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高考化学 第四单元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规范练13 氮及其化合物.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169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版高考化学 第四单元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规范练13 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课标版高考化学 第四单元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规范练13 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课标版高考化学 第四单元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规范练13 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课标版高考化学 第四单元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规范练13 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课标版高考化学 第四单元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规范练13 氮及其化合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版高考化学 第四单元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规范练13 氮及其化合物.docx

《新课标版高考化学 第四单元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规范练13 氮及其化合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高考化学 第四单元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规范练13 氮及其化合物.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版高考化学 第四单元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规范练13 氮及其化合物.docx

新课标版高考化学第四单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考点规范练13氮及其化合物

考点规范练13 氮及其化合物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B.NO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

C.NO2通入FeSO4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D.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NO、CO和N2

2.在15.2g铁和铜组成的合金中加入过量的硝酸溶液,合金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X,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25.4g沉淀,则下列表示气体X组成的选项中合理的是(  )

A.0.3molNO、0.1molNO2

B.0.3molNO2、0.1molNO

C.0.6molNO

D.0.3molNO2

3.(2017江西萍乡一模)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A.使石蕊溶液变红

B.与铜反应放出NO气体,生成Cu(NO3)2

C.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

D.与S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

4.将O2和NH3的混合气体448mL通过加热的三氧化二铬,充分反应后,再通过足量的水,最终收集到44.8mL气体。

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可能是(假设氨全部被氧化;气体体积均已换算成标准状况)(  )

①231.5mL ②268.8mL ③287.5mL ④313.6mL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③

5.将5.6g铁投入浓硝酸中,产生红棕色气体A,把所得溶液减压蒸干,得到20gFe(NO3)2和Fe(NO3)3的混合物,将该固体在高温下加热,得到红褐色的Fe2O3和气体B,A、B气体混合通入足量水中,在标准状况下剩余气体的体积为(  )

A.1120mLB.2240mL

C.336mLD.4480mL

6.“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①实验室中收集氨气采用图甲所示装置

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反应的实验时采用图乙所示装置

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的实验

④实验室中采用图丙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7.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将甲和乙两种混合气体同时通入过量的丙中,一定能产生沉淀的组合是(  )

序号

CO2

SO2

石灰水

HCl

CO2

石灰水

CO2

SO2

Ba(NO3)2溶液

NO2

SO2

BaCl2溶液

CO2

NH3

CaCl2溶液

A.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用下图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下表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

气体

a

b

c

A

NO2

浓硝酸

铜片

NaOH溶液

B

CO2

稀硫酸

石灰石

饱和NaHCO3溶液

C

O2

H2O2溶液

二氧化锰

浓硫酸

D

NH3

浓氨水

生石灰

碱石灰

9.在1L溶液中含有Fe(NO3)3和H2SO4两种溶质,其浓度分别为0.2mol·L-1和1.5mol·L-1,现向该溶液中加入39.2g铁粉使其充分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中Fe3+物质的量为0.8mol

B.反应后产生13.44LH2(标准状况)

C.反应后溶液中Fe2+和Fe3+物质的量之和为0.9mol

D.由于氧化性Fe3+>H+,故反应中先没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气体

10.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g(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

B.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C.混合酸中N的物质的量为0.4mol

D.混合酸中H2SO4的浓度为5mol·L-1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50分)

11.(16分)氮的氧化物(用NOx表示)是大气污染物,必须进行处理。

(1)汽车尾气主要含有CO2、CO、SO2、NOx等物质,这种尾气逐渐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①汽车尾气中的CO来自于

 ,

NO来自于 。

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                   (至少填两种)。

②汽车尾气中的CO、NOx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催化转化法处理,使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2)用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

已知:

4NH3+6NO5N2+6H2O,8NH3+6NO27N2+12H2O。

同温同压下,3.5LNH3恰好将3.0LNO和NO2的混合气体完全转化为N2,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之比是     。

(3)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若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得到一种钠盐,该钠盐的化学式是                。

12.(16分)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通常是装置内外存在压强差。

(1)图a所示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

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

A.HCl和H2OB.O2和H2O

C.NH3和H2OD.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如图b所示装置。

①在图b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②在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

A.浓硫酸B.食盐

C.硝酸钾D.硫酸铜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

③比较图a和图b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a是    (填“增大”或“减小”,下同)上部烧瓶内的气体压强;图b是    下部锥形瓶内的气体压强。

13.(18分)甲、乙两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硝酸与铁反应的产物。

文献记载:

ⅰ.在浓硝酸和活泼金属反应过程中,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其生成的产物有+4、+2、-3价等氮的化合物。

ⅱ.FeSO4+NOFe(NO)SO4(棕色)(ΔH<0)。

ⅲ.NO2和NO都能被KMnO4氧化吸收。

甲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CO2,关闭弹簧夹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浓硝酸缓慢滴入烧瓶中,关闭活塞

无明显现象

加热烧瓶,反应开始后停止加热

①A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B中溶液变棕色;C中溶液紫色变浅

②反应停止后,A中无固体剩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滴入浓硝酸,加热前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

(2)检验是否生成-3价氮的化合物,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3)甲取少量B中溶液,加热,实验现象是

 。

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

甲依据该现象得出的结论是A中有NO生成。

(4)乙认为甲得出A中有NO生成的证据不足。

为获取充足的证据,乙仍采用该装置和操作进行对照实验,乙做出的改变是           ,证明有NO生成的实验现象是                。

(5)证明A中溶液是否含有Fe2+和Fe3+,选择的药品是    (填序号)。

a.铁粉b.溴水

c.铁氰化钾溶液d.硫氰化钾溶液

参考答案

考点规范练13 氮及其化合物

1.B NO易被氧化为NO2;NO2通入溶液中生成HNO3,HNO3能把Fe2+氧化成Fe3+,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N2不是污染物。

2.B 由题意知15.2g铁和铜组成的合金转化生成25.4g氢氧化铁、氢氧化铜沉淀,利用质量守恒则沉淀中m(OH-)=25.4g-15.2g=10.2g,n(OH-)=10.2g÷17g·mol-1=0.6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金属提供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氢氧根的物质的量,即金属提供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6mol。

若生成0.3molNO、0.1molNO2,则转移电子为0.3mol×(5-2)+0.1mol×(5-4)=1mol,A项错误;若生成0.3molNO2、0.1molNO,则转移电子为0.3mol×(5-4)+0.1mol×(5-2)=0.6mol,B项正确;若生成0.6molNO,则转移电子为0.6mol×(5-2)=1.8mol,C项错误;若生成0.3molNO2,则转移电子为0.3mol×(5-4)=0.3mol,D项错误。

3.B 使石蕊变红,只能说明硝酸具有酸性,不能说明硝酸具有氧化性,A错误;与铜反应生成Cu(NO3)2和NO气体,生成硝酸铜表现酸性,生成NO表现硝酸的氧化性,B正确;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说明硝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说明硝酸具有氧化性,C错误;与S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只表现硝酸的氧化性,不表现酸性,D错误。

4.B O2和NH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充分反应后,再通入足量的水,发生反应4NO+3O2+2H2O4HNO3。

若最后剩余的44.8mL气体是NO,设原混合气中V(NH3)=xmL,则V(O2)=(448-x)mL,第1个反应中消耗的V(O2)=xmL,生成的V(NO)=V(NH3)=xmL,第2个反应中消耗的V(O2)=(x-44.8)mL,故xmL+(x-44.8)mL=(448-x)mL,解得:

x=160.5,则原混合气体中V(O2)=(448-x)mL=(448-160.5)mL=287.5mL。

若最后剩余的44.8mL气体是O2,设原混合气体中V(NH3)=ymL,则V(O2)=(448-y)mL,两个反应共消耗的V(O2)=ymL+ymL=2ymL,则448-y-2y=44.8,解得:

y=134.4,原混合气体中V(O2)=(448-134.4)mL=313.6mL。

5.B 因最后气体为NO,设其物质的量为xmol,根据守恒思想,计算时抓住反应的始末态即可。

反应物可看作Fe、HNO3和水,最终生成物是Fe2O3和N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

5.6g÷56g·mol-1×(3-0)=xmol×(5-2),解得x=0.1,故剩余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1mol×22.4L·mol-1=2.24L=2240mL。

6.C 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氨气溶于水呈弱碱性,可以使滴有酚酞的水变红,①符合“绿色化学”;氯气有毒,与钠反应后,多余的氯气被碱液吸收,②符合“绿色化学”;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有毒,一氧化氮可以用气球收集,④符合“绿色化学”;浓盐酸和浓氨水都易挥发,③不符合“绿色化学”。

7.D ①②中石灰水过量,一定有沉淀生成。

③CO2与Ba(NO3)2不反应,SO2与Ba(N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