复习功课(4.1%:

9.9%:

17.6%);参加校外辅导班或兴趣班(15.6%:

27.6%:

26.5%),差异显著。

随年龄增长而减弱不喜欢程度的项目有:

上网(13.6%:

8.0%:

4.5%);逛街(21.1%:

20.1%:

12.9%)。

不喜欢玩电子游戏的比例初中生最低(21.1%:

15.9%:

19.3%)。

中小学生不喜欢的活动的特点:

(1)参加校外辅导班或兴趣班主要是父母的意愿和选择而非孩子的志趣。

由此引出两个思考:

其一,参加校外辅导班或兴趣班不仅要学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其二,违背孩子的意愿强迫他(她)参加校外辅导班或兴趣班是否必要?

会不会得不偿失?

(2)父母对孩子阅读课外书刊、参加校外辅导班或兴趣班和玩电子游戏等缺乏了解和存在偏见,不少父母误以为孩子喜欢电子游戏而不喜欢阅读,误以为孩子与自己一样喜欢参加校外辅导班或兴趣班。

(3)初中生更喜欢玩电子游戏。

初中生的课余生活丰富性创设和引导以及零用钱管理等应引起重视。

(三)中小学生课余生活特点比较与指导策略。

1.做作业或复习功课是学生最经常的活动,但不在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活动之列。

可见,中小学生课后做作业或复习功课主要不是主动行为,而是任务要求和责任心使然。

喜欢是一种自愿与快乐的学习心态和情感性学习动力,它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是有效学习的重要因素。

因此,学校和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养成学生自觉完成课后作业和功课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应努力培养学生主动与快乐学习的心态,使学生最经常的活动成为一种喜欢的活动,把“痛苦地学习着”的现状改变为“学习并快乐着”。

2.父母与孩子对课余生活状态(经常性、喜欢与否)的看法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矛盾。

父母多抱怨孩子经常看电视、喜欢看电视玩和电子游戏甚于做功课、阅读书报和参加校外辅导班或兴趣班;父母普遍期望孩子勤学习、多复习功课和参加校外辅导班或兴趣班;父母不太了解和理解孩子喜欢阅读课外书刊的需要和兴趣。

看电视和阅读课外书刊是学生最经常也是最喜欢的活动,但常常不是教育者特别是家长所期望的活动。

分歧的焦点在于学习与休闲观念的冲突、成绩与素质关注点的冲突、自觉性与要求的冲突。

改变猜度式亲子沟通方式为交流式亲子沟通习惯;主动了解孩子课余生活活动的状况、需要和心态;尊重学生课余生活的选择自由并给予适当的建议性指导;鼓励孩子的阅读兴趣,创设家庭阅读环境,营造学习型和谐家庭,形成亲子学习共同体;等等;都是化解亲子课余活动矛盾冲突的有效途径。

3.参加体育运动和上网是中小学生课余生活中接近前三位的临界性的活动,在经常性活动中居于第4、5位,在喜欢的活动中居第3、4位,并呈现上升趋势特点。

对于生性活泼好动和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的中小学生来说,参加体育运动应该是但并没有成为他们课余最经常和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主要原因与学业负担过重、缺乏运动场所和没有养成运动习惯等有关。

因此,学校、家庭和社区应大力创造让中小学生广泛参与运动的条件和培养他们的运动意识与习惯。

上网是当前中小学生课余生活中的一个最敏感后最具争议的话题。

随年龄增长中小学生经常和喜欢上网的比重不断增长。

然而,“戒网瘾”却是城市尤其是城乡接合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最突出和最头痛的问题。

上网教育应该作为信息化和终身学习时代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可或缺和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

问题是,我们不要把作为现代必备学习工具的上网手段等同于或与在掌握这一工具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混为一谈。

对自控力不强的中小学生进行上网时间和内容上适当的监控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但简单的禁止只是回避问题的态度,根本无济于事。

充分利用网络和上网和丰富中小学生的学习和课余生活,建立更多有助于促进中小学生成长的阳光网页,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和引导中小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增强免疫力等,是更为客观的态度和有效的方式。

4.不同年龄学生的课余生活状况(经常性、喜欢与否)表现出明显差异。

电视和上网是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课余经常性活动;做家庭作业、参加校外学习等活动随年龄增长经常性逐渐减少,此外,喜欢程度减少的课余活动还包括阅读课外书刊;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普遍喜欢看电视和阅读课外书刊;初中生最喜欢玩电子游戏。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经常参与和最喜欢的课余生活活动形式均是四大媒体文化。

媒体文化业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儿童青少年最深最广大的“第一影响源”。

因此,儿童青少年教育,一方面必须深入探讨媒体文化的时尚流行形式与诉置情感世界的内容以及不同媒体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媒体教育和媒体文化引导必须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儿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成长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和利用媒体文化载体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促进儿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同时,在形成媒体文化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关注不同年龄学生接受媒体文化影响的特点,尤其是要注重加强对所有学生的课余阅读指导和初中学生的上网与电子游戏机教育。

三、中小学生课余人际交往情况

(一)中小学生课余人际交往与成长影响因素。

交往是人际沟通的桥梁,是信息交流和相互学习的重要手段。

中小学生课余人际交往活动是影响他们的情感世界、品德形成和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二)中小学生课余人际交往情况。

1、中小学生放学后的课余时间内最经常和谁在一起的情况:

父母及家人47.3%,同性同学或朋友44.7%,异性同学或朋友5.6%,其他2.5%。

父母认为孩子与父母及家人在一起的比例为65.6%,较孩子的看法高出18.3%;学生与异性同学或朋友相处的时间5.6%比父母知道的高出一倍(2.8%);44.7%学生放学后与同性同学或朋友相处,比父母了解的多14.1%。

49.8%女同学在放学后的课余时间内最经常和父母及家人在一起,比男生多出5.5%。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随年龄增长放学后的课余时间内最经常和父母及家人在一起的比例降低(57.7%:

46.6%:

31.6%);随年龄增长放学后的课余时间内最经常和同性同学或朋友在一起的比例增加(35.5%:

46.0%:

57.6%);高中生放学后的课余时间内最经常和异性同学或朋友在一起的比例略高于小学与初中生(7.3%:

5.1%与4.8%)。

2、学生放学后的课余时间内最喜欢和谁在一起的情况:

父母及家人28.4%,异性同学或朋友13.4%,同性同学或朋友54.6%。

35.1%的父母认为学生放学后的课余时间内最喜欢和他们在一起,比子女的看法高估6.3%,差异显著;6.7%的父母认为他们孩子最喜欢和异性同学或朋友在一起,比子女的看法低估7.7%,差异显著;56.1%的父母认为子女最喜欢和同性同学或朋友在一起,与孩子的看法接近(54.6%)。

男女同学对与父母及家人在一起的比例接近(27.3%:

29.4%);喜欢与异性同学或朋友在一起的比例男生(18.0%)明显高于女生(9.3%);喜欢与同性同学或朋友在一起的比例女生(58.5%)明显高于男生(50.3%),差异显著。

35.9%的小学生课余时间喜欢与父母及家人在一起,分别比初中生和高中生高出13.3%和12.6%;60.3%的初中生课余时间喜欢与同性同学或朋友在一起,分别比小学生和高中生高出8.0%和8.5%;喜欢与异性同学或朋友在一起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9.1%:

13.6%:

19.9%)。

3、放学后的课余时间内最不喜欢和谁在一起的情况:

父母及家人15.3%,异性同学或朋友50.3%,同性同学或朋友6.8%,其他27.7%。

60.0%的父母认为他们孩子最不喜欢和异性同学或朋友在一起,比子女的看法低估9.7%,差异显著;27.7%的学生课余时间喜欢与其他在一起,比父母估计高出6.8%。

最不喜欢和父母及家人在一起的比例男生高于女生(17.9%:

12.9%);最不喜欢和异性同学或朋友在一起的比例女生高于男生(52.5%:

47.8%);最不喜欢和同性同学或朋友在一起的比例女生低于男生(8.5%:

5.3%)。

20.5%和21.7%初、高中最不喜欢和父母及家人在一起,远远高于小学生(8.0%);不喜欢与异性同学或朋友在一起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降低(69.6%:

43.8%:

23.9%)。

(三)中小学生课余人际交往特点与指导。

1、中小学生放学后最经常和同学或朋友在一起,然后才是和父母与家人在一起;父母认为孩子与父母及家人在一起的比例远远高于孩子的看法,另外,学生与异性同学或朋友相处的时间高于父母所知道的,说明孩子放学后有自己的自由时间,父母并不知情;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生随年龄增长“离巢”意识和独立性随着增强,与父母及节日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与同学及朋友尤其是异性同学与朋友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

这一特点给教育带来的问题是,学校和家庭教育应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指导?

同伴交往和异性交往指导?

青春期性教育指导?

尤其是在媒体性文化影响导致青少年性意识日趋早熟的情况下,如何针对中小学生异性交往的现实特点开展科学、有效并有审美意义的性教育,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

2、人际交往的实质是情感沟通,是心灵的交往。

中小学生放学后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反映的是一种情感的需要和心灵的渴望。

中小学生课余时间人际交往具有如下特点:

放学后最喜欢和同辈同学或朋友在一起,其次才是与父母及家人在一起,比例约为7:

3;父母一般高估孩子课余时间最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的情况而低估孩子最喜欢和异性同学或朋友在一起的情况;男生放学后更喜欢与异性同学或朋友在一起,而女生更喜欢与同性同学或朋友在一起;小学生课余时间比初中生和高中生更喜欢与父母及家人在一起;初中生课余时间比小学生和高中生更喜欢与同性同学或朋友在一起;喜欢与异性同学或朋友在一起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这些特点需要教育回应的问题包括:

中小学生放学后最喜欢和同学或朋友在一起而不是和父母与家人在一起,除了年龄特征的因素外还应探讨亲子情感沟通方面的原因和亲子和谐沟通的途径与方法;父母和教育者要深入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人际交往包括同性与异性交往的特点和需要,寻找有效的教育指导方式,形成科学的教育内容体系,开展富有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指导。

四、中小学生课余生活时间分配与课余生活质量情况

(一)中小学生课余生活时间分配与课余生活质量。

中小学生课余生活时间分配是课余生活现状特点和课余生活质量的表现和重要的指标。

合理分配和安排中小学生课余生活的时间,对改善中小学生课余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中小学生课余生活时间分配情况。

1、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

周一到五平均每天做作业或复习功课的时间的情况:

几乎没有3.1%,不超过1个小时12.8%,1~2个小时39.8%,2~3个小时26.5%,3个小时及以上17.8%。

父母认为每天1~2个小时的比例高于子女(3.6%),3个小时及以上学生看法较父母高出6.0%,其它时间基本一致;对每天课业量负担较重看法一致;学生对时间过长怨言更大。

女同学认为不超过1个小时的比例高于男同学(15.0%:

10.9%);男同学认为2~3个小时的比例高于女同学(29.6%:

23.0%)。

认为1~2个小时课业为中小学生最经常的课业量,小学、初中和高中生比例为44.6%:

39.1%:

33.1%;高中生课业量3个小时及以上大于初中生和小学生(22.7%:

19.4%:

13.6%)。

周末或其他节假日平均每天做作业或复习功课的时间情况:

周末或其他节假日平均每天做作业或复习功课的时间情况:

几乎没有4.4%,不超过1个小时15.1%,1~2个小时35.7%,2~3个小时24.6%,3个小时及以上20.1%。

平均每天1~2个小时比例最高,其次是2~3个小时和3个小时及以上的,不超过1个小时的比例最小。

父母对平均每天作业1~2个小时比例估计偏高,对3个小时及以上估计偏高低,孩子的课业量往往比父母知道或想象的还要多。

男生没有作业和作业不超过1个小时的比例大于女生;女生1小时~3个小时及以上比例大于男生,女生课业较男生大。

小学生平均每天作业1~2个小时和2~3个小时的比例比初中、高中生高;初中生每天课业3个小时及以上比例比小学和高中生高。

2、每天阅读课外书刊的时间。

周一到五平均每天阅读课外书刊的时间:

几乎没有11.6%,不超过1个小时42.4%,1~2个小时32.0%,2~3个小时8.6%;3个小时及以上5.4%。

父母与子女在课外阅读时间的看法上存在明显差异。

16.3%的父母认为孩子几乎没有阅读,比子女的看法多估4.7%;54.2%的父母认为孩子每天阅读不超过1个小时,比子女的看法多估11.8%;23.3%的父母认为孩子每天阅读1~2个小时,比子女的看法低估8.7%;4.6%的父母认为孩子每天阅读个2~3小时,比子女的看法低估4.0%;1.6%的父母认为孩子每天阅读3个小时及以上,比子女的看法低估3.8%。

每天几乎没有阅读的男学生多于女生(13.9%:

9.6%);每天阅读1~2个小时的女生多于男生(33.7%:

30.0%);其它阅读时间没有差异。

17.0%的高中生每天几乎没有阅读,比初中生高5.7%,比小学生高9.7%;高中生每天阅读不超过1个小时的比例最高,为45.4%,分别比初中生高1.7%和5.8%;每天阅读1~2个小时和2~3个小时的学生比例小学生均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呈现递减趋势(36.8%:

31.4%:

25.1%和10.9%:

6.8%:

7.2%);每天阅读3个小时及以上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比例相同,均为5.4%,这是阅读成为爱好的学生。

周末或其他节假日平均每天阅读课外书刊的时间情况:

周末或其他节假日与周一到五平均学生每天阅读课外书刊的时间比较,几乎没有和每天阅读1~2个小时没有差异;不超过1个小时少10.6%,2~3个小时多6.6%,3个小时及以上多3.9%,差异明显。

周末或其他节假日父母与子女在课外阅读时间的看法上存在明显差异。

几乎没有阅读,每天不超过1个小时和1~2个小时的比例,父母比子女的看法普遍高估,其中每天阅读不超过1个小时高估7.5%,差异显著;阅读2~3小时和3个小时及以上,父母普遍比子女的看法低估5%左右。

几乎没有阅读和每天不超过1个小时男学生多于女生,其中几乎没有阅读男女生差异为比较6.9%:

4.3%,周末和节假日比周一到五差异更大;每天阅读1~2个小时和2~3小时以及3个小时及以上的女生均多于男生,而周一到五只有阅读1~2个小时一项女生多于男生;说明周末和节假日女生较男生更喜爱阅读。

每天几乎没有阅读和每天阅读不超过1个小时的比例周末或其他节假日与周一到五呈现相同趋势,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初中生高于小学生。

每天阅读1~2个小时和2~3小时以及3个小时及以上高中生低于初中生,初中生低于小学生。

显然,年级越低,可以长时间阅读的比例越多;年级越高,可以长时间阅读的比例越少。

周末或其他节假日高中生每天阅读不超过1个小时的比例最高,但较周一到五低15.4%;每天阅读1~2个小时和2~3个小时周末或其他节假日高中生比例增加,呈现学习压力随年级增加。

3、每天看电视的时间。

周一至五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

几乎没有20.1%,不超过1个小时33.4%,1~2个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