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学进度表.docx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学进度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学进度表.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一年一期数学教学计划
学
情
分
析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一
(1)班38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
班里绝大部分是农民子弟孩子,有很多连幼儿园都未上过,数学基础较差。
有的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是很好。
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
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教
材
分
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本
学
期
教
学
的
主
要
目
的
要
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
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本
学
期
教
学
的
指
导
思
想
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本学
期提
高教
学质
量的
具体
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1
9.2—9.6
准备课(3课时)
2
9.9—9.13
位置(4课时)
3
9.16—9.20
1-5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4
9.23—9.27
1-5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5
9.30—10.5
国庆节
6
10.8—10.11
认识图形(4课时)
7
10.14—10.18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8
10.21—10.2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9
10.28—11.1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10
11.4—11.8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11
11.11—11.15
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
12
11.18—11.22
11-20各数的认识(1课时)
数学乐园(1课时)
13
11.25—11.29
期中复习
14
12.2—12.6
认识钟表(3课时)
15
12.19—12.13
20以内的进位加法(5课时)
16
12.16—12.20
20以内的进位加法(5课时)
17
12.23—12.27
20以内的进位加法(5课时)
18
12.30—1.3
20以内的进位加法(5课时)
19
1.6—1.10
复习
20
1.13—1.17
复习
21
1.20—1.24
复习
22
1.27—1.31
科目
数学
年级
一
时间
2013年9月2日星期一
节次
3
课题
第一单元数一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
重点:
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
学会分类方法。
教法
提示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含作业设计)使学生在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
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
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
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
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
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
教师: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
知道,学校。
师:
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
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
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
这里有一座大楼。
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
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师: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
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
几位男同学?
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
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
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对新的校园环境比较好奇,结合这一特点,我用“校园图”(网
络课件)导入,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
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如果从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
教学中,要让学生特别是中差生会说,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我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如下反思:
一、让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
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
教学中要让他们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就要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
教学“数一数”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有利用网络授播校园视频,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学生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更是对多彩的小学生活的热切向往。
此时此刻,此材此图,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观察图上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数出图中人或各类物体的数量”听得既清楚又明了,于是他们就兴趣盎然地说开了:
这是新校园,有1根旗杆、2副单杠、3棵大树、4个小朋友走进大门„„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于学生听清老师的要求。
二、让学生专注倾听其他人的讲话。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千年古训。
可是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个角度来
说,或许“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往往会摧毁一个人的自信,甚至因此抑止了学习的欲望;而一次小小的成功却能激活一个人潜在的巨大自信,使他上课时更能专注倾听他人的讲话,走向新的成功彼岸。
例如,
在教学数10以内的数时,我让学生各自数一数:
桌上一共有几根小棒?
当学生不约而同报出10根后,我又说你是怎样数的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被我请到的第一位学生站起来一根一根地数到了10根。
我又问谁还有不同的数法吗?
这时我看到了一张充满自信的脸举出了稚嫩的手,他站起来,说出了触动大家心弦的数法:
我是1根1根地数到10根的。
受他的启发,四根四根、三根三根等数法顿然而生。
我不失时机地称赞道:
“××同学那样专心听他人的讲话,
还能想出不同的方法,更好的方法,真棒!
”作为教师,把握住这种成功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得到心理的满足,促使其在今后的课堂上听课更专注。
科目
数学
年级
一
时间
2013年9月3日星期二
节次
1
课题
第二单元 比一比
比一比(长短 高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法
提示
利用实物展示和媒体展现
教学过程(含作业设计)使学生在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支吸管,问:
这支吸管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指导看图P4(投影):
图上有什么?
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
(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
XX比XX长、XX比XX短、XX和XX同样长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样高。
)
4、练习P4。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5、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6、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教师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
)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5想想做做。
(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
)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质疑。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
1、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4、试练:
把圆形圈在一起。
一、教学后记:
1学生能很好区分每一种不同的东西.
2对于生活中比较少见的事物学生比较难掌握他们的分类.
3实践操作有些同学缺少条理性,不会将自己的东西分层放开.
科目
数学
年级
六
时间
2013年9月4日星期三
节次
3
课题
认位置
(上下、前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
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法
提示
教学过程(含作业设计)使学生在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
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
2、设疑:
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3、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
(板书:
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
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
(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
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
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2)组汇报。
板书:
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的前面。
(3)讨论:
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
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
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如:
——在——的前面
——在——的后面
——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
指出:
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2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给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景1:
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
(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景2:
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景3:
(投影演示冰霜)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霜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
情景4:
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
(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教学后记:
1学生对于前后、上下的区分较易掌握,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2学生对于左右就比较难掌握。
科目
数学
年级
一
时间
2013年9月5日星期四
节次
3
课题
左右
教学目标(含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方向感。
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数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
正确判断“左右”
教学难点∶
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法
提示
多媒体课件启发谈话
教学过程(含作业设计)使学生在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1分钟左右)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
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
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
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
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
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意图:
从学生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引入,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
(二)、知识探究
活动一体验自身左与右(10分钟左右)
1、认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说说他们的区别。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
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
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
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眼睛、耳朵、脚)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3、揭示课题
师:
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
左右)
师:
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意图:
身体上的左右是最为学生熟知的,在课始通过这个活动,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易加强对于左右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同时也便于今后的记忆。
]
活动二:
找朋友(8分钟左右)
1、猜谜找朋友(X)(全班交流)
(1)说出“X”的左边是谁?
右边是谁?
猜“X”是谁?
(2)说出“X”的左边有A、B、C?
右边有E、F、G?
猜X
(3)“X”的最左边是A,最右边是B。
猜X
[意图:
通过猜谜找朋友激发孩子们参与的兴趣,培养孩子观察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2、分组交流
找来一组孩子站在讲台上面,并让学生说一说
(1)x的左边是谁?
右边是谁?
(2)x的左边有哪些同学?
右边有哪些同学?
(3)从左向右数第几个是谁?
从右向左数第几个是谁?
活动三:
摆一摆(小组合作)(7分钟左右)
出示课件:
师:
现在同桌两人自己来摆一摆,摆的时候遵守游戏规则:
轻轻的拿出你的文具,同桌合作摆完之后互相说一说.
师:
听要求,轻轻的收起你的文具,桌子上留下铅笔.橡皮和课本
[意图:
在摆一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体会到同一样物品,其左右的位置是相对的,这主要是由所取参照物而确定。
]
活动四:
上下楼梯(5分钟左右)
守交通规出示课件:
师:
上面有小朋友要下来,下面有小朋友要上去,他们会不会相撞呢?
(小组讨论)
师:
让我们来实验一下吧.
(找4名学生两人两人分别在过道两边走,再返回.先问清上下楼梯靠哪边走?
)
如有生故意相撞,教育他们因为他没有遵守交通规则,所以就相撞了,就如行人,车辆不遵则而引起事故发生一样,我们上下楼梯,过马路该靠右走。
[意图:
从孩子们熟知的上下楼梯出发,引发矛盾,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三)、习题设计(7分钟左右)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学是谁?
(“相邻”师要引导生理解相邻的含义,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说一说。
)
[意图:
数学回归于生活,这是我们学习的目的,让学生从熟知的座位中找一找左右。
]
2、课件出示:
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