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周上午活动计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0567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周上午活动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13周上午活动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13周上午活动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13周上午活动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13周上午活动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3周上午活动计划.docx

《第13周上午活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周上午活动计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3周上午活动计划.docx

第13周上午活动计划

第十三周上午活动计划

(5月13日—5月17号)

活动安排:

一、早接待:

区域活动《喂小动物》

提供各种动物的图片以及它们的食物,让幼儿来将食物插进相应的瓶子里

二、主题活动:

《我是好宝宝》—宝宝写真集

活动一:

《五官真有用》

活动二:

《小时候的我和现在的我》

三、领域活动

1、语言领域:

《五颜六色的小花》

2、科学领域:

《按物体的高矮分类》《玩沙》

(一)

3、艺术领域:

《小朋友想一想》《拍拍踏踏》《好朋友》

(一)

(二)

四、安全教育

1、在外出时遇到雷雨天气,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

2、雷电交加时,如果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应该尽量寻第找低凹地(如土坑)藏身,一定不能到高耸的物体(如旗杆、大树、烟囱、电杆)

如果手中有导电的物体(如铁锹、金属杆雨伞)迅速抛到远处,千万不能拿着这些物品在旷野中奔跑

 

一、主题活动

活动一:

《五官真有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五官的作用及保护方法。

2、能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和探索。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

)望远镜、镜子、图书;香水、鲜花、醋;各种甜、咸、酸的食品;小铃、沙锤、手鼓等若干。

(2)眼罩、口罩、耳塞等若干。

(3)黑板、笔。

2、材料配套:

操作教材。

活动过程

1.游戏引题。

(1)复习歌曲《小手拍拍》,巩固对五官的认识。

(2)教师灵活改变歌词的顺序,引导幼儿听指令玩“指五官”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3)引导幼儿讨论:

我们的五官各有什么用处?

人如果没有五官会怎么样?

(逐一提问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用处。

2.分组探索。

(1)交代活动规则:

到一个小组完成任务后才可换组,尽量参与每个小组的活动。

①听一听:

敲敲小铃、摇摇沙锤、拍拍手鼓,用耳朵听一听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②看一看:

用眼睛看图书、照镜子,使用望远镜看周围的事物。

③闻一闻:

用鼻子闻一闻香水、鲜花、醋的味道。

④尝一尝:

用嘴巴尝一尝甜、咸、酸的食品。

(2)幼儿自主游戏,探索五官的用处;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

(3)组织幼儿交流讨论:

你发现五官有什么用处?

你是怎么发现的?

(4)小结:

我们的眼睛会看东西,鼻子能闻味道和呼吸,耳朵可以听声音,嘴巴会吃东西和说话,它们的本领可真大。

3.再次探索。

(1)提出问题:

如果我们没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会怎么样呢?

①引导幼儿分别戴上眼罩、口罩、耳塞,再次探索,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2)交流分享:

戴上这些东西感觉怎么样?

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3)小结:

没有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生活、学习就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4.交流讨论。

(1)引导幼儿操作《保护五官》。

(2)提出问题:

平时应该怎么保护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3)幼儿讲述,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保护方法。

(4)教师小结保护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方法。

 

活动二:

《小时候的我和现在的我》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

2、尝试对成长的照片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3、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成长趣事。

活动准备

1、物资准备:

照片、笔、纸等。

2、材料配套:

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排一排。

(1)请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照片,数一数带来几张。

(2)引导幼儿与同伴互换照片,将照片按同伴从大到小的成长顺序,排列在桌上。

(3)激励幼儿相互检查同伴的排列顺序是否正确,如错误,请予以纠正,并用照片的排列顺序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成长故事。

2.画一画。

(1)出示《小时候的我和现在的我》,提出让我既要求:

将配套的衣物贴贴纸进行归类粘帖,最后用绘画的方式完成“会做的事情”。

(2)指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教师重点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完成“会做的事情”。

3.说一说。

(1)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

小时候的我和现在的我有什么不一样?

1重点引导幼儿从衣物、自理能力等方面来介绍。

(2)教师运用简笔画帮助幼儿对比、梳理经验,如:

小时候的我用奶瓶喝牛奶,现在的我用碗和汤匙吃饭:

小时候的我要大人帮忙穿衣服,现在的我会自己穿衣服……

(3)小结:

小朋友在不断地长大,自己会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大家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爸妈妈就不会太操心了。

4.做一做。

(1)鼓励幼儿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玩具、擦桌椅等。

 

二、领域活动

1、语言领域:

《五颜六色的老鼠》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内容,大胆地回答问题。

2、能用“红红的╳╳”“黄黄的╳╳”“蓝蓝的╳╳”等句式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认识红色、黄色、蓝色、橙色、紫色等常见颜料的名称,已有画水彩画的经验。

2、材料配套:

挂图、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谈话激趣,引入活动。

(1)引导语:

吱吱吱,有纸老鼠身上是五颜六色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

2.出示挂图①,引导幼儿观察和讲述。

(1)启发提问:

老鼠在书桌上看见了什么?

它想做什么?

(2)引导讲述:

一只灰老鼠跑到书桌上,它看见了五颜六色的颜料和画笔,瞪大眼睛想:

这些颜料和画笔可以做什么呢?

对了,可以上颜色,我来试一试。

3.出示挂图②,引导幼儿观察和讲述。

(1)启发提问:

老鼠是怎样在自己的身上涂色的?

它变成了一只什么样的老鼠?

(2)引导讲述:

老鼠一手握住大画笔,一脚踩在颜料管上挤颜料,用比笔醮了颜料往自己的身上涂色:

把红色往嘴巴涂,变成了红红的嘴巴;把黄色往身上涂,变成成黄黄的身体;把蓝色往腿上涂,变成了蓝蓝的大腿。

涂呀涂,涂得好开心啊!

真有趣,老鼠变成五颜六色的了!

(3)扩展想象和运用句式:

还有什么东西是红红的(黄黄的、蓝蓝的)?

谁能用“红红的╳╳”(“黄黄的╳╳”“蓝蓝的╳╳”)来说一句话?

4.出示挂图③④,引导幼儿观察和讲述。

(1)启发提问:

五颜六色的老鼠偷吃什么东西?

最后怎么样?

(2)引导讲述:

五颜六色的老鼠跑到厨房里,大口大口地偷吃面包。

没想到,大花猫还是一下就找到了它,一把抓住了这只五颜六色的老鼠。

5.看图讲述。

(1)引导幼儿翻看操作材料中的《五颜六色的老鼠》,相互讲讲图画中的故事。

 

 

 

活动反思:

我认为这次活动的设计比较成功,环节清晰,过渡自然。

以看图——讲故事——听故事——故事游戏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

通过看图片、读故事、游戏等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充分利用听课教师这一资源,设计了师幼互动的小游戏,从而让幼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进行交往。

对活动中预料外的幼儿发言也应变得较好,能够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

但在引导幼儿讲述的环节中,我上得比较心急,没有给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

如果结合图片让幼儿学习动词将会使这次讲述活动更加完整。

 

3、科学领域:

活动一:

《按物体的高矮分类》

活动目标

1、能区分物体的高矮,按高矮的标志分类。

2、能用“这些都是高(矮)的”来表述分类。

活动准备

1、物资准备:

(1)大小相同、高矮不同的红色房子和蓝色房子各一座:

高矮不同的白色杯子、黄色杯子各两个。

(2)高矮标志,高矮不同、外观相同的罐子若干。

2、材料配套:

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出示大小相同的红色高房子和蓝色矮房子,引导幼儿比较,复习对高矮的认识。

(1)启发提问:

这里有两座房子,请小朋友们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红房子高,蓝房子矮。

(2)比较杯子的高矮(方法同上)。

2.以“分杯子”的形式,让幼儿按高矮标志进行分类。

(1)出示高矮标志,引导幼儿辨认:

这是什么标志?

(2)看标志分类,引导幼儿表述分类的理由。

1提问:

为什么这么分?

3.按物体的高矮分类。

(1)罐子分类:

提供高矮不同、外观相同的罐子,要求幼儿看标志进行高矮分类。

(2)引导幼儿操作《高矮娃娃分类》,要求幼儿看标志进行高矮分类。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引导幼儿表述分类的理由:

你是怎么分的?

 

活动二:

《玩沙

(一)》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沙子的特性,懂得安全玩沙。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资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玩沙工具(小铲子、有很小漏洞的小塑料筐、小桶、漏斗、矿泉水瓶等:

搅拌棒、水、一次性塑料杯等。

2、材料配套:

操作材料。

活动指导

1.以玩沙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操作材料《玩沙子》,引导幼儿说说并做做。

(2)教师把幼儿带到沙坑,提出活动任务。

1引导语:

小朋友们喜欢玩沙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沙吧。

(3)提出活动要求:

玩之前先把袖子、裤腿卷起来;玩的时候不要把沙杨起来,不要用手揉眼睛。

2.看一看、摸一摸、踩一踩,初步感知沙子的主要特征。

(1)引导幼儿玩沙,并讨论交流:

看一看沙子是什么颜色的?

摸一摸、踩一踩有什么感觉?

团一团发现了什么?

(2)小结:

沙子是浅棕黄色的、一粒一粒的;踩在上面软软的很舒服;沙子是松散的,不能团成团。

3.把沙子放进小塑料筐里、放进水里,感知沙的粗细、沙不溶于水。

(1)引导幼儿把沙子放进小塑料筐里,看看会有什么发现;把沙子放进水里并用搅拌棒搅拌,看看发现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交流:

把沙子放进小塑料筐时发现了什么?

把沙子放进水里发现了什么?

(3)小结:

把沙子放进小塑料筐时,比较细的沙子就会漏下来,沙子有的细,有的粗;把沙放进水里,发现沙子在水里不会溶解。

4.装沙游戏:

引导幼儿想办法把沙子装进矿泉水瓶中,感知沙子的流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3、艺术领域

活动一:

《小朋友想一想》

活动目标

1、能随乐有节奏地对唱,体验歌唱与交流的快乐。

2、尝试根据生活经验续编歌词,并创造性对唱。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已经认识很多常见动物,并了解这些动物的典型特征。

2、物质准备:

动物的图片、歌曲和播放器。

活动指导

1.带领幼儿随乐做各种小动物的律动动作进入活动室。

2.教师有节奏地问,幼儿猜,引导幼儿了解歌曲结构与节奏。

(1)教师有节奏地问,幼儿猜谜底:

小朋友,从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

(2)配合问句节奏,幼儿猜答案,教师引导幼儿有节奏地回答:

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

(3)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幼儿在联系中进一步熟悉歌曲的节奏与歌词。

第二遍时可以加入伴奏。

3.教师用歌声问,引导幼儿用歌声回答。

4.幼儿随乐完整演唱歌曲。

(1)第一遍:

教师问,幼儿答。

(2)第二遍:

一半幼儿问,一半幼儿答。

5.引导幼儿学习续编歌词。

(1)出示兔子的图片,引导幼儿学习续编歌词。

①引导语:

我们一起来编一编兔子的歌词。

兔子有什么特点?

我们用上刚才的节奏,一起来提问。

(2)带领幼儿一起有节奏地说出答句。

(3)引导幼儿配合旋律,完整演唱。

(4)幼儿分组续编歌词。

1将幼儿分成四组,分别创编各自喜欢的动物,并随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进行问与答。

 

活动二:

《拍拍踏踏》

活动目标

1、学习领唱与齐唱,能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

2、能倾听演奏的声响效果,并以此调整个人的演奏。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铃鼓、碰铃、圆舞板、木鱼个若干。

(2)歌唱图谱1张,领唱与齐唱标志贴个若干。

(3)音乐,播放器。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认真倾听音乐,感受领唱与齐唱。

(1)引导语:

这首歌曲在唱的方法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出示图谱以及领唱与齐唱的标志,引导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及其演唱方式。

(1)理解领唱与齐唱的标志。

①引导语:

这两张小图片,哪张是领唱的标志,哪张是齐唱的标志?

2小结:

一个人唱是领唱,许多人唱是齐唱。

(3)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听音乐并在图谱上贴领唱与齐唱的标志。

3.引导幼儿通过歌唱、表演等方式熟悉歌曲及其演唱方式。

(1)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看图谱,尝试跟随音乐在齐唱处跟唱。

(2)增加在间奏处有节奏地拍手、跺脚。

(3)教师与幼儿共同游戏:

教师领唱,幼儿齐唱;教师唱歌词,幼儿在间奏处有节奏地拍手跺脚。

重点指导幼儿学会倾听与等待,教师通过动作提示,指导幼儿跟着音乐节奏进行齐唱与伴奏。

4.幼儿边唱边演奏。

(1)将幼儿分成两组,铃鼓、碰铃组队幼儿演奏领唱部分,圆舞板、木鱼组队幼儿演奏齐唱与间奏部分,最后一句“真呀真快乐”合奏。

(2)幼儿自由交换乐器演奏。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

认识节奏,表演唱节奏,用节奏动作增编歌词。

从中培养幼儿动手、动脚、动口、动脑、动耳的能力。

我觉得本次活动的亮点是:

一教具的利用适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形象思维。

在学习节奏型时,我采用了图片与节奏型一一对应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并以游戏化的情节展开:

以小手小脚比赛节奏乐为导线,引出主题,激起情趣。

为下一环节的歌曲表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生动的教具吸引了幼儿的注意,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还不够完善,在做”拍手踏脚拍手踏脚“动作合拍时,我发现有的幼儿手忙脚乱,显然不够灵活,于是,我让幼儿放慢速度多练习几遍,并以小手小脚的口吻及时对幼儿的进步加以鼓励,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当然,本次活动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一老师的语言组织有时不够严密。

二是在学习节奏时,配上响板乐曲敲击效果更精彩些。

三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还要加强些。

 

活动三:

《好朋友》

(一)

活动目标

会用简单的线、形表现人物的形象,体验绘画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找个好朋友、观察并尝试表述他(她)的特征。

(2)物资准备:

油画棒、图画纸。

活动过程

1.以游戏“找朋友”引入。

(1)用语言描述班上某一幼儿的特征(突出其特征或很明显的部位,如脸型、发型、五官等),引导幼儿根据描述猜测教师说的是谁。

(2)以描述的幼儿做范例,讲解并示范画出他(她)的主要特征,边讲解边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人的画法:

先画圆圆的是头,并添画上五官,再画上方形的躯干,最后画上四肢;画完基本形状后,根据幼儿的个人特征添画头发,并涂画上服装店色彩。

(3)激发幼儿的兴趣。

1导语:

今天我们要找一个好朋友,仔细观察对方的头发的样式和服装的色彩,把他(她)画下来。

等画完了,我们大家一起猜猜画的是谁,好吗?

2.练习画人的方法。

(1)教师再次示范,引导幼儿边看边徒手跟着练习画人;提醒幼儿先画轮廓线,再涂上适当地颜色。

(2)提出要求:

1找一位好朋友,认真观察好朋友最突出的外形特征。

2大胆勾勒出好朋友的特征(脸型、发型、五官、服饰等)。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适时给予恰当的指导。

4.分享展示。

(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尝试猜猜画的是谁。

 

活动三:

《好朋友》

(二)

活动目标

会用正方形的手工纸折出人像,并涂画五官和小帽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以具备对折、对角折等技能。

2、物质准备:

(1)人物折纸范例,步骤图。

(2)正方形手工纸、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1.出示范例,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导活动。

(1)引导语: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

他长着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小小的嘴巴,戴着一个漂亮的帽子。

2.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好朋友”人头像的折法。

(1)引导语:

这是小朋友的头像,它是怎么折出来的?

你能猜出来来吗?

(2)引导回忆小狗、郁金香的折法,探索人头像的折法;然后慢慢拆开范例,让幼儿发现:

折人像也是用正方形的纸先对角线折。

3.出示步骤图,讲解示范,提出要求:

(1)观察步骤图(女孩):

正方形对角折→三角形最长的边向上折,折出一条长纸条,强调两边对齐,折痕压平→翻过来,将上面的两边尖角像折小狗一样向下折,使折下的斜线与后面的三角形对齐→最后,将三角形尖的角后折一点。

(2)观察步骤图(男孩):

正方形对角折→三角形最长的边向上折,折出一条长纸条,强调两边对齐,折痕压平→翻过来,将上面的两边尖角向中间平折,使折过来相重叠的横边、斜边正好对齐→最后,将三角形尖的角后折一点。

(3)比较分析:

折男孩和折女孩时就是第三个步骤不同,其他相同。

(4)添画上男孩、女孩的五官,并根据他们的性别大胆设计好看的帽子,最后给女孩添画上头发等。

4.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的折纸经验,学会看步骤图,尝试折出两个好朋友(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5.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1)说说谁画的五官和帽子最漂亮,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