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 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9812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数学 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 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 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 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 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数学 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 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 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数学 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分组研究情况统计表

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

二年级册数:

下册

研究人员

默庾

教材内容

第4单元表内除法

(二)

具体课时内容

整理和复习

错题案例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例1:

3.请你来当小法官,对错由你判。

(4)计算28÷7和28÷4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

 

例2:

4.在○里填“﹥”“﹤”或“=”。

42÷7○63÷9

学生填“﹥”。

 

学生对这两个算式所用的口诀不熟,不理解7×4和4×7是不是用一句口诀。

 

1.学生对“﹥”“﹤”的用法没有很好的掌握。

2.学生没有背好口诀,出现商错的现象。

加强口诀的背诵,要达到倒背如流,而且任何一个口诀都要一口气能答上来。

 

可以采用一些比较形象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比如采用它们像小鱼的嘴巴,哪边大吃哪边。

《小学数学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分组研究情况统计表

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

二年级册数:

下册

研究人员

默庾

教材内容

第4单元表内除法

(二)

具体课时内容

整理和复习

错题案例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例3:

2.我会填空。

(1)12÷3=4读作(12除3等于4),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

 

例4:

9.拓展天地。

(1)35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几个?

35÷5=7(个)

答:

每只猴子分得7个。

(2)又来了2只猴子,平均每只猴子分得几个?

5×2=10(个)

答:

平均每只猴子分得10个。

显然,学生受到了乘法读法的影响。

 

学生对整个题的题意不理解,没有结合

(1)题的已知条件来解题,拼凑答案。

平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首先规范自己的读法,严格要求学生,多说多练。

 

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生分析已知条件,学会画图帮助分析题意。

《小学数学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分组研究情况统计表

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

二年级册数:

下册

研究人员

默庾

教材内容

第5单元混合运算

具体课时内容

课时2两级运算的两步计算

错题案例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例5:

(3)计算30-35÷7时,要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例6:

(4)计算32+8×4时,要先算(加)法,再算(乘)法。

 

可以说该学生还没有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只会按先后顺序计算。

 

学生不理解加法和乘法不是同级运算,不知道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应该加强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要求死记硬背的知识一定要记牢,在实际计算的时候应该多让学生说运算顺序。

 

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四则运算顺序的分析,在实际计算的时候应该多让学生说运算顺序。

《小学数学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分组研究情况统计表

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

二年级册数:

下册

研究人员

默庾

教材内容

第5单元混合运算

具体课时内容

课时3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一)

错题案例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例7:

(4)按照下面的叙述写出综合算式。

40加16的和除以7。

综合算式:

40+16÷7

 

例8:

(2)老师让6个小朋友每人折9只纸鹤,每个小朋友已经折了6只,他们一共还要折多少只?

6×9÷6=9(只)

答:

他们一共还要折9只。

 

没有使用小括号,说明学生对小括号的使用还没有掌握,这是小学阶段学生的一个通病。

 

学生只是把数字简单乘除,没有分析数字之间的关系。

要加强四则运算顺序的分析,在解决文字题时要注意分析题意的运算顺序,再结合算式,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解决问题是小学阶段的难点,尤其是二年级,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分析已知条件,从已知条件能得到什么,逐层深入;或者从问题出发找已知条件。

《小学数学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分组研究情况统计表

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

二年级册数:

下册

研究人员

默庾

教材内容

第5单元混合运算

具体课时内容

课时3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一)

错题案例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例9:

(1)1.饲养员养了10只公鸡,14只母鸡,每4只放入一个笼子,需要多少个笼子?

10+14+4

=24+4

=28(个)

答:

需要28个笼子。

 

例10:

(4)按照下面的叙述写出综合算式。

98减去92的差乘5。

综合算式:

98-92×5

 

学生不会分析已知条件,不知道“每4只放入一个笼子”是什么意思。

不明白这实际是“平均分”。

 

这里要先算“差”学生没有使用小括号,说明对小括号的使用还没有掌握。

 

 

教师在教学时注意结合实物进行教学,让数字更直观,重点让学生体验“每4只放入一个笼子”的平均分过程。

 

教师要加强四则运算顺序的分析,在解决文字题时要注意分析题意的运算顺序,再结合算式看运算顺序。

《小学数学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分组研究情况统计表

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

二年级册数:

下册

研究人员

默庾

教材内容

第2单元表内除法

(一)

具体课时内容

课时2平均分

(二)

错题案例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例11:

(2)12个小朋友跳绳,每组有3人,可以分成(12)组。

 

例12:

(3)12个小朋友跳绳,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12)人。

 

学生对“每组3人”不理解,没有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说明学生还没有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不知道用除法来计算。

这是一个很实际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动手分一分,看一看,体验“平均分”的意思。

 

在课堂中注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知道“平均分”就是要用除法来计算。

《小学数学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分组研究情况统计表

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

二年级册数:

下册

研究人员

默庾

教材内容

第2单元表内除法

(一)

具体课时内容

课时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错题案例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例13:

5.看谁先到家。

6÷3=

(2)→4÷2=(8)→

 

例14:

(1)计算6÷2时,你是怎么想的?

想:

2和(3)相乘得6,二(三)得六,商是(6)。

 

学生计算不认真,把除法和乘法混淆。

 

学生比较粗心,没有看好算式,也没有仔细检查。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对于低年级学生,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可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粗心是学生比较容易犯的错误,教师要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分组研究情况统计表

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

二年级册数:

下册

研究人员

默庾

教材内容

第2单元表内除法

(一)

具体课时内容

整理和复习

错题案例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例15:

(1)把24支笔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

(2)

24÷4=6(个)

答:

每人分得6支。

 

例16:

18里面有几个6?

18-6=12

 

应用题单位带错,应该是“支”,而不是“个”。

 

应该用除法而学生用了减法,说明学生没有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应用题单位带错是学生比较容易犯的错误,教师在教学时要教会学生找单位的方法,一般在“多少”“几”等字词的后面。

 

这是除法表示的意义,教学时教师要采用拆分的方法让学生数一数,体验这其实也是在“平均分”,要用除法来计算。

 

《小学数学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分组研究情况统计表

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

二年级册数:

下册

研究人员

默庾

教材内容

第4单元表内除法

(二)

具体课时内容

课时2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错题案例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例17:

42÷6=(7)÷8

 

例18: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5)÷9=30÷5

 

 

“7”是42÷6的商,学生没有理解“=”的作用,不明白“=”的左右两个算式的商是相等的意思。

 

学生胡乱写答案,说明对这种类型的题没有找到做题的方法。

 

在教学时教师要重点分析“=”的意思,做题时可以让学生把左边的商写出来,在根据商把右边的被除数求出来。

 

教师要重点分析“=”的意思,做题时可以让学生把右边的商写出来,在根据商把左边的被除数求出来。

《小学数学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分组研究情况统计表

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

二年级册数:

下册

研究人员

默庾

教材内容

第4单元表内除法

(二)

具体课时内容

课时3解决问题

(一)

错题案例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例19:

(3)一杯果汁5元,用42元钱买9杯果汁,够吗?

42-9=33(杯)33﹥5

答:

不够。

 

例20:

5.有三个西瓜(图形),每个西瓜可以切成8块,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人可以分几块?

8×6=48(块)

答:

每人可以分48块。

 

学生胡乱减,不明白题意,不会分析数据的关系,单位不同不能加减。

 

首先,学生没有找到图形中隐含的条件三个西瓜的“3”;其次,不理解切成8块的意思;最后,“平均分”的概念理解不到位。

 

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建立图象帮助分析什么是一杯5元,什么是9杯,这两个是什么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析题意,注意一些隐含的条件,在脑海中建立一定的表象帮助分析问题。

《小学数学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分组研究情况统计表

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

二年级册数:

下册

研究人员

默庾

教材内容

第4单元表内除法

(二)

具体课时内容

课时4解决问题

(二)

错题案例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例21:

3.小红计划每天做5道口算题,实际上她7天做了56道。

小红实际每天做了多少道?

比计划每天多做几道题?

5×7=35(道)35+56=91(道)

答:

计划每天多做91道题。

小红实际每天做了35道。

 

例22:

4.小花和四个同学去公园玩,买门票花了20元,平均每张门票多少元?

20÷4=5(元)

答:

平均每张门票5元。

 

解决第1个问题时,学生没有从“实际上她7天做了56道”这个条件入手,只是胡乱凑答案,比多,比少的知识也没有掌握好。

 

学生没有把小花算进去,实际应该有5个人,再用20÷5=4(元)。

 

分析题意时,要教会学生找已知的关联条件,找关键词,关键句。

 

这个问题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很好例证,是学生解决问题思维好坏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开发。

《小学数学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分组研究情况统计表

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

二年级册数:

下册

研究人员

默庾

教材内容

第5单元混合运算

具体课时内容

课时2两级运算的两步计算

错题案例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例23:

(1)直接写出得数。

8×2÷4=(没写)

=8×8

=64

 

例24:

(5)先在□里填数,再列出综合算式。

81÷9

30-□

综合算式:

81÷9-30

 

学生没有结合运算顺序,计算有随意性,应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学生没有注意30是被减数,不能放在减数的位置,这可能受到加法和乘法的影响。

 

通过练习加强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这是列综合算式的难题,学生出现的这种问题也比较常见,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其它的几种运算进行对比,加强练习。

 

《小学数学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分组研究情况统计表

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

二年级册数:

下册

研究人员

默庾

教材内容

第5单元混合运算

具体课时内容

课时3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一)

错题案例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例25:

(3)计算56÷(24-16)时,先算(24-16)=(8),再算(56-8)=(7),结果等于(7)。

 

例26: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2)÷6=32÷8

 

很明显这是学生书写不认真造成的。

 

“4”是32÷8的商,学生没有理解“=”的作用,不明白“=”的左右两个算式的商是4,导致无从下手,胡乱凑答案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学会检查,要会吸取教训。

 

在教学时教师要重点分析“=”的意思,做题时可以让学生把右边的商写出来,在根据商是4,再把左边的被除数求出来。

 

《小学数学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分组研究情况统计表

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

二年级册数:

下册

研究人员

默庾

教材内容

第5单元混合运算

具体课时内容

课时1同级运算的两步计算

错题案例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例27:

2.先在□里填数,在列出综合算式。

72÷9

□×5

综合算式:

72÷9-5

 

例28:

商店原来有电脑100台,上午卖出12台,下午卖出22台,商店还剩电脑多少台?

100-12+22=66(台)

 

通过学生列的综合算式不难发现其主要是书写不认真,把“×”写成了“-”。

 

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得不够透彻,没有注意到要先算12+22需要添小括号的问题。

多对这类学生加强教育,教他们学会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应该鼓励的,与此同时要渗透思想教育,要充分让学生体会到做错的可惜程度,帮助他养成使用小括号的习惯。

《小学数学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分组研究情况统计表

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

二年级册数:

下册

研究人员

默庾

教材内容

第2单元表内除法

(一)

具体课时内容

课时4除法

(二)

错题案例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例29:

(1)2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4)个。

5÷4=20(个)

 

例30:

读出下面各数。

8÷4=25÷5=1

28÷4=763÷7=9

8除4等于2,5除5等于1

28除4等于7,63除以7等于9。

 

学生用口诀,问题是解决了,但是做题的方式不对,甚至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应该用20÷5=4。

 

显然,学生受到了乘法读法的影响,没有分清“除”和“除以”的意思。

 

 

针对这个题而言,还是应该加强“平均分”用除法的数学思想,学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平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首先规范自己的读法,严格要求学生,采用两种读法多读多练。

 

《小学数学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分组研究情况统计表

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

二年级册数:

下册

研究人员

默庾

教材内容

第5单元混合运算

具体课时内容

课时2两级运算的两步计算

错题案例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例31:

用递等式计算:

9+18÷3

=27÷3

=9

 

例32:

3.请你来当小法官。

(3)8个☆,每4个一份,可以分成32份。

(√)

 

没有弄清两步运算的计算顺序: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学生没有理解“每4个一份”的意思实际是在平均分,用除法计算。

 

要求识记的知识一定要记牢,通过多进行练习来巩固知识,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自己画一画,圈一圈,体验“平均分”的含义,学会使用除法来计算。

《小学数学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分组研究情况统计表

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

二年级册数:

下册

研究人员

默庾

教材内容

第5单元混合运算

具体课时内容

课时2两级运算的两步计算

错题案例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例33:

(2)会议室里,单人椅有24把,双人椅有6把,一共能坐多少人?

2×6=12(人)

答:

一共能坐12人。

 

例34:

(2)会议室里,单人椅有24把,双人椅有6把,一共能做多少人?

24+6=30(人)

答:

一共能坐30人。

 

学生能抓住“双人椅有6把”这个已知条件计算出12人,但不会和24相加,说明学生的解题还停留在一步计算的基础上。

 

学生没能抓住“双人椅有6把”这个已知条件,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很困难,把24和6相加说明解题思维还停留在一步计算的基础上。

 

教会学生抓住“一共”这个词,它包含双人椅和单人椅,算出双人椅12人,还要加上单人椅的24人,得36人。

 

教会学生分析已知条件,抓住“一共”这个词,它包含双人椅和单人椅,算出双人椅12人,还要加上单人椅的24人,得36人。

《小学数学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分组研究情况统计表

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

二年级册数:

下册

研究人员

默庾

教材内容

第5单元混合运算

具体课时内容

课时3、4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一、二)

错题案例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例35:

(1)、饲养员养了10只公鸡,14只母鸡,每4只放入一个笼子,需要多少个笼子?

(10+14)+4=28(只)

没答。

 

例36:

3.自行车厂要生产80辆自行车,已经生产了50辆,剩下的每天生产5辆,还需要多少天?

80-50÷5

=30÷5

=6(辆)

答:

还需要6天。

 

学生一方面没有理解“每4只放入一个笼子”的意思,另一方面没有作答。

 

学生的解题思路清楚,但没有使用小括号,使运算顺序出错。

没有认真思考,单位使用错误,应该用“天”。

 

1.严格规范做应用题的格式,有算式,有单位,有答。

2.教师在教学时注意结合实物进行教学,让数字更直观,重点让学生体验“每4只放入一个笼子”是平均分的过程。

 

丢括号是学生解决应用题和文字题常出现的错误,教学时要作为一个重点来讲解,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小学数学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分组研究情况统计表

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

二年级册数:

下册

研究人员

默庾

教材内容

第5单元混合运算

具体课时内容

整理和复习

错题案例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例37:

3.小明今年8岁,爸爸今年35岁。

爸爸50岁时,小明有多少岁?

35-8+50=78(岁)

没答

 

例38:

2.列式计算。

(4)21除以54减去47的差得多少?

21÷54-47=3

 

这种题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但学生计算出78岁,没有去考虑比爸爸50岁还大是不应该的。

没有作答也是一个原因。

 

学生的思路正确,但没有使用小括号,说明学生对小括号还要加强理解和实际应用训练。

 

在教学这类题时教师要教学生从易到难,逐层深入,数字由小到大递增,以自己的年龄为标准才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

 

在解决文字题时,应用好小括号是关键,教师一方面要教会学生解决文字题的方法,另一方面要注意使用小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

《小学数学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分组研究情况统计表

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

二年级册数:

下册

研究人员

默庾

教材内容

第5单元混合运算

具体课时内容

课时4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

错题案例

原因分析

解决对策

例39:

2.先在□里填数,在列出综合算式。

20-15

7×□

综合算式:

7×20-15

 

例40:

4.男生、女生各16人报名参加歌唱比赛,把他们平均分成4个小组,每组各有多少人?

16÷4=4(人)

答:

每组各有4人。

 

在列综合算式时,学生没有使用小括号,导致运算顺序出错。

 

学生没有考虑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停留在一步计算的基础上。

 

这个错误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是经常出现的,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多次强调小括号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按照做题的步骤来做,马虎不得。

 

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好学生分析这里的“他们”指的是男生和女生的总和,要用16+16=32,再根据平均分成4个小组,用32÷4=8才符合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