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课例《集合》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992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集合》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集合》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集合》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集合》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集合》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集合》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集合》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教学课例《集合》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集合》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集合》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称

《集合》

教材分析

在这一课里,我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集合元素的特征以及常用集合的表示。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以及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

从知识结构上来说是为了引入函数的定义。

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模块中,集合就显得格外的举足轻重。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集合的基本概念及元素特征。

教学难点为: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教学目标

1.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掌握集合元素的特征。

2.通过情景设置提出问题,揭示课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习惯,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实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3.感受数学的人文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集合的学习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与和谐统一美。

同时通过自主探究领略获取新知识的喜悦。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讲一些集合的相关数学及相关数学家的经历故事!

这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数学史从何使学生对数学更加感兴趣,有助于上课的效率,在高中阶段,用符号语言刻画图形语言,用定量分析解释定性结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为后续函数的学习作准备,也为利用倒数研究单调性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与学法是互相联系和统一的,不能孤立去研究。

什么样的教法必带来相应的学法,以遵循启发性原则为出发点,就本节课而言,我采用“生活实例与数学实例”相结合,“师生互动与课堂讲解”相辅助的方法。

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体验,凭借有趣、实用的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探究能力,更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技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本次课我采用的学法有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每节课都应不断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机制,不断优化教师本身的教学行为,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流程主要分为六个环节: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讨论辨析、变式训练、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上述六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多层次、多角度地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环节: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目标课堂开始我将提出两个问题:

(1)班级有20名男生,16名女生,问班级一共多少人?

(2)某次运动会上,班级有20人参加田赛,16人参加径赛,问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

这里我会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讨论问题,事实上小组合作的形式是本节课主要形式。

待学生讨论完毕以后我将作归纳总结,问题

(2)学生已无法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这是与集合有关的问题,因此需用集合的语言加以描述(同时我将板书标题:

集合)。

安排这一过程的意图主要是为了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欲望。

这样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二环节:

自主探究我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有哪些概念?

(2)有哪些符号?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安排这一过程的意图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空间,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让学生自主探究之后将进入第三环节:

讨论辨析1.小组探究集合的含义和表示方法我让学生观察下列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所有的正方形;

(3)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的点。

通过以上实例,辨析概念:

(1)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而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列举法:

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描述法: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图示法。

2.小组探究集合元素的特征我先提出下列问题

(1)任意一组对象是否都能组成一个集合?

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特征?

(2)某单位所有的“帅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由此说明什么?

得出: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3)在一个给定的集合中能否有相同的元素?

由此说明什么?

得出:

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4)咱班的全体同学组成一个集合,调整座位后这个集合有没有变化?

由此说明什么?

得出:

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的

我如此设计的意图是因为: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感受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根本动力。

3.小组探究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我先给出下列问题

(1)设集合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那么3,4,5,6这四个元素哪些在集合A中?

哪些不在集合A中?

(2)如果元素a是集合A中的元素,我们如何用数学化的语言表达?

a属于集合A,记作a∈A

(3)如果元素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我们如何用数学化的语言表达?

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4.小组探究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

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这些常用数集,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

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记作N或N整数集:

记作Z有理数集:

记作Q实数集:

记作R

由于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体验和理解,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相互得到启发,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第四环节:

变式训练

练习题:

下列指定的对象,能构成一个集合的是

①很小的数

②不超过30的非负实数

③直角坐标平面内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点④π的近似值⑤所有无理数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⑤D、②③④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1.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节课主要解释了什么数学思想?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思想方法进行小结,形成知识系统,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加以点评,让学生的思想敞亮的发挥出来。

第六环节:

作业布置

课例研究综述

教学策略的选择:

1、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为理论基础。

根据《集合》这节课在高中教材的基础地位,也是高中数学的第一课。

首先,主要内容虽是对集合及创始人的一点材料。

但在这里创始人康托,年青,开创,受挫,患病,科研,最后被认可。

这曲折的一生与伟大的成就不得不令我们对他产生崇敬之情。

尤其是在患精神病发作的间歇还能从事研究。

他的执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能激发出对集合这个要学习的内容求知欲。

集合是什么令康托如此执着。

然后,再向同学们简单的介绍集合在数学中的基础地位。

让同学们感到学好这堂课的重要性。

2、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总结规律的能力。

(举例子、总结)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知觉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功能主要依靠过过去的经验。

因此,在学习集合的概念的时候,首先,根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常理,让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近而再举出数学中这样的例子,一是为总结集合的做前提,二是让同学们能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

然后,自然而然的结合这些能组成集合的例子对集合这个概念进行理解。

3、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自学,合作,师生互动,举例子,实际操作)本节课的内容,多而杂。

一些简单的,一看就能明白的,需要记忆的,就由同学们来自学。

例如:

集合的表示方法,数集的记法,元素的概念,元素的表示方法,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分类。

都要求学生来自学。

而对于元素的确定性这一难点,就设计“跳绳比较的同学能不能组成一个集合?

”这个问题来让同学们讨论。

而对于互异性这个难点,通过对学生对“互异”的理解,先做解释,然后,举出在使用电脑时,在同一个地址下不能保存两个完全相同的文件。

又解决如果有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怎么办?

通过举例子“把1、1、0,三个数字组成的集合是什么样的呢?

”再动手操作,把一个苹果,三个桔子,四个大枣归入一个集合(放到一个盒子里)。

4、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来多角度,多层次的选择练习题。

(口答,笔答,判断,选择,解答)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还选择了问答接龙,抢答等形式。

二、教学中的不足,及改进方法。

1、教学经验不足,对课堂的驭的能力还要加强练习。

上课时,胆怯,口误经常出现,对课堂的语言组织能力更有待提高。

2、对于学生也要加强心理素质培训,不要出现在课上很简单的问题也解答不上来的局面。

3、数学教学不要局限于单纯的知识教学,同时也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书育人是不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