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水施工方案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9984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4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污水施工方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雨污水施工方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雨污水施工方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雨污水施工方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雨污水施工方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雨污水施工方案doc.docx

《雨污水施工方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污水施工方案doc.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雨污水施工方案doc.docx

雨污水施工方案doc

太原市汾东商务区大运路(通达街~十号线)工程

雨、污水管线开槽法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北京城建远东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太原市汾东商务区项目部

2011年11月5日

雨、污水管线开槽法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述

大运路起止桩号为K0+000~K4+420,从起点通达街到化章街为现状路,长1.26km,该路段沿途经过亚宝药业、新龙药业、智波公司等多家企业。

从化章街至终点十号线,长3.16km,道路穿过疙瘩营村后向南,进入农田,途径薛店村、西攒村西侧,终点到达宋环村顺发养殖园区。

全长共计4.42km。

道路规划为城市I级主干道,红线宽55m,绿线宽79m,设计车速为60km/h。

全线路基挖方约7.1万m3,填方约17万m3,路面结构层111.8万m2;沿线雨水管线全长5673m;污水管线全长6699m,另设6道箱涵、24道管涵。

1.2工程地质条件

1.2.1地形地貌

本工程属于平坦的洪冲积平原,高程介于773.03-773.82m,最大高差0.79m。

1.2.2地质情况

场地施工范围内主要由新近堆积的填土与第四系全新统期早期沉积的粉土与粉质粘土构成。

①层,填土(Q4ml):

杂色。

以低液限粉土为主,含有砖屑、煤屑、植物根等。

结构松散。

该层层厚介于3.8m-4m之间,层底埋深介于3.8m-4m之间,层底标高介于766.67-766.95m之间。

②层,粉质粘土(Q4al+pl):

褐黄色。

含云母、煤屑、氧化铁铝等。

可塑-软塑。

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该层层厚介于5.3m-5.6m之间,层底埋深介于9.3m-9.4m之间,层底标高介于761.07m-761.65m之间。

③层,粉土(Q4al+pl):

褐黄色。

含云母、煤屑、氧化铁铝扽。

湿。

中密。

无光泽反映,摇振反应较快,干强度底,韧性差。

该层厚度介于4.1m-4.4m之间,层底埋深介于13.5-13.7m之间,低层标高介于756.97-757.25m。

④层,粉质粘土(Q4al+pl):

灰褐色。

含云母、煤屑、氧化铁铝等。

可塑。

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该层厚度介于1.3-1.5m之间。

1.3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所在地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雨水以及渠道流水的浅层补给以及侧向补给。

根据地勘报告及现场勘察发现本工程施工范围内地下水位很高,基本位于0.8~1.5米,局部低洼农田中甚至有积水。

而全线雨水埋深分布在2.0~6.7米,污水埋深分布在4.2~7.15米,均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2、工程重点难点

2.1进场后必须先进行管线施工,而地面拆迁工作量大,且涉及部门众多,固工期压力很大。

2.2管线埋深基本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开槽施工前必须先进行降水,工作量及周期较长,且现场距离退水渠距离较远,施工难度大。

2.3本标段污水工程所处地层为低液限粉土及粉质粘土层,现场土质情况较差,土体较软,呈软塑、饱和状,且埋深均位于地下水位以下,试验段明挖开槽施工后,基坑边坡稳定性较差,很快出现坍塌现象,固一定深度以下必须进行支护。

2.4本工程跨越冬季、雨季两个季节性施工,尤其冬季施工主要项目为雨、污水管线及涵洞施工,开槽后无法及时回填,工期压力大。

3、主要工程数量

3.1雨水管线

序号

分项

内容

1

施工方法

开槽施工

2

位置

本工程雨水管线分为五段进行布置。

其中,第一、二段位于道路中线位置;第三、四、五段位于道路西侧机非分隔带内。

3

管材

采用钢筋混凝土方涵、钢筋混凝土承插管、钢塑复合管和钢筋混凝土平口管

4

井室结构

钢筋混凝土检查井

5

井圈与井盖

采用重型防盗球墨铸铁井盖

6

管道长度

钢筋混凝土承插管(雨水口连接管):

D300L=3412m

钢塑复合管材:

D600L=875mD800L=1090m

D1000L=178mD1200L=726.8m

I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

D1400L=356.8mD1500L=356.4m

D1600L=566.3mD1800L=831.6m

钢筋混凝土方涵:

B×H=2400×1800mmL=692m

7

雨水口数量

228座

8

检查井

138座

3.2污水管线工程

序号

分项

内容

1

施工方法

开槽施工

2

位置

本工程污水管线双线敷设,分别位于道路线东、西两侧18.5m处。

3

管材

热塑性塑料管,钢塑复合管。

4

井室结构

钢筋混凝土检查井

5

井圈及井盖

采用重型防盗球墨铸铁井盖

6

管道长度

热塑性塑料管材:

D500L=50m

钢塑复合管材:

D500L=841.8m

D600L=4105.5m

D700L=1617.3m

D800L=84.2m

7

检查井数量

149座

4、工程部署

4.1施工区段划分

根据现场所处自然村位置及实际情况将施工段落划分如下:

第一施工区,K0+000—K1+700段,施工任务主要包括原有雨、污水管线疏导、新建雨、污水管线、涵洞及检查井。

第二施工区,K1+700--K3+220段,施工任务主要包括新建雨、污水管线、涵洞及检查井。

第三施工区,K3+220--K4+420段,施工任务主要包括新建雨、污水管线、涵洞及检查井。

4.2工期要求

本工程总体进度计划:

开工时间为2011年10月27日,完工时间为2012年7月31日,总工期279天。

第一区段雨、污水管线施工工期:

2011.12.9--2012.3.19。

第二区段雨、污水管线施工工期:

2011.12.5--2012.4.3。

第三区段雨、污水管线施工工期:

2011.12.3--2012.4.9。

4.3施工准备

4.3.1技术准备

经理部组织各作业队管理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实施性调查研究,组织技术、生产、材料经营人员集中学习招标文件、施工图及技术规范。

进行详细的勘察,确定现况各专业管线的位置、埋深及与拟建工程的关系,与业主和监理单位商讨处理方案,并积极推动实施。

4.3.2现场准备

(1)临时用水

本标段临设内生活、生产用水分别由附近村庄现有水源引入,项目部及一驻地由疙瘩营村引入;二驻地由薛店村引入;三驻地由西攒社区引入。

现场施工及养护用水由沿线降水井抽取或从附近村庄水源处由水车供给。

(2)临时用电

根据本标段用电量情况,在沿线共计报装六台250KVA的变压器,位置分别为K0+460右幅、K1+400右幅、K1+915右幅、K2+700右幅、K3+460右幅、K4+080右幅,全部位于新建大运路右幅绿线位置,并沿线路走向布设。

现场供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铠装电缆直埋敷设,过路处加设套管保护。

施工过程中,在用电位置设置移动式配电箱,以满足现场施工用电。

另外考虑到施工作业线较长,为了避免电缆敷设过长,在现场配备6台120KW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3)临时便道

尽量利用沿线原有道路进行施工运输作业,减少临时用地使用量,但由于农田内地表土层含水量极大,呈软塑状态,不能满足运输车通行条件。

固在规划道路右幅中线与边线范围内(无管线区域),使用天然级配砂砾新建一条8米宽临时便道,填筑厚度视场地条件确定,初步确定为80cm厚,以满足运输车辆通行需要。

待施工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挖除,经监理及业主确认,如能满足路基填方质量要求则保留。

4.3.3人员配备

管理人员

序号

姓名

职务

职责

1

高继云

项目经理

全面负责人

2

孙大勇

生产副经理

生产协调人

3

李鹏

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4

马庭堂

工程师

质量负责人

5

秦义

测量主管

测量负责人

6

梁文生

试验主管

试验负责人

7

杨勇

材料主管

材料负责人

8

孙宪忠

安全主管

安全负责人

9

宁可约

机械主管

机械负责人

施工人员

序号

工种

数量

备注

1

钢筋

60

2

模板

60

3

混凝土

45

4

降水

30

设备操作

5

钢板桩

20

设备操作

6

土方

15

设备操作

4.3.4机械准备

机械设备准备情况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计划进场

实际进场

1

挖掘机

PC360

2

2

2

铲车

50

2

2

3

吊车

25T

2

2

4

自卸运输车

斯太尔

10

10

5

水车

2

2

6

打桩机

6

6

7

水泵

60

随用随进

8

泥浆泵

6

随用随进

4.3.4材料准备

开工前编制材料计划,由经理部统一组织各种材料地采购和供应。

现场安排有丰富经验的质量员、试验员负责工程的质量检验和材料取样,配备必要的检测、试验仪器,按照工程进度计划提前做好各项原材料的检验和试验。

同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为保证施工质量做好准备。

5、施工方案

5.1降水施工

5.1.1管井降水设计参数的确定

(1)井深:

经过计算后原定试验段降水井深10~20米,经过观测总结发现降水效果不佳,固调整为井深15~25米,基槽深度小于3.5米采用15米深井降水;基槽深度大于3.5米小于6.0米采用20米深井降水;基槽深度大于6.0米小于7.5米采用25米深井降水。

(2)井距:

经过计算后原定试验段降水井间距15~20米,经过观测总结发现降水效果不佳,固调整为井距10~20米,单侧布置,采用15米深井降水的井距以10米布置;采用20米深井降水的井距以15米布置;采用25米深井降水的井距以20米布置。

(3)管井成孔直径600mm,井管采用无砂混凝土井管,外径400mm、内径300mm;井管与井孔之间填滤料,滤料为2-3mm豆石或干净砾石,井管口高出地面0.3m,并加井盖。

(4)降水井布置在管沟的外侧,东侧污水管线布设于的基槽东侧,西侧污水管线布设于的基槽西侧,雨水管线布置原则为不影响道路运输,固与施工便道分列于基槽的两侧,深井中心线距基槽开挖上口线2m。

(5)在降水井外侧顺基槽方向布设一趟直径300mm的PE管,将出水口引至附近退水渠,降水井排水采用塑料管将降水井抽出的水直接汇入PE管。

5.1.2降水时间的确定

沟槽开挖前10天沿线开始降水,降水一定时间后,观察地下水位达到要求降低深度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

在所有结构回填完成后才可撤泵停止降水。

初步计划雨、污水直埋管道及平基法施工管道暂按降水周期30天考虑,过路管涵及雨水方沟暂按降水周期45天考虑,过路方涵暂按降水周期60天考虑。

5.1.3管井施工方法

(1)管井施工工艺流程

(2)放井位

a.按设计要求和井位平面图布设井位并测量地面标高,井位与设计要求偏差≯300mm,井位遇有地下障碍物需进行破碎,当因障碍物影响而偏差过大时,应与设计人员协商。

b.定井位应由专业测量人员进行,井位应设置显著标志,必要时采用钢钎打入地面下300mm,并灌入石灰粉,定位完毕请监理组织验收。

(3)挖泥浆池

根据场地条件在红线内距降水井3m处适当位置挖泥浆池,每2口井共用一个泥浆池。

废浆应及时外运并作妥善处理,保持现场环境卫生。

(4)挖探坑

为清除井位下障碍物,应在井位处挖探坑,直径800mm,深1.0~1.5m,当井口土质松散时,须设置护筒,避免泥浆侵泡、冲刷导致孔口坍塌。

(5)成孔

管井采用反循环钻进工艺成孔,地层自然造浆护壁。

根据第一口井成孔情况,确定局部钻进到砂卵石地层时,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