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0287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36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资料.docx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资料.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资料.docx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资料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项目组成员

一、组长:

(刘金梅)副教授系主任、化工总控工技师

专业带头人

Xxx临沂化工行业协会高级工程师

xxx中化肥业总工程师

二、成员:

xxx红日阿康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xxx化工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xxx恒通化工公司高级工程师

周树奎高级讲师化工总控工技师

张扬高级讲师教研室主任化学检验工技师

宋玉彦高级讲师教研室主任化工总控工技师

刘瑞玲高级讲师化工总控工技师

任金燕高级讲师化工总控工技师

赵杰华高级讲师化工总控工技师

刘玉金高级讲师化工总控工技师

陈杰讲师化工总控工技师

王超讲师化学检验工技师

解媛媛化工总控工高级工

李军军化工总控工技师

项目建设周期:

3年

 

目录

一、建设基础…………………………………………………………………………1

(一)临沂化工行业发展背景…………………………………………………2

(二)专业建设基础……………………………………………………………

二、建设指导思想……………………………………………………………………

三、建设思路与建设目标……………………………………………………………

四、建设内容…………………………………………………………………………

(一)以校企深度合作为途径,积极创建“工学结合、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从业人员岗位能力分析………………………………………

2.构建“工学结合、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11

3.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完善定岗实习管理…………………………………………

(二)贴近岗位,重构基于化工生产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1.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

2.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

3.特色教材与课件建设……………………………………………………………

4.教学资源库建设…………………………………………………………………

(三)依托企业,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四)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情境式“教学工厂”实训基地建设……………………………………

2.校外顶岗式“岗位课堂”实训基地建设……………………………………

3.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五)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开发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2.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3.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放大辐射效应………………………………………

五、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建设……………………………………………………

六、经费预算与进度安排…………………………………………………………

七、预期效果…………………………………………………………………………

(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临沂化工类企业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求…

(二)服务临沂化肥生产基地的能力增强…………………………………………

(三)发挥在同类院校相关专业中的骨干带动作用…………………………………

 

 

一、建设基础

(一)临沂市化工行业发展背景及今后几年的发展目标

化学工业是重要能源和原材料工业,是临沂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临沂市化学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已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基本配套的化学工业体系,成为全市工业龙头之一。

到2011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472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61.9亿元,年平均增长15%;实现利税55亿元,年平均增长16%以上。

技术装备迈上新台阶,化肥、氯碱、合成材料、现代煤化工等行业80%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0%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培育中国名牌1个,山东名牌3个;培植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企业5家;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循环经济达到新水平;产业集群壮大发展,新兴产业比重有所提高。

全市化学工业拥有化肥、农药、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机械等十多个行业,生产100多个种类的产品,其中复合肥、合成氨、尿素、二甲醚、甲醇、硫酸、硝酸、烧碱、醋酸系列产品,甲酸、甲醛、化工机械等产品为重点产品。

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得到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位居我市支柱行业前列,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今后几年的发展目标

1、培植三大产业集群。

发展新型肥料产业集群;培育现代化煤化工产业集群;发展醋酸、氯碱系列产品集群。

(1)发展新型肥料产业集群。

以红日阿康、金正大、史丹利、金沂蒙、施可丰等骨干龙头企业为依托,培育发展新型肥料产业集群,充分利用现有合成氨、尿素,发挥我市控释肥企业技术先进、生产规模较大的优势,大力加强企业间在生产、研发、流通、交易、信息等方面的合作,积极开发缓控释肥和生物有机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集约化程度,发展新型肥料产业。

(2)培育现代化煤化工产业集群

以恒通化工、金沂蒙、红日阿康、久泰化工、恒昌煤业等企业为依托,实施化肥原料结构调整,采用国产化水煤浆气化技术,提升合成氨工艺水平,发展羰基法合成醋酐,焦炉煤气制甲醇,焦炭—煤焦油深加工,粗苯加氢工程,干熄焦发电工程,甲醇下游产品等产业为主的产业链,发展发展煤化工产业集群。

(3)发展醋酸、氯碱系列产品集群。

以恒通化工、金沂蒙等企业为龙头,利用氯碱产品原料优势,发展氯碱系列深加工产品,重点发展聚氯乙烯、双氧水、三氯化磷、氯乙酸、漂白粉、氯化苄等含氯中间体及深加工产品;发挥醋酸原料优势,发展醋酸深加工系列产品,重点发展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乙醛、丁烯醛(巴豆醛)、双烯酮等有机原料中间体及深加工系列产品,发展醋酸、氯碱等产品生产集群。

2、实施两大技术改造工程。

改造提升氯碱工艺装备;对化肥产业着重实施装备提升改造,拉长产业链,优化原料、动力产品结构、推进节能降耗,提高化肥复合率和利用率,发展缓控释肥及生物有机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农化服务,增强骨干企业市场竞争力。

(1)改造提升氯碱工艺装备。

将恒通化工现有年产25万吨隔膜碱工艺装备改造提升为年产40万吨离子膜工艺装备,配套实施30万吨/年PVC、10万吨/年双氧水改造项目,拉长含氯产品链,将含氯中间体及深加工产品做大做强,提高附加值。

(2)对化肥产业着重实施装备提升改造,拉长产业链,优化原料、动力产品结构、推进节能降耗,提高化肥复合率和利用率,发展缓控释肥及生物有机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农化服务,增强骨干企业市场竞争力。

重点改造领域是:

提升单厂和单套装置规模并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深加工产品,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节能减排创新技术。

加强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生产“三项重点改造”。

重点推广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原料结构,改造提升优化合成氨、尿素生产工序。

加强能量梯级利用和废煤、煤渣、煤粉利用,推动动力结构优化。

磷复肥企业加强磷石膏和副产盐酸的综合利用,加快控释肥、生物有机肥和微量元素肥的开发生产。

到2011年,高浓度肥的比重达到96%以上,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合成氨综合能耗低于1400公斤标煤。

3、打造醇醚新型燃料基地。

以久泰化工、恒昌煤业为龙头,重点扩建年产120万吨二甲醚,配套年产50万吨甲醇项目,扩建3亿立方米焦炉产煤气合成30万吨甲醇项目,打造新型清洁燃料基地。

二甲醚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其燃烧性能好,环保优势明显,可以替代柴油、汽油作为车用燃料,替代液化石油气作民用燃料,替代乙炔作为切割气;替代氟里昂作为致冷剂,还可用作气雾推进剂和发泡剂,用作化工原料生产烯烃、碳酸二甲酯、硫酸二甲酯等下游产品。

按照《山东省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拉长甲醇、二甲醚为主的清洁燃料产业链,甲醇为龙头的碳一化工产业链。

近期要以久泰化工、恒昌煤业为龙头,重点扩建年产120万吨二甲醚,配套年产50万吨甲醇项目,扩建3亿立方米焦炉产煤气合成30万吨甲醇项目,打造新型清洁燃料基地。

4、加快发展精细化工产业。

以金沂蒙集团、鲁南胜邦农药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生物化工,农药中间体;以临沂先锋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宏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食品添加剂,水泥助剂等精细化工产品;以临沂恒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40万吨焦油加工、粗苯加氢工程,拉长延伸精细化工产业链。

精细化工是我市化工行业未来一段时间内优化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环节,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以金沂蒙集团、鲁南胜邦农药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生物化工,农药中间体;以临沂先锋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宏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食品添加剂,水泥助剂等精细化工产品;以临沂恒昌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40万吨焦油加工、粗苯加氢工程,拉长延伸精细化工产业链。

5、发展农药新产品,新制剂。

严格控制企业数量,加速淘汰高毒品种,发展新型农药。

优化产业结构,以胜邦鲁南农药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加发展高效、低毒、安全、经济、低污染和使用方便的新品种农药及生物农药,杀虫剂主要发展替代高毒杀虫剂的新品种和中高毒品种的低毒化剂型;除草剂主要发展旱田除草剂新品种;杀菌剂主要发展水果蔬菜用新型杀菌剂、杀线虫剂和病毒抑制剂;制剂主要发展环境相容性好、使用方便的新剂型;生物农药主要发展高效生物抗生素等。

6、加快发展三大新兴产业

一是以红日阿康为依托发展有机硅及硅产业,培植化工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以恒通化工为依托,发展新型合成材料及工程塑料。

三是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壮大塑料助剂、环保型和高性能涂料产业。

7、培植一批骨干企业

在尿素行业重点支持恒通化工,鲁洲集团、沂水化工有限公司企业加快发展,在复合(混)肥行业重点支持红日阿康、金沂蒙、金正大、史丹利、施可丰、三方化工集团、中化山东肥业等企业加快发展。

在新型清洁能源产业,重点支持久泰能源、红日阿康、舜天化工等企业加快发展。

在合成材料行业,重点支持恒通化工等企业加快发展。

在精细化工行业重点支持泓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隆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隆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宏艺科技有限公司,先锋科技有限公司、鸿泰化工有限公司、临沂恒昌煤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快发展。

在农药行业,重点支持胜邦鲁南农药有限公司、嘉沂化工公司等企业加快发展,在新兴材料产业重点支持红日阿康等企业加快发展

8、突破四项关键技术。

一是以恒通化工为依托,研发国产化水煤浆气化技术,提升合成氨造气工艺水平。

二是以金正大、史丹利、施可丰、金沂蒙、红日阿康等企业为依托,研发缓控释肥和生物有机肥技术。

三是以金沂蒙集团为依托,研发完善羰基合成醋酐技术。

四是以恒通化工为依托,研发氯碱改造和合成新材料技术。

临沂市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化工产业高素质高级技能人才市场需求蕴含巨大潜力,创造直接就业岗位5000个。

这些都对化工类高素质的劳动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预计在未来10年,临沂市对化工技术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生产一线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的需求将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

这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教育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随着能源化工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主要岗位的技术含量将越来越高,整个化工生产工艺流程都用计算机控制,操作人员需具备化工工艺、化工设备、计算机、外语的应用能力。

原有的操作一线人员无法满足现代化工发展的需求,必须培养高技能人才充实到技术岗位上去。

面对这种情况,能源化工企业都加大了高技能人才的引进,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毕业生打开了就业之门。

(二)专业建设基础

1、初步尝试了“工学结合、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参照化工行业岗位任职要求,在企业、行业、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初步建立“工学结合、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探索与改革。

2.建设了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

本专业现有化工单元操作、化工仿真、化学分析检验、化学仪器分析等11个实训室。

通过与企业广泛合作,建立了十几家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能够满足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训练的基本需要。

3.形成双师素质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该专业拥有以高级讲师、讲师、并兼有技师为主体的双师素质结构的专业师资队伍12名,其中副教授7人、讲师1人,并具有技师资格,现缺乏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行业专家。

4.发挥了专业优势、提高了社会服务效果

本专业教师积极为社会与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工作,主动为企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员工专业培训。

近年来,先后为山东泓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红日阿康集团、施可丰集团、金沂蒙集团、华泰纸业集团、鲁南纸业集团、金正大集团、兰陵集团、沂蒙老区酒业公司等企业培训化工总控工、化工检验工、造纸工、酿酒工约3000人。

形成了“量体裁衣”式的职工培训模式,社会服务效果显著。

5.提高了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扩大了社会影响

明确培养目标,规范教学管理,使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虽然学生的就业率较好。

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在遵纪守法、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等方面予以充分肯定,特别是对学生在基层工作岗位上的操作能力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2008、2009、2010年学生就业率100%

6.专业建设存在的不足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基于应用化工生产工作过程和工作岗位的专业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开发;实训设备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兼职教师聘用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临沂化肥化工基地及周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强化内涵建设和基础建设,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改革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带动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培养满足临沂化工产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建设目标与建设思路

(一)建设目标

依托临沂化工基地建设和发展,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完善总结“工学结合、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结构教学团队,建设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实训基地。

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培养;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具有临沂区域特色的骨干专业。

为临沂化工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培养、培训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

1.以校企深度合作为途径,深化“工学结合、实景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以临沂化工化肥基地建设和发展为依托,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贴近岗位,重构基于化工生产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依据企业生产过程和工作岗位职业标准,构建基于化工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

建设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3门,在此基础上,建成市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水平的精品课程2门。

3.依托企业,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引聘与培养相结合,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各专业培养1名带头人,聘请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5名专业骨干教师,经过3年建设,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以上。

在原有兼职教师6人的基础上,再聘请7人,把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为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优秀的教学团队。

4.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建立满足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要求的校内情景式“教学工厂”和校外顶岗式“岗位课堂”实训基地。

新建4个、扩建4个校内实训室(实训车间),新增5个校外实训基地。

建设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职业素质培训于一体的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和专项技能训练需要的校外实训能源化工实训基地。

5.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开发建立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立科学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全方位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6.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放大辐射效应

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每年培训企业员工300人次、进行职业技能资格鉴定200人次。

(二)专业建设思路

紧紧围绕“德能并重、多元融通、对接产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兼顾能源化工技术发展方向,建立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软件、硬件建设同步进行,确保“工学结合、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四、建设内容

(一)以校企深度合作为途径,深化“工学结合、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工学结合:

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企业冠名班等校企合作项目。

按照企业的需求,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根据企业的工作岗位、生产工艺设备特点,和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制定培养计划、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合作制定顶岗实习计划,专业教学在企业人员的参与、指导下进行,实现“生产”对“教学”的带动。

通过有针对的教学,提高毕业生专业技能水平,缩短毕业生的适应周期,为企业提供适用的高技能型人才,实现“教学”对“生产”的推动。

企业获得量身定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校获得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教师在企业一线得到了锻炼,校企互动共赢。

实境育人:

为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感受到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1.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从业人员岗位能力分析

建立由行业专家、教育专家、企业能工巧匠、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调查与分析临沂化工行业人才需求,得出从事化工生产运行、岗位操作、设备维护检修、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应具有的能力。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从业人员岗位能力分析见图3-3-1

 

图3-3-1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从业人员岗位能力分解表

2.人才培养以德育为先,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通过学院技能训练体系,促进学生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诚信意识。

针对企业的用人要求,为学生搭建“职业技能大赛”、“学生创新项目”、“学生创业大赛”和“课外兴趣小组”等多种活动平台,有目的地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

把综合素质养成作为一门课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每学期加以考核,计入学期总评成绩。

3.构建“工学结合、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学校、工厂两环境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工学结合、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岗位能力分析,按照“以企业需求为宗旨、职业基本技能为主线、岗位核心技能为目标、订单所需技能为重点”的原则,通过教师、企业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共同指导,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工学结合、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见图3-3-2。

图3-3-2“工学结合、实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体验认知实习:

该训练模块使学生初识职业,接受初步的职业素质训导,体验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操作,形成一定职业意识,对化工专业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有初步了解。

职业基本技能训练: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融“教学做”为一体,训练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使学生得到职业基本工作体验。

专业综合实训:

专业综合实训由学院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完成,使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顶岗实习:

重点培养岗位核心技能和订单企业所需的专门技能,由企业安排经验丰富的一线操作人员作为主要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操作,达到独立顶岗操作水平。

4.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完善顶岗实习管理

校企合作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核心专业课程的改革→师资的培养→兼职教师的提供与管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

在落实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实习期间,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企业指导老师,按企业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成绩评定,班主任和专业指导老师一起积极配合,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贴近岗位,重构基于化工生产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依据企业生产过程和工作岗位职业标准,重构基于化工生产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1.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

通过化工企业生产工作岗位调研、化工生产岗位人才使用规格与要求调研、毕业生工作情况追踪调研开展企业调研,明确毕业生工作岗位与要求。

聘请专家,开展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确定行动领域,进而转换成学习领域。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分析化工生产过程,将职业技能鉴定内容融入课程,整合现有课程,突出学生能力培养。

开展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活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利用校内生产性和仿真性实训车间、企业生产现场,以化工生产为主线,形成基于化工生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图3-3-3基于化工生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见图3-3-3

 

 

2.建设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

组建由企业专家、资深专业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围绕化工企业核心和基础的工作岗位,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现有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搭建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与做的教学平台。

重点建设4门优质核心课程。

把《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建成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市级精品课程;把《无机及分析化学》和《甲醇生产技术》建成院级精品课程,并完善相应的教学课件,同时以重点专业课程建设带动专业群的课程建设。

见表3-3-1

表3-3-1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计划一览表

工作领域

对应课程

负责人

完成

时间

建设目标

化工生产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

系教师

企业(企业)

2013

建成优质核心课程,市级精品课程

化学分析

《无机及分析化学》

系教师(企业)

2012

完成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化工设备检修与维护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系教师(企业)

2014

完成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3.特色教材与课件建设

组建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教材编写组,将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岗位操作规程以及行业发展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到教材中,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到2014年,编写3部专业教材,并制作完成相关的课件。

见表3-3-2

表3-3-2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特色教材与课件建设规划一览表

教材名称

负责人

建设目标

2012

2013

2014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

周树奎、刘瑞玲、陈杰和(企业)

讲义

校本教材

公开出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训》

刘金梅、张扬、宋玉彦、任金燕和(企业)

讲义

校本教材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实训》

刘玉金、王超和(企业)

讲义

校本教材

讲义

任课教师

企业兼职教师

课程教案

校内讲义

自主知识

产权

相关课件建设

任课教师

企业兼职教师

课程教案

课程课件

自主知识

产权

4.教学资源库建设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是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及专业群提供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及专业技术的前沿信息,以专业教学软件和电子教学资料为主,满足教师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为专业群提供共享资源。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专业标准库(含专业群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实训项目等);专业教学资料库(含4门优质核心课程的课程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