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父子关系父慈子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9616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讲父子关系父慈子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五讲父子关系父慈子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五讲父子关系父慈子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五讲父子关系父慈子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五讲父子关系父慈子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讲父子关系父慈子孝.docx

《第五讲父子关系父慈子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讲父子关系父慈子孝.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讲父子关系父慈子孝.docx

第五讲父子关系父慈子孝

第五讲父子关系:

父慈子孝

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上节课提到的是五伦关系,所谓伦常大道。

我们这节课就要深入伦常大道,了解这个五伦关系应该怎么样相处得和睦融洽。

上节课提到五伦关系是“道”,那什么是“德”?

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逾越地去做人,这就是“德”。

当我们顺从父子关系,不逾越地去尽自己父之职,去尽自己子之分,孩子的本分,这个人就有德行。

所以“父慈子孝”的“慈”就是父之德,“孝”就是孩子的德行。

我们看五伦关系的第一伦,“父慈子孝”。

诸位朋友,父子关系是不是某一个人规定的?

不是,它是一个天然秩序。

一个父亲,孩子出生的时候,有没有人去规定你要对孩子很慈爱?

没有。

当父亲看到刚刚出生的孩子,很不自主地对孩子就是无限的慈爱跟关怀。

有没有哪个父亲看到孩子刚生下来,然后心里就想着,这个儿子以后要给我买大房子,给我买大车子,有没有这样的?

没有,只想着如何让这个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这是为人父母很自然就会生起的一种关怀跟慈爱。

孩子从小对父母也是非常地依恋,对父母那种爱是天性。

很多一两岁的孩子,父母亲处罚他的时候,愈打他,他愈往父母的怀里钻,你打得愈用力,他抱得愈紧,他那种对父母的依恋也是天性,所以我们看小孩子开口闭口都是我爸爸说、我妈妈说。

所以父慈子孝,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的亲情是自然的。

我们现在看一看,父子有没有亲?

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我们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

父慈,如何慈爱孩子?

这个就很重要,假如慈爱用错了方法,可能我们觉得是为孩子好,但是教出来可能就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

所以当父母要不要学?

要。

所以不只学为人师,还要学为人父,学为人母。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你教育他的方法错了,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过失。

很多母亲说,“父之过”,所以跟我没关系,这个“父”就包含了父母在内。

我常常会问朋友,我说你们为人父母知不知道什么是教育?

很多朋友被我这么一问,突然都愣住了,好像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好像孩子一出生就忙着照顾他,一晃五年、八年都过去了,从没想过什么是教育。

有没有朋友说说看,您觉得什么是教育?

今天假如你走在乡间小道上,看到位农夫在收割稻穗,你跟农夫说,请问怎么种田?

他会不会跟你说“你给我一个小时,我想清楚了再告诉你”?

他会不会这样?

不会,他不用再打草稿,为什么?

因为那是他每天都在做的事,是他最熟悉的事,所以他很清楚。

诸位朋友,我们为人父母每天在干的是什么事?

是教育我们的孩子。

我们都干了七年、八年,甚至有的干了十多年,人家一问“什么是教育”,我们能不能答出来?

每天在干的事答不出来,那孩子这一亩心田,我们在这七八年来到底种下了什么种子?

这个种子是好种子还是不好的种子?

其实七八年来,这些种子有没有开始发芽?

有没有开始结果?

有。

我们不知道种下去的是好种还是坏种,但它照样发芽结果。

所以现在很多家长,孩子十多岁了,我看到他们的脸上都写着哀怨、忧愁。

真的,孩子的行为,他们已经很难去掌控,去扭转,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什么是教育,怎样才能把一个孩子教好,赶快在当下种下对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好的种子,才能成就他一生正确的做人处世的态度。

现在整个父母教育孩子最严重的问题就一个字,诸位朋友,哪一个字?

“宠”。

十月十九号《深圳特区报》,有一对夫妻亲自去找报社,然后把孩子一些对他们很不孝的行为报出来。

为什么他们要报出来?

因为他们要让为人父母的有所警惕。

他们就提到,因为他们夫妻算是晚来得子,所以对孩子都是百依百顺,连学校幼儿园老师跟小学老师一直反应,孩子些行为已经很偏颇了,很无礼了,他们还替孩子找借口,说他以后就好了。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以后就会变好,甚至还听算命的说,这个孩子到十五岁就会变好了,然后十五岁以前都不好,有没有这种戏可以上演?

不可能。

哪有你孩子突然一觉醒来,从不懂事瞬间变得懂事,那个只有在梦里面才有可能发生。

因为他们宠坏了,所以现在孩子要娶老婆,要把他们夫妻赶出他们的家。

所以宠孩子,他一定不孝。

在汕头有一对夫妻生了六个儿子,儿子大了之后,给他们买了六间房子,娶了六个老婆,然后他们夫妻没有地方住,为什么?

六个孩子都不让他们住。

所以这样的夫妻一辈子辛不辛劳?

辛劳。

要赚六间房子,那可是日夜都是在工作,在拼搏。

结果是什么?

是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大儿子在猪舍旁边建了一个木屋给夫妻住,旁边的邻居看不下去了,就对他们夫妻讲,你们要告这六个孩子。

诸位朋友,要不要告?

“居家戒争讼”,《朱子治家格言》说的,家庭最忌讳的就是告上法庭。

“讼则终凶”,一告上去了,家风一定败坏,不会有好下场。

我们来想一想,真的告了,法院判六个儿子要扶养这一对老夫妇,每一个儿子轮两个月。

他们在大儿子那边坐下来,媳妇说,拿去吃,赶快吃,我要收了。

他们每天过得心惊胆战,本来还可以活十年,到最后每天压力很大,细胞病变,可能三年就得癌症了。

心理压力很大,很容易得癌症。

所以这样的日子也不好过。

所以确确实实,当人生走到这个结局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无奈。

所以教育孩子要慎于开始,从小一定要教对。

你所有的事情统统一手揽,统统替孩子做,做久了之后,孩子心里会觉得父母替我做的事都是应该的,替我买房子,替我娶老婆,都是应该的,是不是?

所以是做得要死,然后一点功劳都没有。

现在很多的小孩七八岁,都说我爸爸的那些遗产都是我的,恐不恐怖!

我有一位长辈姓卢,卢叔叔,他跟他的孩子讲:

“我所有的钱都是取之社会,所以往后我也要用之社会,回馈广大的人群。

我要成立一个公益的基金会,所以我一分钱也不会留给你。

但是你只要努力念书,认真学习,你要念多高,我都支持你。

”让孩子从小觉得父母亲的心胸非常宽广私,所以他的孩子对父母

他的儿子后来到美国留学,虽然他的经济条件很不错,但是给孩子的费用抓得特别紧,因为他知道中国人说的“富不过三代”。

现在这句话不灵了,一代都撑不了。

因为以前还有圣贤教育的根基,整个家庭、社会都还有一种节俭的美德给孩子从小看。

现在小孩从小举目看到的都是奢靡、奢华,从小都很会花钱。

卢叔叔对他的孩子在经济上抓得特别紧,要出国留学的时候,告诉他的儿子:

“我给你的钱都算好了,假如你乱花,自己解决;然后你假如带一个黑人回来,带一个白人回来,我跟你断绝父子关系。

”这个叫丑话要讲在前头。

因为儿子从小是父母带大的,知道他父亲言出必行,所以不敢造次。

儿子留学完之后准备回国,打了一通电话给他妈妈,跟他妈妈说:

“妈妈,我钱不够了,根本没办法坐飞机回来。

”他妈妈一听,隔天一大早马上带着钱要去汇款。

结果卢叔叔马上就跟太太说“等一下”,然后把太太叫过来说:

“孩子一有问题,你们也不分是还是非,心马上就慌起来了,他一句话就把你们搞得心情起伏很大。

”他叫他太太坐下来,“来,我算给你看,我们给他的钱刚好可以买飞机票回来。

儿子为什么跟你要钱?

因为他知道他一回来,我一定不给他钱,他的生活一定会非常拮据,所以希望留一手,还可以缓和一下,不然会喘不过气来。

”所以就跟太太说不可以汇。

结果儿子打了两三通电话,都没收到钱,后来乖乖地就飞回来了。

回家后卢叔叔马上告诉他,你已经长大了,这个家不给你住了,自己先出去自力更生。

诸位朋友,你假如当父亲,你做得出来吗?

这个是不是慈爱?

我们接着看。

这个儿子因为从小被这样的父亲磨炼,自己出去找工作,董事长亲自面试,而且是一个连锁性的数育机构。

本来下午有五六个人要面试他是第一个面试,结果董事长跟他谈了两三个小时。

谈的过程跟他说,二十五六岁的人不可能写出这样的企划案,然后就企划案的内容一一地问他,他对答如流。

后来董事长给他一句话,他说:

“你要多少薪水,你自己开。

”诸位朋友,你希不希望你的儿子以后去工作,他的老板说"薪求要多少,你自己开”?

所以当孩子有这样的德行跟能力的时候,他已经立于不败了。

在经济上,卢叔叔都没有再支持他的孩子,但是他有去交代孩子身旁的长辈,大哥哥、大姐姐,而这些大哥哥、大姐姐都是曾经在卢叔叔的公司待过。

卢叔叔是专业总经理,整顿完一家公司,比方说两三年之后,他就还给董事长,自己就离开那间公司。

但是这些公司的一些年轻的职员都会跟着卢叔叔学习,卢叔叔也很愿意栽培后进,所以每个礼拜天,都陪他以前曾经待过的公司里的年轻的职员一起爬山。

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只要他们有什么问题,他都会给他们一些指导,所以这些大哥哥、大姐姐跟他的儿子都很熟。

卢叔叔就交代他们,他说:

“我儿子假如撑不下去,跟你们借钱,”你看他都算到了,“你们可以借他,但是不能超过两千块。

”第一个月,他儿子确实撑不下去了,因为房租很贵,所以就跟其中一位大哥哥,一位大姐姐,各借了两千块钱。

卢叔叔交代说:

“他跟你说哪一天要还你,到时间了你一定要打电话去跟他要。

”后来真的到了那一天,他都还了,从此以后没有再借过钱,所以他的孩子撑过来了,能力就磨出来了。

所以宠孩子造成的是不孝,你懂得磨炼他,这是历练他一生的本事。

所以什么是真正的慈爱,我们真正要细细去思考。

有时候你爱之,反而足以害之。

这个爱要理智。

诸位朋友,儿子不能宠,还有谁不能宠?

谁都不能宠,宠坏了就不行。

先生能不能宠?

先生宠坏了,到时候你在家里孤枕难眠独自哭泣,他在外面是流连忘返,都不知道要回家,所以先生也不能宠。

夫妻相处,该给先生谏言的,我们一定要谏言,要提醒他,不能让他肆无忌惮地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当然夫妻之间沟通要好,也必须建立在彼此的信任当中。

比方说为人妻,我们平常要把家里的事做好,把我们的本分做好,先生心中就会对你很感恩,很信任,这个时候你给他的劝告,他就很容易接受,他就不容易偏颇。

所以我们说女性要相夫教子,相夫就是该给先生提意见,该规劝的时候要绝对规劝。

太太能不能宠?

闽南话说“宠某吵闹”,就是宠了太太之后,她有事没事就跟你一哭二闹三上吊,你在公司上班坐不坐得稳?

每天想着我太太今天不知道又要舞出哪一出戏出来,心里就不踏实。

所以家里假如不安事业一定做不起来,所以太太也不能宠。

当然娶太太就要先娶好,不然你结了婚之后才来头大,那就很麻烦。

娶妻要根据什么?

要娶她的贤德。

中国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诗经》,这么重要的经典第一篇文章是什么?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开篇为什么要取《关雎》?

中国的四书五经都是讲人生的大道,为什么开篇是《关雎》?

跟我们昨天讨论的结论是一样的,五伦关系哪一伦最关键?

“夫妻”《关雎》提的是找对象的原则。

我在一所中学演讲,我就问什么叫“窈窕淑女”?

有一位女同学说就是身材姣好的女性。

圣人的意思传到现在都已经面目全非了,所以我们有责任要为往圣继绝学。

从哪里继?

从自己的家庭开始,先教正确。

所以你现在有儿子要告诉他,娶妻要娶什么?

贤德。

《关雎》里面,为什么要举关雎这种鸟类?

这都有很深的含义。

因为关雎这种鸟类找了一个伴侣之后,终生不换,非常守节,男女都有道义,有恩义。

为什么要用关雎来叙述夫妇之间的道义?

因为我们知道成人最重的是什么?

是他的面子。

所以你直接跟他说,你怎么对你太太这么不好?

你怎么对你先生这么不好?

他马上恼羞成怒,你管我这么多干什么!

所以《诗经》利用比喻来提醒你,告诉你连鸟都知道要忠于它的伴侣,那我们当人更应该忠于我们的伴侣。

意思就是告诉你,我们人可不能比不上鸟。

真正明白了,一听就觉得惭愧,我们可不能连鸟都不如。

不肯接受的人,用这样的方法提醒他,也不会跟他结冤仇。

《关雎》里面有提到“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笔之‘荇菜”是一种植物,是专门采来祭祀祖宗的。

诸位朋友,荇菜都是谁去采?

都是媳妇去采。

媳妇采来祭祀祖宗,这个意义非常深远。

汕头有一句话说,“儿子孝,不如媳妇孝。

”这个媳妇很有贤德,当她采着荇菜去祭祀他们家族的祖宗,祖宗在天之灵一看,这个女子有贤德,我的家族可以旺几代?

最少可以旺三代。

相反的,假如这个媳妇没有贤德,采这个荇菜,祖宗在天之灵都要掉眼泪。

所以说娶一个好媳妇旺三代,娶一个不好的媳妇败三代,所以娶妻要注重贤德。

女儿也不能宠,女儿宠坏了,她嫁到人家家里怎么样?

搞得人家鸡犬不宁,三天两头闹情绪说“我要回娘家了”。

她一跑回娘家,父亲还对女儿怎么样?

“回来没关系,爸爸给你靠。

”这样对女儿好不好?

好像是很宠爱孩子,事实上把女儿一生害了。

女人嫁到一个新的家庭里面,一定有段适应期,所以这个时候最要修的功夫是什么?

(答:

忍。

)这个功夫没修好,人生很难走。

中国字很有智慧,诸位朋友,您看“忍”是个会意字,一个心跟一把刀。

所以忍要忍到什么境界?

刀子挂在你的心头,你都能够如如不动,都能忍受。

这不是真的拿一把刀在你心上,而是说假如你的先生用非常尖锐的言辞攻击你的时候,你也能够先忍下来。

为什么要忍?

(答:

忍一忍,海阔天空。

)忍一忍,海阔天空,来,给这位朋友掌声鼓励。

我曾经在讲演的时候,有一位母亲说中国文化很不错,不过这个忍字到底要忍到什么时候?

她在叙述这一段话的时候,眉头都皱起来。

我就跟她说,你这种忍法,保证忍到火山爆发,而且一爆发之后,以前所有忍的功夫前功尽弃,所以忍不是压下来,这种忍迟早出问题。

忍是带着明白,带着宽恕。

比方说先生一些生活的习惯,是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

不是。

那是他成长过程养成的一些习惯,你跟他的沟通也要慢慢地让他去转变,哪有可能一下子就把它扭过来。

所以你带着明白,带着一种宽恕、宽容,那夫妻之间就会彼此忍让、谦让。

再来,要为大局忍。

什么是大局?

家庭和乐是大局,孩子的成长是大局。

夫妻在孩子面前吵架,对孩子有没有影响?

影响特别大。

当夫妻常常吵架,孩子的内心不会很安定的,都觉得很恐慌,所以很多夫妻一吵架,小孩马上哭得很大声。

有一对夫妻吵架,小孩一岁多,刚好在旁边,哭得特别大声。

他们夫妻一听到孩子哭那么大声就停下来,就看着孩子,结果那个孩子两只手打手势叫他们靠近,夫妻两个头跟头碰一起的时候,孩子就不哭了。

所以你看才一岁多的孩子就能感受到吵架是不好的,要相亲相爱才好。

所以我们要为孩子成长的大局着想。

刚刚讲到教女儿不能宠爱,要告诉她,到一个新的环境,或者嫁到夫家去,一定要多看、多听,然后少讲。

到一个新的环境去,觉得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还没有融进去,人家会觉得很不能接受,就可能造成排挤。

这个道理不只是做媳妇的人要懂,我们到一个新的公司,到一个新的团体,也都要记住,多看、多听、少讲,还有一点,多做、多付出。

因为你都多看、多听,所以不会乱做。

你每一个付出都是这个家、这个团体所需要的,慢慢地他们对你就会愈来愈信任,到最后,你讲的话他们都很能接受。

我也没当过媳妇,这个道理我怎么会懂?

这个道理是从我母亲身上发现的。

诸位朋友,您猜猜看,我母亲忍了多久才开口?

依我的观察,将近五年,等公公、婆婆对她都没话说了。

小叔、小姑小时候,我母亲的薪水还供他们念过书,所以一个媳妇量愈大,晚年的福愈大,所以我母亲很年轻就退休了,公公、婆婆对她很好。

孩子因为她当榜样,也没有很差。

小叔、小姑常常会想到小时候,高中时候还是我的大嫂拿钱出来,甚至去参加高中联考还是我母亲陪他们去的。

忍了二十多年了,这个家庭对她的信任都很够了,这个时候讲话就有分量。

所以忍的功夫对我们一生对一个做太太的至关重要。

我在小时候曾经看过一幕,小时候没看懂。

哪一幕?

我的外婆到我们家的次数,十只手指头都算得出来,很少。

但是每次我的外婆到我们家来,一进门还没坐下,她就牵着我奶奶的手说:

“我这个女儿手脚最慢了我这个女儿嘴巴都不甜,都不会说好话。

”就开始一直数落我妈妈的缺点,结果讲了差不多好几个之后,等坐下来,变成我奶奶开口:

“这个媳妇好。

”“好在哪里?

”“做事很认真。

”我奶奶就开始夸我妈妈。

我那个时候才七八岁,看得头都懵了,看不懂。

现在自己搞教育了,突然觉得这是人生很高的智慧,人情练达的功夫。

缺点要自己讲,把好留给别人说,所以自己女儿的缺点要自己讲,优点让婆婆去夸。

所以确确实实,人与人当中的学问有赖我们细细去体会。

所以“宠”是教育孩子很大的一个忌讳。

我们来看一下,现在的孩子因为宠产生了哪些问题?

这个我们要搞得很清楚。

中国最有名的一篇教育哲学叫《礼记·学记》,已经绵延了几千年,但是很多中国人没念过。

而其中所提到的理论,都是近代西方人才提出来。

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前就传下来,然后西方的人还把这些理论拿来盖章说,这是我提出来的,我版权所有。

可不可以怪他?

也不能怪他,因为他没有看过中国这篇《礼记·学记》。

相信他看了之后会觉得怎么样会很惭愧。

为什么老祖宗承传这么多高智慧的东西,却从来没有标榜过自己?

这就是中国人一个很好的美德,谦卑。

我们老祖宗当中最重要的圣人孔夫子,给后代所有读书人做了一个好榜样,孔夫子说他一生“述而不作”,他一生都是阐述古圣先王的教诲,绝对没有自己的创作,所以夫子“述而不作”的这个榜样传了几千年,“版权所有”不是我们中国读书人的态度。

中国留名青史的读书人都是用他一生所积累的智慧写成文章,希望能够利益后人,希望后代子孙的人生不要走太多的弯路,这是他们创作文章的一个存心。

所以我们面对古圣先贤这些教诲,一定要非常恭敬地去读,那些文章都是他们一生的智慧。

《礼记·学记》里面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开示,“教也者”,教育是什么?

“长善而救失”,教育是“长善”加上“救失”,这句话已经把教育最重要的两个主轴抓出来。

我们刚刚提到的,把孩子宠坏了,宠坏之后他会有很多的过失与坏习惯,叫“失”。

坏习惯跟过失怎么办?

诸位朋友,要赶快救,等不得。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没有学坏,也没有学好,有没有这档子事?

绝对没有。

一个人的学问就像逆水舟,当你啥事都不做的时候一定往后退。

我们有老师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他说他一天没有好好教他的孩子,他的孩子一天就退。

他有这个体会,所以他说我的孩子连寒暑假我绝对都不放假,绝对每天都要教他,这是明白的家长,明白的老师。

为什么?

他已经洞察到这个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孩子做人做事的判断能力不赶快扎下去,这个染缸一袭卷来就被染着了。

所以他有这一份警觉,那是他教育孩子有敏感度。

长孩子的善,救孩子的过失,是刻不容缓的工作。

我们来看一下,现在的孩子有哪些方面必须赶快救?

哪些坏习惯要赶快导正?

一个人的道德学问要先从改过下手。

有没有朋友说说看,现在的孩子有哪些问题?

(答:

骄傲。

)好,还有没有?

(答:

自大、自我。

)自我讲得太好听,很多名词都是西方传过来的,让你看了有时候都抓不到重点,自我其实讲白了就是自私。

还有没有?

(答:

没礼貌、很贪。

)很贪,贪心,他什么都想到自己,哪有不贪的!

还有没有?

(答:

不孝。

)还有没有?

你们不要客气,尽量讲。

(答:

懒惰。

我常常会接触一些家长,因为我们在海口是一个国学启蒙中心,都是针对孩子的教育在办一些课程,很多家长孩子有一些状况,他会到中心跟我们一起讨论。

每次来的时候,从门口把家长引到中心里面来,一路上他就开始讲:

“我儿子又自私,我儿子脾气又大。

”就一直差不多讲了五分钟。

讲完之后,我怕他太口渴,赶快倒一杯水给他喝,“来来来,先喝杯水,我们坐下来慢慢聊。

”当他讲完他孩子的问题之后,接着我就开始问了:

“你孩子现在很自私是结果,原因出在哪里?

你孩子现在脾气很大是结果,原因出在哪里?

”我看他的表情,好像是我活这么大,好像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所以接不上来,瞠目结舌,很惊讶。

然后我又问他:

孩子没有礼貌是结果,原因出在哪里?

孩子不孝、懒惰是结果,原因出在哪里?

”你知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这个世间医生有两种,一种是医人家的身体,一种是医人家的思想观念,而老师跟为人父母就是医孩子的思想观念。

你都不知道孩子思想观念错误的根源在哪里,你每天只是在那边看那个结果而已,每天在那里干着急,干烦恼。

所以一定要把那个种下去的错误的种子拿掉,然后种对的下去,再过个两年、三年,对的种子就发芽,就结果了。

所以教育孩子急不来,要用理智去把原因找出来。

我就跟家长说,孩子很自我,这是一个中心问题。

一个孩子很自私的时候,他处处会无礼,会傲慢,他要的东西就不给你。

会懒惰,会不孝,那他都想自己,怎么会想父母!

所以根源还在自私。

这个时候我会跟家长说,我们回到孩子小的时候,他一两岁的时候,跟爷爷、奶奶,还有你们夫妻俩一起吃饭,请问你第一口菜先夹给谁吃?

有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

我每次这么一讲,底下那些妈妈都笑成一团,我也不知道她们在笑什么。

《大学》里面有一句话,“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你事情的先后顺序做错了,你为人子之道就错了,你为人父母之道也错了,所以夹菜夹错了,孩子的孝道建不起来。

而人要懂得先后顺序、轻重缓急,有智能才行,所以要学。

“但力行,不学文”,你不学圣贤的文章,会“任己见”,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就“昧理真”,就做错了。

所以菜夹起来,“小明,妈妈特别替你炒的这盘菜,赶快多吃一点。

”爷爷、奶奶都很疼孙子,不甘示弱,“乖孙子,这两盘菜也很好吃”,都帮他夹满了。

所有人都必须替谁服务?

替孩子。

所以什么产生了?

小皇帝出来了,小公主也出来了。

俗话讲“伴君如伴虎”,侍奉皇帝就像侍奉老虎一样,随时怕它吼叫起来,小皇帝的脾气特别不好。

现在十个孩子几个脾气不好?

七八个都跑不掉。

所以有没有找到原因?

当你这一口菜是夹给自己的父母吃,一个人好善好德的心是天性,所以孩子看到你这么孝顺父母,孩子打从心里生欢喜。

我记得小时候,冰箱打开,父母拿出水果来先给谁吃?

假如他先拿给我吃,现在我就不能站在这里给你们讲课,我一定变成败家子。

真的,我很容易变败家子,因为我是长子,又是长孙,又是长曾孙。

我记得小时候三四岁去扫墓,跪在我曾祖母的坟前,看到那个墓碑上第一个居然刻着我的名字,我突然肃然起敬,对自己的家族就有了一种使命感。

我是长孙,所以我是集三千宠爱于身,假如我的父母用错方法教我,保证现在我没有办法站在这里了。

因为拿对了,我们看到父母在孝敬自己的爷爷、奶奶,内心会很欢喜。

所以当我们的身高,当我们的力气,有资格去开冰箱的时候,拿出来就先给爷爷、奶奶。

我们拿过去的时候,爷爷、奶奶非常欢喜,摸摸我们的头,我们也很满意,这个叫大家都欢喜。

所以以孝治家,绝对会让家庭和乐。

所以我们从根源上找,当我们从小教孩子孝顺长者,对长者有礼敬的态度,时时刻刻为长者着想,他就不会自私,他也不会贪心。

有一次我们有七位老师坐下来研讨功课,有两个孩子在房间里面玩。

我们拿了一盒饼干,十块饼干发下去九块,还剩一块。

因为那个饼干特别好吃,一个孩子吃完之后说这个东西很好吃,请问还有没有。

我们就拿给他看,也没讲话,就只剩一个。

这个孩子拿起来之后,他就说这一个要拿给蔡老师吃,他不只没想到自己,还知道要先拿给哪一位老师吃。

所以你看,他会不会自私?

(答:

不会。

好,我们先上到这里,谢谢!

第六讲父子关系:

长善救失

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上节课提到教育的二大主轴,为人父母、为人老师一定要非常了解,一个是“长善”,一个是“救失”。

关于救失的问题,我们了解到孩子小的时候,假如我们处处都只为他着想,处处就是要满足他所有的需要,他就只会想到自己,而想不到别人。

所以他自然就会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

比较自私他就不懂孝顺,不懂替人着想。

所以我们要把根本原因找,才能把问题慢慢地解决掉。

假如孩子现在已经七八岁了来不来得及?

甚至孩子都已经十多岁了来不来得及?

确确实实我们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在杭州演讲的时候,有一位老先生七十岁,我们上课上到第三天,这位老先生走到我们前面来,他说:

“蔡老师,我七十岁才来补这个孝道的课。

”他自己听了也很欢喜,但是也有遗憾,七十岁才听。

有一个高中女孩听完课之后,每天回家都有很大的变化,到了第五天课程结束之后,她的阿姨觉得她变了个人,所以马上坐了车子赶到我们上课的宾馆去。

结果我们已经离开了,她的阿姨不死心,又问到我们的电话,打电话说中国文化居然可以在短短五天之内改变一个高中生,她觉得这个力量太不可思议。

所以她有小孩要送给我们教,她自己的孩子。

我们说我们的老师都来自海口跟深圳,她说没关系,我送到深圳去。

她效法古人要千里寻师。

不过影响孩子最大的还是父母,所以不是孩子要赶快学,是父母要先赶快学。

所以教儿教女,先教自己,君子务本,你根本找到了才能够本立道生!

你知道了为人父之道,你的家道才能架得起来。

所以一定要从自己的修身开始做起,做孩子的好榜样。

我们上节课提到孩子的过失,还有什么?

傲慢。

孩子的傲慢从哪里学来的?

还有家长在教孩子的时候都说,“这个世界上你爸爸最聪明”,真有这种人。

这么一讲,孩子学到什么?

傲慢。

我们之前也讲到一个事例,孩子给他学一大堆英文,也没教他做人,带到长辈的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