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国传统文化10个专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9903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中国传统文化10个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中地理中国传统文化10个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中地理中国传统文化10个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中地理中国传统文化10个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中地理中国传统文化10个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中国传统文化10个专题.docx

《高中地理中国传统文化10个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中国传统文化10个专题.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中国传统文化10个专题.docx

高中地理中国传统文化10个专题

手工纸文化

以手工方式抄造而成的纸。

手工纸这一名词是在19世纪发明了造纸机,大量纸张使用机械化造纸机生产以后,为了区别采用不同方法生产出来的纸张才出现的。

传统手工纸和现代手工纸的概念也略有区别。

传统手工纸基本上不使用动力机械。

而现代对凡是采用竹帘或框架滤网等简单工具,以手工操作抄制而得的纸,都可以称为手工纸,而不管在其他工序中是否曾使用过动力机械处理。

然而就在这百年中,手工纸在悄无声息中大举溃败——由于原料限制、天然漂白和手工抄造等原因,手工纸生产的缓慢和有限的产量一如过往。

而机械造纸速度却迅猛发展,每分钟已可达千米以上,它们海量、廉价而标准,在这样的浪潮面前,中国手工纸迅速沦为孤岛,并带来了一组鲜明的数量对比——如今我国每年纸生产总量中99%以上是机制纸,只有不足1%是手工纸,且还在不断缩减中。

a:

工业区位条件分析

b:

区域地理条件分析

c:

区域地理环境分析

a:

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地理事物能力

b:

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c:

能够用简介的语言表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我国手工纸制作流传至今的主要有宣纸(安徽泾县)、桑皮纸(安徽岳西和潜山、新疆和田)、狼毒纸(藏南、川西德格)、东巴纸(云南丽江、香格里拉)、构皮纸(贵州贞丰、丹寨)、竹纸(四川夹江、福建连城和长汀)等,在不同时期都曾经鼎盛辉煌过。

手工纸制作工艺大都先精选优质植物纤维,经剥离树皮、浸泡、蒸煮、舂捣等制成纸浆,最后晾晒或烘烤成型。

如今我国每年生产的纸99%以上为机制纸。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主要手工纸产地共同的优势区位因素是()

A.地势较为低平B.太阳光照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D.植物纤维充足

2.各地手工纸制作鼎盛期()

A.是地球演变史上的暖湿期B.手工纸市场需求量大

C.制作地沿岸河流重金属污染严重D.人口迁移最为频繁

3.下列有利于促进我国手工纸制作工艺传承的措施是()

A.压缩机制纸的产量B.培植优质纤维植物

C.普及专业人才培养D.以特殊市场为导向

【答案】1.D2.B3.D

【解析】第1题,手工纸制作需要精选优质植物纤维,需要当地植物纤维充足,以便就地取材,D正确;我国的手工纸产地主要分布在有大量植被覆盖的地区,多为山区,A错;在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却是手工纸的主要产地,故对光照的要求并不是十分高,B错;手工纸制作需要一定的技术,主要是传统的技艺传承,对劳动力素质并不是特别高,C错。

选D正确。

第2题,历史上手工纸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供应当时书写用,鼎盛期说明是市场需求较大的时期,B正确;造纸是在人类文明历史时期,与地球演变史上的暖湿期无关,A错;当时造纸为手工制作,不存在重金属污染,C错;历史上手工纸生产的鼎盛与市场需求有关,与人口迁移无关,D错。

选B正确。

第3题,手工纸传承是传统的制作技术的传承,不是机器生产,A错;手工纸市场是面向特定需求市场,远不及机制纸市场广阔,不需培育大量优质纤维植物来扩大市场,B错、D正确;手工纸的市场小,因此手工纸制作工艺不需要大力普及,C错。

选D正确。

从东汉蔡伦改良造纸术算起,中国传统造纸术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工业革命以来,机械造纸业迅猛发展,机制纸呈绝对垄断地位,手工纸几乎被“边缘化”,且手工纸在不断缩减中。

读我国传统手工纸产地(不完全)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4.传统手工纸产量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质量较差,易腐烂变质B.手工为主,生产效率低

C.市场萎缩,原料渐枯竭D.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

5.根据区位选择规律判断,我国现代机械造纸业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东部企业数量多,规模大B.西部企业数量少,规模大

C.北方地区产量大,企业少D.南方地区产量低,企业多

【答案】4.B5.A

【解析】第4题,传统手工纸产量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以手工为主,生产效率低,B对。

古代手工纸质量好,宣纸有千年寿纸的誉称,A错。

手工纸市场没有萎缩,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不是主要原因,与海量、廉价的机械纸相比,手工生产太慢,效率低是主要原因,C、D错。

第5题,根据区位选择规律判断,工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我国现代机械造纸业的空间分布特点是靠近市场,东部企业数量多,规模大,A对。

西部企业数量少,规模小,B错。

东部地区可以划分南方、北方,C、D错。

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石桥村位于喀斯特山区,被誉为“中国国纸之乡”,至今保持古法造纸的手艺。

村民们利用当地构树皮和清澈的溶洞地下水,经过数十道工序制造出高质量的古籍修复专用纸和国画专用纸。

2006年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此完成6~8题。

6.石桥村古法造纸最基础的条件是()

A.独特的自然条件B.充足的原料供应

C.广阔的市场需求D.廉价的劳动力

7.石桥村生产的白皮纸质量高,但是产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成本高B.水资源减少C.手工制作D.森林减少

8.石桥村古法造纸术得以继承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工艺改进B.原料替换C.生态环境改善D.政策扶持

【答案】6.A7.C8.D

【解析】第6题,根据材料,石桥村古法造纸利用的是当地构树皮和清澈的溶洞地下水,所以古法造纸最基础的条件是独特的自然条件,A对。

缺少溶洞地下水这一条件,仅充足的构树皮原料供应难以完成,B错。

市场需求、廉价的劳动力不是古法造纸基础条件,C、D错。

第7题,石桥村生产的白皮纸质量高,但是产量少的主要原因是手工制作,工序复杂,C对。

就地取材,生产成本不高,A错。

水资源、森林充足,不是产量少的原因,B、D错。

第8题,2016年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明石桥村古法造纸术得以继承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扶持,国家政策保护文化遗产,D对。

仍是传统工艺生产,A错。

原料、生态环境没有改变,B、C错。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竹子是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禾本植物,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林成材周期短等优点。

是优质的造纸原料,福建省连城县是我国利用竹子造纸历史最早的县区之一,北宋时期就开始利用当地丰富的竹子资源来造纸,政府在当地设立专门的贡纸司和作坊,生产的竹纸几乎全部运往京城汴梁(今开封),竹纸业也成为当时连城县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

目前,该县的竹纸业仍以传统手工造纸技术为主,受新技术、新行业、新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竹纸产业持续发展正面临诸多问题,后继无人问题尤为突出,由于竹纸手工业生产技术难度大,学艺周期长,既难学又难精,现有艺人均年事已高,保护和传承竹纸手工艺技术成为连城县政府及人民刻不容缓的问题。

下图为连城县北宋时期和现代竹林分布图。

(1)分析北宋时期连城县竹纸业原料充足的主要原因。

 

(2)说明北宋时期连城县竹纸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3)说明当前连城县竹纸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4)请针对目前连城县竹纸手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答案】

(1)连城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竹子生产量大;北宋时期连城县人口较少,竹林用于薪材消耗量小或竹林人为破坏较少;位于湿润地区,降水丰富,竹林火灾很少,自然保存量大。

(2)北宋时期生态环境十分优越,竹林覆盖率较高,竹林资源丰富;宋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鼎盛时期,纸张需求量大;政府在连城县设立专供朝廷的贡纸司和手工作坊,政府大力支持。

(3)过度采伐竹林造纸,竹林面积不断萎缩(竹林资源问题);竹子制浆造纸耗水量大,废水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环境污染问题);造纸手工业规模较小,品种单一,产业经济效益较低(经济效益问题);竹纸产业多为传统手工作坊企业,受新行业、新观念的冲击,竹纸手工艺传承人减少(文化传承问题)等。

(4)实施竹林采育相结合,提髙竹林覆盖率,保护竹林资源;増加治污设备,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并适当进行再利用;合理扩大竹纸产业生产规模,综合利用竹林、竹叶、竹根资源,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加大竹纸手工技术资金投入、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选拔和培养竹纸手工技术传承人,保护竹纸手工艺技术;利用竹纸生产设备、历史遗迹开展旅游活动等。

【解析】

(1)竹纸业的原料主要是竹子,竹子是热带和亚热带的多年生禾本植物。

分析北宋时期连城县竹纸业原料充足的主要原因可从北宋时期当地的竹子生产量、薪材消耗量和自然保存量等方面回答。

(2)说明北宋时期连城县竹纸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可从竹林覆盖率、社会需求量、政府支持等方面回答。

(3)说明当前连城县竹纸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从当前竹林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经济效益问题及文化传承问题等方面回答。

(4)针对目前连城县竹纸手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釆取相应的措施可从保护竹林资源、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保护工艺技术等方面分析冋答。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

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

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剪纸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

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并且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亦或新婚喜庆,常常会贴“囍”这个字,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剪纸艺术是汉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

那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刀味纸感,线条与装饰,写意与寓意等许多方面。

a:

区域气候条件分析

b:

区域农业条件分析

c:

区域地形分析

a:

考查学生判断地理图标所承载的地理信息

b:

考查学生能够准确获取地理信息

c:

考查学生运用基本地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B.太湖平原C.东北平原D.黄土高原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河汊纵横,气候湿润B.中间低四周高,排水不畅

C.沟壑纵横,降水集中D.林海雪原,寒冷干燥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B.二人转C.昆区D.秦腔

【答案】1.C2.D3.B

【解析】第1题,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地理环境,人们经过长期的摸索,便发明制作出了一种冬季可以在冰天雪地上行走如飞的交通工具---爬犁。

东北平原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一年大部分时间里,满世界的冰天雪地。

故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

故选C。

第2题,爬犁只要有冰有雪,便可以行于其上。

它借助于冰面、雪地里较小的摩擦力,使得“马拉爬犁”真的比在路上行走的马车还要快。

而且,马车在冰面上行走,车轮经常打滑;在雪地里行走,车轮又极易被雪窝陷住,而爬犁则在冰天雪地里行走如飞,所以,人们称之为“马拉爬犁比车快”。

故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林海雪原,寒冷干燥。

故选D。

第3题,该景观主要分布区是东北地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二人转。

故选B。

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读图,回答4~6题。

4.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A.四川盆地B.黄土高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5.建造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