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含答案100.docx
《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含答案1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含答案100.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含答案100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西双版纳)如图中的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地区,他们属于什么人种( )
A. 黑色人种
B. 白色人种
C. 黄色人种
D. 混血人种
【答案】B
【解析】【分析】居住于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主要使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故选:
B
【点评】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
2. 2019年3月8日,《航拍中国第二季·福建》在CCTV-9播出,读下面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①山脉是( )
A. 武夷山
B. 太行山
C. 雪峰山
D. 戴云山
(2)右图是福建沿海某岛屿的传统民居石厝,其低矮、窗小、顶缓的设计主要是为了( )
A. 防震 B. 防风 C. 防洪 D. 防沙
(3)关于福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B. 城市大多沿河沿海分布
C. 西隔武夷山与江西相邻
D. 闽江在宁德市注入南海
【答案】
(1)D
(2)B
(3)D
【解析】【分析】
(1)图中①山脉是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五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
也是戴云山脉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
故答案为:
D。
(2)读图可知,当地传统民居石厝的特点是:
低矮、顶缓、窗小。
石厝是当地居民从实用出发,针对海岛资源和气候发展起来的一种石结构建筑。
当地缺砖少木,石材于是成为主要建筑材料。
风是海岛民居最可怕的敌人,少开窗和开小窗,为的都是防风。
故答案为:
B。
(3)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西隔武夷山与江西相邻,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城市大多沿河沿海分布;闽江在福州市注入东海。
故答案为:
D。
【点评】
(1)福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峰岭连绵不断,山地丘陵约占陆地总面积的80%,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素称“东南山国”。
主要山脉有武夷山脉、杉岭山脉、太姥山脉、戴云山脉、玳瑁山脉、博平岭山脉。
(2)福建省简称“闽”,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
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在夏秋季节常受到台风的影响。
(3)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呈东北-西南走向。
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
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3.小明计划到澳大利亚留学。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小明需要加强学习的语言是( )
A. 英语
B. 法语
C. 西班牙语
D. 阿拉伯语
(2)为更好的适应当地生活,他最好了解以下哪种宗教习俗( )
A. 佛教
B. 道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答案】
(1)A
(2)C
【解析】【分析】
(1)英语是适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
澳大利亚通用英语,故选:
A。
(2)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澳大利亚主要信仰基督教,故选:
C。
【点评】
(1)世界六大语言的分布区域:
汉语主要分布于中国以及新加坡、马拉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英语主要分布于欧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几亚洲南部等地区;俄语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及东欧部分地区;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国家。
(2)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4.聚落是人们的聚居地。
爱护聚落,人人有责。
结合漫画,回答下列小题。
(1)该漫画中的聚落景观,可描述为( )
A. 林海雪原
B. 沟壑纵横
C. 高楼林立
D. 大漠辽阔
(2)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
A. 禁止焚烧秸秆
B. 珍惜每寸土地
C. 杜绝乱扔乱放
D. 实行达标排放
【答案】
(1)C
(2)C
【解析】【分析】
(1)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
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
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
读图可知,该漫画中的聚落景观,可描述为高楼林立;结合题意。
(2)读图可知,该漫画是乱扔乱放垃圾,从以上四的标语中来看杜绝乱扔乱放是比较贴切的;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
(1)A;
(2)B;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
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5.留尼汪岛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
读下面相关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岛屿城市分布主要特点是( )
A. 在岛上均匀分布公路
B. 沿海、沿交通线分布
C. 沿河、沿海分布
D. 沿交通线、沿河分布
(2)该岛对外的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是( )
A. 公路运输、海洋运输
B.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
C. 海洋运输、航空运输
D. 铁路运输、公路运输
(3)下列有关该岛发展经济的做法,不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是( )
A. 广泛种植温带水果
B. 大力发展热带海洋旅游业
C. 加大对西部班瑚礁景区的合理开发
D. 大力发展服务业
【答案】
(1)B
(2)C
(3)A
【解析】【分析】
(1)由图示信息可知,留尼汪岛上的城市分布沿海、沿交通线分布,故选B。
(2)岛屿被海洋所包围,因此该岛对外的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是海洋运输、航空运输,故选C。
(3)由图示及题干信息可知,留尼汪岛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不适宜广泛种植温带水果;留尼汪岛可加大对西部珊瑚礁景区的合理开发,大力发展热带海洋旅游业、服务业,故选A。
【点评】
(1)影响城市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如地形、气候。
河流等,对早期城市的选址影响较大;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政治、自然资源、宗教、科技和旅游等,对现代城市形成影响较显著。
(2)铁路运输能力大,成本低,受自然条件限制小,连续性强。
但建设投资大,占地多;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短途运输速度快,受地形气候条件限制小,适合短途的客运、货运;水运运量大,运输成本低,适合于运输距离长、运量大的物品。
但运输速度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连续性差;航空运输速度快,适合长途旅客运输和体积小、价值高的物资以及鲜活产品等货物的运输。
(3)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
从地形条件来看,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低山丘陵地带可发展果林业,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地区可发展养殖业。
6.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最有可能形成聚落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分析】解:
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读图可知,图中③处位于平原,地形平坦,在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最有可能形成聚落。
故答案为:
C。
【点评】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按照聚落的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7.民居是人们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智慧结晶。
下列建筑风格最能体现湘西民族特色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解:
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A项是西亚地区墙厚窗小的碉堡式建筑,B项是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的冰屋,C项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窑洞,D项是“干栏式”吊脚楼,即底层架空,上层居住的一种建筑形式,是湘西地区的特色民居。
故答案为:
D。
【点评】不同地区充分利用当地的物产、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建造居住空间,形成了各异的民居特色,如节约土地资源且利用坡地的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适应草原游牧生活,便携易建的蒙古包、适应南方湿热多雨气候的干栏式吊脚楼等等。
8.地坑院也称“天井院”,是黄土高原古人穴居方式的遗留。
这种村落在地上看不到房舍,家家户户掩于地下,构成了独特的地下村庄(下图)。
据此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地坑院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多雨,易于储水
②窑顶平坦,便于耕作
③冬暖夏凉,调节气温
④就地取材,造价低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图中的省区有地坑院分布的是( )
A.
B.
C.
D.
【答案】
(1)B
(2)C
【解析】【分析】
(1)地坑院也称“天井院”,是黄土高原古人穴居方式的遗留,地坑院的特点是冬暖夏凉,调节气温,就地取材,造价低廉。
故答案为:
B。
(2)读图可得,A是贵州省,B是辽宁省,C是陕西省,D是青海省,其中陕西省主要位于黄土高原上,故C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评】
(1)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
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当地居民便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层挖凿成窑洞;中国新疆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建成平顶房,其屋顶可以用来晒庄稼。
(2)黄土高原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横跨中国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分。
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在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9.南通地区滨江临海,总面积8001平方千米,居住总人口约730万人。
读“南通地区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县(市)中,既濒长江又临黄海的是( )
A. 海门 B. 如东 C. 如皋 D. 海安
(2)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南通地区的人口密度约为( )
A. 11人/平方千米
B. 91人/平方千米
C. 110人/平方千米
D. 910人/平方千米
【答案】
(1)A
(2)D
【解析】【分析】南通地区位于江苏省南部,滨江临海,总面积8001平方千米,居住总人口约730万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1)以上四个县中,既濒临长江又临黄海的是海门县,海安市没有濒临长江,如东县没有濒临长江,如皋市没有濒临黄海,故选A。
(2)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由南通市的面积和人口总数可知,南通地区的人口密度约为910人/平方千米,故选D。
故答案为:
(1)A;
(2)D;
【点评】
(1)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上即可得出答案,比较简单。
(2)考查人口密度的计算,关键是学生要记住计算公式,同时要注意单位变化。
10.(西双版纳)下列景观属于乡村聚落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ABD主要是高楼大厦,人口密度大,属于城市聚落。
C为乡村聚落,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根据题意。
故选:
C
【点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
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
11.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岡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下图为某区域景观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三题。
(1)该区域( )
A.河流是内流河
B.有高原和平原
C.森林多在平原
D.桥梁跨越河流
(2)图中( )
A.农田主要分布在山区
B.聚落主要集中在平原
C.山区修路取最短路线
D.城市建设要靠近湖泊
(3)“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中,人类应在( )
A.陡坡开荒,扩大耕地增加粮食产量
B.河流上游拦水,减少山区灌溉面积
C.山区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河流下游填湖,建设大规模的城市
【答案】
(1)D
(2)B
(3)C
【解析】【分析】
(1)由图可知,河流流入海洋,是外流河,主要地形类型为山地和平原,没有高原,森林多分布在山地,桥梁跨越河流,故答案为:
D。
(2)由图可知,农田主要分布在平原,聚落主要集中在平原,山区修路选择最平缓的路线,城市建设靠近河流,农田靠近湖泊,故答案为:
B。
(3)陡坡开荒,扩大耕地增加粮食产量,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引发水土流失;河流上游拦水,减少山区灌溉面积,不利于农田的发展;山区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河流下游填湖,建设大规模的城市,导致湖泊调蓄能力下降,故答案为:
C。
【点评】
(1)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如平原地区是聚落的最佳选址区位,中纬度沿海地区气候温和,聚落往往比较集中。
交通便利的地区像交通路线交汇处、沿海沿河等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2)山区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开发时要注意保护性开发。
如在缓坡可以修梯田,既增大了耕地面积,又减少了水土流失。
在陡坡则需要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改变山区经济结构,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这样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可以促进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12.(长沙)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是我国多雪地区,当地民居多为人字型屋顶,窗户较小的木屋,该民居结构主要功能是
A. 防御风沙
B. 防御台风
C. 防御风雪
D. 防御地震
【答案】C
【解析】【分析】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喀纳斯是我国多雪地区,每到冬季,这里就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厚厚的积雪,构成童话般的冰雪梦境。
当地人将粗大笔直的红松整木两端挖槽,相互嵌扣,木头之间的缝隙用泥巴粘合,屋顶普遍采用人字形,以便于防御风雪。
故选:
C。
【点评】考查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要理解记忆。
13.(2017·通辽)读下面某大洲轮廓图,关于该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主要分布于东部、东南部和南部
B. 南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
C. 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D. 所有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答案】A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该大洲是亚洲。
亚洲人口主要分布于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南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
从半球位置来看,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亚洲国家中日本属于发达国家,故选A。
14.(昆明)关于世界人种和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
B. 黑色人种的故乡是南、北美洲
C. 阿拉伯人信仰基督教
D. 佛教建筑物为清真寺
【答案】A
【解析】【分析】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A正确;
黑色人种的故乡是撒哈拉以南非洲,B错误;
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C错误;
佛教建筑物为佛塔或寺庙,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D错误。
故选:
A
【点评】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非洲的北部,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
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教徒以亚洲为最多,在亚洲又集中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15.下图四地中,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定居的场所,往往分布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以上四个地区中,甲是高山、乙是地形崎岖的山地,丙是沙漠地区,不利于聚落的形成,而丁地属于平原地区,适合聚落的形成。
故答案为:
D
【点评】考查聚落形成的地理条件,其中的第一点就是地形地势的选择,那种地形平坦,地势稍低的地方最有可能发展成聚落。
16.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造成近800年历史的箭形塔尖倒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次日发表声明:
“巴黎圣母院是历史、建筑和宗教遗产的杰出代表,也是文学遗产的丰碑,是我们集体记忆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她属于法国,也属于全人类。
这起灾难提醒我们,遗产具有将我们的心连结在一起的力量。
我们已陆续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支持信。
”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建筑属于( )
A.佛教建筑
B.伊斯兰教建筑
C.基督教建筑
D.犹太教建筑
(2)图中景观的遗产类型是( )
A.自然遗产
B.非物质遗产
C.文化遗产
D.自然、文化双遗产
(3)此次事件反映出,保护世界遗产是( )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唯一责任
②为了促进世界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③体现所有文化同等被尊严的体现
④指只保护文物、古建筑群和历史遗址
⑤全人类共同的主题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答案】
(1)C
(2)C
(3)D
【解析】【分析】
(1)世界的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欧洲西部主要信仰基督教,巴黎圣母院是基督教的建筑。
(2)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文化景观遗产四类。
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物质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巴黎圣母院属于文化遗产。
(3)读材料分析可知,保护世界遗产是为了促进世界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体现所有文化同等被尊严的体现,是全人类共同的主题。
故答案为:
(1)C;
(2)C;(3)D;
【点评】
(1)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宗教是一个一神论的宗教,指所有相信主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教会,基本经典是《圣经》。
伊斯兰教遍布亚、非两个大洲,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印度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
三大宗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