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word教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2019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word教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精选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word教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精选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word教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精选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word教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精选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word教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word教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

《精选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word教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word教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word教案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

精选沪科版物理九年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word教案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概述

课标要求

对学习探究能力要求

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

2、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3、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4、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

5、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6、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7、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8、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科学内容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

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4、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5、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6、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

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

重点、难点

重点:

(1)对水的熔点与沸点的科学探究;

(2)通过对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掌握物态变化过程吸热的特点;

(3)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

(4)让学生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有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紧迫感。

难点:

(1)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2)用分子动理论对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初步解释;

(3)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吸热、放热现象的理解;

(4)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有关水资源危机和节约用水的信息。

教材分析

水是人们最熟悉的物质,本章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展现了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

教材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以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水的认识,学会运用科学规律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水的三种状态相互转化的条件,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总结、归纳出三种物态变化的普遍规律。

最后从水是生命之源,联系当前全球面临的缺水及水污染问题提出珍惜每一滴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新课题。

启迪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材通过对冰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再一次展现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让学生在8年级物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会并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学会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论证。

对科学探究过程的某些具体步骤,尤其是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作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等,学生尚不熟悉,教师要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并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本章教材内容结构如下:

 

对于固态能变液态、液态能变气态,学生都不陌生,他们不清楚的是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前者熔化和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后者则没有熔点。

因而教材第一节以冰的熔点和沸点为重点而进行科学探究。

课本使用冰是因为冰是最常见的晶体,对于冰的熔化和沸腾学生非常熟悉。

加热碎冰使用水浴,是为了使碎冰受热均匀且吸热较慢,这样升温慢,易于观察记录。

教材没有给晶体、非晶体下定义,没有对非晶体的熔化进行科学探究,是为了突出重点,降低难度,避免喧宾夺主。

对于温度计的使用学生没有这方面的预备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安排适当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习,为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一节,以吸热为核心,教材从实验和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得出熔化、汽化和升华三种物态变化都要吸热,同时教材用分子动理论对熔化吸热和蒸发吸热做了简单的解释,以达到理论和实际的统一。

从“冰、雾、霜”的形成,认识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这是课本第三节的安排,教材淡化了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像,突出了生活实例,加强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简单介绍了电冰箱的原理,既加强了知识的应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了解电冰箱从“有氟”到“无氟”的变化原因,还可以增强学生“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的意识。

“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一节主要以实例说明水的缺少及污染,让学生获取有关资源缺少及水污染的信息,了解世界及我国缺水和水污染的现状,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新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增强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鼓励学生投身到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科学活动之中。

教法、学法指导

第一节和第二节可安排在实验室进行。

由于“探究水的熔点和沸点”实验仪器较多,且组装困难,实验前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讲解,如怎样使用温度计和酒精灯、怎样组装仪器等,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时候开始计时,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温度等。

实验小组要明确分工,一人观察时间并负责记录数据,另一同学观察温度和冰的熔化情况,同时负责照顾仪器。

第三节和第四节可在教室内完成,第四节可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必须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学生为核心,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同时突出实验探究,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问题,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实验得出结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

不宜让学生死记熔化、熔点、汽化、沸点等物理概念。

课时安排

本章共4节,安排5课时,第1——4节每节1课时,复习1课时。

 

  

第一节科学探究:

熔点与沸点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

水的熔点和沸点的科学探究

难点:

熔化和沸腾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课标要求

1、通过对冰的熔化现象的科学探究,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2、体验水的三种状态,会描述水的三种状态的特征。

3、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现象,熟悉水的熔点和沸点。

4、学会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初步认识常见晶体的熔点和沸点。

5、从科学探究过程中,感知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6、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水的熔点和沸点的科学探究,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2、让学生体验水的三种状态,知道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学会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初步认识常见晶体的熔点和沸点。

4、让学生从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知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5、让学生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水的熔点和沸点的科学探究

难点:

熔化和沸腾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

教师用:

电热壶、冰块、钢勺、水杯、手套

学生用:

学生实验两人一组,每组有:

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烧杯(100ml)、试管、温度计、细线、水

多媒体器材:

实物投影仪、云、雪、雨的光盘和图片等资料、自然界的水循环光盘

教学设计

引入新课:

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自然界的万物生灵,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

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无处不在。

冬天河里的冰在天气变暖时熔化,地上的水时间长了会消失,变成水蒸气;天气变冷时,水又会结成冰。

形态各异的水告诉我们,水可以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化叫物态变化。

现在我们就研究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

一奇妙的水学生活动说明

播放水的各种形态的VCD光盘或投影观看

云、雪、雨的图片

问:

云、雪、雨本质是自然界的什么讨论、交流、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水

物质?

这种物质在自然界中还有什么样的在自然界的各种

存在形态?

形态是为了培养

讲述:

云、雪、雨...它们都是水,学生兴趣

只是形态各异罢了。

水不仅可以变成云、听讲

雪、雨,而且还可以化为露、雾、霜等。

今天,我们将走出神话,开始对水进行科

学探究。

二水之旅

水是怎样变化的呢?

请同学们观看课看书

本上的“人造雨”实验。

两名同学到讲台完成实验,由学生完成

安排两名同学进行“人造雨”实验其余同学观看实验,效果

(教师协助学生)更佳

问:

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填写课本

播放自然界的水循环光盘或投影图片上空白部分

引导学生观看、思考,一段时间后,安排观看、思考、回答、补充

一名同学解释云、雨、雪的形成。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水的三态在什么针对云、雨、雪的形成提

情况下才可以相互转化呢?

出各种问题

三科学探究:

冰的熔点与水的沸点听讲、思考

讲解晶体、非晶体的特点尽量少讲

以冰为例讲解熔化、汽化的概念,说听讲、记忆、思考

明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冰在什么情况下思考、提出问题

熔化?

水在什么情况下沸腾?

在熔化和沸腾

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呢?

问:

对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猜想呢?

猜想

问:

怎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呢?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讲述:

温度计的使用,酒精灯的使用和观看、使用

安全规则,实验的安装顺序。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

巡回指导实验、记录、观察将两个概念

安排学生汇报数据,得出结论汇报、作图、交流、放到后面,

安排学生整理仪器。

记忆,整理仪器更符合学生

四常见晶体的熔点的认知规律

对常见固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并对非晶听讲、思考

体熔化特点进行介绍

组织学生阅读、比较教材提供的常见晶阅读、比较,发表自己培养学生

体的熔点表和沸点表,让学生自由表述自己发现的特点、规律或问发现问题的

发现的特点、规律或问题题能力

组织学生观看信息窗,了解影响熔点和了解影响熔点、沸点的

沸点的因素因素

小结:

组织学生进行小结小结本节内容

作业:

同步学习与探究九年级上册P36、7

板书设计

第十章从水之旅谈起

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一、奇妙的水

二、水之旅

实验结论:

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三、科学探究:

冰的熔点与水的沸点

晶体:

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

固体

非晶体:

原子的排列无规则

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熔点:

晶体开始熔化的温度称为熔点

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沸点:

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探究结论:

冰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熔点是0℃;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不变,水的沸点是100℃

四、常见晶体的熔点

第十章                                                           从水之旅谈起

第一节                            水的熔点和沸点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水的三态变化,知道冰的熔点和水的沸点。

(2)通过对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的科学探究,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3)知道熔化、汽化现象及其发生的条件。

(4)学会对固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初步认识常见晶体的熔点和沸点。

(5)把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学法指导

1、从本质上讲,云、雨、雪都是什么物质?

这种物质有哪几种存在形态?

这种物质除了可化作云、雨、雪以外还能化为什么现象?

 2、“人造雨”实验,帮助我们掌握了哪些知识?

3、天上白云飘飘;地上水流潺潺;夏天狂风暴雨;冬天大雪弥漫……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的循环着。

你在观察课本图10—6后,能说出云、雨、雪是怎样形成的吗?

4、晶体和非晶体从内部结构上分析,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5、探究冰的熔点和水的沸点实验后,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6、白炽灯泡正常工作时的温度约为1700—2000℃,从常见晶体的熔点表中你认为选择哪一种金属作为灯丝最合适?

为什么?

7、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做成的,用水银温度计能不能测量-39℃以下的低温呢?

为什么?

能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呢?

为什么?

疑解难

1、我知道雨就是水;到了春天,雪也会变成水。

天上的云彩,难道也是水吗?

天上的云彩也是由水蒸气变成的,在阳光照射下,有时会呈现各种绚丽的色彩。

除了云、雨、雪之外,雾、露、霜、雹都是水变成的。

2、水在电冰箱里为什么会结冰?

因为冰箱里面的温度很低,水在低温下会结冰。

3、为什么有时在炎热的夏天会从天上掉下冰雹呢?

夏天,太阳将地面晒的很热,地面附近的空气也被地面“烤”热了。

但是在较高的地方(或高空)温度却是很低的,水仍然可以变成雨、雪、或冰雹。

高山上的雪不是终年不化吗!

4、怎样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呢?

请做课本上“人造雨”实验。

将冰放在水壶里加热,冰变成了水;待水沸腾后,壶嘴冒出的大量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会挡住我们的视线,使我们看不清水蒸气后面的物体,这像不像天上的云?

水蒸气喷在冷的钢勺(或其它金属体)上,钢勺上会有水珠滴下,这像不像“下雨”?

如果在北方的冬季,室外的温度比较低,把水放在室外,水又会结成冰。

5、加热使冰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勺变成水,水在低温下变成冰。

你知道使水发生状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吗?

温度是水发生状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常见的水是液态,温度升高,可以使水变成气态;温度降低,可以使水变成固态。

温度是水的三种状态相互转化的条件。

6、冰的熔点和水的沸点是固定不变的吗?

纯净水结成的冰,凝固点(即熔点)是0℃,水中如果含有杂质,凝固点会变化。

比如盐水在低于0℃时仍然可以流动,因为盐水的熔点低于0℃。

其它晶体的熔点也跟含有的杂质或外界的压强有关。

7、听说在高原上不容易煮熟饭,如果我们到了高原上,是不是就只能吃生米饭?

高原上气压低,烧水的时候,水虽然沸腾了,温度却没有达到100℃,不容易煮熟食物。

同学们别担心,到了高原上还是不会吃生米饭的。

可以将煮饭锅密封起来,增大液面上的气压,使沸点升高一些。

家庭中用的“高压锅”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

自我检测

1、将冰箱里的冰块拿出,不久就熔化,冬季黄河结冰,到春天就解冻。

这是为什么?

答:

冰块从冰箱中拿出后,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达到熔点后熔化;春天,气温升高后,冰块吸热熔化,黄河解冻。

2、张宁的手表进水了,表面灰蒙蒙的,指针一点也看不清。

后来,他把表面朝内,底壳朝外,戴在手上2h后,又能看清指针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答:

表内的水吸热后蒸发为水蒸气的缘故。

还可以在其它热源上微热。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对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掌握熔化、汽化、升华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

难点:

用分子动理论对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初步解释。

课标要求

1、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

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习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能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

2、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

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3、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4、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的吸热过程。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

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会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能分析图线的物理意义。

2、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4、能利用熔化、汽化、升华吸热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的吸热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对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掌握熔化、汽化、升华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

难点:

用分子动理论对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初步解释。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教师用:

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锥形瓶、玻璃片、碘

学生两人一组,每组:

海波、石蜡、试管(2支)、烧杯(2个)、热水、温度计(2支)、酒精、棉花、细线

多媒体:

实物展示台、课本图10-5、10-9、10-20、10-22、10-24图片

教学设计

引入新课

炎热的夏天,有的同学为了凉快就在地上洒些水;有的同学喜欢吃冰棍来解热;也有的同学用扇扇子来解热;还有的同学用水洗脸来解热。

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呢?

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

一、                               熔化与吸热学生活动说明

讲述:

固态、液态、气态统称为物态。

通常把固态、液态、气态下的物质分别称学生听讲

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一定条件下,物

质的这三种状态是会转化的。

问:

从前面探究冰的熔点可知,当晶学生看书、思考后培养学生分析问

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若停止加热,熔回答问题题的能力

化过程就会停止,这是为什么呢?

请同学

们仔细观看课本图10-15及课本上的解释

后作出回答。

教师总结补充。

听讲、记忆、思考

讲述: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对这个问题听讲

进行探究与验证。

讲述:

取两只较大的玻璃试管,分别盛听讲由学生完成实验,

装粉末状海波及石蜡,将试管放在热水杯中,可以培养学生的

逐渐补充温度较高的开水来作热源。

然后仔实验能力

细观察、记录(从海波、石蜡熔化时开始),

作出图线。

巡回指导组装仪器,进行实验

问:

所作曲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理解物理模型的

教师补充意义

讲述:

停止加入热水,石蜡和海波的熔化

过程会怎样?

学生实验

问:

实验结论是什么?

学生回答培养学生归纳问

二、汽化与吸热题的能力

问:

沸腾是同学们最常见的汽化现象,你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能用分子动理论作出解释吗?

请阅读课本图

10-18后,作出解释。

教师补充、完善。

问: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请你学生回答理论与生活密切

结合生活实例予以说明。

联系

教师补充、完善

问:

课本图10-19中包含了哪些科学道理?

学生发现道理培养学生发现问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沸腾的过程需回答问题题的能力

要吸热,那么蒸发需不需要吸热呢?

思考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实例予以说明。

思考、回答

请同学们完成图10—21实验,实验的结论学生完成实验,归纳

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

问蒸发和沸腾有哪些相同点?

哪些不同点?

学生回答通过比较,加深

教师补充完善。

理解

三、升华与吸热

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什么是学生看书,回答

升华。

讲述:

自然现象中有许多是升华现象,

同学们能够列举三例升华现象吗?

学生思考、回答

演示图10-23所示的实验。

观看现象、解释现象

讲述:

同学们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学生思考、回答

升华需要热量,这个特点在生活和生产中有

着广泛的应用,图10-24就形象地描述了这

一点,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小结

组织学生进行小结小结本节内容

作业

课本p12页1

板书设计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一、熔化与吸热

熔化为吸热过程,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加热,熔化停止

二、汽化与吸热

汽化沸腾

蒸发

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温度

液体表面积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

蒸发与沸腾相同点都属于蒸发现象

都吸热

不同点发生的温度

发生的部位

有无气泡

三、升华与吸热

升华吸热:

人工降雨

 

教学反思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

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习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能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

2、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

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3、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4、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的吸热过程。

学法指导

1、从课本图10-15的分子运动模型,你能说出熔化时,分子状态的变化吗?

 

2、怎样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

图1和图2,一个为晶体海波的熔化图像,

另一个为非晶体石蜡的熔化图像,则图为海波

熔化图像,图为石蜡熔化图像。

以图3为例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

(1)图像上各点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AB线段:

代表物质外于固体吸热升温的阶段。

BC线段:

代表物质处于固液混合状态,虽然吸热,但温度。

CD线段:

代表物质处于液态吸热升温的阶段。

(2)加热到某一时刻,物质所处的状态和温度。

例如,加热到3分钟时,在横轴上找到表示3分钟的点,作过这个点垂直于横轴的垂线交图像上AB线段,可知此时海波处于固态,从交点P再作纵轴的垂线,交纵轴的温度是40℃的点,可知此时海波的温度是。

(3)从图像上怎样判定晶体的熔点?

图像上BC线段表示晶体吸热但温度不升高。

可以以B点或C点作纵轴的垂线,交纵轴上的点所在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

从图3可知海波的熔点是48℃。

请同学们思考,石蜡熔化图像情况又如何呢?

3、为什么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呢?

 

 

 4、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是什么?

你能一一举例说明吗?

  

5、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不同点各有哪些?

 

  

6、怎样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升华现象?

 

  

7、升华现象有哪些具体应用?

 

  

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

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

难点: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1.     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2.2.     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3.3.     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4.4.     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晶体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

难点: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物质放热现象的理解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

石蜡少许,玩具模子,酒精灯,小铁勺,试管,水,火柴,带玻璃尖嘴的橡皮塞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引言:

物态变化的过程,不仅有吸热过程,也有放热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今天咱们学习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新课

一、一、                 冰雾霜的形成,

(一)

(一)                 雾与液化

讲述: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在通常的情况下,冰的熔点为0℃,在0℃时,冰,水,水蒸气共存,高于熔点,冰变为水,低于熔点,水变为冰。

水的低于熔点,水变为冰。

问:

同学们思考:

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有什么关系呢?

讲述: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由于没有熔点,所以也没有凝固点。

引导:

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13面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冰雹的形成过程。

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课本图10-28所示的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问:

这个实验里面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你体验到哪个过程吸热?

哪个过程放热?

问:

生活、生产中你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