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1504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课题

时、分、秒

教学内容

教学复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

教学

重难点

课前口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

情境激趣:

同学们,知道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咱一块上课,高兴吗?

同学们还记得2010年12月31日晚上12点59分)嫦娥1号发射的情景吗?

在这个场景中还藏着一些数学知识呢,想再次来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吗?

好,让我们跟着指挥长一起来为它倒计时加油吧!

师生一起倒计时:

10、9、8、7、6、5、4、3、2、1!

师小结:

在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板书课题:

秒的认识。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直观感受1秒和几秒。

(1)观察钟面模型,复习旧知。

师:

(出示钟面)还认识它吗?

请学生来介绍一下时钟。

(二)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听一听,说一说)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

在钟面上还有一个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来(秒针)谁来描述哪颗针是秒针呢?

(又细又长的那颗)。

师:

那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

钟面上,秒针伴着“嘀哒”声走了几小格。

)生自由回答。

师:

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

生: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

板书: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验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过渡:

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长呢?

我们静静的来感受一下1秒有多长。

(1)(钟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吗?

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次要想一个办法在心里记一记1秒有多长。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

(拍一下手、跺一下脚、说2个字、点一下头)

(3)你感觉1秒怎么样?

(学生发表意见。

师小结:

1秒的确很短,秒是比时和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三)互动体验,感受几秒,加深对1秒的认识。

1、体验10秒。

师:

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你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10秒有多长。

当你觉得到10秒了就睁开眼睛,悄悄的举起你的小手,记住你看到的是几秒钟。

学生活动,然后反馈。

2、感受15秒。

师:

还想做这个游戏吗?

提高一下难度,感受一下15秒行不行?

那秒针要从12走到几呢?

学生活动。

(四)体验探索,发现1分=60秒。

师:

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鼓励一下自己吧,下面老师要送一个礼物给大家,送一段美妙的音乐来轻松一下,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用你自己的方法感受一下这段音乐有多少秒?

(播放一段60秒的音乐“梁祝”。

师:

秒针走了多少秒?

这段音乐是多少秒?

生:

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了1小格是1分钟。

师:

我知道这段音乐是60秒,现在又说是1分钟。

到底是1分钟还是60秒?

生:

1分=60秒。

课堂小结:

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认识了时间单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长,还知道了1分=60秒。

三、练习、感受,加深认识

如果给你10秒,你觉得能干什么?

学生交流。

那10秒到底能干什么呢?

学生活动。

四、课堂小结人们常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就是时间的价值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说。

祝贺大家今天收获可真不少,相信小朋友们今后都能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利用,做时间的主人。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内容

教学复案

教学目标

1、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

重难点

课前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 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    )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 秒针走一圈的时间是(    ) 

1时等于(   )分   1分等于(   )秒 

2、教师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如:

5时,3时20分,6时,9时50 分等。

问:

1时等于多少分?

那么2时呢?

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通过类推得出结论) 

1时 = (  )分 1分 = ()秒 5时 = ( )分 

180分=( )时  120秒=( )分 

3、引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2:

(投影出示小明上学的情景图) 

师: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说一说,教师及时的补充、引导。

 小精灵要求我们解答的问题是什么?

 

(7:

30离家,7:

45到校。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  

小组讨论: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怎样想呢?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 

汇报交流总结: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选择嘴优化的方法。

(在计算方法上肯定学生的多种正确思路,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

)      

2、出示商店营业时间图 

师: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帮助图中的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三、练习巩固 

1、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2、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

6时至6时25分,经过几分?

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3、63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填写,并说明理由。

 4、64页的第5题,师生共同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5、65页的第8题,小组讨论交流,再汇报总结。

 四、小结 

这节课你又收获了什么新知识?

你认为用怎样的方法计算有关经过时间最好?

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

一节课3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

 

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

7:

30离家,7:

45到校。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45-30=15(分钟) 

              答: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内容

教学复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2、通过对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

教学

重难点

课前口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

你们知道奥运会是什么时候吗?

还有几天呢?

可把他累坏了,大家愿不愿意帮老师算一下呢?

不过在帮之前,他想先了解一下同学们第五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

师: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交流

(2)汇报:

展示学生所写的,并引导说板书:

师:

第五单元学了哪些知识呢?

(板书:

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

师:

时分秒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1分=60秒1时=60分

师:

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

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1、在()里填上“〉”“<”或”“=”

9分()90秒3时()100分5时()500分

结合学生的回答,师讲解。

2、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35().

(2)看一场电影要2().

(3)小明跑100米要用16().

(4)工人叔叔每天要工作8()

三、知识应用能力拓展

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60秒.()

2.时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12小时.()

3.妈妈上午7:

30上班,11:

30下班,她上午工作了4小时.()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

1.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

A.1分钟B.5分钟C.1小时

2.秒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

A.1秒B.1分C.1小时

3.小红1分钟写5个字,6分钟可以写()个字.

A.6B。

5C.30

三、解决问题

1、.广播电台播讲小说的时间是在下午4:

00到4:

30,播讲了()分钟.

2、.从上海乘火车到无锡需要2小时,火车上午9时从上海站开出,上午()时到无锡.

3.看钟面填空

 

课后反思

课题

教学内容

教学复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方法。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课前

口算

教学

过程

(一)基础训练

【口算】34+832-1061-60

42-2015+3060+4

(二)新知学习

1.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2.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1。

(2)分组探讨解决。

师:

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

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小结】算法1、从高位算起,用第一个加数加第二个加数的整十数;再用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第二个加数个位上的数。

算法2、可以依照笔算的方法,从低位算起。

鼓励学生用多种思考方法

(3)学习例2。

(4)学生自行解决

【小结】归纳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步骤:

要把加上或减去的两位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3.揭示课题

师:

现在观察今天研究的这几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指名汇报,板书课题: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口算:

【提高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3=6774-()=2857-()=18()-46=38

2.被减数是64,减数是47,差是多少?

3.一个数加上13等于98,这个数是多少?

4.一个数减去36等于34,这个数是多少?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课题

教学内容

教学复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学会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课前口算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解答题】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笔算:

35+63=28+57=79-56+93-66=

3.回顾列坚式时要注意的问题。

(二)新知学习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3

2.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师:

你能根据收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你有什么办法解决问题?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师:

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题目,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有什么不同?

(指名汇报:

学的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板书课题:

几百几十的加减法)

【小结】列竖式要注意的问题:

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3.笔算加法,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笔算减法,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借一。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用坚式计算:

【提高练习】

【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估算

教学内容

教学复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对计算结果的合理估算。

2.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对计算结果的合理估算。

课前口算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复习近似数】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    )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    )米,

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

(二)新知学习

1.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出示例4

2.自主探索,探索新知

(1)根据例题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并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①六年级的总数是多少人?

(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教师板书学生的估计过程)

【小结】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

②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估算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取整十或整百的方法进行估算。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

2.

【拓展练习】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学复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重难点

课前口算

教学过程

一、准备学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教材102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52+35   86-34    47+33   23+69    62—18    70—26 

  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口算步骤)。

   

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

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3.口算练习。

 

整理复习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要求他 们互相评价。

 二、基本训练。

 

  1.“整理和复习”第2题。

 

  

(1)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独自完成第2题。

(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采用笔算,要特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2.笔算练习。

 

  完成整理复习第2题。

 

通过独立尝试、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明白应该怎样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

       

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仿照第2题的形式先由教师出数,学生算;然后2个同学一组,相互出数,相互计算。

 

三、技能训练。

 

   1.集体研讨“整理和复习”第3题。

   

(1)大屏幕出示第3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讨论交流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

问题是什?

    

(3)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正。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四第3题。

 

  先独自估算出结果,然后集体交流估算的思考过程。

同时教师可结合这一学习内容使学生了解到上海的“东方明珠”是亚洲最高的广播电视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复习总结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

请你口述一遍1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还存在问题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学复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测量,理解1毫米的长度概念,掌握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

重难点

课前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

2、请同学们说一说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二、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

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究竟数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

发现什么问题没有?

请同学们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三、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长:

宽:

厚: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的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

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来表示。

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板书:

毫米的认识)

学生举例说说1毫米到底有多大,形成表象。

理解毫米的具体概念。

2、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长度相等)

从观察和数格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

1厘米=10毫米

老师板书:

1厘米=10毫米

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那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

(硬币、磁卡、钥匙等)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

(电脑演示:

自动铅笔,签字笔标签0.5mm,0.7mm等,天气预报,今日降雨量达到了多少毫米。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或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

然后同桌同学合作验证猜的结果对不对。

4、巩固练习

5、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学复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3、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重难点

课前口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它叫什么吗?

到现在为止,我们共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用语言表述或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二、探究新知

1、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1)估算课桌的长和宽。

(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和宽。

(3)汇报测量方法: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四位小朋友,(出示例2情境图)他们也参加了我们的测量活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们是怎样测量的。

用学生尺测量

方法一:

10厘米为一段连续测量方法二:

2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用米尺或卷尺测量均可。

(4)针对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的方法,师提出“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板书:

分米)

类似课桌的长和宽这样的长度,一般选用分米作单位来表示。

2、了解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1)观察测量尺,你们能不能从中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板书: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会以分米为单位进行测量

(1)以分米、厘米为单位,测量课桌的宽是()分米()厘米,课桌的高是()分米()厘米

(2)以分米、厘米为单位,测量前后两张桌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分米()厘米。

4、建立1分米的概念。

(1)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2)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的长度。

(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估测一下黑板的长度约是多少分米。

指名到前面测量,看谁估测的最接近准确长度。

三、巩固练习

四、思维训练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学复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

(3)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难点

课前口算

教学过程

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

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

(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

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

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

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

(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

(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

(米)

师:

如果要测量郴州到广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

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郴州到广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

那用什么单位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

千米(板书课题:

千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4.出示学校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多媒体)。

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1圈是200米,跑5圈大约就是1000米。

说说你昨天体育课跑五圈的感受。

知道五圈是多少米吗?

想一想:

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

(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15分钟)。

  

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5、分小组讨论

估计一下,从学校门口到附近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想一想,可用哪些方法进行测量的?

(步测、时间、速度表等)

出示学校附近的地图,研究其中可以获得的信息和知识。

哪些长度计量时应该用千米作单位?

生活中你看到哪些地方是用了千米这个单位的?

举例子说明,说得越多越好。

(课件出示:

公路边的里程标志、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摩托车和汽车的速度表等)

6、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看见过千米?

学生讨论,反馈。

(1)出示公路图

说明:

“37km”指的就是从某地到这个里程碑的路程是37千米。

(2)公路路标图

说明:

从这里到前方的唐山有144千米的路程。

(3)摩托车仪表图

说明:

指针到20位置,就是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驶。

(4)限速标志

说明:

这是要求机动车在景区内每小时不能以超过10千米的速度行驶。

7、1千米的读法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

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

千米有时也用Km表示。

8、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

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学复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理解吨与千克的关系,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操作、观察、比较、想象、推算、归纳等数学活动中,体验1吨的实际重量,能对物体的质量进行估计,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数学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倾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意识到节约能源和注意安全的重要性,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