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北师大版总复习 讲义第三单元 第9讲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与细胞呼吸.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0963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北师大版总复习 讲义第三单元 第9讲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与细胞呼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北师大版总复习 讲义第三单元 第9讲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与细胞呼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北师大版总复习 讲义第三单元 第9讲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与细胞呼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北师大版总复习 讲义第三单元 第9讲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与细胞呼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北师大版总复习 讲义第三单元 第9讲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与细胞呼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北师大版总复习 讲义第三单元 第9讲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与细胞呼吸.docx

《高考生物北师大版总复习 讲义第三单元 第9讲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与细胞呼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北师大版总复习 讲义第三单元 第9讲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与细胞呼吸.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北师大版总复习 讲义第三单元 第9讲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与细胞呼吸.docx

高考生物北师大版总复习讲义第三单元第9讲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与细胞呼吸

考点一 ATP的功能、结构和转化

1.观察图示,说出ATP的功能

由此得出ATP的功能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

2.ATP的分子简式

(1)分子简式:

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

(2)结构示意图

由结构式可看出,ATP的结构特点可用“一、二、三”来总结,即一个腺苷、二个高能磷酸键、三个磷酸基团。

3.ATP的储能和放能过程

项目

ATP的合成

ATP的水解

反应式

ADP+Pi+能量

ATP

ATP

ADP+Pi+能量

所需酶

ATP合成酶

ATP水解酶

能量来源

光能(光合作用)、化学能(细胞呼吸)

储存于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

能量去路

储存于形成的高能磷酸键中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反应场所

胞质溶胶、线粒体、叶绿体

生物体的需能部位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消耗ATP( √ )

(2)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只能单向进行( × )

(3)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 )

(4)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不会同时发生ATP的合成与分解( × )

(5)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 )

(6)“能量”就是指ATP,ATP就是“能量”( × )

2.下图为ATP的结构简图,请思考:

(1)图示a处应为“—H”还是“—OH”?

(2)图示b、c、d所示化学键是否相同?

其中最易断裂和重建的是哪一个?

(3)图示框e的名称是什么?

它与DNA、RNA有何关系?

提示 

(1)图示a处应为“—OH”,即该五碳糖为“核糖”。

(2)图示b为普通磷酸键,c、d则为高能磷酸键,其中d处的键最易断裂和重建。

(3)图示框e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它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当发生转录或逆转录时,它可与DNA链中的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配对。

3.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具体场所分别有哪些?

提示 产生场所有:

胞质溶胶、叶绿体、线粒体;

消耗场所有:

细胞膜、胞质溶胶、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细胞核等生物体的需能部位。

4.请说出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主要储能物质、直接能源物质、最终能量来源。

提示 

(1)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

(2)主要储能物质:

脂肪;(3)直接能源物质:

ATP;(4)最终能量来源:

太阳光能。

题组一 利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ATP

1.(2015·海南,3)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

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

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C.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D.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答案 D

解析 酒精发酵是微生物的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A正确;ATP可以用于细胞的主动运输,如:

Ca2+、Mg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番茄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直接由ATP提供,B正确;A-P~P~P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能量,ATP水解时,高能磷酸键断裂,大量的能量会释放出来,C正确;ATP由腺嘌呤、核糖、磷酸组成,所以D错误。

2.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ATP的阶段需要氧气参与

B.ATP与ADP的组成元素相同,都只含有C、H、O、N、P五种元素

C.ATP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多,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D.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ATP则是向相反方向运动

答案 C

解析 ATP在细胞内的含量是很少的,但是,ATP在细胞内的转化十分迅速,它在细胞内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对于构成生物体内部稳定的供能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动物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氢与氧结合生成水,产生大量的ATP;叶绿体中光反应的场所为类囊体膜,碳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ATP,碳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

3.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AT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TP彻底水解可产生3种有机物

B.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但也能合成ATP

C.虽然所有细胞合成ATP的途径都相同,但它们消耗ATP的途径是不同的

D.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答案 B

解析 ATP彻底水解产物有腺嘌呤、核糖、磷酸,磷酸不属于有机物,A错误;人成熟的红细胞虽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但可通过无氧呼吸合成ATP,B正确;细胞合成ATP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两种,所以细胞合成ATP的途径不一定相同,C错误;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D错误。

题组二 ATP与DNA、RNA在组成上的比较

4.如图是人体细胞代谢部分简图。

图中甲表示ATP,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丁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不同

B.丙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D.在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时,细胞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答案 D

解析 甲→乙→丙→丁表示ATP的逐步水解,每一次水解反应的酶都不同,故A正确;丙为A-P,A是腺苷,由1分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构成,加上1分子磷酸,构成1分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故B正确;丁表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戊表示磷酸,是ATP的组成成分,故C正确;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故乙(ADP)的含量不会显著增加,故D错。

5.在下列几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A.①和②B.①和③

C.③和④D.⑤和⑥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知,“○”中所对应的含义分别为:

①一磷酸腺苷AMP,②腺嘌呤,③DNA分子上的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④RNA分子上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⑤腺苷,⑥腺苷。

1.关于ATP的2个易错提醒

(1)ATP转化为ADP又称“ATP的水解反应”,这一过程需要酶的催化,同时也需要消耗水。

凡是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糖原、淀粉等)的水解都需要消耗水。

(2)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于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可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只用于碳反应);而合成ATP所需能量则主要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或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

2.ATP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3.几种不同物质中A代表的含义

考点二 细胞呼吸的原理

1.有氧呼吸

(1)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并标出各种元素的来源和去路。

答案 如图所示

(2)填写下列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

2.无氧呼吸

(1)完善无氧呼吸的过程

阶段

具体过程

发生场所

第一阶段

C6H12O6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少量ATP)

胞质溶胶

第二阶段

2C3H4O3+4[H]

2C2H5OH(酒精)+2CO2或者2C3H4O3+4[H]

2C3H6O3(乳酸)

(2)写出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①分解成酒精的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能量。

②转化成乳酸的反应式:

C6H12O6

2C3H6O3(乳酸)+能量。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有氧呼吸只有在第三阶段才能产生ATP( × )

(2)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胞质溶胶、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中( √ )

(3)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释放( × )

(4)细胞内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的反应,只发生在细胞有氧时( × )

(5)无氧呼吸能产生ATP,但没有[H]的生成过程( × )

(6)无氧呼吸不需O2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 )

(7)人剧烈运动时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产物( × )

2.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中[H]和ATP的来源与去路

项目

来 源

去 路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H]

葡萄糖和水

葡萄糖

与O2结合生成H2O

还原丙酮酸

ATP

三个阶段都产生

只在第一阶段产生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3.如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呼吸过程图,请思考:

(1)图中③④过程、②过程的场所分别是什么?

(2)人和动物细胞呼吸过程中CO2的产生场所与酵母菌有何不同?

提示 

(1)③、④过程及②过程的第一阶段均在胞质溶胶中进行,②过程的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

(2)人和动物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和胞质溶胶。

题组一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理解

1.下列关于“葡萄糖①,丙酮酸②,CO2”的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

B.②过程可产生ATP,也可不产生ATP

C.②过程可产生[H],也可消耗[H]

D.①过程可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在胞质溶胶中进行

答案 D

解析 ①过程表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动植物细胞中均可发生,并只能在胞质溶胶中进行,A项正确、D项错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C3H4O3(丙酮酸)+H2O酶,CO2+[H]+少量能量,能产生ATP和[H],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是C3H4O3(丙酮酸)+[H]酶,C2H5OH+CO2,不产生ATP和[H],B、C项正确。

2.如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②都是线粒体的组成部分

B.在②和③中都能产生大量的ATP

C.在②和③中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答案 D

解析 ①代表胞质溶胶,②代表线粒体基质,A项错误;仅有③过程产生大量ATP,B项错误;③代表线粒体内膜,与②所含酶的种类不同,C项错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H],甲代表丙酮酸,乙代表[H],D项正确。

3.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或过程①和④

B.真核细胞的胞质溶胶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C.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③消耗[H]

答案 B

解析 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②、①和③或①和④,A项正确;真核细胞的胞质溶胶中能进行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即①和③或①和④,②在线粒体中进行,B项错误;动物细胞中过程②(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比过程①(有氧呼吸第一阶段)释放的能量多,C项正确;包括乳酸菌在内的细胞在进行无氧呼吸过程中,第一阶段(①)产生的[H],在第二阶段(③或④)消耗,D项正确。

题组二 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与相关计算

4.测定下列哪一项,可简便且准确判断贮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  )

A.有无酒精生成

B.有无水生成

C.有无有机物消耗

D.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答案 D

解析 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可以简便、准确地测定,若二者比值等于1,则小麦种子进行的是有氧呼吸;若比值为0,则进行的是无氧呼吸;若比值在0~1之间,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存在。

5.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储藏该植物器官,此时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答案 B

解析 据图可知,CO2的释放量在氧浓度为c时最少,因此氧浓度为c时细胞呼吸最弱,最适合储藏该植物器官;氧浓度为b时,氧气的吸收量为3,CO2的释放量为8,通过计算可知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氧浓度为c时,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说明此时存在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O2的吸收量与CO2的释放量相等,说明该器官可以只进行有氧呼吸,而无氧呼吸被完全抑制。

6.如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的变化情况,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N点时,该器官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

B.M点是贮藏该器官的最适O2浓度,此时无氧呼吸的强度最低

C.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

D.L点时,该器官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

答案 C

解析 N点之后,O2的吸收量与CO2的释放量不等,说明该植物非绿色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还有非糖物质的氧化分解,C正确;由于有非糖物质参与氧化分解,故O2的吸收量与CO2的释放量相等不能说明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M点细胞的总呼吸强度最低,但无氧呼吸强度并不是最低的,B错误;L点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胞质溶胶,D错误。

1.有关细胞呼吸的6个易错点

(1)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直接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根本原因在于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2)无氧呼吸只释放少量能量,其余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3)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物最大的区别是无氧呼吸没有水生成,并且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

(5)真核生物细胞并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蛔虫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6)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如蓝细菌、硝化细菌等,因为其细胞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2.“三看法”判断细胞呼吸的类型

(1)“一看”反应物和产物

(2)“二看”物质的量的关系

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②无CO2释放⇒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③酒精产生量等于CO2释放量⇒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④CO2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⑤CO2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多余的CO2来自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⑥酒精产生量小于CO2释放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多余的CO2来自有氧呼吸。

(3)“三看”反应场所

考点三 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及其应用

1.温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1)原理:

通过影响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

(2)曲线分析

①在最适温度时,呼吸强度最大。

②超过最适温度,呼吸酶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呼吸速率下降。

③低于最适温度,酶活性下降,呼吸速率下降。

(3)应用

①低温下贮存蔬菜和水果。

②蔬菜大棚夜间适当降温以降低呼吸消耗,提高产量。

2.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1)原理:

O2是有氧呼吸所必需的,且O2对无氧呼吸过程有抑制作用。

(2)曲线分析

①O2浓度=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0

③O2浓度≥10%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④O2浓度=5%时,有机物消耗最少。

(3)应用

①中耕松土促进植物根部有氧呼吸。

②无氧发酵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无氧环境。

③低氧仓贮粮食、水果和蔬菜。

3.CO2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1)原理:

CO2是细胞呼吸的最终产物,积累过多会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

(2)曲线分析

(3)应用:

在蔬菜和水果保鲜中,增加CO2浓度可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4.含水量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1)原理:

水作为有氧呼吸的原料和环境因素影响细胞呼吸的速率。

(2)特点:

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快,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慢。

(3)应用

①粮食在收仓前要进行晾晒处理。

②干种子萌发前进行浸泡处理。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贮藏水果时为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应放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 × )

(2)O2浓度为零时,细胞呼吸强度等于零( × )

(3)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 )

(4)及时排涝,以防止豌豆根细胞受酒精毒害( √ )

(5)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增强( × )

2.影响细胞呼吸的内部因素有哪些?

依据分别是什么?

提示 

因素

依据

遗传特性

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

生长发育时期不同

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

器官类型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

3.水果、蔬菜和种子的储存条件有哪些不同?

提示 

(1)蔬菜和水果应储存在“零上低温、湿度适中、低氧”的条件下。

(2)种子应储藏在“零上低温、干燥、低氧”条件下。

两种储存手段均需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但由于水果和蔬菜本身的特点需要一定的湿度才能保持新鲜度,故二者在储藏条件上存在差异。

题组一 温度、氧气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1.科研人员探究温度对密闭罐中水蜜桃果肉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h内,果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胞质溶胶、线粒体、叶绿体

B.50h后,30℃条件下果肉细胞没有消耗O2,密闭罐中CO2浓度会增加

C.50h后,30℃的有氧呼吸速率比2℃和15℃慢,是因为温度高使酶活性降低

D.实验结果说明温度越高,果肉细胞有氧呼吸速率越大

答案 B

解析 果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产生ATP的场所有胞质溶胶、线粒体,A项错误;50h后,30℃条件下果肉细胞没有消耗O2,是由于此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较高,有氧呼吸已将O2消耗殆尽,以后仅进行无氧呼吸,故密闭罐中CO2浓度会增加,B项正确、C项错误;由于酶具有最适温度,若超过最适温度,有氧呼吸速率会降低,D项错误。

2.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于乙图中的A点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于乙图中的CD段

C.甲图的a、b、c、d中c对应的氧浓度最适合贮藏植物器官

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答案 B

解析 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氧气,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应对应乙图中的AC段;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即甲图中的c时;氧含量为d时,CO2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

题组二 CO2、水分等其他因素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3.将一份刚采摘的新鲜蓝莓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后,贮藏在温度为1℃的冷库内,另一份则始终在1℃的冷库内贮藏。

从采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mol)和O2吸收量(mol),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贮藏前用CO2处理后的蓝莓无法进行无氧呼吸

B.第10d时,细胞中的ATP完全来自线粒体

C.第20d未处理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

D.第40d未处理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答案 C

解析 根据曲线中第10d后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比值大于1,可知贮藏前用CO2处理后的蓝莓可进行无氧呼吸;第10d时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比值等于1,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细胞内ATP来自线粒体和胞质溶胶;第20d,未处理组蓝莓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比值更大,说明未处理组蓝莓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更多,因此,未处理组蓝莓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量高于CO2处理组;第40d,未处理组蓝莓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比值为2,假设有氧呼吸

吸收的氧气量为a,则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也为a,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以得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分别为a/6、a/2。

4.长期浸水会导致树根变黑腐烂。

树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的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Ⅰ阶段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下降

B.Ⅱ阶段根细胞的无氧呼吸速率上升

C.Ⅲ阶段曲线下降的主要原因与Ⅰ阶段不同

D.细胞在a点的有氧呼吸强度小于b点

答案 D

解析 Ⅰ阶段开始浸水,溶解氧逐渐减少,所以有氧呼吸速率下降;Ⅱ阶段随着氧浓度的降低,无氧呼吸速率上升;Ⅲ阶段由于细胞长期进行无氧呼吸,供能不足,且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呼吸速率下降;a点既有较弱有氧呼吸也有较弱无氧呼吸,b点进行较强的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

1.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的应用注意点

(1)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

若需要增强相关植物或器官的细胞呼吸强度,可采取供水、升温、高氧等措施,若需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可以采取干燥、低温、低氧等措施。

(2)贮存蔬菜和水果的条件并不是无氧环境。

蔬菜、水果在贮藏时都应在低温、低氧条件下,低温以不破坏植物组织为标准,一般为零上低温;种子贮存时应保持干燥,而蔬菜、水果贮存时应保持一定的湿度。

2.解决坐标曲线题的注意点

注意坐标曲线题中左、右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及其单位,注意它们的区别,做到“读轴而能识变量”;其次注意横坐标的含义及对曲线走向的意义,做到“看线而能理关系”;再者领会曲线上的特殊点的含义(如最值、交点、折点、起止点等),做到“抓点而能求突破”。

考点四(实验)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深度思考]

(1)为什么选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

提示 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可通过测定其细胞呼吸产物来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2)甲、乙两装置控制的条件有什么不同?

提示 甲装置用棉塞塞住瓶口,培养中不时的振荡,因此酵母菌处于有氧的条件;乙装置用胶塞塞住瓶口,并用塑料膜密封,静置不动,因此酵母菌处于无氧的条件。

(3)比较两锥形瓶中气泡产生的速度发现,甲大于乙。

将气体导出后发现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了什么?

提示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二氧化碳,有氧条件下产生的速度更快。

题组一 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探究

1.为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某生物小组制作了如图a~f所示装置,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若a装置液滴不移动,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

B.若a装置液滴左移,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有氧呼吸

C.连接e→c→d,给装置通空气,d中石灰水变混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

D.f放置一段时间后,连接f→d,d中石灰水变混浊,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答案 B

解析 若a装置液滴左移,因呼吸作用产生的CO2被NaOH吸收,故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吸收了O2,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无氧呼吸产生了CO2,故B项错误。

2.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类型的装置,如果装置一中红色液滴向左移,装置二中红色液滴向右移,证明酵母菌(  )

A.只进行有氧呼吸

B.只进行无氧呼吸

C.可能死亡

D.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 D

解析 装置一中NaOH溶液可以吸收装置内的CO2,则装置内气体变化只是由O2体积变化引起的;装置二中蒸馏水对气体变化没有影响,则装置内气体变化是由O2、CO2体积变化共同引起的。

只进行有氧呼吸时,放出CO2体积等于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