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文学选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8839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台文学选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港台文学选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港台文学选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港台文学选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港台文学选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港台文学选讲.docx

《港台文学选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台文学选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港台文学选讲.docx

港台文学选讲

第一章台湾文学概述

第一节台湾文学的概念及台湾文学特色

一、什么是台湾文学?

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重要的支脉。

它在大方向上秉承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五四”创新精神发展而成,其间当然也受到日本及西方文学的影响,但其所表现的民族情感与五四精神与中国文学是相一致的。

台湾文学就是在台湾的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延续和发展。

二、台湾文学特色1、民族性2、本土性3、融合性

第二节台湾文学的分期与成就

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从“五四”至抗战胜利,称为日据时代的文学

二、从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归祖国怀抱至今称为光复以后的文学。

一、台湾日据时代文学又可分为:

(1)20年代摇篮时期

(2)30年代成熟时期(3)抗战爆发后的低潮时期

二、光复后的文学大致可分为:

1、50年代的反共怀乡文学2、6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3、70年代的乡土文学4、80年代以后的多元文学时期

成就:

1、强大的作家队伍

2、一批好的作品

3、题材、体裁、风格、流派、创作方法比较多样。

第二章白先勇创作专题介绍

一、作者简介

1937年出生于广西桂林,回族。

其父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

1948年到香港读小学,1952年入中学,1957年入台大外文系。

毕业后,于1963年进美国爱荷华大学小说创作班,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

1994年退休。

出版有短篇小说《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募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

白先勇喜爱中国地方戏曲昆曲如《牡丹亭》,对其保存及传承,亦不遗余力。

2010年末,台湾作家白先勇的作品首次在大陆结集出版,浦一出版即一片叫好。

白越来越多地被大陆观众所熟知。

他是台湾当代高产的作家,从《寂寞的十七岁》到《台北人》、《纽约客》,他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性格鲜明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人物。

由于他致力于昆曲的推广,担任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人,其人其书一时成为媒体追捧的热点。

二、主要作品:

《游圆惊梦》、《永远的尹雪艳》

三、作品赏析:

《游园惊梦》是一部以达官贵妇恋旧怀惜情调为主题的作品。

小说弥漫着“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沧桑之感,构思最为精巧,艺术感染力极强。

1、以“梦”作为整部小说的框架。

一曲昆腔《游园惊梦》贯穿于主人公的过去与现在,它是主人公抚今追昔的触发物,又象征了主人公的心境。

2、情节采用“回旋往复”的虚构方式。

让《游园惊梦》这段昆曲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展现主人公前后三段不同人生道路。

3、昆曲《游园惊梦》不仅是小说情节的道具,而且是整部小说的情调的底衬。

即当作主人公情感的寄托,并对主人公感伤的情绪起渲染作用。

4、意识流手法

5、细腻的描绘手法

人物形象:

钱夫人:

出身低贱,一曲《游园惊梦》使之一夜身价百倍。

但钱将军一死,就落魄了。

窦夫人:

到台湾后,扶了正,雍容矜贵,风华蹁跹,踌躇满志,取代钱夫人昔日扮演的角色。

赖夫人:

夫荣妻贵,处处以德高望重自居,随意指点旁人,高人一等。

《永远的尹雪艳》通过对红舞女尹雪艳风月生活的描绘,暴露了台湾上层社会豪华糜烂的生活,揭示了上流社会逐渐衰败的发展趋势,抒发了作者对“台北人”“无可奈何花落去”没落命运的哀婉之情。

1、尹雪艳是白先勇笔下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

这位从上海百乐门舞厅闯荡出来的高级舞女,虽历尽沧桑,但“总也不老”。

2、她是死神的象征,杀人的妖精。

3、小说语言绚丽多彩

四、白先勇小说特色及艺术:

(一)特色

1、浓厚的感伤情绪

2、浓郁的思乡之情

3、物性格复杂多样

4、风格细腻、含蓄、深沉、幽雅

(二)艺术技巧:

注重人物的个性特征,使人物之间形成强烈的性格对比;风格细腻、含蓄、深沉、优雅。

(三)原因及表现:

1、题材选择、人物刻画、环境描写方面受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影响。

(1)善于描写没落贵族阶级的日常生活

(2)善于通过人物的外貌衣饰的精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3)对环境的精细描写

(4)善于运用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

2、具有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素养,创造诗的意境

3、吸取西方文学的表现技巧,运用意识流、象征、暗示等手法。

钟理和(1915-1960)

台湾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原籍广东梅州,世居台湾高雄市屏东。

只读过小学,18岁起在父亲办的农场当助手。

不久与农场女工钟台妹恋爱。

因当地风俗不准同姓结婚,钟理和即于1934年离家出走,到沈阳学驾驶,两年后将钟台妹接到沈阳结婚。

1941年,迁居北平,并开始学习创作。

1945年在北平出版了中篇小说集《夹竹桃》。

1946年举家迁回台湾。

当过教员,患肺病疗养3年,家庭经济日趋恶化,长子营养不良跌成残废,次子在贫病中夭折。

但他仍然坚持创作。

1955年《笠山农场》获文艺评奖委员会二等奖。

1960年修改中篇《雨》咯血逝世。

六十年代“钟理和遗著出版委员会”出版了他的最主要创作《笠山农场》和《雨》。

1976年,台湾张良泽教授经十多年收集整理,出版了《钟理和全集》八卷。

1980年把其中的《原乡人》改编拍摄成传记影片。

第三章回忆文学与思乡文学

第一节历史背景(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一、历史背景

二、回忆文学的共同特点:

作品具有浓郁的乡愁和爱国家爱民族爱故乡的感情。

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浓厚,文字朴实感人。

林海音《城南旧事》。

1、这类作品有的通过对故乡风土人情和儿时生活的描述,抒写自己的怀乡思亲之情,风格一般朴实淳厚极其感人。

2、有的与思乡文学与批判台湾社会现实相结合。

这类作品除了有上述特点外,还往往在朴实淳厚中透露出锐利的批判锋芒。

聂华玲《台湾轶事》。

第二节林海音

一、作者介绍

二、林海音的作品类型

(1)用朴实的传统的写实主义的手法,描写旧中国北京各阶层的生活和北京的风俗习惯与风景名胜,作品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城南旧事》。

(2)以传统的写实主义手法与西方文学的技巧相结合,描写旧中国妇女的婚姻悲剧故事。

《婚姻的故事》。

(3)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乡土题材。

《要喝冰吗》。

三、作品赏析:

《城南旧事》、《金鲤鱼的白裥裙》

第四章台湾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节历史背景及社团

一、产生原因

二、现代主义诗歌浪潮与现代主义小说浪潮

1、现代诗歌:

“现代”诗社、“创世纪”诗社

2、现代主义小说:

《文学杂志》和《现代文学》的作家为代表

第二节余光中

一、作者简介

中国台湾诗人,散文家。

祖籍福建永春,生于南京。

1947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外文系。

1948年转入厦门大学外文系,不久转香港,次年迁居台湾。

1952年在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入军界任翻译官。

1954年与诗友共创蓝星诗社。

1956年退役,1958年赴美国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师范大学讲师,主编《现代文学》及《文星》诗的部分。

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主任。

1974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

1985年返台定居。

1948年起发表新诗。

1952年出版第一本诗集《舟子的悲歌》。

30多年来,他的诗、散文、评论、翻译作品等著作达20多种,其中诗集《莲的联想》、《敲打乐》、《天狼星》等10多部,散文集《左手的缪思》、《青青边愁》等7部。

其诗题材广泛,构思奇巧,字句凝练,主题隐伏,受西方现代诗影响很深。

在台湾和海内外都有影响。

二、创作历程

1、迷途西方的浪子

52年毕业留校,58年赴美研读英美现代诗,受西风影响。

2、回归

主张兼收并蓄,在表现上注重中国化,力求在民族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连的联想》是余回归的第支凯旋曲。

3、民族感情的艺术结晶《白玉苦瓜》

标志着诗人艺术创作的成熟,是余全部诗作中的代表篇章。

4、乡愁诗

白玉苦瓜

——故宫博物院所藏

似醒似睡,缓缓的柔光里

似悠悠醒目千年的大寐

一只瓜从从容容在成熟

一只苦瓜,不再是苦涩

日磨月磋琢出深厚的清莹

看苔须缭绕,叶掌抚抱

哪一年的丰收像一口要吸进

古中国喂了又喂的乳浆

完美的圆腻啊酣然而饱

那触觉,不断向外膨胀

充实每一粒酪白的葡萄

直到瓜尖,仍翘着当日的新鲜

茫茫九州只缩成一张舆图

小时候不知道将它叠起

一任摊开那无穷无边

硕大似记忆母亲,她的胸脯

你便向那片肥沃匍匐

用蒂用根索她的恩液

苦心的慈悲苦苦哺出

不幸呢还是大幸这婴孩

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

皮靴踩过,马蹄踩过

重吨战车的履带踩过

一丝伤痕也不曾留下

只留下隔玻璃这奇迹难信

犹带着后土依依的祝福

在时光以外奇异的光中

熟着,一个自足的宇宙

饱满而不虞腐烂,一只仙果

不产生在仙山,产在人间

久朽了,你的前身,唉,久朽

为你换胎的那手,那巧腕

千眇万睐巧将你引渡

笑对灵魂在白玉里流转

一首歌,咏生命曾经是瓜而苦

渡永恒引渡,成果而甘

芝加哥

新大陆的大蜘蛛雄踞在密网的中央,吞食着天文数字的小昆虫,且消化之以它的毒液。

而我扑进去,我落入网里——一只来自亚热带的、难以消化的金甲虫。

文明的兽群,摩天大夏们压我、以立体的冷淡,以阴险的几何图形压我,以数字后面的许多零压我,压我,但压不断飘逸于已乡人的灰目中的西望的地平线。

迷路于钢的大峡谷中,日落的更早——(他要赴南中国海黎明的野宴)

钟楼的指挥仗挑起了黄昏的序曲,

幽渺地,自蓝得伤心的密歇根湖底。

爵士乐拂来时,街灯簇蔟地开了。

色斯风打着滚,疯狂的世纪病发了——

罪恶在成熟,夜总会里有蛇和夏娃,

而黑人猫叫着,将上帝溺死在杯里。

而历史的禁地,严肃的艺术馆前,

巨壁上的波斯人在守夜,

芒目的石狮子在守夜,

褴褛的时代逡巡着,不敢踏上它高高的石级。

而十九世纪在醒着,文艺复兴在醒着,德拉克鲁瓦在醒着,罗丹在醒着,许多灵魂在醒着,耳语着,听着,听着——

门外,二十世纪崩溃的喧嚣。

我之固体化

在此地,在国际的鸡尾酒里,

我仍是一块拒绝溶化的冰——

常保持零下的冷

和固体的坚度。

我本来也是很液体的,也很爱流动,很容易沸腾,

很爱玩虹的滑梯。

但中国的太阳距我太远,我结晶了,透明且硬,

且无法自动还原。

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在长江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丽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雨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雨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歇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到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尽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

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

代替回乡

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第五章台湾乡土文学

第一节乡土文学论战

一、乡土文学思潮重新兴起的原因

1、1970年11月钓鱼岛事件

2、1971年10月25日台湾当局被驱逐出联合国

3、1972、2、21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72、9日日、台断交。

4、70年代中日、中美建交

以上是重大国际事件冲击,还有内部原因:

1、台湾当局在国际上空前孤立,于是在经济上放宽政策,大量吸收外资,台湾殖民经济空前“繁荣”,使农村破产,农民和城市下层老动者的生活陷于困境。

2、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叛。

二、什么是乡土文学

1、就是“乡村文学”,它是以乡村社会和乡村人物为题材,并大量运用闽南方言的文学。

2、著名乡土作家钟肇政认为乡土文学就是“风土”文学,它不仅包括乡村题材的文学,也包括城市题材的文学。

3、乡土作家王拓认为乡土文学就是描写台湾农村和都市生活的现实主义文学。

4、乡土文学:

当指用富于乡土韵味的语言描写乡镇的人物风习,从而表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方风味的作品。

5、大陆:

描写乡镇人情风习,富于地方色彩,包括地方语言特色的文学。

大体上与描写都市生活而又用普通话写的文学相区别。

三、乡土文学的特征

1、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2、创作上,继承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比较注重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作品现实性较强。

3、鲜明的倾向性,对下层劳动者的同情,对压迫者的憎恨。

4、具有比较鲜明的台湾乡土色彩。

(纯朴的民情风俗和秀丽的自然风光、生动朴实的人物性格)。

第二节陈映真小说评讲

作者:

原名陈永善,1937年生于台北莺歌镇,为了纪念孪生哥哥陈永真,便以陈永真的名字发表文艺作品,以许南村的笔名发表文艺评论。

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

创作道路从现代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对台湾乡土文学作出巨大的推动和贡献,在台湾当代文学占有重要的位置。

总的看来,其作品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1959—1965早期作品受现代主义影响,显得忧郁、感伤、苍白且苦闷

二、1978—1982由现代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主要描写工业社会和跨国公司的各种矛盾《夜行货车》、《华盛顿大楼》。

三、1983—1987现实主义,主要写政治题材小说《玲铛花》、《山路》。

《夜行货车》

以外资入侵下的台湾整个工商社会为背景,通过对跨国公司中几个中国职员的不同生活态度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台湾社会商业化、经济国际化所酿成的病态。

国际资本的豢养和物质利益的腐蚀,是怎样使林荣平这样的人丧失了民族气节和为人的尊严。

人物:

林荣平

詹亦宏

刘小玲

摩根索

第三节黄春明小说评讲

一、为下层百姓代言

二、小说领域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

三、鲜明的民族风格:

故事的生动性、强烈的喜剧性,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乡土色彩。

这些特点几乎贯穿在他的前后期作品中,从而形成黄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四、艺术上也有所创新,就是高度夸张的嘲讽、近乎漫画手法,构成痛快淋漓、犀利鲜明的风格特色。

“关于人的尊严”是他小说深入开掘的一个主题,也是贯穿他的创作的鲜明线索。

像《儿子的大玩偶》。

第六章台湾通俗小说

第一节言情小说

一、言情小说概述

二、言情小说市场原因

三、琼瑶的言情小说

 琼瑶,原名陈喆,1938年4月20日生,湖南省衡阳人,台湾著名小说家、剧作家。

    琼瑶自幼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启蒙教育,热爱文学和写作。

9岁在上海《大公报》儿童版发表短文《可怜的小青》。

1949年随家庭迁居台湾,入台北师范大学附小六年级读书。

后入台北第二女子中学。

16岁在《晨光》杂志发表小说《云影》,高中阶段在各报刊发表小说、散文200篇,成为台湾岛内有名的中学生作家。

1963年在平鑫涛主持的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了长篇小说《窗外》,一举闻名文坛

她以文学创作为业。

从1964年开始,先后由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了近50部小说,并相继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因扮演其剧作中的人物角色而脱颖而出的影视明星,从而拥有了犬量的读者和观众群,深受青少年和市民的喜爱,产生了长久的社会影响。

在华语文坛形成了一种历时30多年而不衰的“琼瑶现象”。

她的作品大多以爱情为主题,以生活言情题材取胜,富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文化精神,描写中国的人生、人情、传统伦理道德,又将传统观念和现代意识、艺术美感融会贯通,和谐统一,打动了亿万读者、观众的心。

作品的构思巧妙,文笔淡雅,以情动人,深受少男少女的喜爱,也颇受各阶层人们的欣赏。

她的主要作品有:

中长篇小说《烟雨朦朦》、《几度夕阳红》、《一帘幽梦》、《在水一方》等和散文集《不曾失落的日子》、游记《剪不断的乡愁》、自传《我的故事》等等。

她的作品先后在台湾、香港、大陆出版发行,印数巨大,影响深远。

1990年,她的《六个梦》在大陆拍摄成电视连续剧《婉君》(19集)、《哑妻》(17集)、《六朵花》(11集),开其作品在大陆重拍之先河。

之后,她的许多作品被大陆影视业搬上银幕和荧屏。

她是大陆民众最熟悉和喜爱的海外中国作家之一,对于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起了积极作用。

    她的作品写人生、言情感、有观众、有影响。

1999年由香港《亚洲周刊》与来自全球各地的学者、作家评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即从浩如烟海的百年文学作品中精选出100部佳作,她的作品名列其中,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华语文学界占有一席地位。

  

第二节琼瑶小说

一、作者介绍

二、内容:

专门描写恋爱、婚姻、家庭

三、讨论琼瑶笔下的爱情描写和人物形象

四、琼瑶小说的优缺点:

真实性

题材偏狭,多有重复

爱情理想化

中西文化互相撞击与互补

第七章香港文学概说

第一节香港文学的历史

1、文学前辈大师是这里的拓荒者

2、1928年香港第一本杂志《伴侣》被誉为“香港文坛的第一燕”

3、新文艺社团“岛上社”提倡新文学

4、侣伦《穷巷》、黄谷柳《虾求传》堪称为拓荒期香港文学的“双璧”。

具有相当高的思想艺术水平。

5、香港是中外文化的交汇之地,东西文化并陈

6、香港电影业是最大的华语片制作中心和世界四大摄制基地之一

在黄谷柳的小说和1982年老版电视剧中,虾球是成长于1947年战后香港的穷人家孩子,父亲去了美国被“卖猪仔”做苦力,他很早便辍学,在摆地摊以帮补家用的过程中认识了流氓王狗仔,成为了大亨“鳄鱼头”的马仔。

虾球拼死为他卖命,赚到的钱都到了“鳄鱼头”的腰包里。

直到有一天他认识了香港抗战自卫队队员的丁大哥,虾球才进入了东江游击区,成长为一名甘愿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游击队战士。

而新版电视剧却将原有的8集扩充了4倍变为32集,加入了形形色色的新人物和新故事,其中爱情占据了半壁江山。

“我们花大力气写了三个女人,除了女主角阿娣(高语阳饰)外,还有黑牡丹(曾黎饰)和伍丽(曾宝仪饰)都单恋虾球,但最终却无法跟虾球在一起。

”导演潘文杰告诉记者,“而在原著中,虾球是一个懵懂未开化的少年,因此爱情在他的生命中占的分量不重。

  对于这一改编,不少网友觉得不合适,因为原著中原本想体现的旧社会的罪恶特点被弱化了,虾球那种“(旧)香港是一个骗人的世界、一个饿狗抢食的世界”的感触,被温情脉脉的爱情冲淡得不见踪影。

第二节香港文学的分期、作家队伍及其特色

一、香港文学分期

香港文学以1949年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香港文学前30年和香港文学40年

五个时期:

1、拓荒期(20年代中——1949)

2、自立期(50年代)

3、现代主义传播期(60年代)

4、通俗文化繁荣期(70年代)

5、多元化文学时期(80年代——)

二、香港作家的构成与地位

人才流动,使香港作家成员的构成具有多重性,这也是当代香港文学多元化的重要成因。

1、本土作家

2、大陆南来作家

3、来自台湾和海外的作家

三、香港的文学社团及刊物

香港作家联谊会,简称“作联”,会长曾敏之,1988年1月成立。

会员近200人。

1991年主办首届“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会”发起和筹备成立“世界华文文学协进会”。

香港作家协会,简称“作协”,会长倪匡,1987年11月成立,会员100多人。

1990年另组建香港文化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简称“文联”,李默任会长。

香港青年作家协会,简称“青年作协”

香港文学艺术协会,1980初、会长戴天

香港文学研究会,1986、6会长刘以鬯

香港儿童文学协会,1981初,会长何紫

当代诗学会,1990、1会长黄德伟

文学期刊:

50—70年代提倡现代主义文艺的《文艺新潮》、坚持社会写实方向的《文艺世纪》、《海洋文艺》;雅俗共赏的《伴侣》、《当代文艺》;诗刊《罗盘》、《诗风》

80年代,兼容并蓄,《香港文学》月刊,1985、1总编刘以鬯;《文学世界》季刊、《诗双月刊》、《世界中国诗刊》、《当代诗坛》。

四、香港文学特点

开放性

通俗性

多元化

第八章香港现代主义文学与刘以鬯

一、香港的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原因

1、受西方和台湾的现代主义影响

2、60年代中叶以后香港的工商业经济飞快发展

3、国内“文革”造成香港的“真空”状态

“世界华文文学联会”会长

这是一个由香港方面发起组织,有香港、中国内地和海外的众多华文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等参与的文学社团,将致力于向世界推介华文文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联会成立庆典及宴会2006、12、2在香港举行,根据仪式上宣读的联会领导机构名单,刘以鬯(香港)、曾敏之(香港)任会长,潘耀明(香港)任执行会长,副会长则由陶然(香港)、骆明(新加坡)、舒婷(中国内地)等担任,邓友梅(中国内地)等担任顾问,贝钧奇(香港)任名誉会长。

据介绍,组建世界华文文学联会的构想始于十五年前,历经多年筹备方达致成立的目标。

直至早前,来自各地的筹委会成员经过足够酝酿,通过了联会的章程、近阶段的活动,并进行了负责人的分工。

  据悉,联会的参与者十分广泛,包括美国、加拿大、澳洲、荷兰、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尼及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区的文艺组织、作家、学者。

向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著名作家白先勇、台湾著名乡土作家黄春明、内地名学者陈思和、饶芃子等,都有份参与和筹备联会的成立。

 

二、刘以鬯的“实验小说”

(1)《酒徒》1963年出版,被誉为“中国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

(2)《天堂与地狱》、《链》、《对倒》、《吵架》等。

3、讨论实验小说的优缺点

刘以鬯原名刘同绎,字昌年,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七日生,祖籍浙江镇海。

一九四一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曾在重庆、上海、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任报纸、杂志编辑、主编。

一九九四年,为香港临时市政局“作家留驻计划”第一任作家。

一九八五年一月至二○○○年六月,任《香港文学》月刊总编辑。

现为香港作家联会会长。

一九三六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酒徒》、《寺内》、《天堂与地狱》、《岛与半岛》、《他有一把锋利的小刀》、《短绠集》、《见虾集》、《刘以鬯实验小说》、《龙须糖与热蔗》、《端木蕻良论》等。

《刘以鬯中篇小说选》为第四届香港在文文学双年奖小说组获奖作品。

王家卫说:

一本1972年发表的小说,一部2000年上映的电影,交错成一个1960年的故事。

电影是《花样年华》,小说是刘以鬯的《对倒》。

电影取意于小说。

《花样年华》说的是一男一女的故事,一个有夫之妇,一个有妇之夫。

《对倒》说的也是一男一女的故事,一个是从上海移民来香港的中年男子,一个是在香港本地长大的少女。

《对倒》原系刘以鬯1972年发表在香港《星岛晚报》的长篇连载小说。

1975年,作者将12万字的《对倒》改写成同名短篇小说。

这部短篇小说曾由祖国内地多家出版社选入港台文学作品选,还被译成英文、日文,在海外出版,被誉为当代优秀的短篇名作。

《对倒》曾经改编成电视连续剧。

电影《花样年华》曾风行一时,因王家卫“特别鸣谢刘以鬯”又引发了人们对这部小说的关注。

现经刘以鬯先生授权,由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短篇及长篇小说《对倒》,以飨读者。

电影《酒徒》乃根据香港著名作家刘以鬯的同名小说改编,时代背景为六十年代初的香港。

一位艺术良心未泯的作家刘先生(张国柱饰),在香港商品经济铺天盖地的浪潮中,卖文为生,麻醉自我,绝望地堕入撰写武侠小说和庸俗的「文学垃圾」来谋生的「梦魇」中。

主人公经常喝酒麻醉自己,徘徊于醉与醒之间,但无法改变现实困境。

刘先生像浮萍一样,不断搬家。

最初,他租住司马夫妇的尾房,但房东只得十七岁的女儿司马莉(郭善珩饰),时常来引诱他,他因此而被房东赶走。

他的红颜知己张丽丽(江美仪饰)经常在经济上为他解困。

然后,他搬到风韵犹存的王师奶(温碧霞饰)家。

王师奶的丈夫是海员,每年只回家两次;王师奶深闺寂寞,与刘先生一夜风流。

刘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