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备考教学案专题11古诗词鉴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8873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备考教学案专题11古诗词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备考教学案专题11古诗词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备考教学案专题11古诗词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备考教学案专题11古诗词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二轮备考教学案专题11古诗词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备考教学案专题11古诗词鉴赏.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备考教学案专题11古诗词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备考教学案专题11古诗词鉴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备考教学案专题11古诗词鉴赏.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备考教学案专题11古诗词鉴赏

专题11古诗词鉴赏

考情分析预测

①“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一直是古诗词鉴赏的两大高频考点,一般来说,以往全国新课标卷两道题,一道与“思想情感”关联,另一道就以表达技巧设题。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也涉及诗歌形象和诗歌语言的考查。

②时代和体裁。

所选诗歌体裁以唐宋诗词为主,以写景抒情类诗歌为首选。

③作家作品,不倾向名家名作,多选择考生不熟识的作家的作品和名家较生僻的作品。

④对比阅读时有出现。

或为两首诗词对比鉴赏,或为答题时要求考生联系所学过的其他诗歌比较回答。

⑤注重回归教材,重视综合考查。

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Ⅲ: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此类题设题特点表现为与教材链接,既考查考生对教材理解的程度,又考查考生对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记忆熟练的程度,还考查考生比较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一举多得。

⑥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在题型上可能会有所调整,由原来的两道主观题变为一道5选2的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的题型。

高频考点透析

考点一:

鉴赏诗歌形象

【经典回顾】

例1.【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

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

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

“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

”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

“彼李揆,安肯来邪?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

请加以分析。

(6分)

15.首联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化用了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之句,兄弟二人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此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表现了苏轼乐观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诗中抒写了兄弟远离的惜别之情,并以壮语鼓励弟弟:

所以不辞辛劳不畏严寒出使,为的是使异族之邦了解宋朝杰出的人才和高度的文明。

诗中又以想象之笔写出弟弟在异国他乡思念京都、思念兄长的情景,且谆谆嘱咐其切勿承认苏氏父子是最佳的人才,因为中原人才济济,不一而足。

这首诗饱含着诗人热爱邦家民族、努力维护朝廷声誉的深厚感情。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审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能力层级为D。

解答本题,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

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点。

(1)上看:

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

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

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

孤独自寂)。

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命题秘诀】

高考中对意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的象征意义设题,通过分析意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2017年高考没有单独设题,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题型为主观题。

但正确把握意象是读一首诗词的基础,也是正确解答其他类题目所必须的具备的能力。

2018年高考仍会沿袭2017年高考命题特点,会更多地将对意象的考查渗透在其他考点中进行。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设问方式一般为“诗中刻画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等,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少数省市也有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可单独设题,也可渗透在其他考点之中。

2018年高考仍会沿袭这些命题特点,单独设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技能突破】

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一)鉴赏人物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是古诗词常考考点之一。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中抒情主人公一般指作者自己,常常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变化显示出来。

而作者在诗歌中塑造、刻画的形象,往往是作者的“代言人”,是“诗化了的作者自我”,从作者对诗歌中人物或隐或显的态度倾向、理解评价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志向。

[设问方式]

1.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诗中刻画的某种形象有怎样的特征?

请简要分析。

[答题技巧]

1.在回答人物形象类题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区分诗中的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

(2)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肖像、环境,特别是细节描写,还有正面、侧面描写等。

(3)要结合作者对于人物的描写,概括出人物的特点。

(4)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5)对于诗人自身的分析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写作背景,要知人论世。

2.答题步骤:

(1)结合诗(词)题、注释等确定诗歌所描写形象的基本身份(将军、英雄、隐士等)。

(2)结合诗(词)句分析并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外貌仪表、性格品质等)。

(3)分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时代意义或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情感。

(这一步需不需要,要视题目要求而定)

(二)鉴赏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为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节、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等。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情感一旦被激活,其触目所见之物之景,均会被染上强烈的主观色彩。

这种客观之景物(山川、草木等)与诗人主观情感结合在一起便是意象。

可以说,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鉴赏这类抒情诗,要善于体会诗歌由意象所创设的生活画面所呈现的艺术境界,即意境。

一般来说,诗歌意境或雄浑壮丽,或清幽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

[设问方式]

1.诗人依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了哪些景物?

2.试描绘诗中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诗中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4.简要赏析诗中的景物描写。

(简要赏析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答题技巧]

1.做鉴赏景物形象题,要注意的是,景物形象在写景诗和抒情诗中都是用来表现主观感情的,诗中的景物形象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读这类诗,要善于由景及情,由各类景象触摸诗人内在的情感脉动。

(1)注意捕捉景物的色彩色调,把握住意象特征。

具体有两方面:

①关注时令色彩,即不同季节的景物,感受诗人所投射的不同的感情,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以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

如早春的景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而暮春表现的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表现的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

②关注冷暖色调。

古诗中的景物有冷暖之分。

暖色调的景物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的,冷色调的景物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苦的。

(2)关注虚实,把握住画面内涵。

古诗中的景,分实景与虚景。

有的诗,既有实景,又有虚景。

由实到虚,可激发读者的想象,丰富画面的内涵。

(3)关注动静,把握住抒情方向。

古诗中景象、画面常常有静有动,静动结合,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4)关注传统审美心理,把握住意象的特殊含义。

古诗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传统的审美习惯。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不得志时寄情山水,仕途失意时回归自然”,诸如此类的审美心理与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积淀中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

就拿“悲愁”这一情感来说,在古诗中就有这样一些表现:

“春花”是“凋零”的,“秋月”是“离别”的,爱情的离思使人愁,青春的短暂使人愁,身世遭遇使人愁,家国衰败使人愁等。

明白这些,我们就能抓住诗歌的常见意象的特殊含义,进而把握住诗歌的思想感情。

2.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时切忌空洞,要具体生动。

(三)鉴赏事物形象

诗人经常把具有某种内涵的事物作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

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针对其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分析形象所寄托的诗人的情志或者思想感情。

[设问方式]

1.××指什么?

试分析诗中某事物的形象。

2.诗中的某事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题技巧]

1.事物形象题的解答,要注意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不仅要知道事物形象的特点,还要知道事物形象所包含的(与人有关的)精神品质。

事物形象题的解答,需要注意如下两方面:

(1)熟知一些常见物象的象征义。

如“善鸟香草”喻的是忠贞,“恶禽臭物”比的是“谗佞”。

“青松”示高洁,“竹”表气节,“琴”代隐士、知音,等等。

(2)知人论世,尤其要关注诗人的精神与品质。

考生除了要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征,还要注意了解诗人的政治、文学主张,诗歌的创作背景,从精神上贴近诗人。

2.答题步骤:

(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

①提炼表现特征的语句,观其形、色、味、声;②分析修辞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象征、托物言志等;③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物象所寄托的感情、理想、追求、品性等。

【考点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题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是从鉴赏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的角度命制的。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歌通过细节刻画,展现了邹明府清正廉洁的形象。

首联通过写邹明府曾经在西畿县任职三年,骑的马很瘦,来说明此人非常清廉。

颔联写他为偿还债务把佩剑都卖了,任满后,车载而归的仅有书,说明他没有搜刮民脂民膏。

后两联是虚写:

颈联说他如今冒着边关风雪远游朔方,衣衫难敌风寒;尾联说他到了灵州,每天早上都能听到报晓的号角声,馆舍的门没有开过,说明他深居简出,宁静脱俗。

  参考答案:

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考点二:

鉴赏诗歌语言

【经典回顾】

例2.(2016·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内宴奉诏作

曹翰

三十年前学六韬

,英名常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

古代兵书。

③时髦:

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

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

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审题立意]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值得重视的词,这些词使全诗增色不少。

那么,哪些词是作者有意锤炼,用得传神的呢?

一般说来,有动词、形容词、叠韵词、运用修辞手法的词、词性改变的词、副词及数量词。

炼字类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炼字类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有什么作用?

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需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本题如用“弱”“昏”,抓住“尚”“犹”分析;而用“健”“明”,可以结合“三十年前”这个语境分析。

此题是两问,第一问表明观点,第二问分析观点,分析时要结合诗句内容,结合语境。

如用“弱”“昏”,抓住“尚”“犹”,可以理解为:

臂力虽然衰弱了,“尚嫌弓力软”还是感觉弓的劲头不够,“眼昏犹识阵云高”两眼虽然有些昏花,但还是能排兵布阵。

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虽然发现自己身体的衰老,但是不服输,还想冲锋陷阵,报效国家。

而用“健”“明”,可以结合“三十年前”,知道作者此时已经年老,但他感觉自己依然是“臂健”“眼明”,与三十年前没有什么区别,身体如此,精神、志向也如此,未曾改变过。

[参考答案]观点一:

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

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命题秘诀】

炼字是高考诗词鉴赏的热点,2016年高考北京卷和天津卷在这一考点单独设题。

从最近几年高考来看,炼字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分值在4-8分,考查的重点是动词、形容词、词类的活用和叠音词的表达效果以及诗歌中某个词语在结构上的作用。

可单独设题也可将对炼字的考查渗透在赏析诗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等考点之中,呈现出一种综合命题趋势。

2017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鉴赏诗句也是高考的一个考查热点,2016年高考北京卷、新课标Ⅱ卷、新课标Ⅲ卷、浙江卷均在这一考点单独设题。

题型以主观题为主,主要考查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有特殊句式的语句,对某个句子进行赏析,比较哪一句更好等。

可单独设题,也可将该考点与鉴赏诗歌的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考点结合起来考查。

2017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语言风格类试题,设题方式一般是给出风格特色,让学生结合诗歌进行分析。

题型以主观题为主。

最近两年高考没有单独设题,而是渗透在鉴赏诗歌意境、赏析诗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等考点之中,呈现出一种综合性的命题趋势。

2017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但也不排除单独设题的可能性。

【技能突破】

(一)鉴赏“炼字”

高考诗歌题,常常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特别讲究分析炼字。

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分析诗眼或分析炼字。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分析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歌的意境、传达诗人的情感上所起的作用。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推敲,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分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体会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设问方式]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3.简要赏析某联中某词的妙处,或请分别对某联中某字作简要赏析。

4.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

为什么?

5.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

为什么?

[答题技巧]

1.准确找到诗眼字,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明确答题方向,点出该字的具体效果,也就是诗人炼字的目的。

这里可以从三个角度回答:

(1)为形象服务。

如果该字所在的诗句是要刻画某个事物的形象的,那该字的作用就应该是可以让该形象更加生动。

(2)为意境服务。

如果该字所在的诗句是写景的,其目的是营造某种意境,那该字的运用就可以收到营造某种意境的效果。

(3)为情感服务。

不管是刻画形象还是营造意境,炼字的一个核心效果就是抒情,因为“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鉴赏“炼句”

古典诗歌十分讲究炼句,有时是出于格律上的需要,突破常规语序而收到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有时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而借助于一些艺术手法,使诗句变得更凝练,更精美,更生动,更深刻,从而产生赏心悦目、意境深远的艺术魅力。

高考对炼句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浅层面上对句意的理解,二是较深层面上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的挖掘和评析。

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韩偓《残春旅舍》: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设问方式]

1.某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请鉴赏某句诗。

[答题技巧]

1.首先要遵循“句不离篇”的原则,从整体上着眼把握诗句的内涵;其次要能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正确辨识诗句的艺术手法,进而对此加以分析;最后用准确的语言、规范的步骤组织出答案。

2.答题步骤:

(1)着眼全篇,理解诗句的表层义。

回答此类题时,要着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评析某一句诗。

(2)概括内容,分析诗句的深层意思。

细读全篇之后,看这关键句写了什么内容。

(3)揭示该句的句式特点或写法特点。

(4)分析作用,点明艺术效果。

结合表达技巧去分析各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三)品味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

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鉴赏语言特色,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进行赏析。

[设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技巧]

1.理解并掌握诗歌语言风格的常见类型,注意比较它们的区别:

(1)朴素与绮丽

绮丽诗风的语言特点:

婉媚、浮华、艳丽、纤巧。

朴素诗风的语言特点:

清澹质朴、洗练畅达、不事雕琢、言简意深。

(2)直白与含蓄

直白诗风比起一般的朴素诗风,更显朴素、平澹。

诗歌中运用了近乎口语的语言,并且有的诗还融入了俗语俚词、民歌之类,所以这种诗又被称为白话诗(近乎打油诗)。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

浅易如话、素朴真率、通俗凝练。

含蓄诗风中所惯用的多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等手法。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

委婉、蕴藉、精练、耐人寻味,但也不失朴素之风。

(3)沉郁与豪迈

在众多诗人中,有愤世嫉俗者,有报国无门者,有屡试不第者,有屡遭贬谪者,有为民请命、哀叹民生者,他们的诗作表达自我的哀怨,切中社会现实,反映阶级现象。

代表诗人如杜甫、韩愈、李商隐等。

沉郁诗风的语言特点:

沉郁苍凉,节奏低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且近于生活(多用俗语和对话)。

豪迈诗风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包括唐代的边塞诗),这类诗歌的语言特点往往与诗人的心胸抱负有很大的关系。

诗人们或因生活在盛世政治清明时期,受到美好山河的熏陶,心怀满腔热情;或因仕途失意,便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出路;或因国难当头而主动请缨效死疆场。

所以他们所写的诗歌充满豪言壮语,显示了一种豪情。

豪迈诗风的语言特点:

铿锵有力、笔力豪健、节奏明快、音调高昂。

2.用某个形容词准确概括出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

3.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和效果。

4.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考点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 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

请说明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题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是从鉴赏诗歌“炼字”的角度命制的。

对于“望”字与“空”字的使用效果,应结合诗歌的标题、正文,联系诗歌所写之景、所抒之情的类型和特征来分析。

由诗歌标题可知,此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在诗中描写了“云山”“落日”“鸟”“秋原”等实景和“远林”“月”等虚景,抒发了自己寄情山水、陶醉于美景的闲适自在之情。

答“望”字好,应从诗题和诗中所写景物的角度分析理由;答“空”字好,则应从诗歌所写景物的特征及诗人内心情怀的角度分析理由。

  参考答案:

“望”字更好。

“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空”字更好。

“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考点三: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经典回顾】

例3.(2016·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

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

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

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阊阖:

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

一会儿。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

请简要分析。

[审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题目类型:

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变体:

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答题要领:

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1)必须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4)再次,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

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比如本题,从提问来看,应是考查篇章结构的技巧。

题干问的是“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

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但题中已经指出是“铺垫”,所以难度就降低很多,学生只要能够读懂诗歌,找到写曹霸画技的内容,那么前面都应是铺垫的内容;只要考生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就能够写出答案。

[参考答案]①画工如山貌不同:

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阊阖生长风:

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扬的神采尤其不易。

【命题秘诀】

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格,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

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

2016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