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0683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资料.docx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资料.docx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资料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课和必修课程。

二、国际贸易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微观经济学是其前期课程,尤其是微观经济学;

•是国际贸易实务、世界贸易组织、跨国公司等课程的前期课程;

与中国外贸概论是平行课程。

三、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四、学时分配本

每周上课2节,共36课时。

五、本课程的教材与参考资料

(一)教材

李汉君主编,《国际贸易》科学出版社,2011

(二)参考教材和图书主要有:

1.彼得.林得特,国际经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2.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中国人大出版社,

3.薛荣久.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4.冯宗宪.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

5.董瑾.国际贸易学(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

(三)杂志:

《国际贸易问题》、《国际贸易》《国际经贸探索》、《国际商务研究》、《世界经济》、人大复印资料。

(四)报纸:

《中国对外贸易报》《国际商报》、《经贸消息报》等。

(五)国际贸易相关网站信息,如:

1.商务部网站:

 

2.中国贸易救济网:

3.世界贸易组织网:

http:

//www.wto.org

六、本学期学习安排

1.每周上课2节2.安排2—3次作业,其中一次为小论文

3.安排课堂大讨论1次4.期末考试一次

5.创新教学实验一次6.总成绩=30%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

七、课程最后成绩

平时分30%,期末成绩70%

第一章导论

学习目标:

1.理解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2.了解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脉络及其发展规律;

3.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国际贸易的含义和特点

(一)国际贸易的含义

1.国际贸易:

指各国或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它是各国之间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也是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内容,它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联系与依赖。

2.对外贸易:

一国(地区)与它国(地区)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3.海外贸易:

一些海岛国家称自己的对外贸易为海外贸易。

(二)国际贸易的特点

1.困难大,障碍多

①语言、风俗、宗教、法律法规等不同,

②贸易障碍突破难、市场调查难、交易谈判难、贸易纠纷解决难

2.复杂

货币、商业习惯、海关制度、国际汇兑、货物运箱与保险等。

3.风险多

①信用风险;②价格风险;③汇兑风险;④运输风险;⑤政治风险

二、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

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通过研究这些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贸易利益的产生和分配,揭示这种交换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三、国际贸易的研究内容

1.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

国际贸易是历史范畴,是生产力和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

研究国际贸易产生、发展历程和一般规律及经验教训,是研究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

2.国际贸易理论

(1)国际贸易产生原因。

国际贸易为什么产生,它产生经济学基础是什么;

(2)国际贸易结构。

各国进出口贸易的产品种类和数量如何决定

(3)国际贸易结果。

国际贸易能否给参加国带来经济利益。

3.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三个基本问题,即采取特定贸易政策的原因、政策的措施和效果。

①各国往往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对贸易理论分析,遵循国际贸易的基本规则,制定了有利于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外贸易政策。

②措施主要有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等。

③国际贸易政策效果是检验某种特定的政策措施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并且这种预期效果是否有利于政策决策方的利益。

4.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各种理论与现实问题

研究贸易理论与政策,涉及到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各种理论与现实问题,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各种理论与现实问题也是需要研究的内容。

四、学习国际贸易的意义

1.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为今后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2.认识、理解现实经贸现象和政策的需要

3.作为职业准备之一

五、学习国际贸易的方法

(一)经济学知识的储备

(二)工具的掌握

(三)正确的方法论

1.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3.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4.定量和定性分析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国家的形成。

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上两条件因此,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二)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随着国家的形成,商品流通超出了国界,国家便有了对外贸易,国际贸易也随之产生了。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1.产生了对外贸易。

2.从范围看,出现了腓尼基、希腊、罗马、中国的黄河流域等贸易中心。

3.从商品结构看,主要是奢侈消费品和奴隶。

4.贸易量小,邻国之间。

5.贸易方式。

易货贸易。

6.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有所扩大,但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仍然是微不足道的。

(二)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1.封建社会对外贸易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从地区范围看,国际贸易中心位于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

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后,从地中海区域扩展到大西洋沿岸。

3.从商品结构来看,封建社会时期仍主要是奢侈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

4.沿海贸易,阿拉伯民族唱主角。

5.贸易方式。

易货贸易及金银结算的贸易。

6.到封建社会的晚期,随着城市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因素已经开始孕育和生长。

总的来说,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国际贸易在社会经济中都不占主要地位,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国际贸易才有了广泛的发展。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16世纪一18世纪中叶),资本原始积累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时期。

(1)地区范围看,大西洋沿岸,荷、葡、西、意、英、法。

(2)从贸易的商品结构看,主要是原料、工业品、非洲奴隶。

(3)贸易方式。

易货贸易及金银结算的贸易。

(4)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18世纪60年代一19世纪70年代)

(1)国际贸易量显著增长。

(2)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初级产品、工业品,工业品的比重显著上升。

(3)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4)贸易方式有了进步,出现了期货贸易、出口信贷、汇票、凭样交易。

(5)贸易组织形式有了改进。

出现了外贸公司、国际贸易服务的组织(运输公司、保险公司)。

(6)政府在外贸中的作用出现了转变。

国家之间开始普遍签订贸易条约。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19世纪70年代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1)国际贸易仍在扩大,但增长速度下降。

(2)从商品结构看,工业制成品特别是重工业产品以及矿产原料比重提高。

(3)贸易格局发生了变化美国和德国迅速崛起,英国则地位也显著下降。

(4)垄断开始对国际贸易产生严重影响,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6)经济落后国家被卷进国际分工体系。

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

(7)垄断势力加剧竞争,国际贸易受到冲击。

三、二战后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一)国际贸易规模空前扩大。

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世界产值的增长速度,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

(二)贸易商品结构向高科技、服务贸易发展

(1)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超过初级产品比重。

(2)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将越来越大。

(3)国际服务贸易急剧发展。

(三)国际贸易地理分布和贸易地位发生了变化。

(1)地理分布,国家多、都增长、发发快、发达与发展相对缩减。

(2)发达国家继续保持支配地位。

日本和欧洲贸易地位上升较快。

(四)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

(1)数量上看,2001年的65000家。

(2)地位上看,其在世界生产、贸易和投资中居于主要地位。

(3)实力上看,它们通过跨国兼并与收购活动等方式,结成“战略联盟”,以提高竞争力。

(五)区域集团贸易日益活跃。

(六)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促进作用明显加强。

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七)多边贸易体制加强,贸易自由化成为贸易政策的主流

(八)世界市场竞争向综合化、集团化和有序化发展

1.世界市场竞争日益综合化。

表现在:

第一,把货物、服务与知识产权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二,把贸易自由化与允许的保护结合起来;第三,把关税措施与非关税措施综合使用;第四,把跨国公司的发展与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结合起来;第五,国内市场竞争与国外市场竞争有机地结合起来;第六,把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有机地结合起来。

2.世界市场竞争日益集团化。

表现在:

第一,地区经贸集团数目急剧增加,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80多个增加到21世纪初的150多个;第二,地区经贸集团的类型更加多样化。

除了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外,还出现了自我承诺类型的经贸集团,如亚太经合组织。

个别经贸集团已从经贸集团向政治集团发展,如欧盟;第三,地区经贸集团形成的基础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已突破地区、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第四,经贸集团内部通过贸易和投资等方面的自由化,统一市场,使内部贸易不断扩大。

3.世界市场竞争向有序化方向发展。

表现在:

第一,积极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基础上进行“开放、公平和无扭曲的竞争”;第二,国际贸易法律、规则和标准日益趋同化,它们与各国国内的相关法规的相融性在加强。

(九)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发展

二战后,除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如包销、代理、寄售、招标、拍卖、展卖等方式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贸易方式,如补偿贸易、加工贸易和租赁贸易等。

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

秦汉时期,中国就已有了与中东、欧洲进行贸易往来的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陆路贸易。

明朝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扩大了海上贸易。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经历了一系列辉煌时期

1.第一个外贸辉煌时期:

汉朝。

“丝绸之路”正式得到官方支持与保护,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陆上通道的,是在汉朝。

开始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对外贸易。

2.第二个外贸辉煌时期:

唐朝。

(1)唐朝的陆路贸易基本上沿原有的“丝绸之路”进行。

(2)唐代还发展了海路贸易。

(3)唐代海路贸易主要港口广州、明州(宁波)、扬州、胶州等。

(4)长安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中心。

(5)唐代的中国主要出口产品仍是丝绸锦缎。

(6)唐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主要是当时经济技术的发达,但与唐朝政府推行的开放政策也密切相关。

3.第三个外贸辉煌时期;元朝。

(1)东西方陆路贸易又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和发展。

(2)与历代王朝相比,元朝政府更重视商业,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蒙古族的游牧经济有关。

(3)元朝的贸易中心是元大都(今北京)。

(4)元代的海路贸易港口主要是泉州、广州和庆元(即唐宋时期的明州,今宁波)。

(5)元朝时同中国进行贸易的国家大大增加。

4.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1)中国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封建统治阶级。

封建专制性质,决定了帝王旨意决定着外贸的兴衰。

(2)从规模的与范围上看,规模很小,范围以沿海和邻国为主。

(3)从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上看,进口以毛呢、种子、香料、药材等为主,出口以丝绸、瓷器、纸笔、茶等为主。

(4)对外贸易形式以朝贡、官府采办为主,商人间贸易也出现了。

(二)中国近代对外贸易

1.明清对外贸易

在明清的一段漫长历史时期中,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停滞徘徊的状态。

1)明朝

(1)首先是明朝初期实行了“海禁”与“朝贡贸易”。

(2)明朝最著名的海外开拓是“郑和七下西洋”。

(3)明朝后期,明王朝被迫放弃闭关自守的政策而开放了海禁,恢复了对外贸易。

与蓬勃兴起的欧洲对外贸易相比,中国已变得被动落后。

(4)从明朝后期开始,中国与欧洲国家的贸易并非是中国主动去发展的,而多为欧洲人推动的。

2)清朝

清朝沿袭了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尽管与明朝相比,清朝已相对开放得多,但止步不前或缓慢前进就必然变得落后。

中国出口的主要是丝绸、瓷器、茶叶、手工艺品,进口的主要是金银、毛织品、棉花、大米及各种杂货。

与欧洲各国的贸易中,中国仍然保持着大量的出超。

2.西方列强迫使下的对外开放

中国的大门最终在19世纪中叶被欧美各国的大炮强行轰开。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战后中国与英国被迫签定《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新中国对外贸易

1.改革开放前,近30年的闭关锁国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摆脱了列强的控制,中国把大门又基本关上了。

这一关,整整30年。

2)原因

(1)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了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

(2)当时的意识形态继承了中国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传统,而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又在理论上强调了政府对国际贸易和外商投资的控制,“闭关锁国”这个迫不得已状况变成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

2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实现了大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

197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4亿美元,为世界第32位,出口占世界总额的1%。

(三)新中国对外贸易

1.改革开放前,近30年的闭关锁国

(1)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

(2)继承了中国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传统,“闭关锁国”变成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

2.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实现了大发展

197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4亿美元,2010年中国外贸额29734.76亿美元,从1978年的0.78%上升到10.4%。

排名由1978年的32位跃升至第2位。

出口上升至第1位。

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一、基本概念

(一)出口、进口、净出口、净进口

1.出口是指一国或地区生产或加工过的商品和服务向它国或地区出售。

出售商品的国家叫出口国;出口商品收入的货币总额叫出口额。

出口是一国或地区外汇的主要来源。

2.进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它国或地区购进商品和服务。

购进商品的国家叫进口国;进口商品所支付的货币总额叫进口额。

3.净出口、净进口。

出口大于进口,即为净出口;如果进口大于出口,则为净进口。

(二)对外贸易差额

1.对外贸易差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

若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称为对外贸易顺差;若出口额小于进口额称为对外贸易逆差。

2.对外贸易差额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指标。

顺差表明一国外汇有净收入,说明该国商品竟争力较强;逆差说明该国商品的竞争力差,表明一国有货币净支出,外汇储备减少,黄金外流或形成负债。

(三)对外贸易额与贸易量

1.对外贸易额是指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对外贸易总值,是指进口额与出口额相加之和。

它反映一国外贸规模和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2.国际贸易额是指世界各国出口额之和。

3.对外贸易量是指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

所以称为对外贸易量。

(四)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1.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进出口商品在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

2.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

3.意义。

分析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或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状况。

因为,科学技术状况、资源条件、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需要等条件是对外贸易货物构成的重要条件。

(五)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与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1.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是指各大洲、各国(地区)或各经济集团对外商品贸易在整个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2.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上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在某一国家的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六)贸易条件

1.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对外贸易有利或不利状况。

它是衡量一国获取贸易利益空间大小的重要指标。

贸易条件可分为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单项因素贸易条件和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2.贸易价格条件

是指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

它的经济含义是一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商品交换的比率,即一国一定数量的出口商品能换回多少数量的进口商品。

计算公式为:

N=(Px/Pm)×100%

其中,N贸易条件指数;Px出口价格指数;Pm为进口价格指数。

例如,以1997年为基准年,其进出口价格指数均定为100;到1998年,出口商品价格上涨7%,进口价格下降3%,即1998年出口价格指数为107,进口价格指数为97,则:

贸易条件指数=(107/97)x100=110.3

贸易条件指数大于基准年进出口价格指数,即大于1。

这表明贸易条件改善,交换比价上升,即同等数量的出口商品能换回比基期更多的商品。

如果出现相反的情况,则视为贸易条件恶化。

3.收入贸易条件

收入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把贸易量加进来。

反映了一国进口能力的变化与出口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计算公式为:

I=(Px/Pm)×Qx×100%

其中,I为收入贸易条件;Qx为出口数量指数。

因加入了出口数量指数,故若净贸易条件恶化,由于出口量的上升,收入贸易条件可能上升。

4.单项因素贸易条件

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是在价格贸易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贸易条件的变化,其计算公式为

S=

Px/Pm

×Zx×100%

式中:

S——单项因素贸易条件;

Zx——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5.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双项因素贸易条件不仅考虑到了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到了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其计算公式为

D=

Px/Pm

×(Zx /Zm)×100%

式中:

D——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Zm——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例如,以1997年为基准年,某国进出口价格指数均定为100;到2008年,出口商品价格下降7%,进口商品价格下降3%,即2008年出口价格指数为93,进口价格指数为97,而同期该国的出口数量指数为130,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指数为140,进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指数为110,则该国2008年的贸易条件变化为

价格贸易条件指数=

93/97

×100%=95.8

收入贸易条件=

93/97

×130%=124.64

单项因素贸易条件=

93/97

×140%=134.22

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93/97

×

140/110

×100%=122.02

这表明在该国价格贸易条件下降的情况下,由于出口量大幅度上升,收入贸易条件改善。

考虑到此期间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该国的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改善。

尽管此期间进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均有提高,但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大于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该国的双项因素贸易条件仍然得到改善。

(七)对外贸易依存度

1.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外贸系数。

它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2.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前者是指一国出口额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后者是指一国进口额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3.意义

(1)用来表示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

(2)反映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3)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投资开放程度。

(4)它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程度。

(八)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对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全部对外支出与收入的对比,其直观的表示即国际收支平衡表。

如果收入总额大于支出额,则为国际收支顺差或盈余(surplus);反之,如果收入总额小于支出额,则为国际收支逆差或赤字。

国际收支一般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经常项目,包括有形、无形商品贸易和单方面转移收支;第二类是资本项目,包括长、短期资本的输出、输入;第三类是平衡项目。

(九)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

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是对外贸易方式中的两种主要方式。

1.一般贸易是指在我国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各类公司、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单位进行单边进出口的贸易。

?

2.加工贸易是指使用进口料件在国内进行加工,再将产成品出口所发生的进出口贸易与加工贸易相比,一般贸易更能反映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二、国际贸易的分类

(一)按贸易商品流向分类

1.出口贸易;

2.进口贸易;

3.过境贸易是指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商品,对丙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

4.复出口贸易指一国从它国进口商品后,没经加工又输出到国外进行销售。

5.复进口贸易是指出口到国外的本国商品未经加工又重新输人国内。

(二)按商品交换的内容分类

按商品形态和内容可分为有形商品贸易,即货物贸易。

无形商品贸易即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

1.货物贸易又称有形贸易,是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商品贸易。

2.服务贸易。

指国家间各种类型服务的交换活动。

3.国际技术贸易指技术供应方通过签订技术合同或协议,将技术有偿转让给技术接受方使用的行为。

•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也统称无形贸易,是指无实物形态商品的进出口交易活动。

•主要区别:

有形贸易办理海关手续,计入海关贸易统计;无形贸易不经过海关手续,不表现在海关统计表上。

但显示在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

(三)按商品运输方式分类

按商品运输方式不同可分为:

陆路贸易、海路贸易、空运贸易、邮购贸易。

(四)按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分类

1.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直接的贸易活动。

2.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

3.转口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第三国来讲,就是转口贸易。

(五)按商品贸易清偿工具的不同分类

按商品贸易结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自由结汇贸易、易货贸易。

1.自由结汇贸易是指直接以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

2.易货贸易是指两国间各以出口等值商品支付由对方进口商品的贸易活动。

(六)按交货时间进行分类

按交货时间不同可分为:

现货贸易、期货贸易.

1.现货贸易是指实际商品的买卖.在交易达成后可马上交货。

2.期货贸易是指买卖双方在成交后的一定时间内交割的贸易。

(七)按统计标准不同分类

1.总贸易是以国境为标准划分和统计的进出口贸易。

中国、英国等90多个国家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2.专门贸易是以关境为标准划分和统计的进出口贸易。

美国、德国等80多个国家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3.国境与关境的区别

国境是一国国土范围;关境是一国关税领域

一国没有免税区,没参加关税同盟时,其关境等于国境;

一国设立了免税区,其国境大于关境;

一国参加了关税同盟,其国境小于关境。

4.边境贸易是指两个相邻的国家或地区,在两国边境接壤地区准许当地居民在指定的集市和边境口岸上,进行的小额贸易。

(八)按参与贸易国的多少分类

1.双边贸易指两国间的贸易往来。

2.多边贸易指在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间进行多边结算的贸易行为。

3.三角贸易是指双边贸易的扩大。

(九)按参与贸易国经济发展水平情况分类

1.水平贸易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同国家间的贸易。

2.垂直贸易是指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