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件湘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1770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课件湘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地理课件湘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地理课件湘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地理课件湘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地理课件湘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课件湘教版.docx

《地理课件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课件湘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课件湘教版.docx

地理课件湘教版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等高线概念,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方法。

3、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某地的地形部位,初步学会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2、学会从地形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运用,训练读图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对比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小明的爸爸是肥城医院的一名医生,他作为一名志愿者随队到舟曲救灾,小明在为爸爸搜集舟曲资料时,发现了舟曲的等高线地形图,然而他却怎么也看不懂,我们能帮他吗?

(师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小黑板画图1)

师:

要帮助小明,我们必须学会正确判读地形图,这节我们就学习《看地形图》。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

(一)了解等高线地形图

1、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30填空:

地图上的______和_____分别表示陆地和水域,绿色代表平原。

白色代表冰川。

(2)、阅读课本P30-P31的图2-38、图2-39、图2-40、图2-41对比四幅图找出其区别。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通过讨论,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在图2-40等高线地形图中用笔描出400米的线,教师强调这条线上各地的海拔高度均为400米。

1、在地图上,将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

2、把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

3、用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

【教师精讲点拨】图2-38地形鸟瞰图能表达地面起伏、山地、平原、水体等,但不能说明海拔高度和山体后面的起伏状况。

图2-40等高线地形图、图2-41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就能清楚的表达地面的起伏变化和海拔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的辅助理解方案】

方案一【转入多媒体演示】(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高线绘制的过程)

注意观察绘图人员是如何利用等高线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

演示过程中,解释等高距的概念。

 

【探究结论】如果要准确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首先要了解两个概念:

等高线(等深线)。

学习任务

(二)

1、自主学习:

猜一猜A、B两处哪个坡度较陡?

哪个坡度缓?

缓坡、陡坡处的等高线有何区别?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1、山峰、鞍部、陡崖的等高线特点。

2、山谷、山脊处的等高线有何不同。

【教师精讲点拨】1、判读山顶和鞍部的方法:

归纳:

山顶:

山顶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

鞍部:

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

2、判读山脊和山谷的方法

归纳:

3、判读陡崖的方法

归纳:

陡崖处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探究结论】

缓坡处等高线稀疏;陡坡处等高线密集。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假如,星期天我们全班同学到牛山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登上山顶(如图),为使登山更省力些,我们应选择甲乙哪条路线?

为什么?

 

【教后反思】

《海陆变迁》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并能用实例进行说明。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要点,并能体会其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

3、理解"板块构造学说"及其基本观点,并应用该学说分析说明海洋的生成与发展阶段。

4、知道火山地震及其分布,并学会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说明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原因,并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板块及其火山地震的分布2、“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图文结合法、合作交流法、联系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成语“沧海桑田”导入,说明地表形态是在不断变化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

(一)地表形态变化

1、自主学习:

读教材后解释“活动”中的现象,从这些现象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小组交流:

【教师精讲点拨】地表形态的变化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习任务

(二)

1、自主学习:

读图2-46结合教材33页完成下列任务:

(1)“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提出的。

“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的陆地,被叫做“”的大洋所包围,后来大陆开始破裂形成现在的样子。

(2)你有什么好的证据来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性吗?

2、小组交流:

【教师精讲点拨】教师指导学生找出:

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进部分相吻合。

教师扩充知识:

(1)以上两海岸的古生物具有相似性

(2)以上两海岸的古地层几乎一样

学习任务(三)

1、自主学习:

板块构造学说

读图2-48----2-53,结合教材完成以下任务:

(1)六大板块分别是:

、、、、、。

(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3)“→←”表示板块作运动,“←→”表示板块作运动。

(4)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海洋最初是由于大陆板块发生的运动形成的。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探究结论】

泛大洋内部

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

交界处→火山地震

学习任务(四)火山与地震

1、自主学习:

读图2-54-----2-56,完成36页活动1、2题。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教师精讲点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近年来,中国乃至世界火山地震灾害频繁发生,我们的家乡也处在地震带边缘。

(1)请列举近几年来国内外比较严重的地震和火山灾害。

(2)当地震来临时,你如果在家、在学校、在公共场合,你应该怎么办?

教师点拨:

重点对地震的预防与应对措施与学生进行一下交流。

四、总结梳理附板书设计:

第4节海陆变迁

一、地表形态变化

2、大陆漂移假说:

泛大陆泛大洋

3、板块构造学说:

1.六大板块

内部四.火山与地震

1、2.运动交界地带1.分布2.成因

教学反思:

《世界的人口》教学案

教学目标:

1、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人口分布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原因

3、理解人口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及分布原因2、人口问题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一系列的有关人口问题的图片,让学生体验到世界问题确实是值得大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引起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自主学习:

1、读图3-1,完成39页的活动题,各抒己见:

分析3-1图后,你有什么感悟?

国家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英国

1.20

1.08

巴西

2.03

1.3

德国

0.97

1.04

尼日利亚

1.23

2.78

2、阅读40页部分内容

(1)完成本页的活动题

(2)根据表中的内容,把表格补充完整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教师精讲点拨】

【探究结论】结论:

(1)世界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____国家增长慢,__国家增长快。

(2)世界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

____。

学习任务

(二)世界人口分布

1、自主学习:

阅读40——41页教材内容以及3-2图完成下列问题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①你知道南极洲为何至今无人定居吗?

浩瀚的沙漠为何渺无人烟?

②讨论分析P41活动,总结人口分布的表达方式及如何计算。

列出计算

公式:

③读图3-2,分别找出世界上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和人口稀疏区,总结人口分布规律。

④结论:

结合以上的分析得出:

世界人口分布与条件和条件,而且分布。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人口稠密区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南北美洲东部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

人口稀疏区

寒冷的极地,原始的热带雨林,干旱的沙漠,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地

高纬度地区,赤道附近,干旱区,地势高峻地区

【教师精讲点拨】比较法是地理学科中常运用的方法之一,在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时,认真对比世界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所处的环境的不同,总结出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即可得出结论。

【探究结论】①:

气候寒冷,环境恶劣;沙漠地区干旱

②人口密度=人口总数/总面积

③如表格所示

④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不平衡

学习任务(三)世界人口问题

1、自主学习:

阅读42页教材内容结合图3-33-4图以及44页活动2题完成以下问题:

(1)世界人口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

会出现什么现象?

(2)怎样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我们能不能利用人口迁移的方式让世界人口趋于平衡呢?

2、在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

这种情况会带来什么问题?

我们应如何解决?

(参照教材44页活动1)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1、世界人口增长快→带来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不同→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世界人口稠密区和世界人口稀疏区

五、附板书设计:

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速度原因

2、世界人口分布:

不平衡原因

3、世界人口问题:

过多过少措施

教学反思:

《世界的人种》教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和图片,了解三大人种的划分依据及主要特征。

2、运用地图,掌握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

3、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种族观,各种族之间一律平等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1、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特征。

2、世界三大人种的地理分布。

3、世界三大人种的地区分布

教学方法

读图法、联系比较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敞开,吸引了许多外国朋友来华投资、学习、观光旅游,同学们,你们见过外国人吗?

他是哪个国家的?

他们与我们有何不同?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

(一)

1、自主学习:

(1)世界上的居民分为哪三大人种?

划分人种的依据都有哪些?

(2)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白色人种各自有何特征?

(3)你知道种族与民族的差异吗?

(4)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属于什么人种?

(5)黑种人的故乡在哪儿?

南美洲和北美洲为什么有黑色人种分布?

(6)白色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7)你能找出人种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吗?

试举例说明。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一、世界上三大人种的主要特征

【教师精讲点拨】

(学法指导)对比分析——对比分析法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或几种事物的对比,找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以加深印象,便于记忆。

比如我们学习人种特征,可以从自身(黄种人)开始,描述一下自己的体貌特征,看从哪几个方面分析?

然后再从这几方面对比分析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探究过程:

1、学生先根据自己或同桌,描述一下自己或同桌的体貌特征。

2、教师总结:

同学们描述的体貌特征大致从肤色、眼色、头发、脸型、鼻梁、嘴唇和身材等几个方面描述。

3、教师出示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的照片,让学生同样从这几个方面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4、小组合作:

在小组内部,你可以选择白种人、黄种人或黑种人的某一个身份,介绍一下“自己”的主要体貌特征。

(课堂活动):

请同学们列举出自己知道或熟悉的三大人种中的杰出代表(如:

科学家、文学家、体育明星、歌星影星等)黄色人种:

鲁迅、钱学森白色人种:

居里夫人、麦当娜黑色人种:

泰森、乔丹、博尔特

【探究结论】

黑种人:

肤色黑,头发黑而且卷曲,黑眼睛,鼻子宽扁,嘴唇厚而且外翻,胡子和体毛较少。

白种人:

肤色较白或是浅褐色,颧骨较高,鼻梁高而窄,胡子和体毛发达。

黄种人:

皮肤呈淡黄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

【探究问题】二、三大人种的地区分布

1、学生阅读教材46页图3-8,观察图例,找出黑种人分布最集中的大洲是哪个大洲?

在读图,除这个洲外哪些地方也有黑种人分布?

为什么?

2读图分析白色人种和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教师精讲点拨】

(学法指导)读图分析法——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我们要学会读图,能够从地图上获取更多我们需要的信息,要会对地图上的信息加以整合归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探究结论】黑人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除此外,大洋洲、南北美洲都有黑人分布,是殖民时期被当作奴隶贩卖去的。

白种人:

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既大洋州

黄种人:

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美洲(印地安人,因纽特人)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你认为人种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有关系吗?

试举例说明。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这节课主要介绍了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区,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重视地图的应用,同时做到把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以图记文,以文忆图。

五、附板书设计:

人种

体貌特征

分布地区

白色人种

黄色人种

黑色人种

教学反思: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联合国确定的六种工作语言的种类及作用,三大宗教的基本特点。

2、阅读“世界语言分布图”和“世界宗教分布图”,分析观察六种语言的分布、三大宗教的分布。

3、了解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及其主要分布在华人聚集的地方,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英语是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能正确对待不同的宗教信仰,树立无神论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1、世界上使用汉语、英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的国家和地区的分布。

2、世界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读图分析、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使用不同语言、进行不同宗教活动的图片及音像资料,师引导提问:

这些人说的是什么语言?

他们在做什么?

然后讲述,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不同,他们的宗教信仰也不同。

方案2: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语言吗?

谁能给大家讲几句?

你们了解附近居民都有什么信仰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主要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学习任务

(一)世界的语言

1、自主学习:

(1)、目前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

是否都有文字记载?

使用最多并被联合国定为工作语言的是哪几种?

(2)、当今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是哪种语言?

使用最广泛的呢?

(3)、仔细观察《世界语言分布图》,与同位一起交流,说说图中六种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完成下表。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你现在正学习哪种外语?

为什么要学习它?

(指导学生结合教材48页,小组内探究完成。

【教师精讲点拨】教法探讨:

此问题较易回答,教师可追问英语问什么流行广泛?

拉丁美洲为什么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盛行?

推出殖民主义的原因。

学习任务

(二)

1、自主学习:

(1)、世界三大宗教指哪三种?

你能写出它们的名字吗?

三大宗教

创始地

地位

经典著作

分布地区

宗教建筑

(2)结合教材,小组内合作完成下表:

(3)、你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情况吗?

你身边有教徒吗?

他们信仰什么宗教?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基督教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亚洲的西部非洲的北部信仰什么宗教?

这里的教徒被称为什么?

主要是什么人种?

讲什么语言?

【教师精讲点拨】

1、为学生展示三大宗教及其建筑的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2、指导学生读《世界宗教分布图》,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谈谈你对宗教信仰的看法。

师讲述:

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在历史上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对自身的生、死、病、梦难以理解,他们相信有一种超乎自然的力量在主宰着世界。

对这种神秘的力量人们只能顶礼膜拜,用各种活动来祈求神灵的庇护。

开始崇拜众多神灵,到后来则演变成一种崇拜,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信奉各种各样的宗教。

但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加之唯物论的推广和传播,有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宗教信仰,成为唯物论者和无神论者。

我们应正确看待和认识宗教现象,树立科学的唯物观。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重点观察了课本中的两幅分布图以及大量相关的图片,同学们一定要做有心人,从图中探寻知识,在生活中搜集地理信息。

《世界的聚落》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聚落的形式及其形成、发展变化。

2、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小组辩论、分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一: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

农村、集镇、城市、林村、牧村、渔村等),他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

(学生回答)

承转:

尽管这些景观差别很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聚落。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聚落的有关知识。

方案二:

播放FLASH动画片段:

“秋天到了,小燕子要跟着妈妈到遥远陌生的南方去越冬,他们飞过平原,越过高山,飞过城市,小燕子很奇怪:

为什么有的地方房屋又矮又小又稀,而有的地方高楼林立呢?

他们飞呀飞,小燕子又发现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老家的房子是平顶的,而这里的房子却是尖顶的?

带着小燕子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聚落”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

(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51页和52页、53页,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聚落?

聚落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观察教材52页的两组图片,思考:

从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中,聚落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3)、你喜欢城市还是乡村?

请阐述自己的理由。

(4)、请你总结:

乡村和城市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5)、教材53页活动题2、3、4,

2、小组交流:

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1、为什么有的地方只能形成乡村,而有的地方却能发展成为城市呢?

2、民居建筑风格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教师精讲点拨】

1、阅读下列信息,试分析每一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①平原地区的聚落多呈团状,且规模较大,而山谷地区的聚落多呈条带状,且规模较小。

——地形

②沙漠地区的聚落很少,且集中在绿洲上。

——水源

③石家庄原来只是一个小村庄,京广铁路开通后才逐渐发展成为特大城市。

——交通

④东营和大庆是在石油开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

——资源

2、(课件或图片展示下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民居:

热带雨林、北极地区、热带沙漠地区)

仔细观察图片,分析各地区的环境特点及民居特色:

A气温高低B降水多少C墙壁厚度D屋顶坡度E建筑材料等。

民居

建筑风格

当地气候特点

东南亚的高脚屋

双层木楼、防潮、尖顶

高温多雨

北非的平顶屋

墙厚,小窗、防日晒、保温

干旱、气温日夜变化大

因纽特人的冰屋

低矮、无窗、半地窖式、保温好

严寒

一般说来,降水丰富的地区,住宅房屋多为斜顶,有利于雨水下流,降水越丰富,屋顶坡度越大,而且降水较多的地区,一般也较潮湿,住宅还要防潮,所以一些多雨地区的民居建筑多采用木竹架空式,即“干拦式”结构(也就是俗称的吊角楼)以利于通风、消暑、防潮。

而在降水较少的地区,聚落住宅的屋顶坡度较小。

在特干旱的地区甚至屋顶都是平的。

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气温低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厚,房间较小。

【探究结论】

1、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

水源、交通、资源、地形、气候等。

2、民居的建筑风格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

学习任务

(二)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54页和55页,解决以下问题:

(1)、你知道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

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

2、小组交流:

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我们生活在泰山脚下,面对这一“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进行保护与开发?

【教师精讲点拨】泰山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景区游客过多、环境承载过重、违章建筑多、有很多不文明的旅游行为等。

泰山的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北邻济南,南接曲阜;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许多历史典故、美丽传说、碑林石刻,是世界地质公园。

【探究结论】开发泰山文化,泰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帝王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还有石敢当、药材和泰山传说等民俗文化;要坚决拆除泰山景区内的违章建筑,铲除那些毫无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没有文化内涵的建筑垃圾;严禁破坏景区内的一草一木,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政府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鼓励、指导社会公众自觉参与旅游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舆论宣传,增强旅游者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养成良好的旅游习惯。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

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学习聚落的形态,要紧密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城市和乡村不同的景观特色;讲解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时,通过材料和图片让学生分析总结出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从而形成人地协调的理念;利用图片的展示、文字的说明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通过对如何更好的保护文化遗产的讨论,让学生得出应怎样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思路。

五、附板书设计: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一、聚落的形态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什么是聚落1、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

2、聚落的形式:

义城市和乡村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4、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

5、民居与自然环境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