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7《宪法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9790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07《宪法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407《宪法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407《宪法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407《宪法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407《宪法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07《宪法学》教学大纲.docx

《1407《宪法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07《宪法学》教学大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407《宪法学》教学大纲.docx

1407《宪法学》教学大纲

《宪法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407

课程名称:

《宪法学》

英文名称:

Constitution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54讲课学时:

51案例讨论学时:

3

学  分:

3

适用对象:

法学专业(医事法律方向)

基本要求

宪法学是一门重要的法学基础理论学科,就学科本身而言,宪法学的范畴非常广泛。

根据当前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及我院四年制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宪法学总学时为54学时,因此我们只能选择若干重要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它们包括:

绪论、宪法概念、宪法的历史发展、宪法的制定、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宪法规范、宪法关系、宪法与宪政、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选举制度、国家机构、政党制度、宪法实施评价与违宪审查、宪法解释、宪法修改等。

其中安排51学时理论讲授和3学时案例讨论。

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和自学,掌握上述各章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案例讨论课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并争取学习一定的法律实践方法。

本大纲根据第二版《宪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部分章节中的某些叙述作了必要的调整(或修改),以便于同学学习。

由于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供同学参考。

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2.了解宪法学的历史发展、学科地位与学科体系以及编写本教材的基本思路。

3.了解宪法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学时安排:

理论课:

1学时。

教学内容:

1.引论—宪法能为你做什么?

2.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3.宪法学的体系

4.宪法学的方法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本质和分类

目的要求:

了解宪法的概念、本质和分类。

学时安排:

理论课:

3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宪法、宪法的本质、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和民定宪法等。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宪法释义

(1)宪法词义的演变

(2)宪法的特征

(3)宪法的定义

2.宪法的本质

(1)宪法本质的学说

(2)宪法的本质

3.宪法的分类

(1)形式上的分类

(2)实质上的分类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目的要求:

熟悉宪法的历史发展。

学时安排:

理论课:

3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近代宪法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近代意义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2)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宪法的发展趋势

2.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

(1)清朝末年的立宪活动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的立宪活动

3.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临时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我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

(3)《1975年宪法》

(4)《1978年宪法》

(5)《1982年宪法》

4、宪法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宪法的制定

目的要求:

了解宪法制定权的概念和制定机关、宪法的制定程序。

学时安排:

理论课:

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宪法制定权、宪法制定机关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宪法制定权

(1)宪法制定权的概念和性质

(2)宪法制定权的界限

2.宪法制定机关

3.宪法制定程序:

起草、讨论、通过和公布四个阶段。

第四章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内容

目的要求:

掌握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内容——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法治原则,熟悉宪法基本原则的特征,并能对各种原则做出比较。

学时安排:

理论课:

3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人民主权、人权、法治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人民主权原则

(1)人民主权学说的涵义和历史发展

(2)人民主权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

2.基本人权原则

(1)人权理论的内容和历史发展

(2)基本人权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

3.权力制约原则

(1)权力制约思想的历史发展

(2)权力制约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

4.法治原则

(1)法治原则的涵义及其发展

(2)法治原则在各国宪法中的体现

第五章宪法形式和宪法结构

目的要求:

1.了解宪法形式和宪法结构的概念。

2.熟悉我国宪法的渊源形式和宪法结构,并能够区分宪法形式和宪法结构。

学时安排:

;理论课: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宪法渊源形式、宪法结构、序言、附则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宪法形式

(1)宪法的渊源形式

(2)我国宪法的渊源

2.宪法结构

(1)概述

(2)宪法的序言

(3)宪法的正文

(4)宪法附则

第六章宪法规范

目的要求:

1.熟悉宪法规范的概念、特点(政治性、组织性与限制性、最高性、稳定性与适应性、制裁性、历史性与概括性)和分类,并能在此基础上明确宪法规范的效力。

2.了解宪法规范变动的主要形式。

学时安排:

理论课: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宪法规范、宪法规范的制裁性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宪法规范概述

(1)宪法规范的概念

(2)宪法规范的主要特性:

根本性;最高权威性;原则性;纲领性;相对稳定性

2.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与种类

(1)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

(2)宪法规范的种类:

确认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权利性规范与义务性规范、程序性规范

3.宪法规范效力与变动

(1)宪法规范的效力

(2)宪法规范的变动——宪法破坏、宪法废除、宪法侵害、宪法停止

第七章宪法关系

目的要求:

了解宪法关系的概念,熟悉其特征,在此基础上掌握宪法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

学时安排:

理论课:

3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宪法关系、宪法行为、违宪行为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宪法关系概述

(1)概念

(2)特征

2.宪法关系的主体

(1)概念

(2)种类

3.宪法关系内容

(1)权利——权利关系(基本内核)

(2)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基本精神)

(3)国家权力的互相制约(重要补充)

4.宪法关系的客体

(1)宪法关系的客体——宪法行为

(2)宪法关系的标的——违宪行为

第八章宪法与宪政

目的要求:

了解宪政的概念,掌握宪法与宪政的关系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途径。

学时安排:

理论课:

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宪政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宪政概说

(1)宪政的概念(constitutionalism):

宪法(前提)+民主政治(核心)+法治(基石)+人权(目的)=宪政(政治过程)

(2)宪政的基本内涵:

宪政三要素:

民主、法治和人权

(3)宪政的特征

2.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没有宪法就谈不上宪政;宪政则是宪法的生命,离开了宪政,宪法就成为一纸空文。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

(1)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指导思想

(2)宪政建设的条件

(3)我国宪政建设的模式——政府推进型

第九章国家性质

目的要求:

熟悉国家性质一般理论,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文化制度。

学时安排:

理论课: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公有制、爱国统一战线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国家性质概说

(1)国家性质的概念

(2)国家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3)各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

2.国家政权的阶级归属

(1)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爱国统一战线

3.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1)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2)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

(4)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

4.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

第十章国家形式(上)

目的要求:

熟悉政权组织形式的一般理论,掌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学时安排:

理论课: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政权组织形式概说

(1)政体概念和意义

(2)政体的类型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

(2)人民代表大会的优越性

(3)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途径

第十一章国家形式(下)

目的要求:

1.掌握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理论,熟悉其他国家的结构形式,掌握中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2.掌握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制度三大关于国家形式方面的重要宪法法律制度。

学时安排:

理论课:

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单一制国家结构、行政区划、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1)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

(2)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的途径

2.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种类:

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和内容

(2)民族自治地方

(3)民族自治机关

(4)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

4.特别行政区

(1)特别行政区的概念和特点“一国两制、高度自治、当地人管理”

1990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1993年《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3)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

(4)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

5.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

国旗、国徽是国家的标志;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第十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上)

目的要求:

1.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熟悉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途径。

2.掌握公民国籍的判定标准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学时安排:

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公民、国籍、权利和义务、国家权力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公民与国籍

(1)世界主要国家国籍判定的标准

(2)中国国籍判定的标准和实际运用

2.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及其界限

(1)保障途径

(2)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界限

第十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下)

目的要求:

1.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批评、申述、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公民的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和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等)的内容。

2.学习经典案例和围绕社会不断涌现出的公民权利义务案件展开讨论或辩论。

学时安排:

6学时(含3学时公民基本权利法治热点问题专题讨论或辩论会)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平等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自由、财产权、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劳动权、受教育权等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公民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与自由

(2)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

(3)公民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

(4)特定人的权利

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

3.权利义务的特点和行使原则

(1)主要特点

(2)正确行使权利和自由的原则

4.公民基本权利法治热点问题专题讨论或辩论会(备选话题和讨论设计详见教案和讲义)

第十四章选举制度

目的要求:

1.掌握选举制度的概念和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2.熟悉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程序和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法律规定。

3.了解我国基层民主改革的动态并能做简要分析。

学时安排:

理论课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选举、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无记名投票原则、差额选举原则、选区和选民登记、代表罢免

二、主要教学内容

1.选举制度概说

(1)选举制度的概念

(2)选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3)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的关系

(4)选举者与被选举者的关系

2.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

(4)无记名投票原则(秘密投票)

(5)差额选举的原则

(6)选举权利保障原则

3.选举的民主程序

(1)直接选举程序:

选举组织、选区划分与选民登记、代表候选人的提出、投票选举、对代表的罢免和补选

(2)间接选举程序:

选举组织、代表候选人的提出、投票选举、对代表的罢免和补选

(3)我国几种特殊的选举

4.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

(1)对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的罢免

(2)对间接选举的代表的罢免

第十五章国家机构

目的要求:

了解国家结构的概念,掌握我国各类国家机关(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审判和检察机关和军事领导机关)的产生、任期、职权和相互关系。

学时安排:

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国家机构、代议机关、国家元首、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司法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国家机构概说

(1)国家机构的概念

(2)国家机构构成

(3)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

2.代议机关

(1)代议机关的产生、组织机构、职权

(2)我国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国家元首

(1)国家元首的概念、形式、产生、任期和职权

(2)我国现行的国家元首制度——国家主席

4.行政机关

(1)国家行政机关的概念、职权

(2)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

(3)我国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5.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1)我国的审判机关

(2)我国的检察机关

第十六章政党制度

目的要求:

了解政党与政党制度的一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熟悉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学时安排:

理论课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政党与政党制度概述

(1)政党的概念与特征

(2)政党制度的分类

(3)宪法与政党制度

2.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1)基本方针:

坚持与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容和实践形式

第十七章宪法实施及其保障

目的要求:

1.了解宪法实施的概念。

2.掌握宪法实施的保障体制——由司法机关、立法机关、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

3.掌握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方式——事先审查、事后审查、附带审查、提请审查、起诉审查。

4.掌握我国的宪法实施保障机制。

学时安排:

理论课:

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宪法实施、违宪审查、违宪责任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宪法实施概述

(1)宪法实施的概念、方式与特点

(2)宪法实施的原则

2.宪法实施的条件及过程

(1)宪法实施的条件

(2)宪法实施的过程

3.宪法实施保障

(1)宪法实施保障体制

(2)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方式

4.我国的宪法实施保障机制

5.违宪审查的概念和模式

(1)违宪审查的概念

(2)违宪审查的主要模式:

司法机关审查模式、立法机关审查模式、专门机关审查模式和复合审查模式

(3)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

核心问题:

我国宪法审查的模式选择

6.违宪责任

(1)违宪责任的概念和特点

(2)违宪责任的种类和形式

第十八章宪法解释

目的要求:

1.了解宪法解释的概念。

2.熟悉宪法解释的机关、宪法解释的原则、方法和程序。

学时安排:

理论课:

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宪法解释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宪法解释的概念

2.宪法解释的机关——国家元首解释制、立法机关解释制、普通法院解释制、特设机关解释制

3.宪法解释的原则、方法及程序

第十九章宪法修改

目的要求:

1.了解宪法修改的涵义。

2.熟悉宪法修改的限制、方式。

3.熟悉宪法修改的程序。

学时安排:

理论课:

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宪法修改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宪法修改概述

(1)宪法修改的含义

(2)宪法修改的必要性

2.宪法修改的限制

(1)限制宪法修改的理论

(2)限制宪法修改的主要表现

3.宪法修改的方式

(1)全面修改

(2)部分修改

(3)无形修改

4.宪法修改的程序:

提案、先决投票、公告、议决和公布五个阶段。

执笔人:

陈颖教研室主任:

邓虹二级学院(部)领导审核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