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文字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0881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勘文字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地勘文字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地勘文字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地勘文字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地勘文字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勘文字报告.docx

《地勘文字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勘文字报告.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勘文字报告.docx

地勘文字报告

昆明西山区城中村改造24号地块A1、A2片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1年4月15日

昆明西山区城中村改造24号地块A1、A2片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

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

A2011-004

勘察起止时间:

2011年3月1日~2011年4月15日

提交单位: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赵翔

技术负责人:

康景文

审定人:

黄练红

审核人:

付博

项目负责人:

王献礼

报告编写人:

王献礼

提交日期:

2011年4月15日

Ⅱ、附录部分:

序号

名称

张数

附录号

1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

№:

01

2

勘探点数据一览表

8

№:

02-(1-8)

3

剖面图图例

1

№:

03

4

工程地质剖面图

94

№:

04-(1-94)

5

地层统计表

3

№:

05-(1-3)

6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

9

№:

06-(1-9)

7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层统计数据一览表

9

№:

07-(1-9)

8

土工试验汇总报告

58

№:

8-(1-58)

9

波速及地脉动试验报告

22

№:

9-(1-22)

10

水土腐蚀性分析报告

8

№:

10-(1-8)

昆明西山区城中村改造24号地块A1、A2片区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工程概况

1.1任务简况

拟建昆明西山区城中村改造24号片区A1、A2及A3地块项目占地面积252.13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82.2万平方米,其中A1地块占地84.65亩,净用地面积56434.6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0.670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158350.00平方米,二层地下室,为整体式,拟建建筑物对差异沉降敏感,规划有3层、6层商业街、一栋27层公寓和一栋34层办公楼,;A2地块占地97.69亩,净用地面积65131.59平方米,建筑面积30.51万平方米,地下车库面积72000.00平方米,一层地下室,拟建建筑物有13幢33~39层高层住宅楼;A3地块占地69.79亩,净用地面积46527.15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万平方米,地下车库面积31477.72平方米,一层地下室,拟建建筑物有12栋12层住宅楼。

受建设单位——昆明红星美凯龙置业有限公司委托,我司承担本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未专门提出勘察技术要求。

该地块基坑专项勘察工作由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

根据业主单位的工期安排,A1、A2片区和A3片区分别提供勘察报告,本报告为A1、A2片区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1.2地理位置

拟建场地位于昆明市西山区庄稼塘村,西临广福路,北以陆广路为界,东紧临福康花园小区,南以清水河为界,交通较便利,拟建场地交通地理位置见图1.1。

图1.1拟建场地交通地理位置

1.3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的分级标准,拟建场地以高层建筑为主,其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拟建场地为软土、液化土分布区,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属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岩土体种类相对较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较大,属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据此综合划分:

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1.4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依据和技术标准

勘察工作遵循的主要规范及标准为: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4)《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5)《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8)《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1992)

(9)《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1992)

(10)《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6);

(11)《工程岩体分类标准》(GB50218—1994);

(12)《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1999);

(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

(15)(试行)建质[2003]144号的要求《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参考资料:

(1)《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工程地质手册编写委员会2007年);

(2)《水文地质手册》(第四版,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队主编地质出版社1990);

(3)《昆明西山区城中村改造24号片区二期基坑专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1年4月,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1.5勘察工作的目的和任务要求、工作量的布置及方法

1.5.1技术要求

根据拟建物的性质和勘察等级,结合拟建场地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根据相关规范要求,本工程勘察的技术要求为:

①查明拟建场地内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并对场地稳定性做出评价;

②查明地质构造和地层结构、深度及分布,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粘土的胀缩特性;

③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深度、渗透性以及年变化幅度,判明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提供抗浮设计水位;

④对场地和地基土的地震效应进行评价,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参数;

⑤对场地地基土作出岩土工程评价,为地基基础的设计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压缩(变形)模量、基坑支护设计相关参数等必要的岩土参数,并对施工中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建议。

对拟建物可能采取的基础形式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基础方案建议,提供地基基础设计所需的力学指标。

对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降水提出方案建议。

⑥对拟建物的施工图设计和基础施工提出安全、可行的建议及措施。

1.5.2勘探点布置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以及建设单位要求,主楼部分勘察按照建筑物边线及角点布置勘探孔,裙楼及纯地下室部分按方格网进行布置,共布置181个钻孔,钻孔间距13.40~33.70m,钻孔深度52.5m~80.5m,总勘察工作量11648.7m,取土样224件,标准贯入试验238次,单孔剪切波速测试9孔,地面地脉动(地微振)4点,引用基坑专项勘察钻孔43个(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勘探点布置情况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01)和《勘探点数据一览表》(№:

02)。

1.5.3勘察工作方法

(1)钻探:

采用XY-150、XY-200液压型工程地质钻机,跟管循环钻进,分回次钻进,在预定深度进行取样和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等,钻探过程严格按照《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执行;

(2)取样:

根据设计、施工所需参数,针对不同岩土地层的特性,采用静压(薄壁取土器)或锤击方法分别采取不同直径和等级的原状、扰动试样,原状土样采样质量等级为Ⅰ~Ⅱ级,扰动土样采样质量等级为Ⅳ级;

(3)标准贯入试验:

在钻孔内的预定深度进行,采用63.5kg锤,落距76cm,自由落锤,预击15cm,记录每10cm和累计30cm的锤击数,并采集扰动样;

(4)静力触探试验:

选取一定数量钻孔进行静力触探试验,得到各地层侧摩阻力和端阻力,了解地层力学性质。

(5)物探:

选取一定数量钻孔进行剪切波速试验及地面地脉动测试;

(6)现场抽水试验:

在预定勘探点位置进行简易抽水试验,以测定相关岩土层的渗透性;

(7)室内土工、岩石试验:

室内土工室内试验按照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实施,试验内容除常规物理力学试验外,还进行了一定数量的三轴试验(UU)、固结快剪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等。

(8)资料整理:

以现场工程地质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测试的成果为依据,进行各地基土层的划分,并结合地区经验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由于各地段岩土层时代、成因不尽相同,导致力学性质不均性,所提供岩土层的基本承载力为综合建议值;岩土层层次编号按岩土层时代(成因)、岩土性质自上而下统一编序。

1.5.4完成工作量

于2011年3月1日开始外业施工,2011年3月25日结束此阶段外业施工,4月8日完成土、水、岩分析试验,至2011年4月15日提交正式勘察报告。

此次勘察完成的工作项目及工作量如下表(表1.1)

实际完成各项工作量一览表表1.1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勘探

钻探进尺

m/孔

11648.7/181

孔深52.00~80.50m

2

标准贯入试验

次/孔

238/95

取样孔数占总孔数的54.2%;取样+测试(标贯)孔数占总孔数的85.0%

3

单孔剪切波速测试

m/孔

180/9

4

地面地脉动测试

4

5

取土样

组/孔

224/101

6

常规土工试验

220

含有机质分析

7

静三轴剪切试验

42

8

高压固结试验

40

9

抽水试验

3

ZK1、ZK184、ZK151、

10

勘探点测量

181

11

钻孔水位测量

181

12

引用水质分析

5

基坑专项勘察成果

13

引用钻孔

43

14

引用试验成果

168

1.5.5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及高程引测依据

场地坐标系统为1987年昆明市城建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以建设方提供并现场指认的KF303(X=2566929.969,Y=883998.727,H=1887.677)、KF304(X=2567146.445,Y=883856.778,H=1887.797)为坐标起算点,以KF303为高程起算点。

各钻孔坐标、高程、平面位置及起算点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01)和《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02)。

1.6本次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本次勘察工作为保证勘察质量,在充分研究初步勘察地质资料和所搜集到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数据、周边建筑勘察报告等,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及相关行业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行,钻探取芯率满足相关规程;土样采取、存放、搬运及测试过程均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执行。

各种原位测试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测试数据可靠。

编制报告中所采用的统计软件、制图软件均为我公司购买或经过认证的理正勘察软件,编制的文件数据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及满足需要。

通过采用多种测试手段相互验证,取得了较完整的工程地质数据,并且在工作中各个环节均按照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当中相关条款执行,确保了本次勘察的质量。

1.7文本数据和图件使用的辅助说明

由于本报告文本数据和图件相对较多,为方便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其它相关单位的审阅和使用,特作如下辅助说明:

(1)、文本部分:

为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包括文字报告和各类试验资料、统计表等;

(2)、图件部分主要为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

上述文件数据和图纸配合正式勘察报告,统一提供电子文本(光盘)一份,但各使用单位应注意其保密性,未经我公司同意,不得擅自进行复制和传播或作为其它用途。

2基坑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1气象、水文

昆明市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

由于纬度低,海拔高,南下冷空气受到群山阻隔,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宜人气候。

干雨季分明,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区域立体气候显著,小气候多样,全市多年平均气温16.0℃,最热月份平均气温19.8℃,极端高温31.5℃,最冷月份平均气温7.7℃,极端低温-5.4℃,年日照时数为2481.2小时,无霜期227天。

多年平均降水量1002mm。

冬春两季(11月至翌年4月)干旱少雨,月平均气温在6.4℃以上,蒸发旺盛,蒸发量为全年的60-70%,降水量稀少,为全年的10-17%;夏秋季节(5月至10)雨水充沛,月平均气温小于21.7℃,降水量占全年的86-90%,其中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70-75%,全年平均大雨日数(≥25mm)8.8天,暴雨日数(≥50mm)1.68天。

降水在空间分布上不均一,坝区小于山区,山的迎风雨降水随高度而增加,梯度为24.4-55.2mm/100m,暴雨强度大,历时短,笼罩面积小,衰减快,常造成暴雨灾害。

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全年平均风速2.0-3.0m/s。

昆明市多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而且坝区大于山区,而且随高程的增加而减少,坝区干旱指数为2,山区干旱指数为1-2,全区年均蒸发量1900-2100mm,相对湿度68%。

勘察区属金沙江水系普渡河上游滇池流域,场地东南侧紧临大清河,属昆明市生活用水及地表雨水排泄通道。

2.2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昆明市西南部,场地原为耕地,堆积有杂填土,地形基本平坦,此次勘察钻孔控制范围内,场地地面高程介于1887.09~1890.26m之间,相对高差3.17m,高差源自填土与原耕地地面高差。

场地属昆明古滇池冲湖积盆地东北部,湖沼积平原地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厚大。

2.3勘察场地地基土层结构和特征

场地处于昆明古滇池冲湖积盆地东南部,浅部为人工杂填土(QmL)和素填土(QmL);其下湖沼积(Qh+L)有机质土、粉土、粘性土,且以粘性土为主(其厚度较大),属第四系全新统厚大松软土沉积区。

勘察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各土层按成因类型、结构、岩性与物理力学特征划分为2个主要沉积层,8个单元层,10个亚层。

地基土岩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力学性质和空间分布情况,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人工填土层QmL

①杂填土:

灰褐、灰黄等杂色,由粘性土、碎石及建筑垃圾等组成,未经辗压,结构松散,稍湿。

填积年限为两年,属新近填土。

层厚1.4~4.8m平均厚2.83m,层顶高程1891.08~1885.38m。

①1素填土:

灰色、褐黄色等,主要有粘性土组成,回填时间较长,呈硬塑-可塑状,含少量碎石和生活垃圾,堆积时间较长,结构松散~稍密,稍湿,层厚0.9~4.10m,平均厚度2.20m,层顶高程1888.78~1880.89m。

第四系湖沼相沉积层QL+h

粘土:

浅灰~灰色,夹粉质粘土及粉土薄层。

饱和,可~软塑状态,较高含水量、较高孔隙比、高压缩性。

土体无摇震反应,切面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

该层主要分布在A2-a区,层厚0.6~5.0m,平均厚2.26m,层顶高程1882.42~1885.57m,

③泥炭质土:

灰黑色,见少量的腐朽水草,有机质含量为13.4~53.5%,平均33.05%,为中泥炭质土,饱和,软塑状态为主,少量软塑状态,属软弱土。

具高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孔隙比之特征。

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存在,该层层厚1.10~8.00m,平均厚3.82m,层顶埋深2.10~9.80m,层顶高程1886.37~1878.19。

③1层粘土:

深灰、黑灰色,软塑状态,高压缩性,饱和,孔隙比和含水量均较高,土质不均匀,呈透镜状夹于③层之中。

厚度0.70~5.30m,平均厚2.29m,层顶埋深6.00~11.00m,层顶高程1881.36~1876.59m。

④粉土:

灰~兰灰色,夹粉砂团块或薄层,湿~很湿,松散~稍密状态,中压缩性。

摇震反应轻微~中等,无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低。

该层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0.6~8.0m,平均厚2.57m,层顶埋深6.00~13.20m,层顶高程1882.43~1879.28m。

④1粉质粘土:

灰~兰灰色,夹粘土、泥炭质土及粉土薄层。

饱和,可~软塑状态,较高含水量、较高孔隙比、中~高压缩性。

土体无摇震反应,切面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

呈透镜状夹于④层之中,仅少数钻孔揭露,层厚1.00~6.00m,平均厚2.65m,层顶高程1881.98~1879.62m。

⑤粉质粘土:

灰色~灰兰色,可~软塑状态,中-高压缩性,土体无摇震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饱和,局部夹粘土及粉土薄层。

较高含水量、较高孔隙比、高压缩性。

层厚0.5~10.5m,平均厚3.19m,层顶埋深5.6~34.20m,层顶高程1882.39~1853.60m。

⑤1粉土:

灰~兰灰色,稍密-中密状态,中压缩性,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中等,湿。

局部夹粉砂团块或薄层粘土层。

该层场地内普遍分布,展布于⑤中。

层厚0.30~10.00m,平均厚2.62m,层顶埋深10.00~35.40,层顶高程1878.43~1851.86m。

⑤2泥炭质土:

灰黑色,可塑状为主,局部呈软塑状,具高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孔隙比,夹有机质土薄层。

层厚0.70~8.20m,平均厚层2.55m,层顶埋深21.30~33.60m,层顶高程1867.15~1854.87m。

⑥粉质粘土:

灰~兰灰色,可塑为主,局部软塑,中-高压缩性,干强度及韧性中等,饱和,局部少数地段夹薄层粉质粘土和粉土层。

该层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0.5m~13.00m,平均厚3.10m,层顶埋深22.20~34.50m,层顶高程1865.92~1855.19m。

⑥1粉土:

灰色~兰灰,稍密-中密状态,中压缩性,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中等,湿,局部夹粉砂团块或薄层,见少量螺壳。

该层场地内普遍分布,展布于⑥中,层厚0.40~5.60m,平均厚2.35m,层顶埋深27.60~43.00m,层顶高程1860.85~1845.53m。

⑥2泥炭:

黑、灰黑色,可塑状态,中~高压缩性,饱和。

土质不均匀,夹有机质粘土薄层多层,有机质含量18.7~43.7%,平均含量为32.7%。

该层呈透镜体分布于⑥中,层厚0.7~4.90m,平均2.32m,层顶埋深25.00~43.00m,层顶高程1863.12~1845.63m。

泥炭质土:

灰黑色,可塑状态,中~高压缩性,饱和。

夹有机质土薄层,有机质含量为6.7~31.2%,平均25.00%。

层厚0.5~12.10m,平均厚4.00。

层顶埋深37.50~52.50m,层顶高程1860.62~1835.82m。

1粉质粘土:

灰~兰灰色,可塑状态为主,局部软塑,中~高压缩性。

土体无摇震反应,切面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局部夹夹粘土、泥炭质土及粉土薄层。

该层场地内普遍分布,展布于

中。

层厚0.6~7.80m,平均厚2.77m,层顶埋深37.50~55.50m,层顶1850.62~1833.65m。

2粉土:

灰色,夹粉砂团块或薄层,见少量螺壳。

湿~很湿,中密~密实状态,中压缩性。

摇震反应轻微,无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低。

该层场地内普遍分布,展布于

中。

层厚0.70~10.00m,平均厚4.00m,层顶高程1853.808~1835.06m。

粉砂:

灰色~灰兰色,成份为石英、长石质,均粒结构,含少量φ2~5mm的次圆状砾石,见少量螺壳。

稍密~中密,饱和,轻微摇震反应。

层厚0.70~16.90m,平均厚5.32m,层顶埋深44.20~79.00m,层顶高程1809.34~1843.62m。

未揭穿。

⑧1粘土:

深灰、褐灰色,可塑为主,局部硬塑,中压缩性为主,干强度及韧性高,饱和。

该层场地内分布广泛,呈透镜体分布于

中,层厚0.90~8.70m,平均值3.06m,层顶埋深47.00~77.10m,顶板高程1811.24~

1850.80m。

⑧2粉土:

灰兰、深灰色,稍密~中密,中-高压缩性,干强度高,饱和。

该层场地内分布较广泛,呈透镜体分布于

中,层厚0.5~8.80m,平均厚3.69m,层顶埋深49.40~71.30m,层顶高程1849.64~1817.28m。

以上各工程地质单元层空间展布、详细描述详见N0:

04“工程地质剖面图”。

2.4水文地质条件

2.4.1地下水特征及赋存条件

场地地基土层以厚大粘性土、粉土为主,属弱透水层,地下水类型为孔隙型潜水,水量一般,紧临大清河的基坑段(东南侧)水量较大。

勘探施工期处于旱季,场地内稳定地下水位埋深0.50~2.90m,水位标高1885.70~1888.76m,最大水位差3.06m。

据场地水文地质调查、实测,旱、雨季场区地下水年水位变幅约1.00~2.00m。

场地地下水靠大气降水及生活用水排放补给,向低洼处(南西向)迳流排泄,迳流滞缓,大致朝滇池方向排泄。

揭露土层包括①层杂填土和素填土、②层粘土、

层泥炭,③1粘土、④粉土、⑤层粉质粘土、⑤1粉土、⑤2层泥炭质土、⑥层粉质粘土、⑥1层粉土、⑥2泥炭质土、⑦层泥炭、⑦1粉质粘土、⑦2粉土、⑧1粘土、⑧2粉土、⑧3层泥炭质土,均属弱透水层~不透水层,⑧粉砂属弱透水层。

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迳流滞缓,蒸发排泄为主。

现地面标高1887.09~1890.26m,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0.50~2.90m,稳定水位标高1885.70~1888.76m,平均水位标高1886.63m,大清河现季节水位约为1885.50m,综合考虑场地现状标高,地下水位变化幅度,本项目基坑抗浮设防水位建议为:

1886.80m。

2.4.2地下水化学类型及腐蚀性

由于室内水质分析试验未能及时完成,本次勘察引用了基坑专项勘察的水质分析结果,根据分析成果,场地内的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为主,PH值=6.44~6.94(中性水),侵蚀性CO2=0.0~30.9mg/L,勘察区地下水因受地表水影响较大,总矿化度介于338.3~699.4mg/L,结合环境调查,该场地地下水应属轻微污染的淡水。

按GB50021-2001规范(2009年版)第12章有关条款判定:

勘察区地下水除YY35孔内1组水样因侵蚀性CO2较高(30.9mg/L),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外,其余4组水样按环境类型和地层渗透性均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综合评价:

场地内的地下水对基础混凝土结构和钢筋砼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水的腐蚀性评价过程及结果详见表2.1~2.5及水质简项分析报告(B№10-1~5)。

水的腐蚀性评价表(YY13)表2.1

腐蚀介质

水中

含量

(mg/L)

水对砼结构的腐蚀等级

水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腐蚀等级

气候影响因素

渗透影响因素

环境类别

腐蚀等级

渗透类别

腐蚀等级

SO42-

18.0

Mg2+

45.2

NH4+

OH-

总矿化度

694.0

PH值

6.94

B

侵蚀性CO2

0.0

HCO3-(mmol/L)

12.12

Cl-

48.0

SO442-/4

4.5

腐蚀等级

综合评价

1、勘察区地下具微环境腐蚀、微渗透腐蚀;

2、地下水对基础砼结构及钢筋砼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水的腐蚀性评价表(YY35)表2.2

腐蚀介质

水中

含量

(mg/L)

水对砼结构的腐蚀等级

水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腐蚀等级

气候影响因素

渗透影响因素

环境类别

腐蚀等级

渗透类别

腐蚀等级

SO42-

57.6

Mg2+

14.6

NH4+

OH-

总矿化度

338.3

PH值

6.44

B

侵蚀性CO2

30.9

HCO3-(mmol/L)

4.61

Cl-

17.0

SO442-/4

14.4

腐蚀等级

综合评价

1、勘察区地下具微环境腐蚀、弱渗透腐蚀;

2、地下水对基础砼结构及钢筋砼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