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经打印这个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8925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经打印这个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公经打印这个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公经打印这个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公经打印这个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公经打印这个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经打印这个 2.docx

《公经打印这个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经打印这个 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经打印这个 2.docx

公经打印这个2

第一章导言:

第一节公共部门的界定

(一)公共部门组成部分1、政府2、公共企业3、非政府组织

(二)政府:

政府(狭义):

执行国家权力,进行政治统治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政府(广义):

公共部门中主要依靠税收而不是销售收入取得收入来源,免费或者部分免费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单位。

狭义政府:

行政机关广义政府:

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

公共事业部门:

产权归政府所有并依靠预算拨款维持其运转的单位总和。

国民收入决定一般理论中的政府

(三)公共企业:

涵义:

从事产品或服务的销售取得收入来源,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追求经济效益的单位。

特征:

公共性,有偿性,盈利性,管制性

企业和政府的区别:

企业:

主要活动:

产品及服务的生产与销售。

产品类型:

私人产品。

主要收入来源:

经营收入

政府:

主要活动:

非生产性的管理与服务。

产品类型:

公共产品与公共事务。

主要收入来源:

税收收入

(四)非政府组织:

涵义:

依法由民间力量成立的致力于解决某项社会问题的社会中介组织。

特征:

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

公共部门:

政府所有并执行政府方针政策的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的总称。

一是由政府投资设立,其营运依赖于公共资产,其收入是公共收入。

二是它们的活动直接体现为政府的活动,或多或少受政府的直接控制。

第二节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公共部门及其经济活动。

研究目的:

通过对政府及其附属物经济行为的研究来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廉价而高效的政府,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府,具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政府。

(一)政府经济行为的内容

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

政府为满足辖区内全体居民的公共消费需要,通过向社会成员征税或强制转移财富的办法来筹措资金,不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非市场性社会财富分配:

为了保证辖区内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平公正,维护社会稳定,采取税收制度和其他强制性手段对社会成员的财富进行重新分配。

(二)公共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实证分析:

政府(公共部门)在做什么?

政府(公共部门)这样做了之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后果?

政府(公共部门)为什么要这样做?

政府及其决策是如何形成的?

规范分析:

政府(公共部门)是否应该做?

政府(公共部门)如果做的话,怎样做好?

第三节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公共经济学的起点——财政学的发展

(一)公共经济学发展历程:

1、早期的财政思想:

皇室家计财政到公共财政,主局限于财政收支。

2、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

研究财政收支管理。

3、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

除研究财政收支管理,研究财政收支对经济的影响。

4、20世纪60年代至今:

出现公共经济学,研究范围有所拓展。

(二)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不同:

公共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的内容:

政府选择和政府决策;公共部门支出的经济分析、经济政策的影响

第二章资源配置与公共部门的职能第一节社会经济福利的准则

二、资源配置方式:

市场机制,社会习惯,命令(政府)机制

二、效率准则:

帕累托最优:

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状况,无论做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

帕累托改进:

用某种方式改变现有的状态,可以使得一些人的境状变好,而其他人的境状至少不变坏,这种改变被称作帕累托改进。

三、公平准则:

1、规则公平:

竞争的规则必须公平,对所有参与竞争的社会成员一视同仁,所有人都遵循同一规则参与活动。

2、起点公平:

强调在竞争的起点,社会成员所拥有的资源状况。

3、结果公平:

强调收入分配的结果,强调各社会成员之间所拥有收入份额的相对关系。

公平的衡量:

贫困指数:

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

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与效率的实现

一、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1.消费品的最优配置,任何两种商品的消费边际替代率,对于任何两个消费者来说都是相同的。

2.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所使用的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

3.生产与消费的最优关系,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边际转换率。

二、完全竞争市场与帕累托效率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众多买者和卖者,价格接受者,商品同质,资源完全流动,自由进出,信息完备

隐含条件:

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的一致性,经济利益的可分性和所有权的确定性,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生产和消费都不存在外部经济,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

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状态: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MUA/PA=MUB/PB=……=λ;MRSAB=MUA/MUB

生产者效用最大化:

MRTSLK=MPL/MPK=PL/PK

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实现帕累托最优:

交换效率:

MRS甲AB=MUA/MUB=PA/PB=MRS乙AB

生产效率:

MRTSALK=PL/PK=MRTSBLK

转换效率:

MRTA,B=MCA/MCB;PA=MCAPB=MCB;MRTA,B=MRS甲AB=MRS乙AB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竞争市场机制运行的结果符合帕累托效率。

三、完全竞争市场与公平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社会通过做出初始资源禀赋的适当安排,任何一种符合帕累托效率的配置状态都能通过完全竞争市场来实现。

引申:

政府适当地对收入进行再分配,然后让市场发挥作用,就能得到效用可能性边界上的任何一点。

第三节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涵义:

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条件的因素以及市场运行结果被认为不完善的方面。

市场失灵的表现1、不符合完全竞争假定条件的方面2、完全竞争市场运行结果本身的缺陷

不符合完全竞争条件的方面:

竞争失效(垄断),外部效应,公共产品,市场不完全,信息不完全或信息失灵

完全竞争市场运行结果本身的缺陷:

偏好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

第四节混合经济中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

一、混合经济:

当代国家以社会目标补足私人目标,以政府经济政策补足个人经济决策,以政府调节补足市场调节的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和个人通过职能分工与合作以实现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西方国家混合经济的特点:

社会的经济活动不仅要满足个人经济目标,而且要满足某些公共目标;社会的经济活动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经济决策,还要取决于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经济政策;社会处理经济问题的方法,是介于自由放任(自由市场)与政府管制(集中计划)之间的“中间方法”;政府与私人企业、国家与市场通过职能分工而建立起经济上的合作关系;政府干预经济而造成的个人经济自由的相对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政治上的自由(选择政府的自由)而得到补偿。

二、混合经济体制中公共部门一般的经济职能:

资源配置的职能:

公共支出和税收等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收入分配的职能:

征税和转移支付以实现社会公平;稳定经济的职能:

市场机制不能自发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政府灵活运用经济政策来调节。

二、不同类型的混合经济体制下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

小型政府职能(基本职能):

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最低限度的基本职能;中型政府职能(中介功能):

小型政府职能外,解决外部效用、规范垄断企业、克服信息不完全问题、提供社会保险四项职能;大型政府职能(积极职能):

小、中型政府职能外,协调私人活动、适度参与资产的再分配,以达到社会上可接受的生活水准,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

公共部门职能差异的原因: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政府功能侧重不同;社会结构不同政府功能强弱的倾向不同;国民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影响政府的职能方向。

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第一节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

一、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

公共产品:

不能排除非购买者享受其收益并且由大量的消费者分享其收益的产品称为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

能排除非购买者享受其收益并且由使用者(消费者)独享其收益的产品称为私人产品。

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

消费的非竞争性:

消费者在消费某产品时不会影响其他消费者同时从该产品中获益。

(一旦被提供,其他人消费的额外成本为零)。

消费的非排他性:

在产品的消费中,不能将某些消费者排斥在产品的消费利益之外或者排他成本过高;(阻止任何不愿为之付钱的人消费该产品不可能或者成本过高)

私人产品的基本特征:

消费的竞争性:

消费者在消费某产品时会影响其他消费者同时从该产品中获益。

消费的排他性:

在产品的消费中,能够通过某种方式将某些消费者排斥在产品的消费利益之外;

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分析:

消费的非竞争性:

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消费的非排他性:

任何人都不能不让他人消费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

公共产品的相关特征分析:

公共产品存在受益范围(地方性、全国性和国际性公共产品)。

一种公共产品的排他性不是绝对的。

(科技的会改变排他属性)。

每个人在消费等量公共产品时并不一定获得等量的效用。

二、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需求与供给比较

萨缪尔森划分纯粹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

公共产品在消费者之间是不可分的:

X=Xi

私人产品在消费者之间是可分的:

X=∑Xi(X指社会消费公共产品的总量,Xi是消费者i消费的公共产品的数量)

一、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条件:

公共产品的均衡价格为所有社会成员意愿支付价格总和,即PA+PB=P0

消费者按其自身的边际收益出价,均衡价格即为社会边际收益:

即∑MPR=MSR=P=MC

二、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条件-一般均衡分析

三、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

1、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无效率:

非排他性-免费搭车,投资无法收回;非竞争性-边际成本为零,按照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定价原则应该免费提供。

2、林达尔均衡与成本分担3、强制性融资(税收):

人头税,所得税,财产税,间接税

一、混合产品的含义及分类:

具有排他性和一定范围内的非竞争性产品,即俱乐部产品(拥挤性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即公共资源;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完全的产品,即狭义的准公共产品。

二、混合产品的供给方式:

俱乐部物品的供给方式,公共资源的供给方式,准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

第四节:

一、外部效应的含义:

外部效应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经济主体的福利(生产可能性)所产生的影响(效应),而这种效应并没有从货币上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萨缪尔森,1992)只要某个人的效用函数或某一厂商的生产函数所包含的变量在其他人(或厂商)的影响之下,即存在外部效应(外部性)。

(布坎南Buchanan和斯塔布尔宾,1962)

外部效应实质:

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

每增加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增加的成本或收益

v私人边际收益≠社会边际收益

或:

v私人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成本

v外部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成本

v外部边际收益=社会边际收益-私人边际收益

市场中外部效应的类型:

消费者产生的正的消费外部效应,消费者产生的正的生产外部效应,消费者产生的负的消费外部效应,消费者产生的负的生产外部效应,生产者产生的正的消费外部效应,生产者产生的正的生产外部效应,生产者产生的负的消费外部效应,生产者产生的负的生产外部效应

二、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原理:

任何私人都是根据生产的私人成本与私人收益来决定其生产量的。

负外部性与资源配置效率:

以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造纸业为例(附图1)

正外部性与资源配置效率:

以周边民众可以得益的疫苗接种服务为例(附图2)

三、外部效应的纠正

(一)庇古税或补贴:

含义:

即消除交易的外部成本和外部效应。

指采取措施使得参与某项市场交易的个人或厂商获得该项交易的全部收益或支付该项交易的全部成本。

负外部性的内部化:

对外部成本制造者征收矫正性税收。

(附图3)

正外部性的内部化:

对外部效益制造者给予财政补贴。

(附图4)

(二)界定产权(所有权转让、合并)

科斯定理:

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结果。

科斯定理与外部效应:

资源的处置权力是有价值的,可以通过界定产权、合并(一体化)对公共资源进行保护,对外部效应进行纠正。

科斯定理:

(一)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

(二)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置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三)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不同的权利界定和分配,则会带来不同效益的资源配置,所以产权制度的设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

案例:

政府的环保政策:

政府的环保政策有三种:

(1)排放标

(2)调节税(3)可交易的污染权(排污权交易)

四、外部效应纠正方式比较:

政府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方式:

征税或罚款,补贴,公共管制

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方式:

界定产权并规范市场,合并(一体化),社会道德

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第一节公共选择与非市场决策

一、公共选择的内涵:

社会选择,就是将各社会成员的偏好集结为群(社会)的偏好,是典型的群决策问题。

公共选择的定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程序投票等实现的对公共经济与事务的理性决策。

二、公共选择理论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研究政府决策方式的经济学和政治学。

”公共选择的前提:

经济人假设:

政治家追求选票最大化,选民追求投票净利益最大化,执行决策的官员追求预算最大化。

三、市场决策:

偏好表达:

价格机制传达给生产者;决策责任:

经济个体进行选择,损益完全由经济个体自己承担;决策结果:

确定性。

非市场决策:

偏好表达:

通过政治程序转换成集体行动;决策责任:

个体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进行选择,职责是脱离的;决策结果:

不确定

第二节投票与政治均衡

一、公共选择的政治基础:

君主制(集中制)由某些人或某个人代替公众进行公共选择,其他人没有决策权力。

直接民主制:

公共选择通过所有选民每人一票表决的方式来决定,每一个人的决策权力相等。

间接民主制:

所有选民通过投票选出一定数量的代表,并由这些代表来代替全体选民做出公共选择。

二、投票机制:

(一)涵义:

投票是把个人偏好转变为社会偏好的手段之一,民众通过投票行为表达自己的偏好。

投票中的个人偏好:

投票不仅是公民权的体现,更是个人偏好的显示。

支配个人偏好的是收益-成本法则。

选民(纳税人)参加投票的原因是期望通过投票来改善其处境或提高其福利水平。

(二)全票通过制:

公共决策只有在全体成员都投赞成票的情况下才能通过。

全票通过决策结果评价:

决策结果一定是一种帕累托改进;投票效率较低;决策结果将较大程度偏离产品组合效率。

(三)国外常见的多数投票选举方式:

简单多数投票制:

每人一票,得票最多的人当选(或提案通过)。

两轮投票选举法:

在第一轮投票中,若某位候选人得票超过半数,则该候选人当选,不再进行投票;若不存在,则保留第一轮表决中得票最多的两位候选人,对他们进行第二轮投票,得票多者当选。

配对法:

就是将所有的候选人进行两两比较,比较中根据“简单多数票法则”能战胜其他所有对手的候选人当选。

三、多数投票制下的政治均衡:

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几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的协议。

税收份额(税收价格):

为了使政府能够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国民所应承担的税收数额。

中间投票人(中位选民)定理:

所谓“中间投票人”是指处在所有投票者最优偏好结果中间状态的投票者。

中间投票人最偏好的公共产品和劳务的供给水平,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西方经济学家将此称为中间投票人定理。

影响政治均衡实现的因素:

公共选择的规则。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的对比关系。

投票者获得与提案有关的成本信息的难易程度。

投票者个人所承担的税收份额的大小。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

四、投票悖论:

肯尼斯.阿罗假设

(1)理性:

备选项的可比性与可递性;

(2)独立原则:

不受非备选项的影响;(3)帕累托原则:

个人偏好与集体偏好的关系是帕累托式的;(4)无限制区域:

允许所有偏好的存在;(5)非独裁:

排除某一个人偏好强加于全社会的可能性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不可能存在一种能够把个人对N种备选方案的偏好次序转换成社会的偏好次序,并且能够准确表达社会全体成员的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的社会选择机制。

即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或称“阿罗悖论”。

偏好类型与投票悖论的解决:

偏好类型:

单峰偏好:

每个选民的偏好只有一个峰值,在最优偏好的两边,对其它备选方案的偏好持续下降;多峰偏好:

在偏好曲线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峰值

投票悖论的解决:

为了避免投票悖论的出现,布莱克(D.black)提出单峰偏好理论,修改阿罗的第四个假设,验证解决投票悖论的有效方法是限制投票偏好。

第三节投票交易和利益集团

二、利益集团

(一)利益集团的定义:

一个力图对政府的公共选择活动施加压力的、由少数有共同利益的投票人组成的组织。

成员为具有同样的嗜好的个人群体。

利益集团的形成基础:

收入来源:

资本或劳动;收入规模:

穷人或富人;收入来源:

不同行业;地区:

不同省份或者城乡;人口和个人特征:

老年人/青年人;少数民族/多数;男/女

(二)利益集团的形成原因1、 信息成本2、 稳定性3、交易效率。

(三)利益集团的种类:

奥尔森对利益集团的分类:

特权集团,中级集团,潜在集团。

(四)利益集团影响公共选择的策略:

接近立法者,接近政府,接近司法部门,诉诸公众,示威与暴力抗议

三、寻租理论:

图洛克的寻租定义:

生产性的寻利活动(追求新增利益);非生产性的寻租活动(追求既得利益)

布坎南的寻租定义:

寻租指那些本当可以用于生产活动的资源被用于只不过是为了决定分配结果的竞争;寻租的根本原因是制度

布坎南:

政治寻租的三个层次:

一是对政府活动所产生的额外收益的寻租;二是对政府肥缺的寻租;三是对政府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再分配的寻租。

寻租行为的结果-社会资源的浪费:

寻租活动中浪费掉的资源;由经济寻租引起政治寻租浪费掉的资源;寻租成功后形成垄断所损失掉的经济效率

第四节官僚行为

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的政治市场三级结构:

初级政治市场:

政治家出售政策给选民;选民为购买合意的政策支付选票。

政策供给市场:

官员向当选政治家提供政策选项和实施政策的手段,政治家向官员提供预算。

政策执行市场:

官员向选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选民向政府纳税

二、官僚的特征

官僚行为与政治家行为的区别:

凭借技术受到雇佣vs通过选举获得职位;基本上终身雇佣vs经常更换,与选举周期相关;对上级负责vs对选民负责

官僚行为与厂商行为的区别:

缺乏竞争性vs竞争性;缺乏激励机制vs激励性;非利润化vs赢利性;个人影响力大vs市场影响力

二、官僚行为的目标:

唐斯的观点:

作为职业主义者,获得权力、收入、声望、安全感;作为父爱主义者,忠诚的服务于公共事业。

尼斯卡宁的观点:

官僚作为经济人,其目标是个人效用最大化,而非公共利益和效率的最大化。

官僚对官僚总效用的追求,就表现为对预算拨款、权利、声望、在职闲暇等因素的追求。

三、官僚与预算规模最大化:

官僚目标:

个人效用最大化追求部门预算规模最大化

官僚提供公共产品的约束条件:

需求约束:

边际公共产品的预算拨款递减;预算约束(成本约束):

边际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递增

官僚能够实现预算最大化的前提:

官僚机构是一个独家垄断的供给者;制度上允许它提出不容讨价还价的预算建议;它的真实成本曲线是不对外公开的

第五章公共支出理论

公共支出,亦称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系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包括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及为实现收入分配职能而进行的转移支出。

第一节:

公共支出分类:

一、按经济性质分类。

二、按国家职能分。

三、按预算科目分

第二节公共支出增长的宏观模型

公共支出规模反映的是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对经济的干预程度。

测量公共支出规模的标准:

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当年财政支出与当年GDP或GNP的比值表示),相对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西方学者对财政支出不断膨胀趋势的分析:

1.瓦格纳—政府行动扩张论(公共支出增长法则)2.皮科克和怀斯曼(英国)——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

内在因素(公共收入增长引致—长期);外在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偶然)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经济发展阶段论

第三节公共支出增长的微观模型

三、人口变化对公共支出的影响:

“拥挤函数”:

Ai=Xi/Nα

当公共部门提供的是纯粹的公共品时(α=0),人口增加,人均公共支出会下降,但价格效应会使公共支出以小于1的比率上升。

如果提供的是私人产品(α=1),人口增加,至少要求支出同等速度增加。

如果提供的是混合公共品(0<α<1),人口增加,要求增加公共品,但公共支出增长率小于人口增长率

第六章公共支出政策

二、乘数效应:

乘数指最初投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KG=ΔY∕ΔG=1∕(1-MPC)=1∕MPS

支出乘数存在的条件:

消费函数或储蓄函数既定;资源未实现充分利用

二、挤出效应:

1挤出效应的涵义:

如果财政支出的结果不是增加了社会总需求,而仅仅是改变了社会总支出的结构,相应削减了私人部门(居民和企业)的支出总额,即以政府部门支出代替了私人部门支出,就认为财政支出产生了挤出效应。

2.挤出效应的分类(作用机理):

通过利率机制起作用;通过筹资机制起作用;通过替代效应起作用

三、引致效应的涵义: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扩大公共支出会引致私人投资增加的效应。

四、公共支出的分配效应:

政府的一项公共支出项目最初是为了让社会某一部分成员受益,但实际的结果却往往是应该受益的人没有受益,而那些不该受益的人却受益了,这种现象被称为“利益转移”,形成公共支出的分配效应。

第二节社会保障支出政策

一、社会保障的涵义:

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实现再分配,形成社会保障基金,并对由多种原因而使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社会保障的特征:

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

二.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保险: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优抚。

社会福利

三、社会保障的公共产品性质:

准公共品:

社会保障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非排他性;社会保障产品中的大多数项目具消费的竞争性;社会保障产品的主要功能在于满足全社会的共同需要,即公共需要;

四、社会保障支出的经济效应

(一)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二)对积累与消费的影响(三)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四)对国民经济总量的影响

第三节国防支出政策

二、国防产品的性质:

纯公共品:

完全的非排他性;完全的非竞争性

二、国防支出的主要内容:

国防支出:

是指财政用于国防建设、国防科研事业、军队建设以及民兵建设方面的费用支出。

我国财政的国防支出,其内容包括军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国防工程支出等。

三、国防支出水平的一般决定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2、国家管辖控制的范围大小。

3、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情况。

第四节:

一、教育产品的性质:

一定的(非)排他性;一定的(非)竞争性;教育产品具有外部收益性(不同的教育产品的外部性是有差异的,初等教育的外部性最强,高等教育的外部性最弱,中等教育的外部性处于二者之间。

)教育市场存在失灵

二、教育支出的三种方式:

教育支出方式:

补助的均等性:

向贫困家庭补助;向所有家庭均等提供资助

给付对象:

向需方补助:

学费补助;收入补助;定额补助。

向供方补助

第五节一、农业支出的内容:

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支出;农业企业挖潜改造的支出;农业科学技术三项费用;农业部门的事业费;财政支援农村生产支出;财政的综合开发支出

二、加强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

农业的产业特点;中国农村发展落后;部分农业投资回收期长、效益低

第七章税收理论

第一节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马克思主义学说对税收的界定:

税收是与国家的存在直接联系的,是政府机器赖以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税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