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0055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子》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种子》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种子》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种子》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种子》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种子》教学设计.docx

《《种子》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子》教学设计.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种子》教学设计.docx

《种子》教学设计

《种子》教学设计

《种子》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

  《指南》科学领域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

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根据《指南》要求,本着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及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结合本班幼儿情况及主题活动《一粒种子》,活动初期幼儿通过播种向日葵,对种植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开展了一系列的种植和培育活动。

某一天的加餐环节中,一名幼儿对老师说:

“老师我不吃火果!

”“为什么啊?

”幼儿边挑火龙果的种子边说:

“里面都是籽!

我不吃。

”其他幼儿就问:

“老师这个火龙果种子可不可以种植啊?

”因此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了本次的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寻找不同水果、蔬菜的种子,了解种子藏在哪里,知道种子的用途。

  2.尝试种植种子,掌握种植方法。

  3.愿意积极主动地探究,体验种植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

幼儿了解部分水果和蔬菜的种子藏在那里,知道种子的用途。

  难点:

幼儿掌握种子的正确种植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常见水果和蔬菜。

物质准备:

  1.家园共育:

与家长沟通,让幼儿从家中带来含有种子的水果和蔬菜。

(如:

豆角、菜椒、火龙果、草莓、玉米等)

  2.塑料小刀、置物筐、酸奶盒、小镊子、浇水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将幼儿带到户外种植区,让幼儿观察已经种植的蔬菜。

  师:

“小朋友们,看看我们种植的向日葵和蔬菜是不是已经长得很高了,哪位小朋友还记得,我们哪些是种的种子,哪些是种的小苗苗啊?

  幼儿:

“向日葵种的是种子,西红柿、豆角、辣椒、茄子种的是苗”

  师:

“非常好,向日葵种植的是种子,哪位小朋友知道向日葵的种子藏在哪里?

”幼儿:

“向日葵的种子在他的大花里。

  师:

“小朋友们也带来了许多的水果和蔬菜,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他们的种子在哪里吧!

  

(二)自主探索

  师:

“今天将分为五组进行探索活动,每组由老师指派一名小组长,负责组内的分工合作。

  教师分组并且选出小组长

  师:

“现在由每组小组长领取活动材料,领取之后带领组员选择场地活动,进行自主探索活动,用自己的方式找到种子藏在那里了,注意安全。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对个别小朋友进行重点指导。

  师:

“将自己找到的种子放到写有自己名字的酸奶盒中,垃圾放到垃圾桶,注意卫生。

  (三)总结分享

  幼儿分享探索成果,幼儿自己总结,教师辅助。

  师:

“现在请小朋友为我们分享,他找到了什么水果或者蔬菜的种子,种子是长什么样子的?

  师:

“这位小朋友说豆角的种子藏在豆角的小肚子里,是圆圆的、绿色的······,苹果的种子也在里面,草莓的种子在外面长着······”

  (四)种植活动

  师:

“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种子去种植吧!

互相帮助和交流一下种植方式,种植好了放到咱们班的试验田中。

”活动在种植过程中自然结束。

  (四)活动延伸

  幼儿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探究为什么有的植物发芽了,有的植物没发芽,是种植方式不对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后期继续探索。

  活动总结

  活动地点选择户外种植区,使幼儿融入自然的环境。

结合幼儿已有经验提出问题,集中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及好奇心。

在找种子过程中,让幼儿猜一猜种子藏在哪里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分组进行活动,小组长负责制,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及合作能力。

分享总结过程中,幼儿展示找到的种子,交流找到的方法,因为幼儿亲历搜集、实际操作,学习氛围浓厚,发言较为激烈。

幼儿在交流分享中,掌握找到种子的途径和方法。

在亲身体验活动中积累经验获得知识。

  活动中,带领幼儿走进自然,在自然中活动,让幼儿在实物操作中自主探索种子藏在哪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性,过程中认识各类种子。

相比让幼儿对着照片认识各种水果和蔬菜的种子所获得的经验更为丰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才能使活动目标有效的达成。

活动以自主探索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发现各种种子的不同,在活动过程中,能够主动的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种子》教学设计2

  认知目标:

  1.能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能设计简单的二维图表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

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

  拓展性目标:

  记录种子发芽及生长过程,仔细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用水浸泡一天以后的植物种子、放大镜、刀片、镊子、瓷盘、纱布等。

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

  让学生自己确定要准备的材料。

相关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包括三个活动:

  活动一:

认识种子的结构

  1、提出问题:

种子什么会发芽?

它有哪些结构特点?

  2、组织学生观察、讨论、运用工具进行研究。

  在观察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也可以在教室里利用音像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

提出问题:

“春天来了,种子落在土壤里开始发芽,说明什么?

”只是对探究方向的一种提示。

组织活动是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积极动脑,通过观察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并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

  3、画出种子的结构,猜测种子哪一部分能发芽?

  活动二:

依据猜想制定实验方案。

  1、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猜想提出问题:

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

下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办?

  2、引导学生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

种子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芽?

  3、定研究计划,展开探究。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三:

实验验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设计对比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种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指导学生掌握切割的方法,并提醒学生使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交流,从而充分展示学生的不同认识,让学生在充分自由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认识。

  自由活动:

  评价时,从“我对研究活动的兴趣”“我提出的研究问题”“我的观察、实验”三方面的内容反思自己的表现,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并讲出评价的理由。

  拓展活动:

  记录种子发芽及生长过程,仔细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记录。

《种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生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冰冷冰冷的世纪,憩睡、滋润、孕育、积攒、迎接”等。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

  3、体会诗歌在表达上的方法。

  4、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种子的梦是什么?

种子如何实现它的“梦”。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作者以及作品《种子的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交流课前搜集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2、但没有被击倒,因为他内心深处有一种“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气魄和“拨开云雾见日月”的希望。

今天,让我们走近柯岩,体会她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诵读情况。

  3、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学生细读课文,说说每节诗的意思。

  2、学生反馈,教师小结。

  第1—2节:

种子梦想春天的到来,而默默地积攒着力量。

  第3—4节:

种子的梦想是什么?

  四、精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学生自读课文,找种子的梦想。

  2、学生品读种子的梦想这些句子,体会表达上的特点。

(用拟人化的写法表现出种子的美好梦想)

  3、种子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一点一滴地积攒着力气)

  五、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学生自读感受最深的地方,体会诗句平实无华的语言中所蕴含的道理。

  2、体会诗在表达上的方法(比喻拟人)

《种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俊”等5个生字,会写“略、涩、裤、惭、愧、掠、唯、恐”等8个字,掌握“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体会小女孩是怎样交树种的,她交的树种是什么样的,她是怎样捡树种的,学习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设疑激趣。

  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疑问:

  文章写的是什么植物的种子?

  这种子是怎样的?

  有多少种子?

  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种子?

  这种子从哪里来的?

  ……………………

  3、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然后同桌交流一下是怎么记生字和新词的?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先让学生自由读屏幕的生字。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3)分组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全班读。

  3、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1)要求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来记住生字。

  

(2)让学生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要指出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4、学生练习写生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再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1)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

  

(2)说说同学们捡的种子是怎样的?

小女孩捡的又有什么不同?

  (3)找找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2、学生自主读文,寻找答案。

  3、小组交流。

  4、小组派代表汇报。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要求学生用“——”划出描写同学们捡来的种子的句子。

  2、说说从这句话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指导说话。

  4、教师归结:

同学们捡到的树种不饱满,不成熟,杂质多。

虽然数量多,但是质量不够好,不会或不容易茁壮成长。

  五、小结。

  个别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要求学生说说:

  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填空。

  ()的脸颊()的神情

  ()的大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