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农村人才开发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0094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池农村人才开发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池农村人才开发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池农村人才开发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池农村人才开发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池农村人才开发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池农村人才开发研究.docx

《河池农村人才开发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池农村人才开发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池农村人才开发研究.docx

河池农村人才开发研究

河池农村人才开发研究

——以凤山县为个案分析

●韦永耀(广西凤山547600)

(如没有河池具体材料,建议加副标题)

【摘要】长期以来,农产品及市场竞争实质就是农村人才的竞争,其农村科技人才更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

河池农村虽然有人力资源优势,但农村人才资源优势却不明显,农村高科技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河池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章阐述了加强河池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针对河池农村人才资源的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河池农村人才开发利用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农村人才;开发利用;现状;对策

河池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缘,是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的年轻地级市,全市面积3.35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经济区总人口379.5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87%,境内聚居着壮、汉、瑶、仫佬、毛南、苗、侗、水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3.67%。

河池农村虽然有人力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但农村人才资源优势却不明显,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村高科技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河池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村人才资源自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体和生力军。

2007年以前,在农村技能型人才的带动和影响下,河池农村人才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在本地发展的很少。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河池农村人才就业岗位有相对不稳定的趋势,返乡就业、创业的发展愿望比较强烈,呈现出返乡就业、创业的劳动力就业新格局。

可见,如何对农村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和造就一批“新型农民”,使他们成为农村“致富能手”、“致富带头人”,妥善解决好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将人才资源开发工程推向纵深发展,这是河池市农村人才工作中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为此,笔者以河池市凤山县为例,通过深入到田间地头、专业协会和农户家庭走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对凤山县农村人才总量、结构、质量以及分布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深入分析河池市农村人才的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河池市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河池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一)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农村实用人才不仅是农村致富的先行者和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也是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化解农村各种矛盾的关键人,更是农村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集中代表,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河池市要实现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由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进而向小康目标的跨越,建成中国南方生物多样性和多种特色优势农产品种养繁育基地,实现河池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除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和外部帮助之外,归根结底就是要依靠人才,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而农民增收关键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则必须依靠农村人才的有力支撑。

(二)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突破农村人力资源瓶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农村种养植大户、各种能工巧匠和农民技术员、经纪人、企业家等,不仅能够带头发家致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支持农村公益建设,传播先进的文化和思想观念,而且能够带动一串产业、致富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形成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示范效应。

因此,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从而缩小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

(三)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挖掘潜在资源优势,实施科教兴农的战略选择

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是河池市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人才强农、科技兴农的根本举措。

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普遍提升,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及装备就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农村实用人才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

河池市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农、人才强农之路,努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培养造就一支与发展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四)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增加人才总量,把农村人力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的有效办法

增加农村实用人才总量,把农村人力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是农村人才开发的重点。

河池有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有着广阔的农村天地和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但农村人才相对缺乏,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的现状与农业农村工作的需要极不相适应。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立足实际,大力开发河池农村人才资源,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二、对河池市农村人才现状的调查(以下材料不祥)

(一)基本情况

1.河池市区域经济状况及其农村人才总量分布

河池市作为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必经经济区域之一,具有特独的区域优势。

经济区土地面积33508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4.20%,是广西第二大地级市。

2006年末,经济区总人口379.5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87%,其中:

城镇人口83.72万人,农村人口295.79万人,城镇化率为22.06%。

实现生产总值194.61亿元,排全区第7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1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52元,为全区平均水平的75.37%,排第13位;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为30.82:

26.51:

42.67,农业比重仍然较大,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

完成财政收入20.63亿元,排全区第6位;人均财政收入739元,排第8位。

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为1144万美元。

总体上,河池市经济社会发展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以凤山县为例,河池市凤山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名,仅占全市(县)农业人口的###‰,而且这部分人大多在外务工,因此留在村里的农村人才就更少。

具体分布为:

农业技术员###人,占###%,其中:

农民高级技师###名,农民技师###名,农民助理技师###名,农民技术员###名;生产能手###人,占###%,其中:

养殖能手###人,捕捞能手####人,加工能手###人;经营能人####人,占###%,其中:

企业经营人才####人,农村经纪人####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人;能工巧匠####人,占####%,其中:

技能带动型人才####人,文体艺术类人才####人;中专以上学历但长期在外劳务的其他类人才####人,占####%。

2.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特点

2007年前,河池市凤山县农村人才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在本地发展的很少。

2008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村人才就业岗位有相对不稳定的趋势,返乡创业发展的愿望比较强烈,呈现出农村人才资源的三个特点:

⑴输出总量不断减少。

据统计,2008年河池市凤山县外出劳动力仅为###万人次。

其中:

当年在外务工时间满12个月的达###人次,务工时间在6—12个月之间的###人次,务工时间在6个月以下的###人次。

⑵劳务收入持续下滑。

2008年,河池市凤山县外出务工收入##万元,占农村经济收入的##%,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上年实际劳务收入减少##%以上,人均劳务收入##元,月均收入###元。

但由于受文化层次、年龄结构、务工前受训程度、工种熟练程度、地区差异等因素影响,其收入差距较大,年收入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务工人员达##人,占外出劳动力总量###%。

1万元至10万的占###%以上,5000元至1万元的占###%以上,5000元以下的占###%左右(其中,收入只能保住来往车旅费的占###%以内)。

⑶农村人才资源仍然存在“五多五少”现象:

一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虽然农村人才输出总量不断减少,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发展的愿望比较强烈,但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返乡后仍然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在市外发展的比例多,在市内发展创业的少;二是凤山县建筑、制造行业的多,第三产业及农林牧渔业的少。

建筑、制造行业##人(市内仅##人),占总人数的##%,其它10多个行业共计###人,占总人数的###%,农林牧渔业##人(市外##人),占总人数的###%;三是凤山县普通型人才多,优秀人才少。

优秀人才###人,占总人数的###%;四是高学历的人较少,低学历的多。

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仅###人;五是年轻人少,中年人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思想观念落后是制约河池市农村人才开发利用的根本性因素

⑴政府部门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农村人才培训是社会行为的思想。

河池市各级政府对农村人才特别是对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投入资金不足。

尽管政府牵头,通过“扶贫开发培训服务中心”、“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部门,培训培养了大量实用人才,但力度仍然不够,人力资本和投资不足,而且有人片面地认为农村人才的培训是社会行为,导致农村人才开发利用的一系列问题:

一是文化素质偏低。

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虽然技术熟练和经验丰富,但接受过系统的国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很少,这就大大地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对现代科技知识的运用能力明显感到力不从心。

这些农村实用人才的技术技能一般是靠自己多年的亲身实践摸索总结出来的,因而不愿把一些过硬的技术轻易传给别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二是专业技术人才偏少,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

由于高科技人才的缺乏,导致农业科技含量很低,创新能力较差,没有形成河池市特色农业“孤峰”优势。

笔者认为,农村中高层次人才的智力因素或者专业技术水平对其工作绩效好坏,对特色农业“孤峰”优势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河池农村虽然有人力资源优势,但农村人才资源优势却不明显,农村高科技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河池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人才结构不合理。

由于没有政府的引导和培训,农村人才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集中分布在种植、养殖、加工、建筑等行业,其他专业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农产品推销、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与开发等新兴产业人才严重不足或根本没有;四是总量不足。

河池农村人力资源丰富,而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示范带动作用较强的农民技术员和农民企业家尤为缺少,这是制约河池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造成农村经济落后、形成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河池市现有农村人才环境虽有所改善,但总的来说县(市、区)对人才环境方面的认识和投入明显不足,人才引进渠道有限,用人机制不健全,农村人才出现真空地带,与实现河池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农业所需的人才数量和素质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⑵广大农民工在经济发展思路上普遍存在严重的小农经济思想。

目前,在河池市农村改革实践中,乡村组织的行政管理和农民的社会角色正处在一种职能转化和重新定位的改革转型期。

含糊的乡村管理职能和缺乏规范约束的农民意识,再加上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种种不当的价值观和权力观,影响了农民的参与热情,在新农村建设中成为农村人才成长的最大阻力。

建设新农村,对农民来讲一方面是受益者,但另一方面又必须是参与者,因为它更强调农村久违的一种集体主义观念。

集体利益的丧失使得农民对这块土地的责任感变得十分冷漠。

一是消极意识。

河池市地处老、少、边、穷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种环境中,农民收入低,就业不充分,住房破烂,精神压力和外界压力都大,在社会上他们没有权力,难以接近受人尊敬的地位,贫民总有一种不安全感,情绪不稳定,使得农民对自己产生一种自卑感和对农村科技人才所做的不感兴趣;二是对政府的不信任意识。

在百姓心中村官始终代表着政府,加之一些基层行政人员的腐败行为以及粗暴的行政手段使得百姓认为,身边能见到的公务人员普遍不好,不知道服务型政府哪点在为他们服务。

由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人才规模小,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合作和整体发展观念,人才“短板”依然严重等问题,从而制约了河池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农民的分化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制约河池市农村人才开发利用的关键性因素

⑴以小家庭为单位的农民分化愈演愈烈,淡化了乡村农户之间的协作意识,对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农村人才资源产生极大影响。

农民的分化主要表现为四种情况:

一是在上面“有人”的农民。

他们的亲戚在外有较体面的工作和一定的社会地位,本人生活较为富裕,在村里受到村民、村干部的尊重;二是较富裕但“朝中无人”的农民。

他们通过辛勤经营收入较多,对其生活质量影响较少的事情,往往旁观或只在其感兴趣的时候积极进取;三是刚刚温饱的农民。

他们需要节衣缩食来凑医药费、孩子的学费、化肥农药钱等,他们非常痛恨官员吃喝腐败行为,但其大多数采取搭便车或者随波逐流等着别人做出“大事”;四是比较穷的农民。

农民阶层的分化直接导致农民利益变得非常不均,矛盾变得尖锐,比任何时候都更像“小农”,集体的事情非常难办,甚至办不成。

河池市农村的改革,以小家庭为单位的农民分化现象同样愈演愈烈,作为共同体的乡村在绝大多数地方已经被农民淡化,乡村农户之间的协作意识也在这淡化中差不多破坏殆尽,乡村之间人才交流不顺畅,更谈不上农村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了。

⑵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东巴凤以及大化、都安石山区“拖累”问题很突出,农村人才的培训难度大,难以全面提升农村人才的整体素质。

由于自然条件、区位因素、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不同,各县(市、区)农村人才的发展水平存在差距是客观必然。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落后县及贫困县的长期存在及其与宜州、南丹等较发达县(市、区)差距的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河池市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山区“拖累”。

这部分山区农民日常生活都不能保障,文化程度又低,甚至有些是文盲,要他们自己出钱参加培训是不现实的,而单靠政府出资培训,资金缺口大,要对农村人才进行全面培训,整体提高素质,难度非常大。

三、河池市农村人才开发利用的对策

如何在巩固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使农村人才在建设小康农村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三个原则,逐步建立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为重点,以营造人才“孤峰”优势,补长人才“短板”为手段,以机制改革与和体制创新为动力的新型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模式,为河池市特色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坚持学以致用原则,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为重点,加快复合型农业实用人才为主的人才队伍建设,解决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的问题,实现由农村人力优势向人才优势的转变

1.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要坚持学以致用原则,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为重点,以“三培两带”活动为载体,实施“三化”管理,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三培”的具体内涵是:

把农村党员培养为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合格的党员,把党员致富能人培养为乡村干部;“两带”即各级党组织引导农村党员和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

由于切合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取得很大成功。

许多农村致富能手成为村干部后,积极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改变乡村面貌;“三化”:

一是农民人才化。

结合河池市农业生产的实际,实施“农村人才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力争经过3至5年努力,把60岁以下农民培养达到“三个一”目标(获得一个专业证书、发展一个致富项目、创办一个科技示范基地);二是农村人才集聚化。

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开发,建立健全巴马香猪、南丹瑶鸡等协会来聚集人才、培育人才、引进人才,使农村人才在组织协调、指导农民进入市场、农副产品结构调整、规模经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协会规范化。

健全各类协会章程,完善协会工作制度,确保各协会规范有序运行。

2.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为重点,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解决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的问题

⑴培养“四类新型农民”。

以青年农民为主要对象,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全方位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本地各类教育资源,加快对农民的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按照“财政买单培训、农民免费学技、企业按需使用”的办法,有计划、分批次、分类别地对农村劳动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发展劳务经济,实现农村劳动力与市场需求的“全方位对接”。

一是培养“年轻当家型农民”。

重点从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回乡青年、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中通过党员和群众推荐等方式,把群众极为公认的年轻人选进各类村级组织担任一定职务或承担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促进他们尽快成长;二是培养“科技带头型农民”。

建立农村科技带头人档案,邀请县(市、区)乡涉农部门的农技人员进村举办培训班或选送到市、县参加学习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致富能力;三是培养“发展领头型农民”。

要以“农村科技人才”为骨干,组建各类农民科技服务组织,以此为依托,由“农村科技人才”骨干定期对广大农民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促使他们从致富带头人向“发展领头人”的角色转换,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四是培养“市场经纪型农民”。

结合特色农副产品潜力巨大的特点,通过举办农村市场营销人才培训班,提高农民的市场营销能力。

⑵开设“五个课堂”。

一是开设“党校课堂”。

必须依托县委党校、县直党校分校、乡镇(村级)党校等培训机构建立农村人才培训基地,实施“扶智、村组干部、外输人才、技术人才、创业人才”五大培训工程,大力培养基层干部、实用科技、农副产品营销和技能型农民工等农村实用人才;二是开设“基地课堂”。

依托示范基地培养农村人才。

充分发挥南丹瑶山鸡、大化剑麻、巴马香猪、环江香猪和菜牛,罗城毛葡萄、都安黑山羊和野生山葡萄、宜州桑蚕等各类产业基地的示范作用,让产业基地中的农村致富能手登台讲课;三是开设“农家课堂”。

对学习不主动、理解接受能力较低的农民群众,村党总支负责搞好协调,由农村致富能手与其“结对帮扶”,送学上门,形成先富带后富、党员带农户的自主培训机制。

“结对”就是在春耕、“双抢”和农闲时节,组织农业专家下乡进行定点技术辅导和培训,提供市场信息等。

“帮扶”就是由市委组织部出面组织有关单位挂村“帮扶”,帮助规划乡镇发展,促其脱贫致富;四是开设“电教课堂”。

依托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开通“解民忧”服务热线,利用广播及时解疑答问,组织农民收听收看先进科技以及各地建设新农村的好经验、好做法。

具体来讲,就是要创新“四种教学组织模式”,即“远程教育+专家辅导+基地实践”模式、“基地+协会+远程教育”模式、“公司+农户+远程教育”模式和“远程教育+党校+农村致富能手”模式,架起远程教育与农民群众之间的桥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五是开设“流动课堂”。

在乡涉农部门建立专家联系服务农村实用人才制度,由专家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各村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及时帮助广大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

3.要结合河池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实施“绿色证书”培训计划

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是制约河池市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要解决这个问题,各级财政要落实好培训经费,紧密结合市场所需、群众所求,采取举办短期培训、发放技术资料、现场技术指导、技术交流研讨、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施“绿色证书”培训计划,重点抓好农技推广应用人才、种养能手、乡村科技能人、经营流通能人、能工巧匠、田秀才、土专家等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开发,5年内经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达1000万人次以上。

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通过订单式培训等方式,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外出务工人员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参加由政府资金支持的农业开发项目招投标,开展评选表彰河池十大杰出科技青年农民、十大外出务工致富带头人、十大返乡创业优秀人才等活动,推动优秀农村人才脱颖而出。

(二)坚持科技创新原则,以营造人才“孤峰”优势,补长人才“短板”为手段,提高农业领域高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解决特色农业优势不明显、高科技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1.“孤峰原理”和“短板理论”的对比分析

⑴“孤峰原理”。

科技创新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目标,然而科技创新并非人才队伍的各个方面齐头并进。

虽然存在着“三全”要求即全员创新、全面创新和全过程创新,但创新总是首先从某一个方面起始和突破,从而形成人才“孤峰优势”。

正是这种优势,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了农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扩大特色农副产品市场份额,改善了效益。

也正是这种在创新中形成的某一方面的“孤峰”,打破了农业经营管理中原有的均衡态势,对农业经营管理的其他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其他方面的改革创新,进而提高了农村人才素质,促进农业现代化跃上新台阶。

于是,新一轮的创新开始。

就这样,起始往复,不断循环,螺旋似地推动农村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这就是人才“孤峰原理”。

就农业科技创新人才而言,那些暂时处于先端技术的方面,则形成人才“孤峰”,并发挥其效应,进而发展成为特色农业“孤峰”优势。

这种优势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农业经营管理的某种特色,例如技术先进,或者农产品质量高、售后服务好,在节约成本方面有创新、在农产品经销方面有诀窍等。

这些特色一旦被客户认可,就能像磁石一样吸引住顾客,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这是由人才“孤峰”优势所直接产生的无形资产。

因此,积极地构建特色农业科技人才“孤峰”并尽可能地发挥“孤峰”优势是河池市农村人才开发利用的合理战略选择。

⑵“短板理论”及其失误。

和“孤峰原理”相悖的就是人们熟知的“短板理论”:

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河池农村人才好比一个大木桶,其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

农村人才的开发利用是受最短的那块木板限制的,也就是说取决于农村人才开发利用的薄弱环节,这就是人才“短板理论”。

如果只注重补长人才“短板”,忽略构建特色农业科技人才“孤峰”,就不能增强特色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只注重构建特色农业科技人才“孤峰”,忽略补长人才“短板”,就会出现殊如东巴凤以及大化、都安石山区的“拖累”问题。

因此,在农村人才的开发利用中,既要千方百计补长人才“短板”,又要注重构建科技人才“孤峰”。

2.以营造人才“孤峰”优势,补长人才“短板”为手段,提高农业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解决特色农业优势不明显、高科技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

⑴要营造特色农业科技人才“孤峰”优势。

通过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解决了农村人才总量不足的问题,毫无疑问这仅仅是从总体上解决了人才“短板”问题,但如果忽略了构建特色农业科技人才“孤峰”,那么,要想增强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扩大河池市特色农副产品市场份额,改善农业经济效益,这是不可能的。

从以上分析可知,“人才孤峰”是农业经营管理“孤峰”之本,是解决特色农业优势不明显、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由科技创新所生发的经营管理“孤峰”,因应于农村科技人才的“孤峰”。

也就是说,有某一方面突出的人力资源才会产生农业的经营管理“孤峰”优势,农业“孤峰”优势的形成也正是农村科技人才“孤峰”作用发挥的结果。

人们常说人才是农业经营之本,其原因就在于基于人才“孤峰”所形成的经营管理“孤峰”使农业凸显优势,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

河池市特色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比如南丹瑶山鸡、大化剑麻、巴马香猪、环江香猪和菜牛,罗城毛葡萄、都安黑山羊和野生山葡萄、宜州桑蚕等,在区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空间,但优势不明显,特色农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是河池农村经济发展不快,仍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的重要原因。

因此,河池市在制定和实施农业实用人才培训规划时,要在解决人才总量不足、抓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的基础上,注意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做好最容易突破的某一环节的工作,投入培训资金和科研经费,加大高层次特色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农业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以营造高科技人才“孤峰”优势,解决特色农业优势不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