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利用黄河 繁荣发展河南河南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治黄成就综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9558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利用黄河 繁荣发展河南河南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治黄成就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保护利用黄河 繁荣发展河南河南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治黄成就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保护利用黄河 繁荣发展河南河南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治黄成就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保护利用黄河 繁荣发展河南河南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治黄成就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保护利用黄河 繁荣发展河南河南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治黄成就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护利用黄河 繁荣发展河南河南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治黄成就综述.docx

《保护利用黄河 繁荣发展河南河南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治黄成就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利用黄河 繁荣发展河南河南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治黄成就综述.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护利用黄河 繁荣发展河南河南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治黄成就综述.docx

保护利用黄河繁荣发展河南河南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治黄成就综述

保护利用黄河繁荣发展河南--河南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治黄成就综述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和华夏文明,还因其桀骜不驯的性情和多泥沙特性,在历史上屡屡泛滥成灾,尤以河南为烈。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决口1500多次,其中河南占三分之二,大改道26次,有20次在河南,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黄河宁,天下平”成为沿黄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

  1946年,伴随着人民治黄事业成长起来的河南河务局,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下,河南黄河万名干部职工承担起黄河河南段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任务,累计完成国家防洪工程建设投资100多亿元,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依靠沿黄党政军民,战胜了花园口站12次1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大洪水,实现了60多年黄河岁岁安澜,彻底改变了历史上“三年两决口”的险恶局面;大力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1500多亿立方米黄河水润泽中原,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面对河南治黄新的形势和任务,河南河务局全面推进黄河工程、黄河经济、黄河文化、黄河生态“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积极践行“基层为本、民生为重”的管理理念,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治黄成就,荣获了“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中华全国总工会“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全国水利工程大禹奖”、“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以及河南省委、省政府“创建文明单位工作先进系统”、“支持抗旱保丰收先进单位”等一系列重大荣誉。

  201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河南河务局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这一喜讯传来,伴随着浓浓春意,给生机勃勃的河南黄河带来无限激情。

在河南治黄发展历史上,河南河务局迎来又一个辉煌。

黄河防汛:

众志成城岁岁安澜

  万里黄河,险在河南。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历届省委、省政府都把黄河防汛作为一件大事,全面实行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建成了完善的防汛指挥调度系统,基本实现了防汛指挥现代化。

依靠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措施,全省党政军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严密防守,确保了黄河岁岁安澜,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达数千亿元,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针对黄河水沙不协调导致主河槽淤积萎缩严重、“二级悬河”发展迅速等严峻形势,从2002年起,黄委连续9年实施了黄河调水调沙。

为确保调水调沙顺利进行,河南河务局全面部署,严格落实防守措施,严格巡坝查险、报险,全力抢险,确保了防洪工程安全、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涉水领域生产安全。

结合调水调沙,相继展开了“二级悬河”治理试验,利用洪水泥沙淤堤堵串试验,创造性地进行了切滩导流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开创了河南黄河河道综合整治的新途径。

9年间,河南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全线持续冲刷,主河槽平均下降1.5米,过流能力由调水调沙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4000立方米每秒,改善了下游滩区“小水大漫滩”状况,对沿黄及滩区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丰富的科技创新成果以及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引黄供水:

保我民生沃我中原

  20世纪50年代,在“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的治河思想指导下,1952年河南省兴建的人民胜利渠,拉开了黄河造福下游两岸的序幕。

此后,河南引黄灌溉得到快速发展,相继建成了郑州东风渠、兰考三义寨人民跃进渠、新乡共产主义渠、封丘红旗渠4处大型引黄灌溉放淤工程和濮阳渠村引黄灌区。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历史在中原大地改写。

  改革开放后,河南引黄灌溉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目前,河南全省已建有引黄设施41处,建成并发挥效益的大中型引黄灌区26处,设计灌溉面积236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80万亩,补源面积893万亩。

  在城市和工业供水方面,1958年开封首开此举,随后,郑州、新乡、濮阳等沿黄缺水城市相继开展引黄工作。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通过人民胜利渠先后5次向天津送水20多亿立方米,缓解了当时天津干旱缺水的燃眉之急。

郑州铝厂、中原油田、洛阳石化等大型企业也从源源不断的黄河水中受惠至今。

近年来,随着河南省经济的迅猛发展,沿黄城市供水区域及规模进一步扩大,长垣、吉利、温县、武陟、濮阳等供水工程相继建成,一批新建大型企业的引黄取水工程已进入实际运作阶段。

  加强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为河南沿黄地区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用水提供了宝贵水源,沿黄灌区成了河南粮食稳产、高产的重要基地,跨河交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等发展迅速。

  黄河岁岁安澜,大河润泽中原,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已由传统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发展为新兴的经济大省、工业大省。

随着中原经济区的构建,黄河水资源在促进河南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将对构建中原经济区产生重大影响。

防洪工程:

多措并举初成体系

  历史上,解决黄河下游防洪问题主要靠堤防。

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堤防固然很重要,但是单纯依靠堤防并不能解决洪水的威胁。

必须建立一个以堤防、河道整治工程、蓄滞洪区及上中游干支流水库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依靠综合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才能确保下游防洪安全。

在长期治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策略,如今已在河南黄河变为现实。

  人民治黄以来,通过对河南黄(沁)河800多千米堤防4次大规模加高培厚,截至2001年,已累计完成土方7亿立方米,全线达到了防御花园口22000立方米每秒洪水的设防标准。

为防御黄河特大洪水,辟设了北金堤滞洪区、大功分洪区。

开展了游荡性河道重点整治,截至2008年底,河南黄河已建成控导工程93处2474道坝垛护岸,工程长度达248千米。

控导工程建设增强了对洪水的控制作用,将黄河主溜摆动范围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33千米减少至目前2千米,加大了水流输沙能力,减少了河槽淤积,有效地保护了黄河低滩区560多个村庄和80多万亩耕地的安全。

为增强滞洪区和滩区群众抗洪避洪的能力,国家累计投入5亿多元资金修建了避水工程、迁安撤退道路等。

滩区人口外迁1.7万人,建设村台面积4200万立方米,修建避水台1.7万个,50多万人享有避水设施,建设撤退桥梁15座、道路2000余千米,为滩区群众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发挥了重大作用。

  当黄河横越时空,流入新的千年时,河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应运而生。

2002年7月,国务院批复了《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要求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黄河防洪减淤体系。

河南河务局抓住国家加大黄河防洪治理投入的机遇,按照黄委要求,开展了河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

2005年4月,完成了郑州至兰考159.162千米河南黄河一期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累计完成土方6177.86万立方米,石方24.98万立方米,植树240万株,完成投资14.65亿元。

目前,北岸武陟沁河口至台前张庄的河南黄河第二期标准化堤防建设已接近尾声。

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于一体的黄河标准化堤防体系,不仅为防汛抗洪打下坚实的工程基础,而且进一步改善了黄河下游两岸的生态景观,使沿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改善。

  60多年来,国家把河南黄河作为治理重点,通过大规模开展下游防洪工程建设,结合三门峡、陆浑、故县、小浪底等干支流水库工程,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河南黄河防洪工程体系。

四位一体:

长远谋划协调发展

  近年来,河南河务局党组以科学发展观、民生水利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黄理念为指导,结合河南黄河实际,审时度势,创新思维,提出了黄河工程、黄河经济、黄河文化、黄河生态“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工作理念,做好“四项重点”工作,即进一步加强防汛工作,确保黄河防洪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与管理,确保年度建设任务顺利完成,确保工程安全、生产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进一步加强水政水资源管理,确保黄河生态安全,确保供水安全;进一步加强经济工作,确保全局经济供给安全,确保河南治黄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积极践行“基层为本、民生为重”的管理理念,更好地让职工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从政治的高度、全局的高度、战略的高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综合考虑河南黄河流域治理与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河南河务局以黄河防汛为中心,强力推进防洪工程和非工程防洪措施建设,与沿黄党政军民一道,共战胜各类洪水险情5200余次,累计抢险用石60万立方米,确保了工程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被评为“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

  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强力推进,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土方9700万立方米、石方252万立方米、混凝土11万立方米,完成标准化堤防138千米,新建险工、河道工程496道坝,河南黄河堤防全部达到设防标准,抗洪能力显著增强。

其中郑州、开封标准化堤防工程均荣获“全国水利工程大禹奖”。

  河南河务局水管体制改革全面完成,26个单位5094名职工参加了改革并找到了合适岗位,建立起了水利工程管理养护新机制。

通过改革,工程维修养护进入规范化运行轨道,工程实行了精细化考核与管理,6个单位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水管单位,6个单位被认定为国家二级水管单位,防洪工程管理水平全面提高,被水利部授予“水管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完成植树1000多万株,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河南黄河水资源精细管理与调度得到严格落实,强化了授权范围内取水许可的审查和监管,积极推进“两水分离、两费分计”,非农业用水实现了水表化计量,进一步强化抗旱职能,提高应急保障能力,为确保沿黄灌区粮食丰收和河南省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支持抗旱保丰收先进单位”称号。

  河南治黄基础研究和前期工作成效显著,完成了沁河可行性研究及6个子专题研究,编制了《黄河温孟滩放淤规划研究》、《河南黄河“二级悬河”治理规划》、《河南黄河滩区综合治理规划》等,“二级悬河”近期治理可研通过了水规总院审查。

  科研创新成果丰硕,累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黄委科技进步奖40项,评出局科技进步奖143项。

积极申报实施水利部“948”计划和大型机械抢险等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完成了黄河下游坝岸工程安全监测、移动式不抢险潜坝、数字防汛移动宽带综合业务平台等项目建设。

大力推进创新工作,获黄委创新成果奖143项,7项成果被水利部推广。

  文明创建工作蔚然成风,全局共建成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1个、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3个、省级文明单位34个,文明单位创建率达96%以上;各项管理工作多次受到河南省政府和黄委表彰;在文化建设上,“黄河号子”被国务院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举办了黄河与河南论坛,黄河文化专题研讨会等活动,河南黄河水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河南局认真落实黄委“廉政阀门机制”,对任职干部进行廉政考察;积极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落实巡视工作制度,组织开展了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有效确保了资金安全、工程安全、干部安全和生产安全,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被省纪委命名为首批“省级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单位。

民生水利:

积极践行奉献大爱

  河南河务局在做好治黄业务的同时,积极践行民生水利,多次参与灾区重大应急抢险救援,积极支援沿黄地区引黄抗旱,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献身、求实、负责”的水利精神,彰显了河南黄河万余名职工无私大爱的民生情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河南河务局举全局之力驰援灾区,调集300多名机动抢险队员和抢险专家,携带90台(套)大型抢险设备,第一时间奔赴四川进行水利工程抗震抢险救灾,历时一个多月,相继完成了灯煌水库、渔儿沟水库应急除险和石亭江、绵远河部分河段河道整治任务,并对绵竹市新油房、丰产、困牛山、民乐等4座病险水库进行了应急除险,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荣誉,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2009年春,河南省遭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旱情,5000多万亩小麦受旱,直接威胁着国家粮仓的安全。

河南河务局把确保沿黄灌区引黄抗旱作为头等大事,采取各项应急措施,启动24小时值班制度,实时跟踪雨情、水情、河情、墒情、农情,及时将灌区引水需求计划上报黄委,科学调度河南黄河境内水量,积极报请黄委加大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投入400多万元资金用于配合引渠清淤开挖及引黄涵闸维修,为灌区多引水创造条件。

河南34座引黄涵闸先后开启,引水能力由最初30立方米每秒增至302.47立方米每秒,为30年来河南引黄流量之最。

自2008年11月抗旱以来,引黄灌区累计引用黄河水近9亿立方米,灌溉受旱小麦775.86万亩次,为沿黄灌区夏粮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水源,为“中国粮仓”仓廪丰实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了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按照黄河防总的命令,河南河务局紧急部署、迅速组织22名抢险专家、技术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携带20多台(套)发电机组、高压水泵、水枪等设备,驰援舟曲应急抢险。

在历时23天舟曲防汛应急抢险过程中,20多名抢险队员参与并圆满完成了堰塞湖应急排险、白龙江淤堵河道清淤疏通、舟曲主干道街道清淤、城关桥“阻水坝”破除等除险任务,并向参加清淤疏通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及时提供了应急照明、高压水枪和清水泵等专业抢险设备。

与此同时,值守黄河防汛的河南黄河广大干部职工,心系灾区,捐款捐物,加班加点落实两万多张铅丝网片。

河南河务局用实际行动支援舟曲抢险救灾,受到了水利部、国家防总和黄河防总表彰。

  2011年春,河南省面临50年一遇特大干旱考验,面对持续蔓延的旱情,河南河务局积极响应河南省委、省政府号召,于2月11日启动河南黄河II级抗旱应急响应,在认真处理好引黄供水、防凌安全和防断流矛盾的同时,多次向黄委报告引黄抗旱用水需求,精心调度河南境内黄河水资源,积极配合沿黄各地政府和引黄灌区制定高强度引黄措施,指导督促加大引黄渠道清淤力度,千方百计提高引黄工程供水能力。

截至2月27日,河南开启引黄取水口门40座,日最大引黄流量增至370.66立方米每秒,日引黄水量3200多万立方米,日浇灌受旱小麦面积近60万亩。

自去年10月份抗旱以来,累计引黄供水9亿立方米,引黄灌溉630.30万亩次,抗旱补源面积183.83万亩。

在特大干旱考验面前,河南河务局再次为沿黄灌区粮食丰产作出重大贡献。

面向未来:

蓝图绘就任重道远

  60多年不懈奋斗,60多年创新发展,河南治黄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

黄河毕竟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许多自然规律至今尚未被人们认识和掌握。

当前,河南黄河泥沙淤积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二级悬河”的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小浪底以下2.7万平方千米无控制性工程,特别是黄河下游两大支流沁河、伊洛河中下游防洪工程和防洪非工程措施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洪水威胁依然存在。

黄河下游滩区127万群众生命安全还受到威胁,生产发展受到限制。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流域人口的增加,又出现了水资源紧缺、水污染加剧、滩区无序开发等诸多新问题,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治理目标,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依然任重而道远。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民生水利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关键时期。

河南河务局充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水利行业发展的方向,紧密结合当前河南治黄实际,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围绕加快民生水利建设,按照实施最严格的流域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快“三个十大”科技支撑体系研究,坚持防汛抗旱并重、治理开发并举、服务社会与自身发展同步的方针,牢牢抓住河南黄河防汛抗旱、水行政监督管理、水资源管理与调度、防洪工程建设与管理、发展自身经济等重点工作,推进黄河工程、黄河经济、黄河文化、黄河生态“四位一体”协调发展,以“基层为本、民生为重”,统筹兼顾,努力构建和谐河南治黄新局面,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和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任海波 庄建 祖士保)

稿件来源:

黄河报·黄河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