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模拟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2分)2018年9月23日,北京西站至香港西九龙的高铁列车G79次首发开出,如图。
该车途经郑州,由郑州东站至香港西九龙站仅需6h24min,路程1746km,那么该车此段的平均速度是 km/h。
坐在行驶高铁上的乘客相对于道路两旁的树木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2.(3分)如图为同学们自制的小乐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
大小相同的力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 的声音。
用大小相同的力对着如图的8个玻璃瓶瓶口分别吹气发出的声音主要是 的振动产生的,音调从左至右逐渐 (选填“升高”或“降低”)。
3.(2分)火山爆发时往往会有岩浆涌出。
如图,从火山口通出的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
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 (写出一种物态变化名称)形成一系列的矿物:
橄榄石一辉石一角闪石一黑云母一正长石一白云母一石英。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 。
(选填“升高”或“降低”)
4.(2分)汽车现在已经逐进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小明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汽车上有许多地方要利用光的反射,如图,A、B两处,A为后视镜,B为车头灯内的反射镜。
A应为 (选填“平面镜”、“凹面镜”或“凸面镜”)。
小明仔细观察发现,汽车前面挡风玻璃不是竖直安装的,从光学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5.(2分)小强用天平、量筒和一个容器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经过规范操作,得到如下数据:
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kg/m3,容器的质量为 g,能正确反映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的图象是图中的
实验编号
1
2
液体的体积V/cm3
4
12
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g
20
28
6.(3分)潮混的夏天,在一架已调平的天平两盘中放置等质量的未开盖的两瓶纯净水,如图,此时天平是平衡的,左盘中的纯净水温度在4℃左右,右盘中的纯净水与室温相同,过了几分钟后,天平失去了平衡, 盘下降了,你判断的依据是 。
较长一段时间后,天平 (选填“能”或“不能”)再次平衡
二、选择题(本题10小题,共30分.第7~14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第15~16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7.(3分)下列估测数据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正常步行的速度为4km/h
B.眨一次眼的时向为1s
C.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0.1mm
D.教室门的高度为2100mm
8.(3分)如图,在室温下,用期紧的橡皮膜把一个空锥形瓶的瓶口封上,然后把瓶子放入热水中,橡皮膜会凸起来。
瓶内气体对应的物理量不发生变化的是( )
A.体积B.质量C.密度D.温度
9.(3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雨后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B.
图中遥控器利用红色激光实现对电器的控制
C.
图中紫外线消毒灯工作时发出的紫外线是蓝紫色
D.
图中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黄、蓝三种色条合成的
10.(3分)中央电视台大型科普节目《加油!
向未来》曾经演示过一个实验:
将装有低温液氮的饮料放入西瓜中,如图,过了几分钟,西爪被炸得粉碎,主要原因是( )
A.西瓜被冻裂了
B.西瓜中含水较多,结冰后体积膨胀
C.液氮放出大最的热使西爪受热膨胀炸裂
D.部分液氮汽化将瓶子胀裂,进而将西瓜炸裂
11.(3分)滚烫的油锅中不小心滴入了水珠,你会发现油花四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油的沸点比水高,密度比水大
B.油的沸点比水低,密度比水小
C.油的沸点比水高,密度比水小
D.油的沸点比水低,密度比水大
12.(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火焰的位置如图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则( )
A.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把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左移动可得到更大的实像
C.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投影仪
D.利用此成像点可制成照相机
13.(3分)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虚像就是影子,实像是由实际光形成的光斑
B.虚像是人的幻觉,实像有实际光进入人眼
C.实像是光经过折射后形成的,虚像是光经过反射后形成的
D.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
14.(3分)2018年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如阳1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上升过程是匀速直线运动
B.北斗导航卫星在太空中用超声波与地球通讯
C.火箭开始升空时,携带的卫星相对于火箭是静止的
D.发射现场的喷水降温降噪系统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5.(3分)(双选)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ー下钢轨的一端,另ー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沿钢轨传播的时间为t
B.钢轨的长度为
C.声音沿钢轨传播的时间为
D.钢轨的长度
16.(3分)为了安全,有些轿车装有倒车雷达,当轿车倒车时,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
在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物理知识,下列知识没有得到应用的是( )
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回声D.次声波
三、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7.(4分)如图,墙壁上挂着一只气球,用一只强激光笔发射出一束激光,通过平面的反射能将气球射,请画出激光的光路。
18.(4分)小红通过一个三棱镜观案课本面目上的“物理”字样,看到了如图甲的情景,请在图乙中画出能说明这一现象的光路,以此说明为什么能看到两个“物理”字样(s点表示课本上的“物理”字样)。
四、实验探究题(第19题8分,第20题10分,第21题10分,共28分)
19.(8分)小军和小亮分别利用图甲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的水温与时间关系
的图象。
(1)在水沸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逐渐变小,主要原因是气泡中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
(2)分析图乙可知,小亮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两人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水的沸点未达到100℃,原因可能是
(3)小军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
理论上由于水
汽化要吸收热量,且烧杯侧壁向外散热,会使水温下降,但水温却保持不变,说明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
20.(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老师用显示“F”子的LED灯做为发光物体,又用标有格子的白色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
(1)实验时,先调节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
(2)同学们对实验装置评价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B.用“F”字样做发光物体,便于研究像的正立、倒立情况
C.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E.与使用蜡烛相比,更清洁、安全
(3)探究过程中,当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
像,此时,若将原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则需要将光屏适当向 (选填“左”
或“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与人眼类比,此过程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因相似。
21.(10分)小李同学和小张同学进行“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李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A.测出烧杯的质量34g;
B.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盒用油的总质量如图甲,则食用油的质量是 g
C.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简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如图乙
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为 kg/m3
(3)小张同学认为小李的测量误差较大,需进行实验顺序的调整,调整后的顺序应为:
(用字母序号表示)
(4)如果在称的过程中使用了生锈的砝码(砝码生锈后,质量会变大),则测量的质量
物体真实的质量。
(“大于“、“小于”或“等于”)
五、综台应用随(第22题8分,第23题12分,共20分)
22.(8分)3D打印常在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
某同学选用如图甲所示的ABS塑料来打印自己设计的作品,如图乙所示。
(1)已知体积为10厘米3ABS塑料的质量为10.5克,求这种材料的密度ρ;
(2)若用该材料打印出来作品的质量是42克,求消耗该材料的体积V。
23.(8分)小明看见爷爷在网上买到两个健身铁球,时常拿在手里转来转去。
他一直都想知道这两个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当他学完密度的知识以后,利用了家里的电子秤和杯子,做了以下实验来进行判断。
步骤如下:
他选了一个铁球来进行测量,将一个能够把铁球浸没在杯子里,装满水后,用电子秤测出了水和杯子的总质量m1为1.5kg,再测出这个铁球的质量m为0.79kg,将这个铁球轻轻的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直到完全浸没,待水溢出后,测得铁球、剩余水和杯子的总质量m2为2.14kg.(ρ铁=7.9×103kg/m3,ρ水=1.0×103kg/m3)
(1)请判断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并写出判断依据。
(2)如果是空心铁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大?
如果把空心部分注满水,则该球的总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2分)2018年9月23日,北京西站至香港西九龙的高铁列车G79次首发开出,如图。
该车途经郑州,由郑州东站至香港西九龙站仅需6h24min,路程1746km,那么该车此段的平均速度是 272.81 km/h。
坐在行驶高铁上的乘客相对于道路两旁的树木是 运动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分析】
(1)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2)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要首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1)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v=
=
≈272.81km/h,
(2)以道路两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坐在行驶高铁上的乘客相对于道路两旁的树木发生了位置的变化,则乘客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
272.81;运动。
2.(3分)如图为同学们自制的小乐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
大小相同的力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 音调 的声音。
用大小相同的力对着如图的8个玻璃瓶瓶口分别吹气发出的声音主要是 空气柱 的振动产生的,音调从左至右逐渐 升高 (选填“升高”或“降低”)。
【分析】
(1)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叫响度;声音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中的空气;敲击瓶子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子(包括瓶内的水)。
【解答】解:
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瓶中的水越多,瓶子越不容易振动,则8个玻璃瓶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声的频率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不同;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声音是由于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从左至右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快,因此音调逐渐升高。
故选:
音调;空气柱;升高。
3.(2分)火山爆发时往往会有岩浆涌出。
如图,从火山口通出的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
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 凝固 (写出一种物态变化名称)形成一系列的矿物:
橄榄石一辉石一角闪石一黑云母一正长石一白云母一石英。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 降低 。
(选填“升高”或“降低”)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解答】解:
液态岩浆变成固态矿石的过程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液态物质温度先降低到凝固点,然后放热由液态变为固态,所以先凝固的物质其凝固点高,后凝固的物质其凝固点低,故橄榄石一辉石一角闪石一黑云母一正长石一白云母一石英的凝固点逐渐降低。
故答案为:
凝固;降低。
4.(2分)汽车现在已经逐进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小明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汽车上有许多地方要利用光的反射,如图,A、B两处,A为后视镜,B为车头灯内的反射镜。
A应为 凸面镜 (选填“平面镜”、“凹面镜”或“凸面镜”)。
小明仔细观察发现,汽车前面挡风玻璃不是竖直安装的,从光学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防止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对司机开车造成干扰
【分析】
(1)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够扩大视野,通常用来制作汽车观后镜等;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使焦点发出的光线变为平行光线射出,通常用来做灯内的反射镜面;
(2)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车内景物可在玻璃上成像。
【解答】解:
(1)汽车上面的后视镜是用来观察汽车后面的情况,应该观察更广泛的范围,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后视镜应该是凸面镜;
(2)车内景物发出或反射的光被挡风玻璃反射后可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
如果竖直安装,像成在玻璃的正前方容易干扰司机视线,因此,在倾斜安装。
故答案是:
凸面镜;防止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对司机开车造成干扰。
5.(2分)小强用天平、量筒和一个容器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经过规范操作,得到如下数据:
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1×103 kg/m3,容器的质量为 16 g,能正确反映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的图象是图中的 B
实验编号
1
2
液体的体积V/cm3
4
12
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g
20
28
【分析】
(1)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等于液体的质量和容器的质量之和;由此计算出第二次比第一次液体多的质量和体积,由密度公式计算液体的密度;
(2)计算第一次液体质量,从而得到容器质量;
(3)在实验中,在倒入液体之前,此时液体的体积为0,而容器的质量并不是0,随着液体体积的增加,总质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解答】解:
(1)第一次测量时液体体积V1=4cm3,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为m1=20g,
第二次液体的体积V2=12cm3,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为m2=28g,
第二次液体比第一次质量多:
m=m2﹣m1=28g﹣20g=8g,
第二次液体比第一次体积多:
V=V2﹣V1=12cm3﹣4cm3=8cm3,
所以液体的密度:
ρ=
=
=1g/cm3=1×103kg/m3。
(2)第一次容器中液体的质量:
m液1=ρV1=1g/cm3×4cm3=4g,
所以容器的质量:
m容=m1﹣m液1=20g﹣4g=16g;
(3)在倒入液体之前,此时液体的体积为0,而容器的质量并不是0,随着液体体积的增加,总质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A、直线从原点开始,表示容器的质量为零,故A错误;
B、从纵轴上方开始,随液体的增加总质量不断增加,故B正确;
C、直线从横轴上开始,说明液体质量为零时,有一定体积,故C错误。
故答案为:
1×103;16;B。
6.(3分)潮混的夏天,在一架已调平的天平两盘中放置等质量的未开盖的两瓶纯净水,如图,此时天平是平衡的,左盘中的纯净水温度在4℃左右,右盘中的纯净水与室温相同,过了几分钟后,天平失去了平衡, 左 盘下降了,你判断的依据是 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较冷的左瓶上发生液化变成小水滴 。
较长一段时间后,天平 能 (选填“能”或“不能”)再次平衡
【分析】4℃的水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使左盘内物体的质量增大,天平失去平衡。
较长一段时间后,水的温度和室温相同。
【解答】解:
4℃的水温度比较低,放在天平的左盘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左瓶上,使左盘物体的质量增大,指针左偏,天平失去平衡。
较长一段时间后,左盘中水的温度和室温相同,左瓶上的小水滴发生汽化,天平就会再次平衡。
故答案为:
左;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较冷的左瓶上发生液化变成小水滴;能。
二、选择题(本题10小题,共30分.第7~14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第15~16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7.(3分)下列估测数据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正常步行的速度为4km/h
B.眨一次眼的时向为1s
C.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0.1mm
D.教室门的高度为2100mm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1.1×3.6km/h≈4km/h,故A符合实际;
B、人们常用“眨眼之间”形容时间短暂,正常人眨一次眼的时间不到0.5s,故B不符合实际;
C、一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100μm=0.1m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教室门的高度为2.1m=2100mm,故D符合实际。
故选:
B。
8.(3分)如图,在室温下,用期紧的橡皮膜把一个空锥形瓶的瓶口封上,然后把瓶子放入热水中,橡皮膜会凸起来。
瓶内气体对应的物理量不发生变化的是( )
A.体积B.质量C.密度D.温度
【分析】瓶内气体膨胀,体积增大,但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密度发生变化。
【解答】解:
把一个空锥形瓶的瓶口封上放人热水中,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瓶内空气膨胀,体积增大,但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密度减小,故B正确。
故选:
B。
9.(3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雨后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B.
图中遥控器利用红色激光实现对电器的控制
C.
图中紫外线消毒灯工作时发出的紫外线是蓝紫色
D.
图中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黄、蓝三种色条合成的
【分析】
(1)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彩虹的出现是由于光的色散;
(2)(3)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
根据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制成消毒灯;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
根据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等;根据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制成电视、空调遥控器等;
(4)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它们按不同比例混合可得到各种色光。
【解答】解:
A、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形成的,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A正确;
B、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器的控制,故B错误;
C、紫外线消毒灯工作时发出的紫外线是人眼观察不到的,我们观察到的是可见光,故C错误;
D、因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所以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的,故D错误。
故选:
A。
10.(3分)中央电视台大型科普节目《加油!
向未来》曾经演示过一个实验:
将装有低温液氮的饮料放入西瓜中,如图,过了几分钟,西爪被炸得粉碎,主要原因是( )
A.西瓜被冻裂了
B.西瓜中含水较多,结冰后体积膨胀
C.液氮放出大最的热使西爪受热膨胀炸裂
D.部分液氮汽化将瓶子胀裂,进而将西瓜炸裂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热。
【解答】解:
将装有低温液氮的饮料放入西瓜中,液氮在常温下汽化,体积增大,将瓶子胀裂,进而将西瓜炸裂,故D正确。
故选:
D。
11.(3分)滚烫的油锅中不小心滴入了水珠,你会发现油花四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油的沸点比水高,密度比水大
B.油的沸点比水低,密度比水小
C.油的沸点比水高,密度比水小
D.油的沸点比水低,密度比水大
【分析】水的密度比油大,所以水会沉入水底;水的沸点比热油的温度低,所以会发生沸腾现象。
【解答】解:
水的密度比油大,水滴入高温的油中,沉入底部,因水的沸点比热油的温度低,会立即沸腾,从而油花四溅;故C正确。
故选:
C。
12.(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火焰的位置如图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则( )
A.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把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左移动可得到更大的实像
C.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投影仪
D.利用此成像点可制成照相机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幻灯机或投影仪利用此原理。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解答】解:
A、如图,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向左移动,可得到更小的实像,故B错误。
CD、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故C正确、D错误;
故选:
C。
13.(3分)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虚像就是影子,实像是由实际光形成的光斑
B.虚像是人的幻觉,实像有实际光进入人眼
C.实像是光经过折射后形成的,虚像是光经过反射后形成的
D.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
【分析】
(1)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
(2)人看物体的条件:
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线进入人眼。
【解答】解:
A、虚像不是影子,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
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B、我们能看到虚像和实像,一定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不是幻觉。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光的直线传播可以产生实像,光的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是否用光屏能呈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呈接不到。
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14.(3分)2018年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如阳1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上升过程是匀速直线运动
B.北斗导航卫星在太空中用超声波与地球通讯
C.火箭开始升空时,携带的卫星相对于火箭是静止的
D.发射现场的喷水降温降噪系统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分析】A、火箭上升由静止变为运动,速度加快;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卫星相对于火箭的运动情况,即是以火箭为参照物,去判断卫星的运动状态;
D、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解答】解:
A、火箭上升的过程速度加快,是加速运动,故A错误;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北斗导航卫星在太空中用电磁波与地球通讯,故B错误;
C、火箭开始升空时,携带的卫星相对于火箭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正确;
D、发射现场的喷水降温降噪系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
C。
15.(3分)(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