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语文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2918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语文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语文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语文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语文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语文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语文卷.docx

《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语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语文卷.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语文卷.docx

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语文卷

2017-2018学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语文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28分)和第Ⅱ卷提高题(92分)两部分,共120分。

2.试卷书写要求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如不符合要求,酌情减3-5分,并计入总分。

知识技能

学习能力

习惯养成

总分

内容

基础

文言

阅读

诗歌鉴赏

名句默写

散文阅读

语言应用

写作技能

卷面整洁

120分

分数

20

14

8

6

16

56

减3—5分

第Ⅰ卷基础题(共28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易混易错题组)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袅娜(niǎo)荫庇(yīn)梵(fàn)语横槊赋诗(shuò)义愤填膺(yīng)

B.主簿(bù) 嫉恨(jí) 裨益(bì)妖童媛女(yuàn)望风披靡(mí)

C.驯鸽(xùn)便(biàn)言否泰(pǐ)旁稽博采(jī)帷裳(cháng)

D.纤(xiān)维 敛裾(jū)混沌(hùn)如椽大笔(chuán)载(zài)笑载言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点缀震憾无精打采急不遐择 惠风和畅

B.勖勉寒暄夙兴夜寐岌岌可危 放浪形骸

C.嬉笑发轫冯虚御风沧海一粟 开诚部公

D.贻误急躁责无旁贷销声匿迹 背道而弛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欧美船运公司侵入我国,一叶知秋,波商帮迅速停止了传统的沙船贩运业,转而经营轮船运输业,甚至组成了航运表团。

B.每当春节回乡探亲,我发现农村打麻将现象蔚然成风,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C.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D.今年春节,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发现这里楼高了,路宽了,草坪多了,树木多了,人的精神面貌新了,一切早已是情随事迁,今非昔比了。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______目前出现在报端的那些言论,我虽然又好气又好笑,但也颇有些高兴,因为毕竟有人回应了。

②我再度______:

出版这个参考资料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出一个如何了解下层情况的方法。

③联合国秘书长安南4月3日向下落不明的中国飞行员家属表示慰问,并说他一直______事态的发展。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

A.关于声明关注 无可厚非

B.对于声明关心无可非议

C.对于申明关注 无可非议

D.关于申明关心无可厚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发奋努力把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C.北京时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升空。

神舟十一号飞行员是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D.有人批评“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故意刁难人之嫌,但更多的人则赞扬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于危机之中,弘扬中华文化。

6.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经》原称《诗》,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艺术手法上常用“赋”“比”“兴”。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

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天干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表达,地支用“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表示。

前人说“子时”为一天24小时中的1-3点,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

D.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著述20余种、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郁达夫在南洋从事抗日活动,1945年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之后不久,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7.每逢节假日喜庆之日,我们都有贴对联的习惯。

今年春节有人写了一副春联,上联是“一曲牧歌传牛背”,下面适合做它下联的一项是()

A.无边柳色绿村头B.铁牛喘月平畴绿

C.茧手挖来遍地金D.为民当效黄牛力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全都用作第一人称的一组是()

好自相扶将

及时相遣归

回朕车以复路兮

府吏见丁宁

若入前为寿

仆所以留者

及尔偕老

但为君故

A.

B.

C.

D.

9.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则或咎其欲出者;既往不咎B.吾与子之所共适;无所适从

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天遂人愿D.不能喻之于怀;不言而喻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自我徂尔,三岁食贫B.亦将有感于斯文

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D.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8分)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

“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程氏曰: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

嘉佑二年,试礼部。

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

“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

“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

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

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

”安石曰:

“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

”轼曰:

“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

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安石厉声曰:

“安石须说。

”又曰:

“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

”又曰:

“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

”轼戏曰:

“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

”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

“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

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

【注】①磨勘:

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冠,博通经史。

比:

等到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诣:

下令

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庐:

建房

D.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狱:

刑罚

12.下列四组虚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祖宗以仁厚治天下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吾属今且为所虏

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辄能语其要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高”的一组是()

①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②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③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④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

⑤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⑥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

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听完母亲讲的故事,就能复述出大意来,很小就表现出了才能。

B.苏轼写信给欧阳修,欧阳修看到信后,说他自己应该避开,从而让苏轼出人头地,表达了对苏轼的赞美。

C.苏轼路过金陵,拜见王安石,劝说王安石要敢于进谏,来报答皇上对他不一般的待遇,很让王安石生气。

D.苏轼的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第Ⅱ卷(92分)

三、简答题

1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3分)

(2)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3分)

16.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②老莱衣:

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

位于宜昌之西。

(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

(4分)

(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4分)

17.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驾一叶之扁舟,。

(2)舞幽壑之潜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

(5),列坐其次。

(6),抱明月而长终。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16分)

草木之情

韩少功

(1)佛教慈悲一切有眼睛的生命,故没有“人”而只有“有情”的概念,把人与动物并置这一概念之内,一视同仁。

这一来,只有植物降了等级,冷落在慈悲光圈之外,于是牛羊大嚼青草从来不被看作屠杀,工匠砍削竹木从来不被看作酷刑。

(2)佛祖如果多一点现代科学知识,其实可知草木虽无心肝,却也有神经活动和精神反应,甚至还有心理记忆和面部表情——至少比络上的电子虚拟宠物要“有情”得多。

比如我家的葡萄就是小姐身子丫环命,脾气大得很,心眼小得很。

有一天,一树葡萄叶突然只剩下光光的主杆,叶子全部脱落在地任人碾踏,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我想了好一会,才记起来前一天给它修剪过三四片叶子,意在清除一些带虫眼的破叶,以便它更为靓丽清新。

肯定是我这一剪子惹恼了它,让它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来个英勇地以死抗争。

你小子剪什么剪?

老娘躲不起,但死得起,不活了!

  (3)不仅是这一株,其它葡萄也不好惹,决不容我随意造次。

又一次,我见另一株葡萄被风雨吹得歪歪斜斜,好心让它转了个身子,以便攀上新搭的棚架。

我的手脚已经轻得不能再轻,态度已经和善得不能再和善,但还是再次逼出了惊天动地的自杀案,又是一次绿叶呼啦啦尽落,剩下光杆一根。

直到两个多月后,自杀者出足了气,逞足了威风,枯杆上才绽出一芽新绿,算是气色缓和心回意转。

  (4)相比之下,姿质平平的梓树就淳厚得多。

工匠们建房施工时,把一棵碍事的小梓树剁了,又在树根旁挖灶熬浆料,算是刀刑火刑无不用其极,足足让小树死了十几遍。

不料工匠离开半年之后,这树蔸无怨无悔,从焦土里抽枝发叶,顽强地活了过来,为主人很快撑起了一片绿荫。

在中国的文字里,木匠原名“梓匠”,故乡又名“桑梓”,可见这种树在历史上颇有年头。

这与它的不屈不挠和任劳任怨一定不无关系。

我只是觉得这种树稍稍有点蠢,比如初秋之际,寒暖不定,它们似乎是被气候信号搞糊涂了,不知眼下是什么季节,就又落叶又发芽的,如同连哭带笑,又加棉袄又摇扇,蠢得有点丢人现眼。

  (5)秋天来了!

我忍不住冲着它们喝斥。

  (6)它们似乎听不懂,新芽还是冲着落叶往外窜。

  (7)草木的心性其实各各不一:

牵牛花对光亮最敏感,每天早上速开速谢,只在朝霞泼地的那一刻爆出蓝花一串,相当于植物的鸡鸣,或者是色彩的早操。

桂花最守团队纪律,金色或银白的花粒,说有就全树都有,说无就全树都无,变化只在瞬间,似有共同行动的准确时机和及时联系的局域络,谁都不得自由主义地擅自进退。

比较而言,只有月季花最为娇生惯养。

它们享受了最肥沃的土壤,最敞亮的受阳区位,最频繁的喷药杀虫,但还是爱长不长,倦容满面,暮气沉沉。

硬要长的话,突然窜出一根长枝,挂上一两朵孤零零的花,就把你给打发掉。

(8)阳转藤自然是最缺德的了。

一棵乔木或一棵灌木的突然枯死,往往就是这种草藤围剿的恶果。

它的叶子略近薯叶,看似忠厚,这就是它的虚伪。

它对其它植物先攀附,后寄生,继之以绞杀,具有势利小人的全套手段。

它放出的游走长藤是一条条不动声色的青色飞蛇,探头探脑,伺机而动,对辽阔田野充满着统治称霸的勃勃野心。

幸好它终不成大器,否则它完全可能猛扑过来,把行人当作大号的肥美猎物。

(9)我的柴刀每年都得数次与这种长蛇阵过招,以保护我的电话线不被它劫持和压垮。

  (10)当一棵树开花的时候,谁说它就不是在微笑呢?

当一片红叶飘落在地的时候,谁说它不是一口哀怨的咯血?

当瓜叶枯黄甚至枯黑的时候,谁说这不是它们在咳嗽或者呻吟?

有一些黄色的或紫色的小野花突然在院墙里满地开放,如同一些吵吵闹闹的来客。

它们在随后的一两年里突然不见踪影,不知去了哪里,满园静寂无声。

我只能把这事看作是客人的愤然而去和含怒绝交——但我在何事上得罪了它们?

  (11)再说我们同时栽下的一些桔树吧。

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对它们同样地挖坑同样地修剪同样地追肥,但靠路边的三棵长得很快,眼看就要开花挂果,其它几株却无精打采,单薄瘦弱,长来长去还是侏儒,甚至叶子一片片在蜷缩。

有一位农妇曾对我说:

“你要对它们多讲讲话么。

你尤其不能分亲疏厚薄,要一碗水端平么——你对它们没好脸色,它们就活得更没有劲头了。

(12)这位农妇还警告,对瓜果的花蕾切不可指指点点,否则它们就会烂心。

(13)我对这些建议半信半疑:

几棵草木也有这等心思和如此耳目?

(14)后来才知道,山里的草木似乎都有超强的侦测能力。

据说油菜结籽的时候,主人切不可轻言赞美猪油和茶油,否则油菜就会气得空壳率大增。

楠竹冒笋的时候,主人也切不可轻言破篾编席一类竹艺,否则竹笋一害怕,就会呆死过去,即使已经冒出泥土,也会黑心烂根。

关键时刻,大家都得管住自己的臭嘴。

(节选自《韩少功散文集》)

18.第(4)段画线句子可否删去?

为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揣摩下列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分)

它的叶子略近薯叶,看似忠厚,这就是它的虚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文意,赏析文章第(10)自然段的画线句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写了花草树木对人类的惩罚,请探究文章的深刻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提高题(共56分)

五、语言表达与运用(6分)(关键环节题组)

22.《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一句中如果把“泻”改成“照”,好不好?

为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三国中的人物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其中有些人物已成为不朽的典型,好像还活在人群中,所以人们常把有智慧的人赞为   ;把奸诈的人骂做   ;把量窄的人谓为   ;把性烈的人叫作   ;把忠厚的人称为鲁肃;把昏庸的人说是刘禅。

(4分)

六、写作(共5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到太阳,我属于苍茫的蓝天,遥远的群山,烂漫的峡谷;也有人说,在这广阔的世界,我有割不断的牵挂,我属于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故园;还有人说,在这平凡的世界,有我最不一般的追求,我属于远大的理想,辉煌的未来;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的一个地方,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一样让他心有所属,情有所依,亲爱的同学,你又属于哪儿呢?

请以“我属于那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散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不少于800字。

 

静海一中2017-2018第一学期高一语文

期末终结性检测试卷

得分框

知识与技能

学习能力

(学法)

习惯养成

(卷面整洁)

总分

(备课组长阅)

第Ⅰ卷基础题(共28分)

一、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第Ⅱ卷提高题(共92分)

三、15.(6分)

(1)(3分)

(2)(3分)

16.(8分)

(1)(4分)

(2)(4分)

17.(6分)

(1)

(2)

(3)

(4)

(5)

(6)

四、18.(4分)

19.(2分)

20.(4分)

21.(6分)

五、22.(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海一中2017-2018第一学期高一语文

期末终结性检测试卷

1.答案D:

A荫庇(yìn)B望风披靡(mǐ)C便(pián)

2.答案B:

A.震撼急不暇择C.开诚布公D.背道而驰

3.答案:

AA.一叶知秋:

意思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

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B.蔚然成风:

形成了好的风气。

C.刮目相看:

用新眼光看待,此处不合语境。

D.情随事迁:

感情随事物的变化而变迁。

不合语境

4.答案C:

表示关涉的,用“关于”,不用“对于”。

指出对象的,用“对于”不用“关于”。

申明:

郑重说明。

声明:

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关心:

(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

关注:

关心重视。

无可非议:

没有什么可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无可厚非:

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此处用“无可非议”。

5.D(A结构混乱,在“是”前加“今年”。

B搭配不当,将“工程”改为“运输工具”。

C项句式杂糅,应改为“飞行员是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或“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

6.【答案】C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文学、文化常识知识,平时要注意课堂内外知识的积累,且重点识记课本中出现的文学经典名著、名家名作。

正确表述为,C.【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

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下午11时正至上午1时正)。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7.【答案】A上下联不能出现相同的字,所以排除了B和D。

上下联的意思要相近所以排除了C.

8.C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9.B

10.D

11.B(诣:

到,去。

12.C

13.A(③⑥均是从侧面表现苏轼的才学,②是直接表现,①是说苏轼的品行的,⑤是王安石的话,④是苏轼守城的决心。

14.C(王安石没有生气,他们二人谈得融洽。

15.

(1)太守尚且不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

(“犹”1分,“吾侪”1分,句意1分)

(2)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用寻常礼数吗?

(“所以”“常”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

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都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

苏轼问道:

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

程氏说:

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的母亲了么?

”等到二十岁的时候(行冠礼的年龄),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

嘉佑二年,到礼部考试。

凭借对《春秋》的阐释居第一。

后来苏轼写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曰:

“我应当避开,好让此人出人头地。

(后来,)苏轼做徐州知州。

洪水在曹村决堤,在梁山伯上泛滥,城墙就要倒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

苏轼说:

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民心就会动摇,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

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

”迫使富民们再次回到城中。

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叫出说:

“河水将要毁坏城墙,事情很紧迫,即使是禁军也暂且为我(守住徐州)尽点力。

”卒长说:

“太守尚且不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

”雨日夜不停的下,苏轼住在城墙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徐州。

苏轼路过金陵(今南京),拜见王安石,说:

“大兴战争和刑罚,是汉、唐两朝灭亡的征兆。

祖宗先帝用仁厚治理天下,正打算改革这些事。

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刑狱事件,您就不说一句话来解决这种局面吗”王安石曰:

“这两件事都是吕惠卿引起的,我不在朝为官,怎么敢去进言?

”苏轼说:

“在朝做官就进言,不在朝做官就不进言,这是侍奉皇帝的一般礼节。

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是寻常的礼数吗?

”王安石大声说:

“我一定会向皇上进言。

”又说:

“今天这些话从我的最里说出来,从你的耳朵听进去(意思是不要外传,保密)。

”又说:

“做人必须知道,做一件不仁义的事,杀死的一个无罪的人,即使能得到天下也不去做,这才是可以的。

”苏轼开玩笑说:

“现在当官的人,都为了争取减少半年的磨勘(相当于磨合、试用期)时间,就算杀人也敢了。

”王安石笑笑没有回答。

宋仁宗刚开始读苏轼、苏辙的策论,回到后宫中高兴地说:

“我今天为子孙后代找到了两个好宰相。

”宋神宗尤其喜欢苏轼的文章,在后宫读苏轼的文章,太监送来膳食也忘了吃,称赞苏轼是天下奇才。

但是一直到去世,苏轼也没有得到重用。

16.

(1)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

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

(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2)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答对其中四点即可。

每点1分)

17.略

18.不能删。

这几句话写了“梓匠”“桑梓”的来历,表明梓树是一种不屈不挠任劳任怨的树种,也是这种精神的代表,这与上文院中梓树经刀砍火烧仍萌发新芽相照应,同时也为下文作者从另一角度感到它“有点蠢”而埋下伏笔。

(答不能删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