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部基础地球科学讲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9801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9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部基础地球科学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中部基础地球科学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中部基础地球科学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中部基础地球科学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中部基础地球科学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部基础地球科学讲义.docx

《高中部基础地球科学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部基础地球科学讲义.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部基础地球科学讲义.docx

高中部基础地球科学讲义

高中部基礎地球科學講義

第一章

◎地球科學研究範圍包括地質學、海洋學、大氣科學、天文學;地質學以研究地球的固態部分為主,它涉及地球的起源、發育、組成物質,以及正在地面或地下進行的各種地質作用。

海洋學研究的主體是海洋,像海水的運動、海洋化學、海洋地質。

大氣科學以研究大氣組成、構造和運動為主。

天文學研究太陽系中其他的行星,甚至擴大到銀河系及其他星系等。

◎地球科學的特性:

(1)具有歷史學的性質

(2)重視野外實地觀察與強調地域性資料(3)依觀察對象調整使用的度量單位(4)關心人類生活環境

◎均變說:

地質學之父詹姆士。

赫登提出--支配今日地質現象的原則、程序和作用必然也支配了過去的地球,經由對現在事實狀況的了解、掌握關鍵法則,便可推斷地球的歷史。

※地球科學常研究水圈、大氣圈、岩石圈、生物圈各系統間的交互作用。

「土壤較適合種植蔬果,而地衣、菌類等生物會產生有機酸,加速岩石分解,促進土壤的發育。

」這一段話主要在討論下列那兩個系統彼此相互影響?

(A)水圈(B)大氣圈(C)岩石圈(D)生物圈。

(CD)

※人類使用地球資源時,不會影響到地球的那一部分?

(A)生物圈(B)岩石圈(C)大氣圈(D)水圈(E)軟流圈。

(E)

※現代地質學家能推論發生在古生代的各種地質事件,主要是基於何人所創的學說?

(A)韋格納的大陸漂移說(B)海斯的洋底擴張說(C)赫伯的宇宙膨脹說(D)赫頓的均變說(E)達爾文的天擇說。

(D)

第二章

◎礦物是天然產出的結晶質,也就是天然產出均勻固體,具有一定範圍的化學成分及有規則的原子排列。

◎組成地殼的主要元素氧和矽最多,含有矽和氧的矽酸鹽類礦物也是最常見的礦物。

◎矽氧四面體是矽酸鹽類礦物中最基本的單位,它是一個小小的正四價矽離子被四個體積比較大的負二價的氧離子所包圍,一個矽氧四面體帶有四價負電,以(SiO4)4-表示。

◎依據矽氧四面體間的聯接方式,可將矽酸鹽類分為島狀、環狀、鏈狀(區分為單鏈狀及雙鏈狀)、片狀及架狀矽酸鹽類。

矽氧比值(Si:

O):

島狀(1:

4)、環狀(1:

3)、單鏈狀(1:

3)、雙鏈狀(4:

11)、片狀(2:

5)、架狀(1:

2)。

◎依據矽酸鹽類的元素成分又可分為兩組:

第一組為矽鋁質矽酸鹽,含矽及鋁為主,鐵、鎂成分極低,顏色較淺,長石、石英、白雲母屬之,這三種礦物佔地殼總體積85﹪,又稱為英長質。

第二組為鐵鎂質矽酸鹽,含矽、鋁為主外,含鐵、鎂成分較高,顏色較深,黑雲母、角閃石、輝石、橄欖石屬之。

黏土礦物也屬於含鋁較高的矽酸鹽類。

方解石是屬碳酸鹽類礦物。

※下表所示為重要礦物性質

名稱

顏色

條痕

解理

密度(克/立方公分)

石英

白或黑色

2.65~2.66

正長石

肉紅或灰色

2.54~2.62

鈣長石

2.62~2.76

霞石

白帶灰

2.55~2.65

黑雲母

黑至綠

白帶綠

2.8~3.2

角閃石

淺黑至深綠

2.9~3.3

輝石

白帶綠

3.2~3.4

橄欖石

橄欖綠

深綠白

3.27~4.27

上表合乎(甲)具有白色條痕,(乙)具有良好解理,(丙)顏色中不含綠色(丁)密度高於2.62克/立方公分,四個條件的礦物為何?

(A)石英(B)角閃石(C)鈣長石(D)輝石(E)橄欖石。

(C)

※人們常用金剛石來割畫玻璃,主要是利用金剛石的什麼特性?

(A)解理發達(B)有稜有角(C)晶形完美(D)硬度最大(E)具有條痕。

(D)

※一個矽氧四面體的結構如右圖所示,此單位結合鎂、鐵可形成橄欖石礦物。

試問此基本單位中矽與氧之個數比為何?

(A)1:

4(B)1:

3(C)2:

3(D)3:

1(E)4:

1。

(A)

第三章

◎沉積作用是指岩石受到地表的地質作用,包括風化、侵蝕、搬運、沉積或沉澱等作用,以及成岩作用的全部過程。

◎成岩作用包括壓密作用、膠結作用、再結晶作用。

◎常見的膠結物質有矽質(SiO2),如石英、蛋白石、燧石等;石灰質(CaCO3),多為方解石;以及鐵質,如氧化鐵。

再結晶作用在化學沉積物和生物沉積物中比較普遍。

◎沉積環境:

海洋(淺海、深海、遠洋);過渡帶(海岸環境、三角洲、潟湖);陸地(河流氾濫平原、湖泊、沙漠、山麓、冰河地區)。

◎長石是很容易風化的礦物,如果砂岩中含有大量的長石,代表火成岩地區受到快速的侵蝕、短距離的搬運及快速沉積才得以保存。

◎煤:

化學成分以碳為主;成煤過程中植物死亡後先經過生物化學階段,以細菌或微生物為主所產生的局部分解作用,變為泥炭。

泥炭→褐炭→煙煤→無煙煤。

此過程中,由於地下溫度和壓力的不斷增加,使其中氫、氧含量逐漸減少,而使碳的含量不斷地相對增高。

◎石油:

留在水底上的生物遺體為泥砂所掩覆後,受到溫度和壓力的作用,遂發生化學變化;於是分裂為極複雜的碳氫化合物混合體,成為石油。

◎石油在地殼中呈固態、液態、氣態三種產狀。

液態石油稱為原油;氣態石油稱為天然氣,其中最多的成分是甲烷;半固態或固態石油是由較重的碳氫化合物及瀝青等構成,有石蠟、含油砂和瀝青等。

◎一個油田或氣田的形成,有三個主要的地質條件:

一是生油層;二是儲油層;三是封閉構造。

◎黑色頁岩和石灰岩礁是最理想的油母岩。

儲油層以砂岩和孔隙較多的石灰岩較為重要。

◎油氣田的封閉條件可分為構造封閉和地層封閉兩大類;構造封閉普通都以背斜構造儲油,另有斷層構造;地層封閉則是因地層或岩相的變化所造成的。

※下列有關沉積岩的敘述,何者正確?

(A)經由沉積作用變沉積岩的岩石原先都是沉積岩(B)沉積物經過造山運動,再熔融後始成為沉積岩(C)火成岩經過風化分解後立即成為沉積岩(D)沉積物經過成岩作用才固結成沉積岩。

(D)

※下列各種沉積岩,何者是最好的油母岩?

(A)石英砂岩(B)黑色頁岩(C)角礫岩(D)岩鹽。

(B)

※如果砂岩中含有大量長石,其地質意義為何?

(A)此地區受到快速侵蝕、短距離搬運及快速沉積(B)此砂岩係經長時間的河流搬運沉積、固化後形成(C)形成的環境為富含有機質的深海(D)長石抗風化能力強,所以砂岩中多含有大量長石。

(A)

※下列那一種岩石被認為具有較佳的孔隙率和較好的滲透率,故被認為它能形成重要的儲油層?

(A)砂岩(B)頁岩(C)花岡岩(D)大理岩(E)玄武岩。

(A)

※右圖中的X、Y、Z三井因深度不同分別生產天然氣(簡稱氣)、石油(簡稱油)、鹽水(簡稱水),試問油、氣和水三者在儲油層中從上至下的垂直排列順序為下列何者?

(A)油、氣、水(B)氣、油、水(C)水、油、氣(D)水、氣、油(E)氣、水、油油、水、氣。

(B)

※用海砂作建材時,為減少鋼筋之腐蝕,應除去海砂中的什麼物質?

(A)石英顆粒(B)貝殼碎屑(C)鹽分(D)長石顆粒。

(C)

第四章

◎岩漿是地下深處自然形成的熔融的矽酸鹽類的物質。

岩漿中60﹪〜90﹪的氣體為水蒸氣。

◎岩石圈的地溫梯度平均約為每百公尺上升攝氏3度。

◎地溫梯度與岩漿生成的關係圖:

◎鮑氏反應系列:

岩漿中熔點最高的礦物最先結晶。

火山噴發的種類:

◎依岩漿所經過地殼的路徑,或稱為裂口,依其形狀分為二類:

裂隙噴發,形成熔岩臺地或盾狀火山;中央噴發,形成錐狀火山。

◎依噴發地點分為二類:

海底噴發;陸地噴發。

◎依噴發型式分為二類:

寧靜式噴發;爆炸式噴發。

◎寧靜式噴發:

黏滯度小,易流動。

◎爆炸式噴發:

黏滯度大,不易流動,氣體不易逸散,累積至足夠壓力

,而呈爆炸式噴發。

◎深成岩若與沉積岩的層面或變質岩的葉理平行者,稱為整接貫入;若切穿地層面或葉理面者,則稱為不整接貫入。

◎深成岩體依其形狀、大小與圍岩的關係,可以分為:

岩床、岩堵、岩盤、岩基等;岩床、岩盤為整接貫入;岩堵、岩基為不整接貫入。

◎火成岩的主要分類依據有二:

化學成分與礦物組成岩石組織

◎火成岩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依含量可將火成岩分為酸性(66﹪以上)、中性(52﹪~66﹪)、基性(45﹪~52﹪)、超基性(45﹪以下)。

◎火成岩的組織分為四種:

玻璃質:

岩漿急驟冷卻,各離子來不及作規則排列。

微晶質:

岩漿冷卻較慢,各礦物可結為微小的結晶。

粒狀組織:

岩漿冷卻很慢,各礦物可充分發育,結晶顆粒

在1㎜以上,成互相鑲嵌狀。

斑狀組織:

岩漿冷卻極慢,有的礦物結晶很大,稱為斑晶,後來岩漿冷

卻極快,生成微晶或玻璃質,充填於斑晶周圍,稱為基質。

※具有多量石英礦物成分的是那一類火成岩?

(A)酸性(B)中性(C)基性(D)超基性。

(A)

※野外地質樣品採集時,取回了三種岩石X、Y、Z。

測量岩石密度是X>Z>Y;矽含量是Z>X>Y;在水中溶解度是Y最大。

下列岩種判定,何者可能性最大?

(花岡岩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及鋁矽酸鹽,玄武岩主成分為鎂鐵矽酸鹽,蒸發岩主要成分為氯化鈉或硫酸鈣)(A)X是花岡岩,Y是玄武岩,Z是蒸發岩(B)Z是花岡岩,X是玄武岩,Y是蒸發岩(C)X是花岡岩,Z是玄武岩,Y是蒸發岩(D)Z是花岡岩,Y是玄武岩,X是蒸發岩。

(B)

※某岩漿冷卻時,隨溫度的降低依序有甲、乙、丙、丁四種礦物分別結晶析出,由此可推知(A)該四種礦物熔點相同(B)甲礦物熔點最高(C)丁礦物熔點最高(D)該岩漿是酸性。

(B)

※如果你在地上撿到一塊可作為標本的花岡岩,仔細觀察後,可以導出下列那一個結論?

(A)既然它產自地表,那麼它一定是火山岩(B)它的礦物組成,主要是橄欖石及輝石(C)其礦物結晶顆粒較粗大,所以它是一種深成岩(D)看不到它的礦物結晶,幾乎都是玻璃質,所以它是岩漿迅速冷卻的產物(E)它具有發達的葉理,明顯的破壞了礦物顆粒間的鑲嵌結構。

(C)

※右圖是鮑氏反應系列,越上方的礦物熔點越高,則長石類的三種礦物從先到後的結晶順序如何?

(A)鈉長石、鉀長石、鈣長石(B)鈉長石、鈣長石、鉀長石(C)鉀長石、鈉長石、鈣長石(D)鉀長石、鈣長石、鈉長石(E)鈣長石、鈉長石、鉀長石。

(E)

※岩漿依SiO2含量、黏滯度、噴發型式與形成的火山外貌等加以分類(見下表)。

現已知一岩漿的SiO2含量多,那麼它的黏滯度((A)或(B)二選一),噴發型式((C)或(D)二選一)和火山外貌((E)或二選一)如何?

(ADE)

黏滯度

噴發型式

火山外貌

(A)高

(C)寧靜式

(E)錐狀

(B)低

(D)爆炸式

(F)低平狀

第五章

◎變質營力:

(1)熱

(2)壓力(3)促進化學反應的流體

◎熱:

一種是地溫梯度所造成;另一種則是岩漿的熱。

◎壓力:

一種是因為深埋於地底而受到其上岩石的重力;另一種是地殼運動,即大地構造的定向壓力,主要是水平方向的壓力。

◎促進化學反應的流體:

變質岩的化學成分主要還是由原岩控制。

◎變質作用可分為接觸變質與區域變質。

◎接觸變質:

規模較小,由岩漿侵入圍岩時受熱而變質的。

主要營力為熱(岩漿)。

◎區域變質:

規模較大,由地殼變動引起,主要變質營力為熱與壓力。

沉積岩原富含石英及鋁質,變質成三種同分異構物。

如圖

紅柱石代表低溫、低壓的環境。

藍晶石代表高壓的環境。

矽線石代表高溫的環境。

◎葉理方向與層理方向無關,是依壓力方向而定

◎三大岩類主要特徵:

火成岩沉積岩變質岩

※右上圖為岩石組織示意圖,其中甲圖顯示礦物顆粒彼此緊密鑲嵌;乙圖顯示磨圓顆粒的空隙處為膠結狀充填,由此可推論甲、乙各為那一類岩石?

(A)甲為變質岩,乙為沉積岩(B)甲為火成岩,乙為沉積岩(C)甲為沉積岩,乙為火成岩(D)甲為火成岩,乙為變質岩。

(B)

※右圖裡的三種矽酸鋁同分異構礦物中,那一種可以指示高壓的地質環境?

(A)紅柱石(B)藍晶石(C)矽線石。

(B)

※如果你要在一個空氣污染(包括二氧化碳與二氧化硫)相當嚴重的城市建立一座紀念碑,下列何者是最不適宜作為建材的岩石?

(A)花岡岩(B)安山岩(C)砂岩(D)大理岩。

(D)

※大理岩通常呈淡紅或乳白色,如果加以打磨,可做建材或碑石。

下列有關大理岩的敘述,何者正確?

(A)它與石灰岩做比較,兩者在岩石組織上有所不同(B)它主要由花岡岩變質而成(C)它主要由石英礦物集合而成(D)在亞洲只有雲南省大理一地產大理岩(E)在變質成大理岩的過程中,曾經使石灰岩進入熔融狀態。

(A)

※下列有關變質岩的敘述,何者錯誤?

(A)板岩是一種具葉理的變質岩(B)大理岩是石灰岩變質而成(C)石英岩是一種不具葉理的變質岩(D)受到溫度壓力影響,所有的變質岩均具有葉理(E)蛇紋岩由橄欖岩變質而成。

(D)

※右上圖中的那一種礦物是在高溫環境下形成的?

(A)紅柱石(B)藍晶石(C)矽線石(D)資料不足,無法判斷。

(C)

※右上圖中那一種礦物是在高溫環境下形成的?

(A)紅柱石(B)藍晶石(C)矽線石(D)資料不足,無法判斷。

(C)

※Al2SiO5有三種同分異構物,它們的生存條件如圖所示。

如果海溝處的地質環境為低溫高壓環境,則期望能在海溝處找到成分為Al2SiO5且真正代表低溫高壓的礦物為何?

(A)紅柱石(B)藍晶石(C)矽線石(D)藍晶石和紅柱石(E)紅柱石和矽線石。

(B)

第六章

◎火山活動與地震活動是目前地殼變動正在進行的直接證據

◎地震波依傳播路徑不同分為兩大類:

表面波:

平行地表的方向在地球淺部傳播;為橫波,速度最慢,最後到達。

實體波:

P波:

縱波,可在固態及液態物質內傳播,速度最快,故最先到達。

S波:

橫波,無法在液態物質內傳播,速度較P波慢,在P波之後到達。

◎芮氏地震規模:

根據地震記錄上震波最大振幅,取常用對數值計算出來的;其間並無倍數之關係。

◎地球的層狀構造可分為三大部分:

地殼、地函、地核;上部地函有一個P波與S波急遽降低的地方,稱為低速帶,亦稱為軟流圈。

◎鐵是地核的主要成分。

證據:

1.密度恰合乎要求

2.在外地核的壓力和溫度狀態下是液態

3.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

4.良導電體,是解釋地球磁場起源所需的條件

◎現在有多種證據顯示地球內部溫度很高,最直接的證據是在礦坑中的溫度,地溫梯度約為30℃/㎞。

另一種證據是由地球內部向地表傳導的地熱流。

◎地球內部所含的熱量,理論上有三個來源:

1.上部岩層的壓力,可以使下部岩層的溫度升高。

2.地球形成時遺留下來的。

3.由鉀--40、鈾--235、鈾--238、釷--232等放射性元素衰變

產生的熱。

※某次地震甲、乙、丙三測站收到P波及S波,其震央距離對時間的關係如右上圖,其中某一測站的地震記錄如右下圖。

參考兩圖,回答問題:

※最快到達的是那一種地震波?

(A)P波(B)S波(C)表面波。

(A)

※下列有關地震波的敘述,何者正確?

(A)利用P波與S波到達甲、乙、丙三測站之時間間隔,無法定位震央(B)P波與S波的速度大約每秒都達數百公里以上(C)P波與S波均以等速進行(D)傳播距離越遠,則P波與S波抵達測站的時間差就越大。

(D)

※實際觀測發現,S波無法通過外地核,如右圖所示。

由此可推斷外地核的物質是什麼狀態?

(A)固態(B)液態(C)氣態。

(B)

※某日新聞播報一則消息:

「今日清晨三點二十分發生有感地震,震央位於花蓮東方外海,深度約50公里,地震強度5.2。

嘉義地區受到波及,震毀房屋一間。

」下列有關地震的敘述何者正確?

(A)目前的科技無法估算出震源的深度(B)地震強度應改為地震規模(C)發生在花蓮東方外海的地震不可能震毀嘉義的房屋(D)有感地震是指地震儀能夠偵測到,而人不能感知的地震(E)臺灣地區所發生的地震震央都在花蓮外海。

(B)

中央氣象局地震報告

編號:

第88043號

日期:

88年9月21日

時間:

1時47分12.6秒

位置:

北緯23.85度,東經120.78度

即在日月潭西偏南12.5公里

地震深度:

1.1公里

地震規模:

7.3

各地最大震度:

南投縣名間:

6級

台中市:

6級

新竹縣竹北:

5級

台南縣永康:

5級

嘉義市:

5級

宜蘭市:

5級

屏東縣九如:

4級

台東縣成功站:

4級

澎湖縣馬公:

4級

台北市:

4級

高雄市:

4級

台東市:

4級

苗栗縣三義:

3級

花蓮市:

3級

※去年9月21日清晨,臺灣發生集集大地震,當時離震央不遠的南投中寮高壓變電所,因大地震而嚴重受損,造成依賴南電北送的北部地區大停電。

北部有些深夜未入睡的居民,察覺到先停電之後,再感受到天搖地動。

中央氣象局依據各地觀測站的資料,測得震央位置,並發布地震報告如右表。

位於斷層帶的災情陸續傳來,死亡及受困人數不斷增加。

有少數災民在受困數日之後,才陸續獲救。

除了身體虛弱之外,由於長時間缺乏飲水,醫生特別擔心倖存者腎功能是否正常。

事隔多日,災情逐漸受到控制,而人們開始好奇,是否有些異象能預測地震的發生,例如在少數地方就曾報導在地震發生前數日,有地底泥漿伴隨氣泡湧出地表的罕見景觀。

試依以上敘述,回答下列問題:

※可以參考右表,判斷下列有關地震的敘述,何者正確?

(應選二項)(A)理論上,此次地震發生時在全世界各地所測得的地震規模皆應相同(B)地震規模的大小是依地面建築物所遭受到的破壞程度來區分(C)表中之「位置」指的是中央氣象局某一地震觀測站的位置(D)一般而言,距離震央越近,則震度越大(E)此次地震全省各地所測到的最大震度為7.3。

(AD)

※住在台北的王同學察覺到停電和地面開始震動的時間差約為30秒。

他根據台灣島南北長約400公里,且假設地震一發生,中寮的高壓變電所立即斷電,而估算出此次地震的震央大約落在台灣中部。

試問王同學設定的P波的波速為多少?

(單選)(A)0-1公里/秒(B)2-3公里/秒(C)5-7公里/秒(D)15-30/秒(E)100-150公里/秒200-385公里/秒。

(C)

※某測站收到的地震波如下圖所示。

下列有關此三種波的比較敘述,何者正確?

(應選二項)(A)P波的波速最慢(B)P波最先到達測站(C)P波屬橫波(D)S波屬縱波(E)S波的速度最快表面波的振幅最小表面波的速度最慢。

(BG)

※若將那些從泥漿中湧出的氣泡,收集後直接導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混濁,則顯示泥漿中的氣泡,可能含有下列那一種氣體?

(單選)(A)O2(B)H2(C)CO(D)CO2(E)SO2CH4。

(D)

第七章

◎古生物能保存為化石的機率只不過0.013﹪而已。

一般古生物若具有硬殼及死亡後能迅速得到掩埋時才會有好機會成為化石。

◎化石的保存:

1.未受改變的方式:

如果生物死亡後未受細菌腐化分解的破壞作用,生物的柔弱部分有時

仍可保存成為化石。

2.經過改變的形式:

生物遺體經過礦化、溶解、取代、脫水、再結晶等物理、化學作用,

而改變其硬殼或骨骼之物理結構或化學成分。

3.生物的遺跡:

古生物因生理活動而遺留在地層中的遺跡,一般被稱為生痕化石。

◎化石的功用:

(1)用於生物演化的研究

(2)用於研究地層沉積的相對地質年代(3)用於地層沉積環境和古氣候的研究(4)用於礦產資源的探勘研究

◎化石若具備了:

(1)演化速度快

(2)生存的期限短(3)分布範圍廣(4)個體數多(5)特徵明顯、極易在野外鑑定之五大特性者,即可用來作為標準化石。

◎標準化石亦可以用來做為甲、乙二不同地點的地層沉積年代的對比。

如圖:

乙地地層柱中段可對比到甲地地層柱中段,但若不用A1做對比,亦可得到相同結果。

有些古生物對它們生存的環境有很敏銳的反應,且能夠將當時的沉積環境或氣候情況記錄下來,這一類化石稱為指相化石。

※相隔有一段距離的甲、乙二地,其地層剖面及各層所含的標準化石如右圖所示。

試將二地地層對比後,回答下列、題。

甲地缺少了乙地地層剖面的那兩層?

(A)2、3層(B)3、4層(C)4、5層(D)5、6層。

(C)

※甲地一些地層具有傾斜現象,下列有關地層傾斜現象的敘述,何者錯誤?

(A)地殼變動造成了地層傾斜(B)傾斜地層主要位於甲地地層剖面的下半部(C)傾斜地層曾經受到大規模的侵蝕作用(D)地殼變動發生的時間在「ㄈ」層沉積之後。

(D)

※右圖顯示甲、乙兩地地層柱中的化石構成。

其中甲地地層柱產有A1至C2五種化石,其生存期限各不相同,如圖中所示。

乙地地層柱中由於產有A1、B2、C1三種化石構成的化石群集,故推論「乙地能對比到甲地地層柱的中段」,在圖中以點狀區域表示。

試問,乙地化石群集中,那一種化石可以不出現,但還能維持上述兩地地層對比的結論?

(A)A1(B)B2(C)C1。

(A)

※甲地層有大量三葉蟲化石,乙地層有許多菊石化石,丙地層有許多貨幣蟲類化石,按地層生成之先後排列,其次序應為(A)甲乙丙(B)甲丙乙(C)丙乙甲(D)乙丙甲。

(A)

※開鑿水井遇到之地層如右上圖,請參考地質年代表及開鑿水井之結果,回答問題:

※在沉積岩層1中發現菊石化石,沉積岩層2中發現三葉蟲化石,沉積岩層3為不含化石之礫岩,而火成岩經定年後,其結晶年代約為五百萬年,下列五個敘述中何者錯誤?

(A)沉積岩層1之主要岩石可能是石灰岩(B)火成岩的形成可能是一種侵入作用(C)沉積岩層2之年代較火成岩為老(D)沉積岩層1之年代較火成岩為年輕(E)沉積岩層3可能是主要的含水層。

(D)

※若該火成岩之主要成分為石英、正長石及少量白雲母,最可能之火成岩種類為何?

(A)玄武岩(B)輝長岩(C)橄欖岩(D)花岡岩(E)玻基輝橄岩。

(D)

※下列何者不是標準化石應具備的特性?

(A)演化速度快(B)生存期限長(C)分布範圍廣(D)化石的個體數多(E)形態特徵明顯容易鑑定。

(B)

※在X、Y、Z地層中之甲、乙岩脈,其定年資料如上頁左圖所示,試問Y地層的地質時代應屬於表中的那一「世」?

(A)更新世(B)上新世(C)中新世(D)漸新世(E)始新世。

(B)

※上頁右表是地質年代與化石的對應表,由此表可知主要化石的消長狀況,恐龍是活在那一地質時代的動物?

(A)第四紀(B)第三紀(C)中生代(D)新生代(E)古生代。

(C)

第八章

◎受固定方向的風最容易形成表面海流。

海流有調節氣候的功能,還可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

◎臺灣附近的海流一般可分為夏、冬兩型,如圖:

潮汐是一種海面週期性升降的現象,主要是受到

日、月對海水的引力影響。

月球的引潮力是太陽的兩倍多。

◎滿潮:

海面上升至最高水位,或稱高潮。

◎乾潮:

海面下降至最低水位,或稱低潮。

◎漲潮:

海面上升的期間。

◎落潮:

海面下降的期間。

◎潮差:

滿、乾潮之間的水位差。

◎週期:

一天有二次的滿潮與乾潮;週期約為12小時25分。

◎漲潮期間的海流稱為漲潮流,反之則為落潮流。

漲、落潮流在

外海不明顯,在沿岸海域較顯著,如圖:

◎風力造成的波浪較為常見。

◎海嘯:

由海底地震或火山爆發引起的波浪,抵達島嶼或岸邊時,由於海水深度驟然變淺,使得浪高陡增,衝上陸地形成破壞力極強的巨浪。

◎海底地形大致可畫分為三大地形區:

大陸邊緣區、洋底盆地、中洋脊。

◎大陸邊緣:

分為大陸棚、大陸坡、大陸緣積。

◎大陸棚:

連接在海岸之外,坡度最平緩的海底,平均坡度1:

1000,水深在200公尺以上。

◎大陸坡:

大陸邊緣上,坡度最大的地方。

平均坡度為1:

40。

◎大陸緣積:

連接在大陸坡的外邊,坡度又轉平緩,平均坡度小於1°。

以大西洋邊緣最為常見,太平洋四周,連接在大陸坡的外側多有深海溝而沒有大陸緣積。

◎洋底盆地:

分海溝、深海平原、洋底隆起地形。

◎海溝:

海洋最深的地方,深度至少在6000公尺以上,是狹長的凹陷地帶,多與陸緣和島弧平行。

太平洋最多。

◎中洋脊:

分為頂峰區、側翼區、破裂帶(轉形斷層)。

◎海洋沉積物的來源可分四種:

陸源、生物源、自生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