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1127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

《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docx

三年级下册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统计

一、单元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此外,教材在这儿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平均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单元分为两小节,内容结构如下:

三、教学重难点

单元重点:

学会看两种新的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单元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

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

这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五、课时安排:

六课时

第1课时:

横向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页的例1及练习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根据整理后的数据完成横向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

例2用:

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

(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

你有什么好办法?

(统计)

二、出示学习目标。

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

纵轴表示什么?

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

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4.提问:

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5.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汇报。

6.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7.讨论:

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

哪种应该少进些?

你能说说理由吗?

四、教师精讲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预测和决策作用。

五、巩固提高

1.课本40页第1、4题

2.A、B、C、D四人进行穿珠子比赛,同样完成穿100个珠子任务,所用的时间如下。

请同学们看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1)()的速度最快。

()的速度最慢。

(2)A与B平均用的时间是多少秒?

(3)D与C平均用的时间是多少秒?

(4)A、B、C、D平均用的时间大约是多少秒?

(保留整数)

六、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的例2及练习十的第2、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复式统计表,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

2.明确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不同。

3.培养学生做事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

能根据复式统计表,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表示数量的数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

教学准备:

空白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座位图)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2.提问:

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二、出示学习目标。

能根据复式统计表,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

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学习例2。

1.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2.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4.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5.学生讨论:

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

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6.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7.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8.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

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9.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10.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四、巩固提高:

1.40页2、41页3、5题。

2.下面是三位同学看书情况的统计图。

(1)小丽、明明和大庆平均每人看书多少本?

(2)请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练习课

一、填空题。

1.小李走了5步,一共走了340厘米,小李平均每步走()厘米。

2.明明读一本课外书,第一天读了17页,第二天读了23页,第三天读了20页,他一共读了()页。

3.有两箱苹果,甲箱重10千克,乙箱重8千克,从甲中拿()千克放到乙箱中,两箱的苹果一样重,这样两箱都是()千克。

4.三年级同学在二月到六月份做好事的件数如下:

二月20件;三月40件;四月30件;五月25件;六月35件。

(1)将上面的数据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月份

合计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件数

(2)()月份做的好事最多,()月份做的好事最少。

(3)三月份比五月份多做好事()件。

(4)二到六月份一共做好事()件。

(5)平均每月做好事()件。

二、计算题。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10×27=    21×30=     35+17=

 30×80=    280÷7=    0÷45=

2.列竖式计算。

4×27=68×7=

46×80=563÷8=

三、我会做:

下图是跑1000米的时间统计表。

请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他们中谁最有可能入选校田径队?

在他下面打个“√”。

单位:

130

150

()()()()

四、三年级同学要购买饮料开联欢会。

请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瓶)

1.买得最多的饮料是(),买了()瓶。

2.百事可乐买了()瓶,橙汁买了()瓶。

3.三年级的同学最喜欢的饮料是()。

4.平均每一种饮料买了()瓶。

5.看了统计图,你从健康角度出发,想对大家说什么?

教后反思:

 

第4课时:

平均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的例1及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校“捡回一个希望”角学生参加收集矿泉水瓶情境,谈话导入。

1.他们在干什么?

其中有一个红领巾小队收集的情况是这样的(给出数据、7个 、5个 、8个)。

2.看了这些数据,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你是怎么发现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1.刚才有同学发现了这四位同学平均每人收集了6个矿泉水瓶,谁能说说平均是什么意思?

2.这四位同学收集的个数如果都一样多的话,每个人收集了6个,这个数,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

3.他是怎么得到平均每人收集6个的呢?

请同学们拿出学习材料,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最后,推选一位同学介绍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

反馈

小组汇报

4.他们用到了估算的方法,我们一起来估算一下,(教师把一根水平线移到7块的高度),平均数会是这么多吗?

(继续往下移动水平线到4块的位置)会是这么多吗?

(继续把水平线慢慢往上移)体验平均数。

为什么呢?

5.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得不一样多的数量,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同样多,就得到了他们的平均数。

你们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板书)还有其他方法吗?

(以多补少)

6.那平均数是不是就是以前学过的每份数呢?

为什么?

(7+5+4+8)表示什么?

总数量(板书)4又表示什么呢?

总份数,那你们知道平均数可以怎么求吗?

7.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讨论,尝试,发现了平均数,学会了求平均数。

知道这个红领巾小队平均每人收集6个。

如果我们全班40名同学都去参加,一次可以收集多少个呢?

你是怎么想的?

这就是平均数的一个用处。

我们还可以推想出全年级的收集的个数。

四、巩固提高。

1.练习十一1、2小题。

2..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你们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吗?

老师这里有一组来自会展中心博览会的消息。

出示下列信息:

 

(1)美食节开幕后,第一天参观的有3万人;第二天参观的有4万人;第三天参观的有1万人。

 

(2)李刚参加打靶比赛,第一次中了7环,第二次中了9环,第三次与第四次共中了16环。

3..你能求什么问题?

请大家做在练习本上。

反馈时强调:

我们在求平均数时要找准总数量与总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4.QQ为参加自行车山地比赛进行训练,训练路线如下。

(1)一共行驶多少小时?

(2)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3)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五、拓展练习。

1.生活当中还有那些地方也用到平均数呢?

2.平均数在生活中的用处确实非常广泛,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平均体重,平均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平均身高的情况,你们想一想老师还需要了解些什么?

3.老师了解了这么些数据:

(出示)你们能求出这一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吗?

自己试一试。

六、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平均数

    例1:

先合后分  (14+12+11+15)÷4

           =52÷4

                   =13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教学内容:

教材第43页的例2及练习十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

2.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及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两个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

2.如果两个篮球队进行身高比较,你认为哪个队队员身高高些?

王强是欢乐队中最高的队员,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个信息就下结论欢乐队总体身高比开心队高吗?

为什么?

3.讨论:

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

二、出示学习目标:

能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

三、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引导学生探索用平均数的方法比较)

1.合作学习

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

2.提问:

142厘米表示什么?

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3.144厘米表示什么?

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4.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

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

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运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师:

看到你们这么勤奋好学,又学得那么有水平。

老师今天也特别高兴,我相信你们以后会发现和自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其实“平均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在生活实际中应用也很广,你们回忆得起来吗?

对我们上课的评分,也可以来比较,哪一周课堂得分高、哪一周课堂得分低?

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 

出示上两周课堂评分。

[板书:

   100分         98]

[板书:

  99分          99]

[板书:

   98分          99]

你们认为第一周课课堂评分肯定比几分多,比几分少?

师生共同演算:

平均分是多少?

四、巩固提高:

1.课本练习十一第3-5题。

2.许军的作文参加比赛,7个评委的打分分别为:

93分、88分、61分、89分、90分、91分、97分。

(1)这7个评委打的平均分是多少?

(2)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再计算平均分,平均分是多少?

(3)你认为哪一种平均分比较公平合理?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

         平均数的应用

          例2、(148+142+139+141+14)÷5=142(厘米)

                  答:

欢乐队平均身高是142厘米。

                   (144+146+142+145+143)÷5=144(厘米)

                   答:

开心队平均身高是144厘米。

                      开心队在场上的身高占优势。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单元检测

一、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500÷5=    80×5=   20×30 =    2700÷9=

12×2=   58-29=    21×4 =    630÷7=

15×20=     200÷4=    44×2= 532×6=         

二、填空。

1.小明15岁,红红17岁,两人的平均年龄是(    )岁。

2.小李走了5步,一共走了340厘米,小李平均每步走(    )厘米。

3.明明读一本课外书,第一天读了17页,第二天读了23页,第三天读了20页,他平均每天读(    )页。

三、下面的说法合理吗?

你认为合理的在括号里画“√”,不合理的在括号里画“×”。

1.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58厘米,张民是学校篮球队队员,身高只有150厘米。

(    )

2.小青走8步,共走了520厘米,她每步都走了65厘米。

( )  

3.三

(1)班第一组有12名同学,体重一共是250千克,平均每人的体重大约是20千克。

(    )

4.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三(3)的平均成绩是82分,最高分是100分,最低分是83分。

(    )

5.一个池塘的平均深度是105厘米,小强的身高是150厘米,他虽然不会游泳,但一定不会有危险。

 ( )                       

四、 实践支点

这是三

(2)班二组8名男生的体重、身高记录单:

 姓 名

身高(厘米)

体重(千克)

丰 烨

146

40

钟思杰

138

35

魏 超

148

38

刘 钧

138

36

余一旭

129

35

袁鑫阳

136

35

程 帅

147

39

吴 迪

139

38

请计算出他们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

 

  

 

五、解决问题。

1.一个书架上第一层放了46本书,第二层和第三层共放了70本书,第四层放了52本书,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

  

2.一辆汽车,前4小时行驶240千米,后5小时行驶327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星期天,少先队员帮助敬老院做衣架,小华做7个,小红和小刚合做了13个,小方做4个,平均每个人做多少个?

  

4.期中考试,第一小组有男生3名,女生2名,3名男生总分是264分,两名女生的考试成绩分别是93分和98分。

第一小组平均每人是多少分?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